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柳】
- 格式:ppt
- 大小:794.50 KB
- 文档页数:2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概述1.1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1.2 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1.3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实验方法来测量物质的密度二、测量工具和方法2.1 测量密度需要使用天平、容器和水2.2 具体测量步骤: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然后将容器填满水,再次记录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最后将需要测量密度的物质放入容器中,记录容器、水和物质的总质量2.3 利用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和质量,从而得出密度的数值三、实验注意事项3.1 确保天平的准确度和稳定性3.2 注意容器和物质的净重3.3 在测量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水的溅洒和物质的丢失四、实验数据处理4.1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4.2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4.3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结果的判断至关重要五、案例分析5.1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5.2 密度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质5.3 举例说明利用密度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六、实验总结6.1 密度的测量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6.2 掌握好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6.3 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七、结语7.1 密度的测量是物理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7.2 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7.3 希望本文对于密度的测量和实验方法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八、实验示范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演示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我们准备工作台、天平、容器、水和要测量的物质。
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为m1。
然后将容器填满水,再次记录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2。
接下来,将要测量的物质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水和物质的总质量为m3。
现在我们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首先需要计算出水的质量,即m2减去m1,得到水的质量m。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合作探究】演示量筒1.量筒是以什么为单位标度的?答:单位 mL.2.此量筒的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答:量程为50 mL,分度值为1 mL.3.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请指出如图甲、乙读书方法会造成什么错误?答: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仰视,读数偏低. 知识点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合作探究】1.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量盐水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盐水. (2)原理是:ρ= mV .(3)方法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 m 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 2. ④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m = m 1- m 2. ⑤求出盐水的密度ρ= m 1- m 2m 1- m 2V.2.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 (2)方法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为 m.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为V 1.③将石块用细线系住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 2. ④石块的密度ρ= mV 2-V 1.注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知识拓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教师点拨】1.如果石块吸水,则V2的测量值偏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2.量筒不能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3.测量时尽量通过合理的实验顺序来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跟进训练】在用天平、量筒测一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26.8g,金属块的体积是 10 cm3,金属块的密度是2.68×103kg/ m3.(2)若从金属块上取下一部分,再测其密度,在不考虑实验误差的条件下,测量结果和原来相比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A.相等B.铝球的比铁球大C.铝球的比铁球小D.浮力都等于重力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3.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量杯)的用途:测量液体物质的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量筒的使用方法:[1]、“看”:单位[1L=1dm31mL=1cm3][2]、量程、分度值。
[3]、“放”:放在水平台上。
[4]、“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二、固体体积的测量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出其对应边的长度,再用公式算出体积。
2、较小的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借助量筒,用排水法、针压法、沉坠法等方法测出体积。
体积较大的可以用溢水法测体积。
[1]、排水法如图甲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待测固体的体积V=V1-V2。
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可用一根细长的针将其压入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此方法为“针压法”。
[2]、沉坠法如图乙所示,若待测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待测固体下方拴一个密度大的物块,先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测出物块和水的总体积V 1,再将待测固体也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 2,待测固体的体积V =V 1-V 2。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vm =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具体如下:1、测量固体的密度:[1]、原理:vm =ρ[2]、方法:m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④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2、测量液体的密度:[1]、原理:vm=ρ[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4)得出液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主要内容导学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2)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体积的方法2.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量筒的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杯)的和最小刻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杯)。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2)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
若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处相平,若液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处相平。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以盐水为例)(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方法步骤:A. 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B.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的总质量 m1C.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中,体积为vD.用天平测出的质量m2E.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测量盐水的密度表格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V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3盐水的密度ρ3.测量固体的密度(以小石块为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1)实验目的是(2)实验原理是(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C.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D.根据公式ρ=m/v 计算石块的密度为:实验记录表格: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 cm3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m3石块的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ρ/kg·m-34.测量固体的密度(以塑料块为例,密度小于水,形状不规则)的密度方法步骤:⑴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⑵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⑶将塑料块、铁块用细线拴在一起,将他们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1;⑷将塑料块取出,只把铁块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2 ;塑料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本节重点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精练版P631.量筒的作用: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专用仪器,也可以利用排开液体体积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
2.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10-6m3。
3.量筒的分度值和量程量筒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对应的数值差所代表的体积为分度值,最上面的刻度值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4.量筒的使用方法(1)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以能一次性测量出被测液体的体积且选分度值小一些的量筒为宜)。
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每个小格代表的刻度数)。
(2)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凸形(如水银面)。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解析: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剩余液体的体积读数偏大,即剩余液体的体积是小于9毫升的,因此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将大于15毫升减去9毫升的差值,也就是大于6毫升。
答案:B知识点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精练版P63拓展: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1.形状规则的物体(以长方体为例)(1)实验器材:待测物体、刻度尺、天平、砝码(2)实验步骤[测体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的长a、宽b、高c。
[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3)表达式:ρ=m abc。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①实验器材:待测物体、细线、量筒、水、天平、砝码②实验步骤[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测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地测其体积: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b.用细线将物体拴住缓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熟悉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并掌握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本节课程中的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水、待测物质等,并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独立完成以下实验操作:(1)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2)使用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并记录物质的密度;(4)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面。
4.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理解密度的概念及测量原理,掌握密度公式。
2. 实验准备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熟悉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器材损坏或发生意外事故。
4.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需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明确。
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需在报告中说明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学习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准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分析深度。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节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优秀者可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与指导。
对于操作不规范或理解有误的学生,教师将进行指导与纠正。
2.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分享,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