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精神、起居养生法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60
四季起居养生四季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四季起居养生的方法,快来看看吧!四季起居养生的方法春季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的倦懒思眠,以助阳气生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开始遍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夏日炎热,亦受风寒湿邪侵入,睡眠时不宜用扇类送风,更不宜夜晚露宿,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关门窗之缝隙,可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养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此应多准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
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
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
而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气的生理比值。
因此要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
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睡眠养生的方法一、中医睡眠理论1.昼夜阴阳消长与睡眠中医学认为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昼为阳,夜为阴,人体应与昼夜阴阳消长的规律相适应。
龙源期刊网
起居养生法
作者:张国玺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11期
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起居养生法包含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等方面。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
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
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就能够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长期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委靡,而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
中医认为,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功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最佳时机。
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生物钟的规律作息,有利于机体健康。
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对每天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人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有所不同,“春夏养阳”宜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卧早起”或“早卧晚起”。
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饮食有节。
精神养生法又称精神进补法,是一种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节制贪欲、调节情绪,使人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从而达到心身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养生方法。
精神养生法主要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的内容。
1. 神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神志养生就是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平和心态,从而获得健康长寿的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就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和清除。
(2)知足常乐就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3)心胸豁达就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4)“多行善事”就是要多做助人为乐的好事,并从中体验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情志养生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并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来转变人的思维方式,调节人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心身健康的方法。
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戒骄戒躁就是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善调情绪就是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状态。
(3)免生“三气”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精神养生的关键就是要学会追求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则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相同。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个人情感上的主观印象”。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东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观上去感受、去体验。
美国著名企业家和教育家卡耐基说:“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所以,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去营造幸福,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中医养生与保健》—-这门课之所得怀着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我选修了它,这学期下来也觉得收获不少.下面我从六个大方面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一、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1、精神养生法:调节内心世界、使心态平和、乐观豁达(免生闲气、怨气、闷气)怡养心神方法:静坐、看书、旅游、聊天、教书,另外多与朋友、家人交流,多运动,多旅游。
2、起居养生法:起居有常、睡“子午觉”(子:23:00-01:00脏器功率低;午:12:00—13:00交感神经弱)高质量睡眠标准:a:入睡顺利10-15min b:睡眠过程良好、中途不觉醒c觉醒后感觉良好、清新、舒适d:起床快e:工作效率高合理作息时间:6:00起床(春夏宜早起,秋冬任宴眠)午休半小时 23:00前睡觉3、饮食养生法:咸入肾、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胃、辛入肺 ,因此饮食对健康非常重要。
营养周期3-4天,注意食物的多样性。
一荤一素一菇、一袋奶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一斤蔬菜半斤果、粮食及水基本够4、运动养生法: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调心、调气、练形。
5、药物养生法:提高抗病能力中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四大类补气类主要适用于气虚类表现为:精神疲倦、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食欲下降、腹泻便溏、甚至脏器下垂等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灵芝、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补血类主要适用于血虚表现为面色、唇色、指甲等颜色淡白、失眠健忘、多梦易惊…补血药: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补阳类适用于肾阳虚症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及性功能减退等补阳药:鹿茸、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等滋阴类适用于阴虚表现为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形体消瘦等补阴药:沙参、麦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枸杞子、桑葚、女贞子、龟板、鳖甲、黑芝麻等二、对八段锦的认识(前四段作用:治病)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静心养神精神修养与居家保健的实用方法静心养神:精神修养与居家保健的实用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许多人身心俱疲、精神不振。
因此,静心养神、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放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人们在居家环境中实现精神修养和保持健康。
一、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是精神修养和居家保健的基础。
首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节,提高精力和注意力。
其次,制定每天的日程安排,将主要任务分配到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段,避免焦虑和压力集中发作。
此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进食、适量运动、保持室内卫生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维持。
二、保持心理平衡,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理平衡是居家保健的关键。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首先,找到可以宣泄情绪的方式,如阅读、听音乐、写日记等,这些活动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放松自己。
其次,采取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让自己放松并集中注意力,缓解压力和焦虑。
此外,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困惑,也能帮助我们保持心理平衡。
三、创造舒适的居家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舒适的居家环境对于静心养神和精神修养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室内的整洁和清洁,避免杂乱和脏乱给人带来的心理负担。
其次,通过布置室内的绿植和花卉,增加房间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
此外,选择柔和的灯光和舒适的家具,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家环境,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和放松身心。
四、培养兴趣爱好,寻找精神寄托培养兴趣爱好是精神修养和居家保健的有效方法。
通过参与各种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远离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例如,喜欢读书的人可以阅读一些心灵鸡汤或经典文学作品,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弹奏乐器或听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宁静。
无论是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我们精神寄托的载体,帮助我们调整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起居养生法让人精力充沛“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专家指出,起居养生主要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等方面。
中国的传统起居养生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居住环境良好有益于身心健康专家介绍说:“居住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当然是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例如山东省平邑县的蒙山地区,山青水绿,柳暗花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自然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称,故当地百岁老人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所以,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高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水质优良、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远离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
”现代城市居民楼房的选址,除了交通方便,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齐全外,应以日照充足,树木较多,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地区为佳。
如果居住条件不太好,也可以走出家门,多到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公园内活动。
有便利条件的中老年人,还可以到有山有水、有森林湖泊的郊区去登山、游泳、垂钓、采摘,或到风景名胜地区去旅游,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进行了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十分有益。
在居住地的周围环境种些花草树木,不但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益,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色有稳定情绪,调节血压,维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另外,居室朝向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要。
专家说:“就我国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为佳,既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及温度、湿度的调节。
什么是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生活作息和养生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通过调整这些方面的习惯和方法,达到平衡身心,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效果。
一、饮食养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要均衡,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避免过食或偏食。
养生饮食应以新鲜、天然、绿色、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瘦肉,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
此外,在饮食过程中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注意咀嚼细嚼慢咽,避免吃太多生冷食物,防止肠胃不适。
二、睡眠养生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需要6-8小时的睡眠。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在睡眠环境上也要注意,保持房间的通风和干净,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干扰。
此外,睡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泡脚等,有助于促进睡眠质量。
三、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每天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调节情绪,促进新陈代谢。
运动的方式和强度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和兴趣来选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要有规律,不能过量,避免受伤或产生过度疲劳。
在运动前后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注意保持水分补充,避免中暑和脱水。
四、心理调节心理健康同样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环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美景、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此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的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养生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调养,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起居养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适应,既要关注身体的需要,也要顾及到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因素。
只有做到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养生,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起居养生不仅适用于成人,对于青少年和儿童也同样重要。
起居养生的方法起居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起居时间安排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方法。
正确的起居养生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将介绍一些起居养生的方法。
1. 早起早睡早起早睡是起居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早晨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早起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有利于身心的放松与恢复。
早睡则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修复,加强免疫力。
一般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应控制在7-9小时。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环节。
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按照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调整生物节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吃饭、工作、休息等活动,并保持适当的间隔时间,不要过度疲劳。
3. 合理饮食饮食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合理饮食可以帮助维持健康。
起居养生中建议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高糖食物。
适量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4. 适当运动运动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魄,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 积极心态起居养生还包括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免疫力。
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培养兴趣爱好、与亲朋好友交流等方式来维持积极的心态。
6. 常做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环节。
体检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起到预防和早期治疗的作用。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和各项指标的测定。
总结起居养生的方法,可以通过早起早睡、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积极心态和常做体检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调整,确保适合自己的健康方式。
只有做好起居养生,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生活。
起居养生法起居有常,包括作息时间与居住环境;不妄作劳则包括劳力和劳神。
应顺应四时、昼夜起居作息规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起居活动。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起居养生方法,希望对你有用!起居养生方法第一,三叩九咽“三叩”,就是叩齿,是一种口腔保健方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叩齿,就是上下牙齿相叩,可以强肾,强骨骼。
当然你不要想起来时才做一次,还是多做吧,要常做多做。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叩80次左右,时间长了,你坚持叩齿,就会感觉你的牙齿变得坚固,而且本身还可以通过这样的经络调节,达到强肾的目的。
还有九咽,就是每天早晨用你的舌尖,去舔你的上腭,可以前后左右滑行,或用舌尖来转圈,完成这个动作后你会发现,你的口中产生了口水,这个口水不要吐出去,要把它咽下。
因为人体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就是津液气化系统,津液的上升需要气,而津液可以化生为气。
气行津行。
我们如果早晚做这个动作,尤其是早晨,对于津液系统的激活和调节会很有帮助。
我们晚上也需要这样一个调节,然后再入睡,这样就能保证你在晚上的时候,津气系统可以处于一个平稳的循环状态。
所以,你晚上就不至于口干了。
第二,冷面、温齿、热足在每日起居养生中,我们还应注意要长期坚持“冷面、温齿、热足”的保健方法。
冷面,指用冷水洗面。
冷面可以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更为清醒,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可以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
冷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
温齿,指刷牙漱口时最好用温水。
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骤冷骤热,则会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
热足,指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45℃左右)洗脚泡脚。
中医认为,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许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西医认为,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用热水泡脚洗脚,可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西医讲热水泡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复体力的目的。
养生妙招生活起居全攻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
养生不仅仅是饮食的调理,还包括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
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养生的世界,探索生活起居中的那些妙招。
一、睡眠养生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修复损伤的重要时间。
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是养生的基础。
1、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
但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有些人则可能略少。
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规律,并尽量保持。
2、睡眠环境打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
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和凉爽,温度在 18 22 摄氏度为宜。
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睡前习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电子设备和进食过多。
可以泡个热水澡、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或进行简单的冥想,帮助身心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二、饮食起居1、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尽量遵循“早吃碳水,午吃肉,晚上吃够维生素”的原则。
2、饮食搭配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和豆类,少吃油腻、辛辣和甜食。
3、饮水习惯每天喝足够的水,一般建议 1500 2000 毫升。
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养成定时定量饮水的好习惯。
三、运动起居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
2、运动时间早晨和傍晚是比较适合运动的时间。
早晨运动可以让人精神饱满,傍晚运动有助于消除一天的疲劳。
但要注意避免在饭后立即运动,至少间隔 1 2 小时。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通过心率来监测运动强度,一般来说,最大心率的 60% 70%为中等强度运动。
四、日常起居1、晨起养生早晨醒来后,不要急于起身,可以先在床上伸伸懒腰,活动一下四肢,然后慢慢坐起。
中医注重养生,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的方法,中医认为,起居养生可以让人精神,可以让人身体的体质增强,那么如何起居养生呢?中医认为每天应做好四件事。
木梳梳头古时人早起第一件要事是梳头,结合养生,发需常梳,因为为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间空气的流通,还可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滋生。
《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温。
《五杂俎》说:“每天梳发一千次,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
由于梳头的神奇作用,故称为“神仙洗头法。
”口腔清洁饭后漱口,睡前刷牙。
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
《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口齿不败,口香。
”《老老恒言》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
”“如食甘甜物,更当漱。
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
”食后漱口,尤其更要甜食后漱口。
传统养生认为饭后漱口,睡前刷牙有清洁口腔,保健牙齿的作用。
温水洗足头和足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用温水洗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暖足护膝补肾,安稳睡眠。
《贵耳集》记载:郭尚贤倡导“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
”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确实还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大享受。
定时排便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小便常每间隔1至4小时一次,入睡后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
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养成习惯。
定时大小便,能促进新陈代谢。
除特殊情况外,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
《撮生要录》告诫人们“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
努小便足膝冷,呼气。
努大便,腰疼目涩。
”“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
中医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中医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中医起居法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方法。
中医起居法包括:睡眠、起居、饮食、运动、调节情绪等方面。
在中医起居法中,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中医起居法的规律。
中医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此次将介绍一些关于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
一、起居:在中医中,起居就是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所遵循的规律,包括: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节制用脑、愉快心情等。
1. 早睡早起:中医认为,夜晚11点至凌晨1点是人体的修复时期,是最重要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如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早上起床时间应早,不应过晚,如能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更佳。
2. 规律作息:按照规律作息,坚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对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有时钟的作用,如果时间规律混乱,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秩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每天要按时吃饭,起居要有规律。
3. 节制用脑: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会让人的大脑过度疲劳,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应该要适当的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眼睛和大脑的过度损伤。
中医认为,使用电子产品最好在白天或者白天的时段进行。
4. 愉快心情:心情愉快能够对身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经常出门走走,适当锻炼身体,以及给自己一定的娱乐时间,都能够有效的调节心情。
二、四季养生知识:中医认为,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何在四季里合理养生,不但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更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疾病的侵袭。
1. 春季养生:春天天气逐渐变暖,适当地透过皮肤来吸收阳光,可以积极调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抵御力。
同时,春季气候干燥,应多喝水,保持皮肤湿润,避免皮肤干燥。
另外,春季要多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细菌、病毒感染。
2. 夏季养生:夏季气温升高,宜清淡饮食,多吃蔬果,少食油腻和辛辣食品,防止中暑、脱水和肠胃疾病。
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就是通过怡养心神、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精神养生的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精神养生的方法(一)调神养生法1、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清静养神的方法(1)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内经》指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
”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2、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1)坚定信念养生,首先要立志,树立起对生活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2)道德修养《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3、开朗乐观(1)性格开朗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
(2)情绪乐观《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
4、保持心理平衡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
起居养生的方法冬季一、起居调养:冬季在起居方面要顺应自然,宜早睡晚起,直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比较好;衣服要随气候的变化增减,内衣以棉质为好,外衣要宽松,鞋袜不要太紧;注意保护手脚、耳廓的温暖。
二、饮食摄养:冬季人体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
此时最宜滋阴潜阳,食用一些热能较高的膳食,比如龟、鳖、藕、木耳、核桃、生姜等都是有益食品。
要注意摄取含维生素较高的黄、绿色蔬果,并经常吃一些温凉顺气的食物,如白萝卜,以化掉体内富余的热气,发挥行气导滞的功效。
早晨适宜喝热粥、晚餐宜适当节食、食后按摩腹部、缓行百步。
三、精神养生:严冬腊月,寒风凛冽,雨雪纷飞,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万物凋零之象,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
因此,精神调摄十分重要。
主要在于安定心志,不要情志过激,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
四、膳食进补:冬季日常膳食要注意滋阴补肾,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多食用牛肉、羊肉、狗肉、葡萄酒、桂圆肉等温热食品,食用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防皮肤粗糙、皲裂。
还要注意多喝水,以滋润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
五、药物进补:冬季适宜药补。
冬季药补必须以适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为宜,最好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冬季常用的补药有人参和阿胶。
冬天服用人参可食其蒸液,每日服用2克人参,切成薄片,放在小瓷碗内,加2—3匙清水,隔水蒸,水开后文火蒸20—30分钟即可。
每周连服4—5天,停服2—3天。
服用阿胶的方法很多,一般可用阿胶250克,敲碎放入陶瓷瓶中,加黄酒350克,浸泡2天,然后放入冰糖250克,加清水250克放在锅内隔水蒸炖,常用筷子搅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却备用,每天1—2次,每次1汤匙,开水送服。
六、运动调摄:在冬季严寒的环境中,人体功能易发生紊乱,在冷空气刺激下,人体免疫功能降低,防御疾病能力减弱,一旦遭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