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45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如果利用不合理,就会破坏资源、恶化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灾难。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88位。
西山地区亦是个缺水地区,由于地下水的抽取,使地下水位已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是制约工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区域地下水资源储量将为合理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二、区域主要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西山地区位于厥山村南部土古洞至青石山一带,属低山丘陵区,区内主要构造有土古洞背斜、陡沟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碳酸盐岩含水岩组是本区的主要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奥陶系花斑灰岩、条带状灰岩、泥晶灰岩、灰质白云岩和寒武系(∈2+3)鲕状灰岩、鲕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等岩层,零星出露于背斜轴部的土古洞、南井沟、李村、青石山一带,其它均隐伏于第四系和二迭系地层之下,组合成覆盖型和埋藏型结构。
覆盖型结构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分布于土古洞村、蝎子山断层以南、南井沟至马道洼以北地区,上覆地层均为中更新统(Q4el)黄土。
埋藏型结构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覆盖型结构的外围呈环形条带状分布。
三、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本区碳酸盐岩含水岩组除零星出露地表外,绝大部分隐伏于地下。
裸露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地表产流的入渗补给,隐伏区主要接受地下迳流补给。
地下水的迳流在西山地区均以水平运移为主要迳流方式,本区西南部水位高程270—280m,北部水位高程220—230m,地下水自西南向北东方向迳流,仅裸露区为垂直交替运动。
地下水的排泄,在天然状态下以泉的形式进行排泄,仅克昌泉的泉水流量就达100l/s以上。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改变了原来的排泄方式,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的排泄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
四、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的确定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以往的经验,确定如下参数值。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的可用量,它是地下水的总量减去不可用量的剩余量。
地下水资
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抽取性和可利用性等因素。
首先,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必须先确定地下水的总量。
这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下水测
量和地下水模拟等方法来确定。
其次,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必须确定地下水的可用性。
这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溶解氧含量、污染物含量等指标来确定。
此外,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还必须确定地下水的可抽取性和可利用性。
可抽取性是指地
下水的可抽取量,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压力、流量和抽取深度等指标来确定。
可利用性是指
地下水的可利用量,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可抽取量、可抽取深度和可抽取时间等指标来确定。
最后,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抽取性和
可利用性等因素。
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
定地下水的可用量。
一、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一)、平原区(含河谷平原区)1、降水入渗补给量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公式为:Q=p×a×F式中:Q一年降水入渗补给量;p一一年降水总量,采用地表水评价成果a—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F一计算面积。
经计算,柳绕平原区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4538万m3。
2、山前侧渗补给量的计算确定一般山丘区对平原区补给面积,利用一般山丘区地下水径流模数,计算该项补给量。
经计算柳绕平原区年山前侧渗补给量为2169万m3,河谷平原区年山前侧渗补给量为5722万m3。
3、河道渗漏补给量河流域的渗漏损失量采用新民水文站非汛期平均径流量计算的年径流量的10%计算,渗漏河段总长103km,阜新渗漏河段长度为25km,假定均匀渗漏,计算得区域河道渗漏补给量为325万m3。
4、灌溉入渗补给量本次灌溉水量采用2000年水量调查成果,计算区域灌溉入渗补给量。
经计算,柳绕平原年灌溉入渗补给量为2118万m3,河谷平原年总灌溉入渗补给量为840万m3。
经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7862万m3。
二、一般山丘区利用一般山丘区地下水径流模数的计算成果,确定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径流模数,根据各计算分区的控制面积,分别计算各分区的河川基流量和侧向流出量,汇总得出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某市一般山丘区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528万m3。
二、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确定及可开采量计算(一)、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确定将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其中的重复量,按流域(或行政)分区进行汇总,确定各流域(或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1、山丘区(一般山丘区与河谷平原区)自身重复量河谷平原区的山前侧渗补给量与一般山丘区的河川基流量为重复量;河谷平原的井灌入渗补给量为其自身的重复量。
2、平原区自身重复量平原区的井灌入渗补给量为其自身的重复量。
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量平原区的山前侧渗补给量与一般山丘区的侧向流出量为重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