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的色彩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
西方绘画色彩跟东方绘画有很大的不同,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历史渊源
西方绘画色彩主要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白黑色调。
希腊罗马文化以白色为统治色,以建筑和雕塑形式呈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
同时,希腊罗马文化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给绘画色彩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二、特点
西方绘画色彩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体系,而且是一种主观的选择。
绘画色彩的运用,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大多数以白色和黑色为主,它们可以表达出更自然、更柔和的肤色,有层次感的照明效果,以及更加暗、更加调和的景物和场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三、应用
西方绘画色彩的使用,可以使画面充满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让人有一种恬淡自然的柔美之感。
西方绘画色彩还可以表达出特定的表情和心境,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
例如绘画中的色调强调黑暗、凄凉,色彩和光线的分布则表现出乐观、纯洁、朴实的真实气质。
- 1 -。
简述西方绘画的特点
简述西方绘画的特点
西方绘画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西方绘画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方面:
1. 形式法则:西方绘画强调形式法则,即构图、线条、颜色和光影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
这些形式元素可以被艺术家们巧妙地组合和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2. 透视原理:西方绘画中透视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透视原理是指通过绘画作品中的人物、物体、场景等元素,来表现其空间关系和深度感。
3. 色彩运用: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色彩对比、色彩渐变、色彩混合等。
西方绘画中常用的色彩包括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
4. 表现力:西方绘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情感、思想、信仰等内在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
5. 流派和风格:西方绘画有着众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派、抽象派等。
每个时期和流派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西方绘画还具有许多其他的特点,如重视细节表现、强调光影效果、表现自然和动物等。
西方绘画的特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们欣赏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色彩鲜艳明亮:西方绘画中常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这种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色彩的运用也能够表现出画家的个性和情感。
2. 色彩对比强烈:西方绘画中常使用色彩对比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深度,这种对比能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意思。
3. 色彩运用自由:西方绘画中,画家常常运用自由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自由的色彩运用能够让画面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 色彩的象征意义:西方绘画中,色彩也常常具有象征意义,比如红色代表爱情和热情,蓝色代表冷静和理性,黄色代表快乐和温暖等等。
这种象征意义的色彩运用能够让画面更加深刻和有内涵。
总的来说,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是多样的,但都能够表现出画家的个性和情感,也能够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表现手段。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传统,它们的色彩运用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
画中,色彩追求的是清新明快,淡雅素净,着重运用颜料的明暗、韵味及渗透变化。
而在
西方绘画中,色彩更加明亮鲜艳、饱和丰富,强调明暗对比和色彩的刺激性。
其次,西方绘画的色彩更加鲜明明快。
西方绘画的色彩对比强烈,色彩更加明亮鲜艳、饱和丰富。
西方绘画的用色很多时候是追求视觉的冲击和刺激,强调色彩的感官效果,这
点反映了西方绘画中追求个性化风格的特点。
此外,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的使用上还有另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留白的运用。
在中国画中,空白部分往往被视作画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增强画面的气势和层次感。
而在
西方绘画中,留白节奏不一,但总体还是以色彩为主。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存在差异,但两者各具特色,都有其独
特的魅力。
中国画的色彩追求的是清新明快、淡雅素净,强调色彩的协调和统一性,反映
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和精致。
而西方绘画的色彩更鲜艳丰富,强调色彩的刺激性和视觉效果,反映了西方文化中个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特点。
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色彩运用,不仅表达了
两种不同文化的美学追求,也表现了两种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审美意识。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1. 引言1.1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常以水墨为主,注重于意境的表达。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注重于现实感的表现。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艺术家们选择的调色板和画面构图上,也体现在观众对于色彩所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上。
中国画色彩的含蓄和水墨的表现力,常常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内在情感,而西方绘画的鲜艳和直接性,则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尽管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它们都在色彩的表达上追求艺术的卓越性,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
在今天的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技巧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融合和碰撞,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艺术景观。
2. 正文2.1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中国画的色彩鲜明而含蓄,这一特点体现在中国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上。
中国画注重色彩的“含蓄而不张扬”,追求简约、朴素的美感。
在中国画作品中,往往能看到色彩丰富而和谐统一的画面。
传统中国画作品中的色彩主要以墨、淡彩为主,通过对比冷暖色调和深浅层次的运用,呈现出含蓄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
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重叠,通过虚实、明暗的对比,体现出中国画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画中,色彩的表现方式更多地体现为意境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
色彩在中国画中并非单纯的视觉刺激,更多的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中国画家注重于在细腻的笔墨之间凝结出丰富而含蓄的情感,通过色彩的灵动处理,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共鸣。
中国画色彩鲜明而含蓄的特点便是其独特之处,与西方绘画色彩运用上的丰富而直接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中国画色彩的深入了解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画独具的魅力与韵味。
2.2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西方绘画色彩丰富而直接,是指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较为跳跃和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主要包括明亮、对比强烈、色彩丰富和表现力强等几个方面。
在西方绘画中,色彩被视为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艺术家们在运用色彩时非常讲究技巧和效果。
西方绘画的色彩通常是明亮的。
艺术家们喜欢使用鲜艳、饱和度高的颜色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明亮的色彩在作品中创造出活力和生动感,使画面更加引人注目。
例如,梵高的《星夜》中使用了大量明亮的蓝色和黄色,营造出一种神秘、梦幻般的氛围。
西方绘画色彩对比强烈。
艺术家们喜欢在作品中运用对比色,如红绿、蓝橙等,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艺术家们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例如,毕加索的《姑娘们》中使用了红色和绿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西方绘画色彩丰富多样。
西方艺术家们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现情感和表达主题。
他们会在作品中使用多种色彩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通过丰富多样的色彩,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中运用了大量不同色彩的水彩,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西方绘画色彩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艺术家们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色彩,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和表现力。
他们会根据主题和情感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色彩,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通过色彩的表现力,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高更的《夜晚》中使用了深沉的蓝色和紫色,表现出一种忧郁和沉思的氛围。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包括明亮、对比强烈、色彩丰富和表现力强。
这些特点使西方绘画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情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运用这些色彩特点,西方艺术家们创造出许多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在表现手法、意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在表现手法上注重以水墨和调和单一颜色为主。
中国画以墨、水、笔、纸为工具,运用水墨的渲染、丰富的笔墨技法和线条的表现力来完成作品。
而西方绘画色彩则更注重色彩的饱满度和层次感,运用明亮、对比的色彩来表达形象。
西方绘画常使用油画和水彩作为材料,有着丰富的色彩选择和调和技巧。
在意境上,中国画追求“意蕴于墨,神似于形”,注重通过墨色的激发和线条的流动来表达内心的想象和情感。
中国画注重表现气韵生动、寓意深远的意境,追求意蕴于墨色之中的艺术效果。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表达和形象的真实性,更加直观地呈现现实世界的外部形象。
在文化背景上,中国画色彩独特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中国画的色彩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寓意,例如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哀思等。
而西方绘画的色彩则更多地受到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思潮的影响,注重对自然的真实再现。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在表现手法、意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虽然两者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色,但都在追求艺术的美和真实的表达。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展现了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应用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它们在表达手法、审美观念、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画在色彩上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在简约中包含丰富的内涵,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强调写实性和明暗的对比。
本文将从颜色的运用、表达手法和审美观念等角度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进行比较分析。
一、颜色的运用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上注重以水墨为主,追求意境的凝练与深远,强调色彩的淡雅、含蓄和间接表现。
画家在作画时往往以浓淡干湿、冷暖对比等手法来表现色彩的变化和层次。
而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则更加注重于真实的再现,追求色彩的明度和明暗对比。
西方画家通过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色彩的鲜艳和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
二、表达手法中国画在表达手法上偏向于含蓄、抽象和隐晦,画家常采用留白和点线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情感。
色彩在中国画中往往是以“淡”为主,画家通过水墨的渲染和勾勒来表现出色彩的丰富和变化。
而西方绘画在表达手法上则更加注重于细节的表现和形式的逼真,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形体的塑造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现实感。
西方绘画的色彩表达更加直接和饱满,画面的细节表现更加丰富和具体。
三、审美观念中国画的色彩审美追求典雅、含蓄和平和,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与意境的凝练。
中国画家常常通过表现自然山水和人物的姿态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而西方绘画的色彩审美则更加强调于真实的再现和表现力的丰富,西方画家常常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塑造来表达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西方绘画的色彩审美更加突出于个性和情感,“艳丽”和“鲜艳”成为了西方绘画色彩审美的重要标志。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表达手法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画注重于意境的表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色彩运用上更加注重于水墨的淡雅与含蓄;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于形式的丰富和色彩的鲜艳,追求真实的再现和个性的表达。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应用上具有较大差异。
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中强调的是“留白”,即最大限度的利用水墨,因此黑、灰、白成为其主要的色彩。
而色彩丰富、艳丽的西方绘画则不同,其涉及到色彩的选用、组合、运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色彩体系。
1.色彩的选用中国画能够表现黑、白、灰的级差关系,因为中国画重视的是表现意境,而且都是利用墨来描绘画面。
在水墨中,黑色是最常用的,因为黑色能够产生深邃和神秘的效果。
其次是白色,白色在画面中表现出一种空灵、清新的感觉。
而灰色主要是用来表现淡雅、朦胧的感觉。
可以看出,在中国画中,颜色的运用是相对单调的,以黑、白、灰为主。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中所用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颜色的选用来表现画面的主题、情境、气氛等。
在选用颜色时,西方绘画中颜色的分类是非常细致的,它可以进行各种组合,融入到画面中,突出主题。
举个例子:蒙德里安在绘画中就推崇五色的搭配方法,善于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塑造出画面中的几何结构体。
2.色彩的组合中国画的色彩组合借助于墨的深浅来营造出画面的整体感觉。
在中国画中,大胆遣笔的表现方式使色彩呈现出较为简单的特点,相对只会选用单色或是双色来相互衬托。
而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组合是相当讲究的,它包括颜色的冷暖色调、明度、色彩的饱和度,具体的运用还要看画面所需要的主题与情境。
因此,在西方绘画中,往往能够看到多个颜色共同作用在画面中,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画以墨线为主,色彩则以蒙白为辅,通过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表现的效果。
通过掌握墨与水的运用技巧,画家们能够营造出墨色的深浅变化,给人以千姿百态的感觉。
而在西方绘画中,色彩通常是以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画家通过颜色的不同运用手段来表现物体的性质,从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此外,在西方绘画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色彩构成学概念,即“对比”。
画家们通过对比不同的颜色,能够在画面中制造出相互矛盾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的表现画面的主题。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的色彩运用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色彩的运用角度,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在色彩理论上有所差异。
中国画强调“墨”与“色”的平衡,色彩的概念相对较弱,更注重对墨的运用。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明暗对比与纯净度,色彩的鲜明度和明暗关系被认为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这种对色彩的理解差异也导致了两种绘画形式在色彩运用上的不同。
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更注重色彩的渲染和柔和,追求色彩的深沉和凝重。
中国画大多使用水墨,色彩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墨的深浅来表现,常常以淡雅的色调来渲染画面,表现出一种含蓄典雅的美感。
而西方绘画则追求色彩的清晰明亮和鲜艳度,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来表现形象,色彩的运用更加饱满和鲜明,追求发散的美感。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也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深受中国文化的熏染,受到诗词书画的文学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影响,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受到了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宗教信仰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色彩的理论与实践上,也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背后不同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传统。
在当代艺术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色彩运用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展现出新的艺术可能性。
通过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艺术形式的异同,拓展我们对艺术的审美视角,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
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 饱和度:西方绘画色彩通常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即色彩较为鲜艳明亮。
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色彩被视为一种强烈的表达手段,常用来表达情感、氛围和状态等。
2. 对比度:西方绘画色彩通常强调对比度,即让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这种对比度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明度、色相等方面来实现,从而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3. 稳定性:西方绘画色彩通常比较稳定,不易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而褪色或变色。
这是因为西方绘画中使用的颜料多数为无机颜料,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4. 真实性:西方绘画色彩通常追求真实性,即尽可能地还原物体本身的颜色和光线效果。
这种真实性可以通过色彩的层次感、光影效果、色彩的交错融合等方面来实现。
总之,西方绘画色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既强调饱和度和对比度,又注重稳定性和真实性,这些特点在西方绘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西方绘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 1 -。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常常是辅助线条
和笔触,不是重点。
而在西方绘画中,色彩常常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中国画的颜色更多是基于自然色彩,如黑、白、灰、红、黄、蓝等原始颜色,
因为中国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自然和人物的。
然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
可以非常鲜艳、饱和和艳丽。
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色彩是情感和表达的重要手段。
其次,中国画通常使用一种颜色按区域填充,所以颜色常常是单调的,没有太多变化。
绘画家主要使用线条和墨水来表达他们的意图。
这种表现方式强调了各种不同的阴影和轮廓,而不是颜色本身。
相反,西方绘画中色彩的变化非常丰富。
绘画家使用不同的颜色和
色调来表达他们的意图。
这种表现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感受到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气
氛。
最后,中国画的颜料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所以颜色比较朴素。
绘画家可以使用水、墨和色彩的混合物,以创建不同的颜色和阴影。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可以使用各种化学颜料,人们可以在绘画中使用大量的颜色和不同的效果。
作为结论,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中国画使用基于自然
的朴素颜色,强调线条和笔触。
而西方绘画强调丰富多彩的色彩,以表达情感和气氛。
尽
管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方法上不同,它们都有美和价值。
西方绘画的色彩——精彩纷呈的当代艺术教学分析:本课选自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西方绘画的色彩》,在这节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重点介绍了当代东西方最前卫、流行的几种艺术形式。
在本课的内容安排上,先是回顾西方绘画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发展。
选取了不同时期色彩表现上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距今两万年以上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穴顶的野牛》;欧洲中世纪意大利的镶嵌画《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十九世纪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二十世纪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通过回顾知识导入到所学新知识,本课选取了当代不同形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有当今最为流行的涂鸦艺术作品、最前卫的行为艺术作品、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作品。
延伸内容当代艺术的介绍,目的是让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结合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渴求新知识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联系现实生活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这也是遵循了《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倡导。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当代艺术多种形式的作品,来了解当代艺术的特点和社会作用,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充实提高自己,要有勇于挑战传统,打破传统束缚,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开阔视野,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感。
使学生关注社会、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代艺术所涵养的人文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欣赏教学目标:1、欣赏当代不同形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概括了解当代艺术形式的特点、与以往艺术阶段的区别变化。
2、通过回顾知识、介绍新知识,大致了解西方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3、认识当代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社会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西方美术,从远古时期到后期印象派和现代派时期的几个最典型的阶段。
通过欣赏代表作、教师概括其艺术特点,来引入新课的学习。
出示课题——《西方绘画的色彩——精彩纷呈的当代艺术》讲授新课:一、涂鸦艺术1、涂鸦既“胡涂乱写”的意思,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
西方绘画的色彩
岳爱霞导入阶段
5分钟
课件展示荷兰画家卡雷尔·阿偑尔的“自由的呐喊”。
(师)现代艺术总是带给人新奇的惊讶,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
为了表现艺术应有的活力,画家从儿童画中寻找灵感,这幅“自由的呐喊”是画家阿偑尔的代表作,画家认为生活要自由,思考要自由,想象创作都需要自由,所以用这幅作品来书写对自由的珍爱和渴望。
现在我们是否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一起来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呢。
以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入新课。
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在教师事先画好色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注意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注意画面的美感。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以游戏作为导入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拘无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发展阶段
7分钟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归纳。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大师常作的方法有两点:1、色彩对比。
2、色彩调和
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搭配练习。
欣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欣赏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大师是如何搭配色彩(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
通过学生色彩游戏搭配练习落实双基
深入阶段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师们的作品中也常常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向日葵》、《呐喊》、《门》、《大堤上的缺口》等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与所展示出来的作品,哪一幅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自由的开展探究活动。
讨论内容为:
1、从作品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出画家想表达某种情感?
2、画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画面的构图及颜色的搭配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3、作品《门》、《大堤上的缺口》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4、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活动:“找对子”,课件展示两幅作品,听音乐,看看哪一幅作品所传达给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吻合。
这一阶段是深入阶段,在图片的采用上跟发展阶段有所区别。
引导学生以图片欣赏为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形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此方法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于必要的点拨,最后得于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体现。
深入阶段︵
28分钟︶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
具体的疑难问题。
预留质疑的时间。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
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的对教学进行调整。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
)
1、可以在老师设计的图形上直接上色
2、可用颜色表现喜、怒、哀、乐,形体不作限制。
学生练习,在材料上可互相交流,可独立完成,也可两人一小组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表现能力。
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提出整改建议。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创作的想法。
自评、互评作品。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
通过每一堂课对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愉快而有效地进行学习。
巩固小结︵
5分钟︶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
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对照老师的小结,学生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寻找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有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拓展课后拓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为一生活物品设计一装饰图案,如杯子的图案,袋子的图案或墙上的装饰画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向课后,自己再继续研究探讨。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