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55.86 KB
- 文档页数:1
心理干预对未婚行无痛人流女性负面心理状态的影响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未婚行无痛人流女性负面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未婚行无痛人流女性2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女性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女性护理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P<0.05);两组女性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女性干预后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干预用于未婚行无痛人流女性可有效改善负面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标签:心理护理;未婚;无痛人流;抑郁;焦虑本次研究选取未婚行无痛人流女性2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女性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等,探讨心理干预对未婚行无痛人流女性负面心理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8月收治行未婚无痛人流术女性240例,均经B超诊断宫内早孕[1]。
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
对照组女性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为(20.18±5.31)岁,平均孕周(7.25±1.33)w;观察组女性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为(20.31±5.35)岁,平均孕周(7.20±1.31)w;两组女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女性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女性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①术前加强与手术女性交流,语气和蔼、亲切,向其详细介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2],同时耐心细致回答手术女性提出问题,积极消除其焦虑、疑虑及恐惧情绪,有效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②术后向手术女性宣教饮食、阴道卫生及避孕等知识,发放有关健康知识手册,要求定期复诊,并教导以此为戒,防止再次婚前怀孕发生[3];进行电话随访1次/w,了解阴道出血及避孕情况,对于术后2w仍有阴道出血,应提醒及时复查。
浅谈人工流产心理疏导【摘要】由于年青人性成熟早而结婚晚,未婚先孕者较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胚胎停育者逐年增加,以至于人工流产居高不下。
大部分人工流产患者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有恐惧心理,伴有羞耻感,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分析;心理疏导【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11-01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门诊的常见手术之一,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也用于各种原因不宜继续妊娠而终止者。
常用的方法有负压吸引人工流产、钳刮人工流产。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性成熟早而结婚晚,未婚先孕者较多,另外胚胎停育人群逐年增多,致使人工流产居高不下。
百分之九十人工流产者有恐惧心理,有的还伴有羞耻感,特别是未婚先孕者心理复杂多样,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诊疗交往过程中需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人工流产手术属于门诊类手术,在术前没有充足的时间,允许医患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人工流产较之于其他门诊类手术,在生理创伤、心理负担等方面,患者的感受程度更加强烈。
因此,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生理心理的健康维护愈显重要。
1 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分析1.1害羞,不愿交流人工流产患者到妇科门诊多为第一次,亦有未婚先孕,具有强烈的害羞心理,怕碰到熟人,就诊时往往躲躲闪闪不愿意过多暴露自身的情况,常用假的姓名,虚高年龄,对于医生的询问不愿做回答,检查时十分害羞怕痛,担心造成不孕,渴望手术的安全,多数人工流产者为初次怀孕,有一半以上未婚先孕的女性,她们到妇科门诊可能是第一次,对医院的环境,手术过程处于陌生状态,注意力高度紧张,担心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同情,怕受到歧视,在做手术前,患者往往会向经历过该手术的人进行咨询,由于以前人工流产手术疼痛感较强烈,患者对手术已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感,在加上担心术后影响以后生活和前途而消极悲观1.2孤独,不安全感人工流产手术需要签署手术协议及麻醉协议,协议中的风险方方面面,患者往往只看到风险而忽略了安全性,感到非常紧张。
心理干预用于重复人工流产病人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用于重复人工流产病人中的效果。
方法:本院80例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摸球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信心、治疗心态、情绪表现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精神活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更高(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干预;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护理效果随着现代人思想越来越开放,一些对性生活缺乏正确认知的女性没有做好相应的避孕措施导致怀孕,又因各种现实原因进行人工流产,如此重复,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后期生育能力[1]。
面对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人员需保持平和心态,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以争取最好的流产效果[2]。
本文选取了80例重复人工流产患者进行科学实验,分析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18-2019期间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备;病史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选出的80例患者参与摸球,对照组40例,(35.11±3.59)岁。
观察组40例,(35.14±3.58)岁。
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常规体检,告知人工流产的危害,在患者自愿情况下协助医生完成流产术,术后加强患者指标监测,叮嘱其健康生活。
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常规护理方案同对照组一致,心理干预措施包括:(1)术前心理开导: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心理咨询师现场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进行流产术前仍反复开导患者,使其想清楚是否要进行人工流产,若患者仍然坚持,则护理人员需详细介绍重复人工流产的危害和流产方法,叮嘱手术配合要点。
人工流产手术护理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是指在孕早期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
方法有两种:①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孕10周以内患者,可用吸管伸入宫腔,以负压将胚胎组织吸出而终止妊娠;②钳刮术:适用于孕11~14周患者,因胎儿较大,需做钳刮及吸宫终止妊娠。
为保证钳刮术顺利进行,应先行宫颈扩张术。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取得患者合作。
(二)了解患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测量体温,术前4小时体温>37.5℃,通知医师暂缓手术。
(三)术前一餐禁食,以防止术中呕吐。
(四)进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协助患者更换拖鞋后进入手术室。
(五)手术室护士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进行外阴及阴道冲洗消毒。
(六)手术过程中护士要配合手术医师准备用药,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如病情有变化,应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停止操作,待情况稳定后继续手术。
(七)手术结束后遵医嘱给予缩宫素10U肌内注射,并观察出血量。
(八)术后护士护送患者返回病床,观察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同时进行术后宣教。
(九)人工流产术后应卧床休息4小时,手术后1个月内禁性生活及盆浴,并注意外阴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发生感染。
(十)指导患者避孕。
(十一)钳刮术前宫颈扩张术患者护理要点1、钳刮人流术术前12~24小时进行宫腔插管术,以机械刺激子宫颈口,使宫口放松利于手术。
2、宫腔插管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进入手术室。
3、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冲洗外阴及阴道。
4、备好插管包及聚维酮碘,并配合医师手术。
5、插管完成后,将患者推至病床,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出血及腹痛。
6、插管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管子脱落,如有脱落应通知医师,不能自行回纳,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三、主要护理问题(一)潜在并发症:感染与手术操作有关。
(二)疼痛与手术有关。
未婚女性人流的心理护理分析摘要:当前的年轻人普遍发育成熟早,性观念开放,但结婚较晚,婚前性行为日趋增多。
而患者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些连怀孕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朦胧的性意识的产生,使他们必然产生一种与异性交往的需要,是导致未婚先孕患者妊娠的重要原因。
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仅仅是一个医嘱的执行者,更应该注意病人身心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5-01未婚先孕患者妊娠出现早孕反应和身体的变化,害怕被人知道,要面对社会的舆论和家庭的反对以及对人工流产手术的恐惧都成为心理负担,引起自卑、抑郁的心理,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
未婚先孕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应激事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而患者希望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以使患者安全的度过这一应激期。
1 心理分析1.1 知识缺乏。
大多数未婚先孕患者都缺乏性知识和避孕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有些甚至是未成年少女。
因此术中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容易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翻身、易动等情况,影响手术的进行。
1.2 恐惧、害怕。
未婚先孕者受孕多为非意愿性妊娠,心情较为焦虑、恐惧,加之亲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害怕手术过程中疼痛难忍,或得不到医务工作者的同情、关心、受到歧视等。
而大医院医疗就诊手术频繁、担心自己的手术得不到重视,以及害怕在医疗机构就诊时遇到熟人而不敢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常规检查治疗及手术,有的甚至找一些江湖医生就诊,这样使部分患者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造成心理障碍。
1.3 顾虑、担心。
手术是否对身体有影响?术后是否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否会对再次怀孕有影响?男朋友会不会抛弃自己?手术对以后的再次怀孕是否有影响?手术费用是否过高?种种顾虑都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而又不敢向医生咨询,导致情绪低落。
2 心理护理措施2.1 环境。
整个就诊过程保证环境舒适、安静、整洁,空气清新。
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820例重复性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410例重复性人工流产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还是在患者术中的疼痛度、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重复性人工流产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干预;重复性人工流产护理;作用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7-02人工流产是现代临床中解决意外妊娠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渐转变,未婚先孕等现象越来越多,导致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也随之增加。
人工流产手术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宫颈粘连以及继发性闭经等临床症状的产生,故而患者在进行该项手术的往往都较为焦虑和恐惧[1]。
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了进一步减少重复性人工流产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我院特以2009年12月-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820例重复性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项研究的研究资料主要为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820例重复性人工流产患者,其年龄为18-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岁。
心理干预用于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用于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重复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9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心理干预),对比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分析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更高、SAS评分(43.02±0.56)、SDS评分(42.11±0.34)更低,P<0.05。
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患者具有降低SAS评分、SDS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重复人工流产;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近年来,人工流产率日趋升高,属于意外妊娠的补救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是患者子宫血管丰富,倘若操作不规范不良事件的风险性较高,且心理状态较差[1]。
在此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可减少不良影响。
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时段:2019.12~2020.12),观察心理护理价值,现有以下内容。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重复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干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24-36岁,均龄(30.58±0.61)岁。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23-37岁,均龄(30.61±0.72)岁。
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
本次研究获得重复人工流产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根据重复人工流产患者的相关标准展开基础护理。
观察组施行心理护理包括:(1)实施术前护理:分析患者心理状况,询问病史,充分尊重其隐私,减少恐惧害怕情绪[2]。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1-07-19T17:04:31.92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闫丽[导读]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闫丽(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鹤壁45675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门诊中103例妊娠5~10周时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
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术前术中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
结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
结论:心理干预能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80-01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由于患者的心理紧张、恐惧和手术时的刺激而出现的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头晕、胸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等临床现象,称为人流综合症。
有资料显示患者在手术前有情绪障碍,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1]。
因此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减轻临床患者痛苦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09年11月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103例,年龄20~37岁之间,孕5~10周,初产孕妇78例,占75.7%,经产孕妇25例,占24.3%,均符合人工流产手术条件。
并对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两组年龄、孕产次数、孕周检验无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干预心理干预是由经过专职培训的人员来完成:①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手术过程介绍、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手术中的正常反应,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尽量做到使患者能有意识的缓解控制自己的情绪。
②给患者讲解情绪在病症治疗中的作用,给患者看一些过往人流的体会感受资料,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
③对于情绪波动的孕妇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孕妇保持坐姿,闭目,双手自然交叠放于胸前,深吸气慢呼气,连续数次,使其肌肉自然放松并配予放松的音乐。
1.2.2 术中干预术中干预为整个心理护理的关键,当患者进入人流室看到一些专用器械,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亲人的陪护,失去依赖会更加紧张,因此术中干预更为关键,由合作者完成:①用鼓励和关心体贴的语言开导受术者,减轻受术者紧张情绪,获得心理支持。
②采用音乐疗法,给予术中的孕妇播放轻松缓慢的音乐,并告知耐心听,使全身放松,手术很快就会好,减轻受术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疼痛。
1.2.3 术后干预护理患者到观察床,让其休息半个小时,期间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给予解释,答疑患者不明白的问题,并告知术后的应注意事项,如术后出现腹痛、发热,伴有流血量多或持续7天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2干预效果评价及结果
2.1 效果评价
2.1.1人工流产综合症临床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测得血压、脉搏和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变化等症状,根据人工流产综合症诊断标准[2]分类做出判断:①术中Bp降至80/50mg一下,或收缩压下降20mg以上;②术中或术后心率<60次/min,或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并伴有上述症状3项以上者。
见下表1.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比较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2 疼痛程度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按疼痛评定采取四分法,分为:0(无痛)、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通过对照比较干预组重度疼痛的为5例占9.8%,对照组为17例占32.7%,干预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2.2 结果人工流产综合症反应比较,对照组比干预组明显偏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疼痛更明显。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综合症的发生率通过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子宫受盆腔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
人工流产手术时对宫颈牵拉、扩张、吸宫或刮匙对子宫壁刺激和子宫的自身强烈收缩,可导致患者躯体上的疼痛和增加心理上的恐惧,引起神经紧张,产生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恶心等一系列综合症。
从研究中发现心理干预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3.2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应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流产术中疼痛程度由于组织损伤刺激引起疼痛并伴有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疼痛不仅与患者生理上的变化有关,还与经验、情绪、认知、注意力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患者的焦虑会使痛阈下降,加重疼痛又使患者更加焦虑、增加恐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而从研究中显示由于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组重度疼痛为9.8%,较对照组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由此可见,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工流产综合症和患者的痛苦[3]。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28. [2]曹泽毅.中华妇女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77—2578. [3]王艳.人工流产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学刊,20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