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40篇这是小班科学探索教案40篇,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1、小盆若干只,能盛水的各种小件容器。
2、小型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放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盛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沉下去?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到水的流动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师:谁能试一试帮着老师把水取出来?你用什么方法取水?(提醒幼儿一定要装满,不能洒)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四、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和颜色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小洞,请幼儿用饮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教师总结: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活动反思: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作用,激发幼儿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中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教案1]活动名称:感官探索——味觉目标:通过触摸、嗅觉和尝试不同食物,培养幼儿的味觉感知能力。
准备材料:各种食物样本(如苹果、香蕉、橙子、饼干等)活动步骤:1. 介绍不同的食物样本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并描述食物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点。
2. 让幼儿触摸食物,并询问他们触摸时的感受。
3. 让幼儿闻一闻各种食物的香味,并询问他们闻到了什么。
4. 叫幼儿尝试一些食物,记录他们对于不同食物味道的描述。
[教案2]活动名称:动物探索——动物的脚印目标:通过观察动物的脚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准备材料:沙子、动物脚印卡片(自制)活动步骤:1. 介绍动物脚印卡片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脚印,猜测是属于哪种动物。
2. 准备一盘沙子,引导幼儿在沙子上模拟动物的脚印,并猜测是属于哪种动物。
3. 让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脚印,并与卡片上的脚印进行对比,看是否相符。
4. 引导幼儿分类整理不同动物的脚印,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教案3]活动名称:植物探索——观察花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花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植物的兴趣。
准备材料:花种子、土壤、花盆、花的生长记录表(自制)活动步骤:1. 给每个幼儿发放花种子,并让他们亲手将种子种在花盆中的土壤中。
2.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花盆中的花,并记录花的生长情况,如芽长了多高,花苞的颜色变化等。
3. 在花的生长过程中,帮助幼儿进行浇水和照料。
4. 观察花的全部生长过程后,让幼儿总结花的生长规律,并分享他们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案4]活动名称:物体探索——浮与沉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准备材料: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塑料玩具、石头、木块等)、水盆活动步骤:1. 将水盆装满水,让幼儿观察水的性质和状态。
2. 让幼儿一个个将不同物体放进水盆中,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促进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内容1. 环境观察。
带领幼儿到室内外环境中观察天空、树木、花草、昆虫等自然元素,并帮助幼儿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2. 实验探究。
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蜗牛爬行、火柴燃烧、水的气态变化等等,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和感受,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思维发展。
3. 植物种植。
带领幼儿在室内种植一些小型植物,教授种植方法、浇水方法,并帮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动物观察。
带领幼儿观察家庭宠物、动物园和图书馆书籍中的动物,教授基本的生物知识,如外貌、食物、生态环境等等。
三、活动细节1. 活动时间:建议将活动时间放在早上9点至中午12点之间,以保证幼儿的注意力和精力。
2. 资源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播种培育土、小花盆、植物种子、宠物食品等。
3. 活动安排:将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进行环境观察和实验探究,下午进行植物种植和动物观察。
4. 活动策划: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持续时间、参与人员、活动目的等等。
5. 安全措施:活动现场必须有专业的保育人员进行监管,防止幼儿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
四、活动方法1. 组织方式: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保育人员、教师或家长带领,保证每个小组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2.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操作的方式,教授幼儿探究方法和基本的科学知识。
3. 材料利用:通过幼儿制作相关的材料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探究知识。
4. 互动方式: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五、实施过程1. 环境观察1) 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1名教师或家长带领至户外或室内观察探索。
2) 教师或家长引导幼儿认识树木、天空、花草、昆虫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班级齐聚一堂,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所拍照片给其他组。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科学探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
2、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
活动准备:有香味的手帕、小袋子、饲养箱。
图意说明:幼儿从秋天户外活动中学习运用五官去认识环境,并能探索大自然。
活动过程:一、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利用五官发现季节的特征,再让幼儿自己动动眼睛、手、耳朵,鼻子,说说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小朋友对于现在什么季节,他们都不知道,老师告诉他们的“秋天来了”,由于在开学小班适应期里,与孩子们一起做过“小手拍拍”的游戏,因此,我说一个器官,孩子们基本都能够指出来,并能够说出它的名称,如:嘴巴、眼睛、鼻子……)二、课堂活动:1.让幼儿伸出手来,摸一摸桌子,告诉幼儿手可以摸东西。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小手,也能够跟老师一起把小手伸出来,我让他们摸摸自己的小椅子,他们都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椅子,有的还用小手去摸摸别人的小椅子,很兴奋)2.让幼儿看一看幼儿用书,告诉幼儿眼睛可以看东西。
(当让孩子们看书后,问他们“眼睛用来干什么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出看书、看东西的。
)3.拍拍手,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告诉幼儿因为耳朵可以听到声音,所以才会听到教师的拍手声。
(当我拍拍手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跟着我拍手,我问“刚才老师在干吗呀?”杨苏芮小朋友就说:“老师在拍手。
”“那你们怎么知道我拍手呢?”有的说“用眼睛看的”。
“那拍手是什么声音的”?“啪啪啪”“你们用什么器官来听到声音的?”“耳朵”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4.拿出一条有香味的手帕,让幼儿闻一闻,告诉幼儿因为有鼻子,所以可以闻到香味。
(我出示了一条有香味的手帕,给每个孩子闻了闻,孩子们都说香。
问他们,“用什么闻到香味的?”“鼻子”一部分认真听的孩子在回答。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精选11篇)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学生自行探究和研究为主,教师引导贯穿始终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主动地探索与学习,整理了小班科学探究的活动教案,欢迎借鉴!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篇1设计意图在一些非正规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和幼儿一起尝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此,我们开展了《会飞的火箭》这一科学活动。
通过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动脑想一想,激发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获得早期科学经验。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自制火箭、雪碧瓶与幼儿人数相同,PPT一个,图片2张。
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结合课件的播放,激发兴趣。
我们中国有位英雄可了不起了,他是我国第一个乘着载人航天飞船飞到太空中去的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杨利伟)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飞上天的?(播放PPT)评析:老师有意识地将时事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激起孩子对科技的兴趣、,通过观看PPT,幼儿对火箭有一个直观的初浅了解。
老师有目的地提问,为接下来的操作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2.第一次操作后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绍火箭、瓶子助推器)。
小朋友们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个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你们的小火箭飞起来了吗?(2)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起来的?(3)为什么我们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4)小实验:瓶子里的空气。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瓶子里装有许多空气宝宝。
我们一拍瓶子(附动作),空气宝宝就被挤出来了。
出来的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起来了(附动作,结合图片)。
科学奥秘的探索与发现幼儿园小班教案第一部分:导入科学奥秘的探索与发现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 1:谜题时间材料: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谜题,如“我能在水中游泳,但不能在陆地上行走,我是什么动物?”、“我受热时融化,我是什么物质?”等。
步骤:1. 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制造神秘感。
2. 依次出示科学谜题,鼓励幼儿观察、思考和提问。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讨论问题的答案和原因。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和找出问题的线索。
活动 2:迷你实验室材料:放大镜、滤纸、小塑料容器、颜料、吸管、水杯等。
步骤:1. 介绍实验室的概念,告诉幼儿实验室是科学家进行实验和探索的地方。
2. 将实验用具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尝试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3.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解释。
4. 鼓励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部分:探索探索科学奥秘的方法目标: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科学奥秘的方法。
活动 1:观察探索步骤:1. 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室内,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2. 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 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观察、实验、阅读、提问等。
4. 鼓励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活动 2:假设实验步骤:1. 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例如“能否通过吹气球来推动小车?”、“在室外和室内光照下植物生长的速度是否一样?”等。
2. 引导幼儿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3. 让幼儿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实验中的发现和解释原因。
第三部分:巩固巩固科学探索能力目标:巩固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 1:科学家角色扮演步骤:1. 邀请幼儿扮演科学家的角色,通过类似“我是科学家,现在我要研究......”的自我介绍开始。
2. 为幼儿提供一些观察和实验的任务,并引导他们按照科学家的方式进行探索。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班教案《影子的颜色》含反思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影子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科学意图: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孩子们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
通过设计此次活动。
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感知彩色影子的变化。
以幼儿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的目的。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
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科学小知识: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
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活动反思: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着数不清的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熟中比较熟悉,发生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2)小班教案《认识肥皂》活动目标:知道肥皂的名称,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用途。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培养幼儿对肥皂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1、收集不同种类的肥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玩具若干瓶。
3、歌曲洗手帕吹泡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知道肥皂的名称。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的探索》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观察、寻找和发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搜集一些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日常用品和周围环境的物品。
2.准备一些放大镜、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3.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水、土壤、沙子、油等。
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科学活动的主题《我的探索》,并问幼儿:“大家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是怎么来研究的呢?”引导幼儿思考,了解科学的含义和研究方法。
2.观察与发现(20分钟)教师将搜集到的日常用品和周围环境的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每个物品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问:“这个物品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还能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实验探索(3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过程,并进行演示。
例如,选择一些常见的实验材料,如水、土壤、沙子、油等,让幼儿亲自操作。
例如,将水倒入试管中,让幼儿观察水怎样流动、与其他物质的变化等。
观察完毕后,引导幼儿总结并记录实验结果。
4.思考与讨论(20分钟)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如:“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你有没有发现其他有趣的现象?”让幼儿尝试回答,并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讨论,拓展幼儿的思维。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收获,并提醒他们科学探索需要耐心和细心。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示,可以用画画、制作海报、观察报告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6.活动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困难,并提出对活动改进的建议。
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自己找一些有趣的物品,进行观察和探索,然后和全班分享。
2.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自然科学馆,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3.定期举办科学展览,让幼儿自由选择观察和探索感兴趣的主题,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收获。
小班科学领域探究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介绍本教案适用于小班学生(年龄范围:3-4岁),旨在通过科学领域的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1. 探索活动:发现万物的形状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事物的不同形状。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展示物品(如方形木块、圆形球等)。
教学步骤:•让幼儿分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不同形状的展示物品。
•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发现物品的共同特点。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手指、眼睛等进行触摸和观察,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形状特征。
2. 实践活动: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准备:水杯、冰块、热水、水槽。
教学步骤:•让幼儿分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水杯和一些冰块。
•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状态,并鼓励他们用手触摸冰块,了解冰块的特点。
•接着,老师用热水向水杯中注入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并解释热水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
•最后,将水杯放入水槽中,让幼儿观察水的冷却过程,了解水蒸气变成液态的过程。
3. 合作活动:种子发芽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合作种植和观察种子发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小花盆、土壤、各种种子。
教学步骤:•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小花盆、土壤和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
•让幼儿合作将土壤倒入小花盆中,然后小组成员轮流播撒种子。
•引导幼儿浇水,并放置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
•每天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帮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6篇《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6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树》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特征,尝试有规律的排序。
2、在交流分享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的树叶若干;绿叶树、常绿树图片若干。
2、课件“树妈妈的话”一份。
活动过程:一、经验回忆:说说自己收集的各种树叶1、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
2、谈一谈:你捡到的是什么树叶?它象什么?”3、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树叶有的会在秋天变成黄颜色或者红颜色,有的一年四季都是绿颜色的,而且不同的树叶都有它不同的样子,真是太漂亮了。
4、提问:——“为什么这些树叶有的到了秋天会变成黄颜色,然后枯掉了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还是绿绿的留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呢?”——“让我们听听大树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课件,幼儿拓宽经验——“为什么有的树叫落叶树?而有的树叫常绿树?——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
)——师小结: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叫常绿树。
如棕榈树、冬青、桂花树等。
有些到了秋天叶子就枯黄,树枝变成光秃秃的,这叫落叶树。
如水杉、枫树、柿子树等等。
三、文学欣赏:树真好树真好。
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
树真好。
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到处乱跑。
树真好。
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飘呀飘。
树真好,天热了,我们躺在树下睡午觉。
四、操作活动:种树1、欣赏常绿树、落叶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间隔排列的关注。
2、操作“种树”。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因为:《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应遵循:(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案范本科学探索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小班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和发现的欲望,这种欲望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机遇。
通过科学探索,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实验等方法,逐步建立起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识,增强其对外界的理解和解释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
科学探索教案的编制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索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把一些问题化为有趣的探索任务,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自己身边的世界。
以下是一份关于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案的范本:主题:蒸汽能驱动物体运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2.理解蒸汽对物体运动的驱动作用;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在课前可用一个小演示来介绍课题,将一个小汽车放在斜坡上,鼓励幼儿们尝试用吹风机的吹风让汽车走起来。
演示中,说明汽车在斜坡上没有施加力,无法移动。
第二步,主体教学1. 实验内容:用水、火炉和一些易于加工的铁制工具等自制蒸汽车,观察蒸汽对物体运动的驱动作用。
2. 实验设计:教师先让幼儿了解蒸汽能够驱动物体运动的原理,引导幼儿们猜测蒸汽对物体运动的驱动力有多大,搜集蒸汽车制作所需的工具,让幼儿动手进行设计并加工出适用的蒸汽车模型,再进行实验。
3. 实验流程:(1)准备工具和材料:铁制发动机、车轮、发动机气筒、蒸汽输出装置、电线、电烙铁、剪子、螺丝刀、三角尺等。
(2)组装蒸汽车:按教师解释和示范进行组装。
(3)进行实验:添加水到火炉中,使用电烙铁制作铜制锅底,放进发动机气筒,加热。
同时让幼儿将装好的车铆在汽车底盘上,调整车轮位置,蒸汽车制作完成。
(4)测试:让幼儿用灰色卡纸制作出车道,将车放在车道上,启动蒸汽车,观察并记录车的移动距离和时间。
第三步,总结在实验完毕后,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蒸汽对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强的驱动作用。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一、活动目标: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自由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笔、积木。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四、活动过程:(一)介绍过程:介绍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2、东西安静地呆在桌子上,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来吗?(幼儿回答,可以让其上来试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看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来。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
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使它发出声音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再次操作制造声音。
1、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棒!可是有些东西小朋友还没去试过,现在小朋友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来,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幼儿再次操作,探索。
教师巡回指导。
2、说说自己的办法。
(1)你是怎么玩的’,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2)你用了几种方法?(四)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五、活动延伸: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小班科学活动教案2目标: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8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1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泡泡水记录纸各种形状标记抹布等三、活动过程:一、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
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3、想不想再试一试?好!这次老师要请你们不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还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状的幼儿再次操作二、探索圆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并做好记录师:宝宝们,真棒!都成功了,告诉我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圆的)哪个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
小结:原来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
我们来找个圆形标记贴在圆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大胆猜想师: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我们找个标记贴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长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记录。
四: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长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们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发现并进行记录1、师: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长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2、记录操作结果小结: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
让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2篇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班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需要注意活动互动性和趣味性,保证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成效。
本文将介绍若干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
一、科学实验:“海绵吸水”活动目的:通过实验,让孩子掌握海绵吸水的原理,理解“水分子流向低浓度方向”的物理规律,从而初步了解化学反应。
活动安排:1、儿童美术绘制“海绵吸水”表现图;2、教师通过图片或幻灯片介绍海绵吸水的原理;3、小班孩子将海绵浸入水中,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4、孩子的手指轻轻按压海绵,使海绵释放出吸收的水分,引导孩子思考水分子的运动方向。
二、科学制作:“太阳能烤面包”活动目的:引导孩子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借助制作太阳能烤面包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智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安排:1、通过照片或简单的实例,讲解太阳能是如何形成的;2、教师引导孩子制作太阳能烤面包,准备材料:土窑、黄豆面包、黄油,同时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3、孩子自行张贴黄豆面包、撒上黄油,放入土窑中;4、教师通过温度计记录土窑内部温度,同时引导孩子关注面包的变化情况。
在适宜的时间内取出烤好的面包。
三、科学实验:“火箭发射”活动目的: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小班孩子初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并理解空气压力、重力等物理原理。
活动安排:1、儿童美术创作“火箭”的图案;2、教师介绍火箭发射过程,并简单讲解火箭发射所需要的化学反应原理;3、在容器中加入小苏打、白醋,然后将炮弹装入瓶中,并紧盖盖子,即可看到火箭飞升的场面。
四、科学讲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活动目的:让小班孩子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同时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又生动的科学知识浸润的环境。
活动安排:1、介绍一些不同类型的动物;2、逐个讲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带上留声机辅助朗读;3、教师带领小班孩子进行简单的动物分类讨论。
这是幼儿小班科学实验教案100篇,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供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教案)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幼教游戏乐园:小班孩子的科学探索游戏设计与实施
1. 介绍
在幼儿园教育中,为小班孩子提供科学探索的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班孩子的科学探索游戏设计与实施方法。
2. 游戏设计
2.1 科学展示角
设计一个专门的科学展示角,展示一些与小班孩子相关的科学实验和现象。
比如用水银温度计讲解温度概念,通过观察水的汽化过程教授水的物态变化等等。
2.2 探索实验室
设置一个探索实验室,提供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装置和材料,让小班孩子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比如溶解不同物质、观察各种现象等。
2.3 游戏角色扮演
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小班孩子扮演科学家、探险家等角色,在游戏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 游戏实施
3.1 老师指导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小班孩子理解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3.2 孩子亲自动手
鼓励小班孩子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3 激发孩子兴趣
通过设计趣味性强、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小班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4. 结语
科学探索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索
能够培养小班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科学探索游戏设计与实施方法能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关于幼教游戏乐园:小班孩子的科学探索游戏设计与实施的详细介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
一、活动内容:想站立的蛋宝宝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探索使蛋站立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秘密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2、让幼儿学习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操作过程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熟蛋每人两个(多准备一些备用),事先用蜡光纸剪贴五官,装饰成蛋宝宝。
每桌一个盒子,里面装有石头、大米、大小不同的瓶盖、塑料碗、瓶子、积木、沙包、橡皮泥、碎布等辅助材料。
2、录音机一架、《学做解放军》、《开火车》的磁带一盒。
3、情境创设:鸭妈妈的家,桌面小舞台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鸭妈妈的家。
配班老师:(电话响了)“刚才鸭妈妈打了个电话他说最近鸭妈妈生了许多的蛋宝宝,要请我们去做客。
鸭妈妈家离这挺远的让我们一起乘火车去吧!”(放开火车的音乐)
到鸭妈妈家,鸭妈妈说:“欢迎小朋友们到蛋宝宝家里做客,我去请蛋宝宝出来,刚才蛋宝宝告诉我,他们很想看看解放军走路的样子,你们给我的蛋宝宝表演一个好吗?”
教师放录音《学做解放军》,全体幼儿起立学做解放军。
2、引导幼儿探索在平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到我的客厅去坐坐”。
教师出示盘子里的蛋宝宝:“刚才小朋友们学做解放军做得真好!蛋宝宝看到小朋友学做解放军那么神气,也想学解放军做立正的动作,你们认为蛋宝宝能行吗?”
交待操作要求:“现在鸭妈妈请每个小朋友都找一个蛋宝宝做朋友。
试试看蛋宝宝在桌面上能不能站起来?”
(1)提供给每人一个熟蛋,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鼓幼儿大胆尝试,积极思考。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蛋宝宝在桌子上能站起来吗?
(2)请部分幼儿介绍操作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