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机曝光条件表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20KW、30KW 医用诊断高频X射线机技术参数及要求20KW医用诊断高频X 射线机技术参数30KW 医用诊断高频X 射线机技术参数、台式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仪技术参数及要求货物名称:台式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仪三、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及要求四、多参数监护仪、急救箱的参数及要求(一)多参数监护仪1.整机通过中国CMDC 、欧盟CE 和美国FDA 认证,必须提供相关证书2.12 寸以上彩色TFT 显示屏,同屏能显示8 通道及以上波形3.采用专业的医用NucleusPLUS 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专业性和稳定性4.按国际要求,具有药物浓度计算功能5.中英文操作界面,并可直接输入中文6.必须具备ECG、NIBP、SpO2 、PR、TEMP、Resp 等生命体征的监测7.可升级监测:双有创压和颅内压监测、呼末CO2 监测、热稀释心排量监测、麻醉气体监测,提供相关注册证明材料8.心电功能:3/5 导联可转换、ST 段监测、9 种以上心律失常分析回顾、 6 道以上多导联同屏显示9.呼吸:有呼吸氧合图功能、有窒息报警功能10.心电监测:3/5 导联可转换、ST 段监测、9 种以上心律失常分析回顾、 6 道以上多导联同屏显示11 .血氧监测:可升级Masimo SET 血氧饱和度监测12 .所有监测参数均能进行72 小时趋势图回顾13.可选配置:它床观察功能、掉电存储功能、打印功能14.联网功能:能实现与中心监护系统进行有线、无线和遥测三种方式的混合连接、数据管理和双向控制15.报警功能:具有上、下限报警功能,声、光双重三级报警16 .提供四川省内四十家以上三级以上医院的用户名单、联系人和联系方式17.厂家在四川工商部门注册有直属售后服务中心,提供注册材料;德阳地区配有专业维修工程师18.主机两年免费保修,产品保修终身免收人工服务费(二)急救箱内科急救箱 2 个外科急救箱 2 个(内置氧气瓶)。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1引言1.1为保障医用诊断X线(以下简称X线)工作者、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X线机生产和X线技术应用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X线机的生产和使用。
1.3X线工作者所受的职业性照射和医用诊断X线工作中公众所受的照射,按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要求控制。
1.4受检者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照射,必须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1.5各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2医用诊断X线机产品防护标准2.1技术要求2.1.1透视用X线机的防护性能2.1.1.1X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铅当量的防护层,以使距焦点1米处漏射线的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2.58×10-5库仑·千克-1·小时-1(100毫伦琴·小时-1)。
2.1.1.2X线管头窗口处必须装有适当的铝过滤板。
有用线束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率不大于1.29×10-3库仑·千克-1·分-1(5伦琴·分-1)。
2.1.1.3荧光屏铅玻璃应有足够的铅当量,屏周、床侧应设置有效的屏蔽防护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以使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照射量率分别不大于1.29×10-6库仑·千克-1·小时-1(5毫伦琴·小时-1)和3.87×10-6库仑·千克-1·小时-1(15毫伦琴·小时-1)。
立、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示意图见附录B。
带影象增强器并目是遥控操作的X线机不必受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照射量率限制。
2.1.1.4焦皮距不得小于350毫米。
2.1.1.5在任何透视工作位置,X线管焦点、遮光器、集光筒和荧光屏的中心均应在一直线上。
X光拍片技术1、手部的条件是50-55KV 3-5MAS, 足及膝关节用52-60KV 5-10MAS 胸部是56-60KV 20MAS2、胸部是70-82KV 30MAS3、透视最大容昊一般为85千伏(用60一70千伏即可),2一3毫安。
;如配备滤线田作骨盆、脊柱、腹卫等卫位照片,使用20毫安,3一6秒,两次曝光为好,以避开千伏、毫安、时间三因素同时达到最大4、拍腰椎正侧位片时要适当增加毫安、和曝光时间,降低KV拍胸片时则增加KV、降低毫安、和曝光时间。
X线摄影的原则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XX线机的使用原如此: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须知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如此,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X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假如有异常与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与各种按钮固定。
7. 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展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展曝光。
7.工作完毕,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摄影原如此: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如此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与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X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某某、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解读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部分参数和指标ZZF2008引进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DR)是放射科实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医院都在相继采购中。
在选择DR时, 往往会听到众多厂家的扬长避短的宣传,会接触到很多的参数和指标。
我们应如何去认识和评定这些参数和指标,从这些参数和指标中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可忽略?这可能对大家买到一台称心如意的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提供一点帮助,而不至于被厂家的误导而走进误区:1: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吗?本人接触到全国各地很多DR标书,其中发现一个奇怪问题: 标书中要求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受个别厂家的宣传和误导,认为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
其实大家都知道滤线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活动滤线栅;另一种是固定滤线栅。
在表1中列出几个主要影像厂家栅密度和栅比值,但我们从中看到两个现象,第一各厂家栅密度和栅比值是不一样的,第二活动滤线栅的栅密度值约是固定滤线栅的1/2还要多。
表1厂家PHILIPS GE SIEMENS类别活动固定固定栅密度N N:36 N:78 N:80栅比R R12 R12 R15各厂家在确认各自的栅密度和栅比值的同时,一般遵从如下三点:第一是考虑成本,而确定是采用活动滤线栅还是固定滤线栅。
第二要滤散乱射线理想值近似为零,保证噪声小、达到图像优质,第三在前两点基础上,曝光剂量还要尽可能小。
各厂家的栅密度和栅比值一旦确定,此栅密度和栅比值对该厂家来讲是最佳的。
所以引出一最新的概念:栅密度最佳值和栅比最佳值。
也就是说表1中的栅密度和栅比值对各厂家来说是最佳的。
有些同行认为栅密度和栅比值是越大越好,滤散乱射线效果越好,但忽略了栅密度值越大同时把有用的射线信号也滤掉了这一事实,导致平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信号少,导致图像差,弥补办法加大曝光剂量。
笔者认为:在栅密度和栅比值最佳值的相互比较中,栅密度和栅比值最佳值应越小越好。
2:平板探测器平板探测器主要分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和非晶硒平板探测器两种,后者由于本身技术问题已不被主要医学影像厂家使用,现在可以说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已成为主流。
A级——气孔缺陷的等级评定(表1)多个指10~20个,不同能量级别就对比度有差别,个别小缺陷在高能量级内不存在[250KV—黑度2.0;1Mev(Ir192)—黑度1.5;2~4Mev(Co60)—黑度1.2]缺陷的等级评定(表1)点数换算表(表2)缺陷长径mm ≤2.0 >2~4 >4~6 >6~8>8~10>10~15>15~20>20~25 >25~30>30~60缺陷点数 1 2 3 5 8 12 16 20 40 90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表3)注:1、气孔属于圆形缺陷(圆形是指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2、单个的气孔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单个气孔缺陷长径>T/3(T母材厚度)的为不合格;单个的气孔在要求一般的情况下,单个气孔缺陷长径>T/2(T母材厚度)的为不合格。
3、对于成组的气孔缺陷,在单一评定去你按表2和表1评定缺陷点数并定级,对于同一产品多个评定区的缺陷的综合评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推荐是综合评定等级是,某一评定区最高评定等级加1级)4、对于同一评定区内的多个缺陷的综合评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推荐是综合评定等级是,某一评定区最高评定等级加2级)5、对缺陷的综合评定还一定要考虑到缺陷的黑度或缺陷与母材的对比度,来确定缺陷对产品的危害程度进行评定其缺陷等级。
B级——夹砂和夹渣缺陷的等级评定(表1)点数换算表(表2)缺陷长径mm ≤2.0 >2~4 >4~6 >6~8>8~10>10~15>15~20>20~25 >25~30>30~60缺陷点数 1 2 3 5 8 12 16 20 40 90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表3)注:1、气孔属于圆形缺陷(圆形是指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2、单个的气孔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单个气孔缺陷长径>T/3(T母材厚度)的为不合格;单个的气孔在要求一般的情况下,单个气孔缺陷长径>T/2(T母材厚度)的为不合格。
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方检测目录一、产品主要参数一览表 (2)二、产品概述 (5)三、工作原理简述 (5)四、使用说明 (6)五、注意事项 (11)六、维修指南 (12)七、曝光参考曲线表 (13)一、产品主要技术参数一览表SF系列XXG、XXQ系列二、产品概述我公司生产的SF系列X射线探伤机和XXQ、XXG系列X射线探伤机,采用变频和恒频脉冲式控制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携带方便、功能齐全等特点,系统采用微机控制和调节,模块化结构,保证了整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维修特别方便,具有齐全的保护功能,适用范围宽;各种参数设定、工作状态、保护动作都有语言用汉语提示,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防止各种违章操作,设备设有训机功能,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
本机的X射线发生器采用气体绝缘强迫风冷阳极接地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该产品适用于高空作业、薄钢材、小型、中型、大型容器类焊接工程、造船业、锅炉管道焊缝、石化工程、飞机制造、维修业、汽车工业、国防工业等部门的无损检测。
整机特点可归纳如下:●采用微机控制,模块化结构,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参数设置、工作过程、故障指示采用LED数码管和LED指示灯,同时配以汉语语音提示;●自带训机键,可方便对设备老练;●XXG、XXQ曝光时间与休息时间严格按1:1进行;SF系列X射线探伤机为连续工作型。
●根据不同的输出电压,采用不同的启动频率,提高工作效率。
●防尘防水彩色薄膜面板,语言提示键盘,可以迅速准确地选择曝光参数;●具有灵敏的过压、欠压、过流、欠流、超温等保护功能;●独特的安全锁设计,使操作人员免受意外的射线伤害;●配有安全射线指示灯插座,可接射线指示灯●配有探伤室用门机连锁接线端子,可随时连接铅门开关,确保人员安全。
●具有宽的千伏选择范围,解决了其它系列探伤机透照厚度范围窄的难题;●延时曝光功能,可设置小于10分钟的延时曝光时间,以便操作人员远离现场;●自动测试电网电压特性,故可配接各种发电机可靠工作,●采用探伤机专用快速接插件、及特种高强度连接电缆.;●可累计显示曝光次数,以便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
X线照片评审标准一、优质X线影像标准优质影像的评价标准为:1.适当的影像密度: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
背景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Dma x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密度Dmin;其标准为:Dmax≥2.4,Dmin<0.25。
人体组织影像密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
2.组织影像层次分明,有良好的清晰对比度:骨骼能辨别骨皮质、骨小梁、肌肉、关节腔的层次;腹部能分辨肾脏、腰大肌、腹壁脂肪线;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外带肺纹结构的层次;脊柱能分辨椎体与软组织,椎体的各组成部分,骨小梁可见;头部能分辨颅板和颅腔、颅腔和岩部、颅腔与窦腔的层次。
3.摄影体位正确: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其轮廓。
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X线、日期号码排列成线;左右标号明确;号码不与被摄体重叠。
无遮线器边影和体外伪影;无划片、污片、粘片、指纹、漏光、屏斑等阴影。
凡具备以上四条,方可评价为优质X线影像。
二、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人体X线摄影所得的影像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差而成像的。
适当的密度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轮廓,形成良好组织对比层次,显示出正常组织和病灶间的不同影像密度、形态和范围。
因而X 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X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技术就是掌握诸多影响因素的程度和规律,从而达到相关因素改变时影像密度保持不变。
1.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1)电源条件;(2)X线机;(3)暗室条件,包括:①安全灯的安全性;②胶片;③增感屏;④显影液;⑤冲洗方式;⑥显影时间和温度的匹配;⑦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差异;⑧病理:高密度增生性病变,低密度稀疏性病变的差异。
2.X线影像密度的控制(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 O<0.25)。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常用投照体位/仟伏[kv]/毫安[ma]/毫秒[ms]/毫安秒[mas]/焦点/焦片距滤线栅头面部头颅正位←65→ 200 200 40.0 小100cm +头颅侧位←60→ 200 200 40.0 小100cm +鼻骨侧位←50→ 50 20 1.0 小100cm下颌骨正位←55→ 50 50 2.5 小60cm下颌骨侧位←60→ 50 50 2.5 小100cm颧骨弓轴位←60→ 200 25 5.0 小100cm副鼻窦华氐位←70→ 200 200 40.0 小100cm +胸部胸正位[高仟伏]←120→ 160 4 0.6 小180cm +胸侧位[高仟伏]←120→ 160 12 1.9 小180cm +胸正位←80→ 200 20 4.0 小180cm +胸侧位←90→ 200 40 8.0 小180cm +儿童胸正位(一)←57→320 2 0.6 小100cm儿童胸正位(二)←75→560 1 0.6 大100cm +腹盆腹部平片卧位←60→ 400 100 40.0 大100cm +腹部平片立位←80→ 400 100 40.0 大180cm +骨盆平片←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脊柱颈椎正位←65→ 200 100 20.0 小180cm +颈椎侧位←65→ 200 100 20.0 小180cm +胸椎正位←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胸椎侧位←70→ 400 100 40.0 大100cm +腰椎正位←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腰椎侧位←75→ 400 200 80.0 大100cm +四肢肩关节正位片←60→ 50 100 5.0 小100cm +肱骨正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肘关节正位←50→ 50 32 1.6 小100cm肘关节侧位←52→ 50 32 1.6 小100cm前臂正侧位←50→ 50 32 1.6 小100cm腕关节正位←48→ 50 20 1.0 小100cm腕关节侧位←50→ 50 20 1.0 小100cm掌骨正位←48→ 50 20 1.0 小100cm掌骨斜位←48→ 50 20 1.0 小100cm指骨正侧位←45→ 50 16 0.8 小100cm股骨正侧位←60→ 50 200 10.0 小100cm +膝关节正位←52→ 50 40 2.0 小100cm膝关节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小腿正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踝关节正侧位←50→ 50 32 1.6 小100cm跟骨轴位←55→ 50 50 2.5 小100cm跖骨正斜位←50→ 50 20 1.0 小100cm趾骨正侧位←45→ 50 16 0.8 小100cm"制定本曝光参考条件的基础:1.成人中等身材;2.500ma、100khz高频机;3.柯达感速400感绿增感屏;4.柯达mxg感绿胶片;5.特定的显影、定影液浓度[按一定比例调制的新药水];6.显影、定影液温度30度;7.洗片时间105秒;8.r=10:1滤线栅。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学影像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学影像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制度
一.质量控制指标:
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
2.设备完好率≥95%;
二.检测计划:
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
2.设备因素监测:
(1).电源条件:每台X线机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
(2).X线机:每半年进行一次光野-照射野一致性的监测,保持误差小于0.5cm。
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
3.激光相机监测: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0.25)。
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
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
(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4.自动洗片机:参照使用说明书内容要求。
知丁。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KD-400mA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KD-400mA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KD-400mA
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制订
从此条件表里可以看出,他们所用的是高速屏。
在四肢部位所用条件是低毫安,长时间,这样照片反差大,看骨骼较适宜。
但照鼻骨因距离较远,条件较大。
我认为,距离在一米即可,条件就会大大减少,鼻骨也会因适当放大而更易诊断,不知对否。
这张表格是鄙人设计的,使用的是“T”颗粒感绿片,国产KD400西南厂机器,球管焦点* 和* mm,自动洗片机冲洗处理。
条件表充分考虑了焦-片距、肢-片距及焦点大小堆影像清晰度的影像,病人自主和不自主的运动,以及球管所耐受的容量压力。
比如:小儿摄片,尽量使用小时间,大mA;躯体部分的摄片就需要大焦点和大的mAS,适当降低KV,以提高对比度;象鼻骨侧位,我们使用的是站立摄片,片子放于一侧,这样鼻骨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即肢-片距)本身比较大,图像放大模糊明显,所以采用长焦-片距(180cm)就是为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如果使用微焦点(*以下的),可能就不需要这么长的焦-片距了。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但需要根据你们CR的参数设置情况,作些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