加拿大中学学制与中国中学学制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1
加拿大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不同?加拿大和中国这两个国家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一下加拿大和中国教育体系的不同之处。
一、学制不同加拿大的学制和中国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加拿大,小学通常是6年,中学是6年,而高中则是4年。
而中国的小学是6年,初中是3年,而高中是3年。
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时间比加拿大要少。
二、招生制度不同加拿大和中国的招生制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加拿大,学校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因素,最终决定学生是否被录取。
而中国则主要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录取,这就导致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在中国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三、课程设置不同加拿大和中国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加拿大,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他课程。
四、学习方式不同加拿大和中国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加拿大,教师会更多的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而中国学校则更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会传授更多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则主要以记忆为主。
五、评价方式不同在加拿大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加拿大,评价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多元化,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而在中国,评价方式则更加侧重于考试分数的评估,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注重考试成绩的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尝试全面地探讨了加拿大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的不同之处。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对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加拿大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加拿大教育体制与中国教育体制有什么差异北美的优质的教育体系是世界公认的,加拿大凭借完善的教育体制和众多优质的院校,一直以来吸引了中国无数的家庭想把孩子送去加拿大留学,接受加拿大的文化和教育。
中国赴加拿大留学的大军近年来都在每年3万人以上,而且新的一个留学“热潮”即将到来!然而中国留学生的家长往往都会把加拿大教育的体制中的一些规则视为“怪现象”。
我们这就看看加拿大教育体制与中国教育体制有什么差异。
1、班级从来不排名加拿大教育体系中,是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体制,标志着每一个加拿大公民都必须接受12年制的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个加拿大人都能通过教育掌握应有的知识,从而能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人生的方向。
学校在正常授课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所以,所谓的期中、期末考试后的“班级排名”,在加拿大的学校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也很少会公开。
这并非是不重视学生的成绩,而是更注重个人隐私,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中学阶段没有“毕业班”加拿大中学阶段一般是7 - 12年级,在中学阶段从来没有类似中国式的“毕业班”,直至高中的学习都是非常轻松的,每日下午3点半就放学回家了,每日的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就完成了,之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和家庭和朋友交流,又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从而发展自身的业余爱好。
虽然加拿大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讲,加拿大中学的数学仍然是非常容易的。
3、高中之后的“宽进严出”在加拿大的学院和大学中,从来都是“宽进严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映衬中国的“严进宽出”。
在进入到中国的高等教育之前,学生们是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竞争。
高考之后的弊端就在于它之后的学生自我约束逐渐放松,从而出现了在中国大学中的普遍显现“混日子”也能毕业!但是在加拿大却恰恰相反,学生们进入到大学之后,充分发挥每个人不同的优势,学生在过去12年制的义务教育中,已经充分掌握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上进心,换言之,加拿大的大学生不是逼出来的。
加拿大中学作息时间本文主要介绍了加拿大中学的上学时间和作息安排。
首先,加拿大中学生的上学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3点半,每天上课时间约为6个小时,中间有两个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和一个午餐休息时间。
其次,加拿大中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课外活动丰富多样,包括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
此外,加拿大中学对作息时间也非常重视,晚上学生一般有大量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和娱乐活动。
最后,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加拿大中学的上学时间和作息安排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视。
一、上学时间:加拿大中学生的上学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3点半。
与中国的中学相比,加拿大中学的上学时间相对较短。
每天上课时间约为6个小时,中间有两个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和一个午餐休息时间。
这样的上学时间布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综合素质培养:加拿大中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传统的学科学习外,加拿大中学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包括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相应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这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作息时间:加拿大中学对作息时间也非常重视。
在晚上,学生一般有大量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和娱乐活动。
加拿大中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的娱乐活动时间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拿大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外,加拿大中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自习、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五、总结:综上所述,加拿大中学的上学时间和作息安排有其独特的特点。
加拿大中小学留学申请攻略申请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不少,很多学生是低龄国际生,那么中小学留学怎么申请呢?想必是不少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
和一起来看看加拿大中小学留学申请攻略!欢迎阅读。
一、加拿大中小学学制申请加拿大中小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加拿大中小学的学制特点,加拿大的中小学一般实行的是六三三制,学前教育一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生必须完成在高中的学分要求才能顺利进入大学。
这一方面,和国内的升学制度基本上是相吻合的,这也方便了国内学生申请加拿大初高中。
也有的省份会有所不同,比如说魁北克和纽芬兰省是总共11年,安省则是8年小学,5年中学,中学最后一年称为大学预科。
二、加拿大中学选校加拿大并没有加拿大中学官方排名,想了解加拿大中学排名的家长,可以参考加拿大菲莎研究所出炉的各省中学排名。
不过加拿大公立中学、私立中学等各有特点,家长最好是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学校。
三、加拿大中学申请时间加拿大中小学有公立、私立之分,其他还有贵族中学等等不同的类型,因此加拿大中小学申请时间需要根据学校的性质而定。
家长在申请加拿大中小学之前,一定要目标院校有详细的了解。
a. 公立中学:一般分为9月和2月入学。
申请时间建议:9月入学人数相对最多,建议前一年10月或者更早开始准备,教育局普遍12月开始接收申请,申请周期4-8周,5月底申请截止。
2月入学建议前一年6月开始准备,教育局普遍8月开始接收申请,申请周期4-8周,11月中旬申请截止。
b. 私立中学:入学期比较灵活,大概分为9月、11月、1月、4月、7月。
申请时间也相应比较灵活,家长们如果已经有了目标学校,一定要及时关注这些学校的申请信息。
c. 贵族私校:一般只有9月入学。
申请时间建议:建议前一年8月开始准备,私校普遍10月份开始接收申请,申请周期4-8周,12月底截止;四、加拿大高中申请条件(1)中学成绩:最近三年中学期中、期末各科平均成绩80%。
中国与加拿大中学级别的对应情况同等学历在选择加拿大留学时,首先对加拿大的教育情况要有所了解。
加拿大的教育是由各省的教育部负责,具有自己的特点,加拿大实行10年制的强迫性教育,中小学一般是12年,实行六三三制。
由于加拿大使用英、法两种官方语言,因此中小学也分别用英、法语授课,用法语的学校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
加拿大的中小学分公、私立两类,以招收本地学生为主,基本没有宿舍。
而私立学校主要是由教会办,由政府津贴,有些设有宿舍,招收海外学生。
中学12年级毕业后,可直接申请进入大学,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在魁北克省规定学生完成11年级后,再转读该省普通和职业教育学院读一年或两年预科方能升入大学。
加拿大约8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6所用法语,6所用英语、法语双重语言教学,其余均用英语教学。
高等教育的结构中共分十个等级:博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执照(指律师或医生合格开业证明)、研究生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证书、特别证书、结业证书和证书。
普通学士学位一般修读3年。
荣誉学士学位一般修读4年。
多数大学采用学分制。
硕士学位是要在取得普通学士学位的成绩60-70分上再攻读两年才能取得。
而荣誉学士则只需一年。
如果申请博士课程则必须在学士课程中取得70-80分以上才行。
完成硕士课程者亦有资格申请,修业期一般是3年。
全日制高等院校每年有两个学期,9月至12月为秋季学期,1月至4月为春季学期。
共8个月,有的大学分三学期。
除大学外,加拿大还有社区学院,约250多所,教学内容侧重于应用:如美术、工科、商科及其他专业训练。
一般期限为1至3年。
这些学院只发证书或文凭,不颁发学士学位,但可以选择一些以后可转读大学深造的课程,修业期1至2年,程度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学完后转入正规大学二三年级,继续攻读学士课程,所以一般留学生都愿意读这些学校。
1、选校事项第一,要打听学校是英语还是法语授课,免得语言不通影响学习。
第二,加拿大不同地区,特别南北之间气温相差甚大,在五大湖区附近最低气温在0度-10度之间,因此中国南方去的学生较好适应。
加拿大与中国教育模式的8个不同点近几年,去加拿大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国外的教育毕竟和国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那么加拿大教育模式与我国有哪些不同呢?1.理论上我国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熟能生巧。
学生每天要背大量的、统一的标准答案或反复做题,加深印象。
其结果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高智低能。
而加拿大的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发展,个性、能力的塑造。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意思对了,观点正确即可。
如历史课、政治课、文学课等,一个问题有五点答案,中国要求学生五个要点全都记住,甚至答题时标点、错字都要扣分,而在国外,老师要求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只要记住两点就可,观点对了就算正确。
2.课堂上中国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强迫式。
不管学生愿不愿听,老师一人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人在课堂上,思绪在窗外,其结果是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发展。
加国的授课,经常采用的是讨论式、辩论式,还有的以书中情节表演角色,自由发挥等。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课下找老师谈自己的见解。
经常参与者可得到高分。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和胆识。
3.作业上中国学生的作业是重复作题,背诵统一答案。
由于课程门数多,作业量大,有的学生晚上写不完或偷懒,就抄袭作业,应付老师。
国外的作业量不多,但做起来麻烦,费时间。
如文学课,老师要求学生写首诗,写完诗,还要根据诗的内容画出图画,涂上颜色。
再有,学某篇文章,以某个问题为主题,要求学生做出版报。
学生自己需要查找资料,写文章,布置版面。
还有许多作业是以论文形式提交。
相比较之下,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其思维、绘画、美学、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避免了抄袭,作业好坏是得高分的一项。
4.成绩上中国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十分重视分数,每次考试后班级和年级都要大排名,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很用功,到了期末,老师给出考试范围,突击几天,就能取得高分。
加国则不然,总成绩由五部分组成:出勤、作业、课堂发言、期中、期末各占百分比,期末成绩只占很少一部分。
加拿大中学学制与中国中学学制对比
一、加拿大:初中两年:7年级、8年级中国:初一,初二
加拿大:高中(Secondary High School)四年:
9年级起至12年级中国:初三,高中三年
授课采用学分制,
四年修满30个学分毕业。
其中18个是必修学分,12个选修学分,
每学分为一门110学时的课程。
二、一般而言,加拿大的小孩在四、五岁时,可随意选择是否读一、两年的幼儿园。
但政府
规定,小孩6岁或7岁必须上小学一年级。
学年通常从九月开始,到第二年六月结束。
按各省本身所订的制度,中学毕业需完成11或12年级或修满安大略学术学分OAC
(Ontario Academic CreDIT)为止,然后进入大学、学院或CEGEP就读。
三、中国初中一年级=加拿大7年级(加拿大初中第一年)约13岁
中国初中二年级=加拿大8年级(加拿大初中第二年)约14岁
中国初中三年级=加拿大9年级(加拿大高中第一年)约15岁
中国高中一年级=加拿大10年级(加拿大高中第二年)约16岁
中国高中二年级=加拿大11年级(加拿大高中第三年)约17岁
中国高中三年级=加拿大12年级(加拿大高中第四年)约18岁
四、与中国比较,加拿大中学的教育特点:
a)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从学生日常的生活能力教起并配合实践。
如:家
政课教学生学会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房屋的修缮、如何做父母及
喂养小孩、如何经营管理小卖部等,学校配置专用的设施以供学生实践。
b)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
老师讲课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提倡学生自学
和思考,老师布置的自学课题,学生必须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并提交图
文并茂的报告。
考试也不只要求死记硬背,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也
会激发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设计邮票、编写游戏程序、城市规划等。
c)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协调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
对于老师布
置的课题,学生共同商量对策并分头准备,然后一起动手完成,最后在班上宣讲或
者表演。
在此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和与其他小组竞争,每个人都认认真真
地工作,积极地出谋划策,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学校为学生早日适应社会,提高各种能力提供条件。
在加拿大,如果孩子有兴趣,
可以在学校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活动,或去社区做志愿者,以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不仅很快提高英语水平,弥补了英语的先
天不足,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组织能力和与别人的协调配合能力,而且通过实地
接触,更多地了解了社会的风俗、文化,为其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