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738.50 KB
- 文档页数:57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修正先后对照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L74—2022)1.0.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 的施工和质量检查方法,满足工程安全和功 能保证性的要求,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合用于水工建造物松散透水 地基或者土石坝(堰)体内厚度为400mm 及以下 的薄墙、深度不犬于40m ,厚度为600~ 800mm 、深度不大于80m,或者厚度为1000~ 1200mm,深度不大于100m 的主体工程混凝 土防渗墙。
当深度或者厚度超过上述范围时应 进行试验论证。
其他用途的地下连续墙工程 可参考使用。
1.0.3 混凝土防渗墙工程施工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废渣、污水和废浆应集中处理,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应制定职业卫生和劳动安全措施。
1.0.4 各项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行使用碳素墨水笔逐项填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符合归档要求。
1.0.5 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有关各方应具备必要的工程经验。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和检查工作,检查记录应当班签认。
1.0.6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建设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文件和资料:1施工详图阶段的防渗墙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
2墙体材料的种类、性能指标及其他施工技术 要 求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轴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4水文气象资料;5泥浆材料及墙体材料的产地、质量、储量、 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6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周边建造物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详细资料;7对震动、噪声、排污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 2.0.1 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1) 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 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 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 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3) 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 (4) 水文气象资料; 5) 造浆黏土的产地、质量、储量 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 (6 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 的其它文件。
1 总则1.0.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内深度小于70m、墙厚 60~ 100cm防渗墙的施工。
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1.0.3 防渗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凡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施工准备2.0.1 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 20m;(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4)水文气象资料;(5)造浆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2.0.2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及透水性;(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2.0.3 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
2.0.4 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0.5 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2.0.6 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 5~ 6m为宜。
2.0.7 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2.0.8 倒浆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2.0.9 临时施工道路应畅通无阻,并应确保雨季施工的可靠性。
1总则1.0.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以下简称本规)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1.0.2 本规适用于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深度小于70m、墙厚60~100cm防渗墙的施工。
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1.0.3 防渗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外,凡本规未涉及的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 施工准备2.0.1 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4)水文气象资料;(5)造浆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2.0.2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及透水性;(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2.0.3 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
2.0.4 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0.5 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2.0.6 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2.0.7 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2.0.8 倒浆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2.0.9 临时施工道路应畅通无阻,并应确保雨季施工的可靠性。
1总则1.0.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内深度小于70m、墙厚60~100cm防渗墙的施工。
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1.0.3 防渗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凡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 施工准备2.0.1 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4)水文气象资料;(5)造浆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2.0.2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及透水性;(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2.0.3 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
2.0.4 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0.5 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2.0.6 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2.0.7 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2.0.8 倒浆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2.0.9 临时施工道路应畅通无阻,并应确保雨季施工的可靠性。
防渗墙规范防渗墙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防水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水渗漏和渗透进入建筑内部,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下面是防渗墙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防渗墙选材要求1. 防渗墙选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具有耐酸碱、耐水腐蚀、耐候性和较好的粘结性。
2. 墙体外侧应采用具有优良抗渗性能的防水卷材,厚度不得小于3mm,并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耐候性。
3. 墙体内侧应采用具有优良抗渗性能的防水涂料,涂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应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耐久性。
二、基础处理要求1. 在进行防渗墙施工前,应对墙体基础进行清理,确保基础表面平整、干燥、无明显破损和结构缺陷。
2. 基础周边应进行加固,并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确保墙体内外水分的畅通排出。
3. 基础上应设置防水卷材或涂料刷涂,保证基础与墙体之间的粘结性和防水性能。
三、墙体施工要求1. 墙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墙壁墙体整体结构应坚固,连接处应严密,外墙应光洁、平整。
2. 钢筋骨架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间距和截面尺寸应符合标准,并采用防锈措施,保证钢筋的耐久性和延展性。
3. 防渗墙材料的施工应按照其使用说明进行,严格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干燥时间,确保材料粘贴和固化效果良好。
四、渗漏测试和验收要求1. 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渗漏测试,通常采用水压测试方法,测试压力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持续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记录渗漏情况。
2. 测试合格后,进行防渗墙的验收,验收时应检查墙面的平整度、表面是否有裂缝或起泡等缺陷,并记录验收结果。
3. 防渗墙验收合格后,应按规范要求做好防水施工记录,包括施工工艺、使用材料、验收结果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五、维护和保养要求1. 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补墙面的损坏和起泡情况,保证防渗墙的完整性和耐久性。
2. 防渗墙施工后的二次装修工程应注意不要损坏防渗层,避免重新施工的成本和工期。
3. 对于防渗墙有损坏或危险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或加固,确保墙体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录1说明 (1)1.1范围 (1)1.2承包人的责任 (1)1.3主要提交件 (1)1.4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 (2)2混凝土防渗墙 (2)2.1说明 (2)2.2一般要求 (3)2.3造孔 (3)2.4泥浆 (5)2.5墙体材料 (6)2.6拌和与运输 (7)2.7墙体浇筑 (7)2.8墙段连接 (9)3特殊处理 (9)4质量检查和验收 (10)4.1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0)4.2防渗墙工程的完工验收 (11)1说明1.1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垂直防渗工程,其防渗结构型式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防渗墙的施工应按有关现行规范执行,并应遵守相关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技术条款中的有关规定。
1.2承包人的责任(1)承包人应根据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防渗工程槽段的地质复勘工作并编制槽段地质复勘剖面图,供防渗墙槽段划分和合拢段布置。
(2)承包人应负责防渗墙的施工准备、墙体材料供应及其配合比试验(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槽段造(钻)孔、浆液配制、泥浆置换、墙体浇筑以及试验检验等全部施工作业。
(3)承包人应负责提供防渗墙施工作业所需的全部人工、材料(除合同另有规定外)、设备和辅助设施。
(4)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本技术要求,对防渗墙施工作业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5)施工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生产等法律和法规。
施工期间,在合同规定的施工区域内,采取相关的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1.3主要提交件1.3.1施工措施计划防渗墙工程开工前7天,承包人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本章第2.2条至第2.10条的规定,提交一份包括下列内容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1)防渗墙槽段地质复勘工作大纲;(2)防渗墙槽段划分和合拢段布置;(3)开挖设备和辅助设施布置;(4)槽孔建造施工工艺;(5)浆液配合比试验、泥浆置换和清孔方法;(6)墙体浇筑工艺;(7)废浆及沉渣排放措施;(8)施工进度计划。
1.3.2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为监理人进行质量检查和检验提交或出示以下各项施工记录和质量报表:(1)提交轴线及槽段测量放样资料;(2)提交墙体材料和配合比现场试验成果;(3)出示槽孔造孔、泥浆置换、清孔、墙体浇筑等施工班报记录;(4)提交质量检查记录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等。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96]总则1.0.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1.0.2本规范适用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内深度小于70m、墙厚60~100cm防渗墙的施工。
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1.0.3范围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凡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 施工准备2.0.1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4)水文气象资料;(5)造桨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2.0.2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织及透水性;(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2.0.3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
2.0.4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0.5重要或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2.0.6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2.0.7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2.0.8倒桨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一般规定4.0.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应具有下列设计文件和资料:1、和防渗墙施工有关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3、水文、气象资料;4、环境保护要求;5、泥浆及墙体材料原材料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他文件。
4.0.2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包含下列内容: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及透水性;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资料;3、基岩的岩性、地质构造、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5、对成槽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地质条件。
在地质资料不够详尽或地层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应在防渗墙轴线上增加补充勘探孔,其孔距宜为20m左右。
4.0.3重要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槽孔建造、固壁泥浆、混凝土浇筑等有关资料。
4.0.4在构筑物附近建造防渗墙,必须了解原有构筑物的结构和基础情况,如影响构筑物的安全时,应研究制定处理措施。
4.0.5土石坝坝体内建造防渗墙时,应定期观测坝体沉降、位移、裂缝和测压管水位等。
6 泥浆6.0.1泥浆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稳定性以及抗水泥污染的能力。
6.0.2拌制泥浆的土料可选择膨润土、黏土或两者的混合料。
应根据施工条件、成槽工艺、经济技术指标等因素进行选择,宜优先选用膨润土。
6.0.3拌制泥浆的膨润土,应对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进行化验,以判断其类型。
商品膨润土的质量分级可按照SY/T5060的规定执行,具体参数见表6.0.3。
一般防渗墙工程,可用三级膨润土制浆,地质条件复杂和重要的工程,宜用二级膨润土制浆。
表6.0.3钻井液用膨润土分级表6.0.4拌制泥浆的黏土,应进行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
以选择黏粒含量大于45%,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3~4的黏土为宜。
SL 174-96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96条文说明目次修订说明1 总则2 施工准备3 造孔4 泥浆5 墙体材料及其施工6 墙段连接7 槽孔内钢筋笼及埋设件8 特殊处理9 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10 施工记录和观测工作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1979年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DJ82-79)(以下简称“79墙规”)修订的。
这次修订,保留了原规范中行之有效的条文,修改和充实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十多年来在国内迅速发展和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如固化灰浆、塑性混凝土墙体材料、两钻一抓施工法等。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十章、111条和2个附录。
本规范的修订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既从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出发,又考虑了今后的发展,并总结和吸收了“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规范中有关质量的要求,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大多数施工单位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
1990年7月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为主编单位负责修订本规范,并主持召开了“79墙规”修订大纲专家讨论会,会上研究并确定了修订大纲,其后又曾广泛地向国内各有关施工、设计、科研等19个单位和各方面专家征求了意见,最后于1995年5月由水利部建设司主持召开了本规范的送审稿审查会,修订编写组根据此次会议的审查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于1995年6月提出了报批稿。
本规范修订编写组的人员分工为:组长:高钟璞副组长:肖树斌第一、二章高钟璞第三章齐宗久第四章蒋振中第五、六章肖树斌第七章蒋振中第八章王学彦第九章齐宗久第十章王学彦附录高钟璞肖树斌本规范送审稿审查会主任委员为水利部水利工程技术咨询中心孙钊,副主任委员为华源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公司刘继庆。
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郝鸿禄作为顾问参加了本规范的修订工作。
防渗墙规范防渗墙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地下室和地下工程的防渗效果,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渗入建筑物内部,并保护地下室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安全。
下面是对防渗墙规范的一些要求和建议,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1. 材料选择:(1)防渗墙选用高质量的防渗材料,如聚合物改性沥青膜、高压喷涂聚氨酯涂料等。
材料应具有耐化学腐蚀、抗渗透性和耐用性。
(2)材料的厚度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质量检测。
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取样测试,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2. 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对基础和墙体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其表面光滑、无粉尘和杂物。
墙面应进行防渗处理,如填补裂缝、打磨凹凸面等。
(2)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墙体防渗材料的铺设和固定。
应避免材料之间的重叠和间隙,确保墙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施工人员应遵守规范要求,使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具,确保防渗材料的粘结牢固、无气泡和鼓泡现象。
3. 检测和验收:(1)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以验证其防渗性能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渗透试验、水压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
(2)验收前应对防渗墙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和缺陷。
任何质量问题或存在的缺陷都应及时处理和修复。
4. 维护和保养:(1)建筑物使用防渗墙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防渗墙的完好无损。
如发现渗漏或损坏,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以确保防渗墙的有效性。
(2)定期检查坏境温度、湿度和地下水位等参数,监测防渗墙的工作状态。
如有异常情况或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总之,防渗墙规范是确保地下室和地下工程防渗效果的重要措施。
遵守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正确施工和维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并延长使用寿命。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求规范一、材料要求1.混凝土:应采用标准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满足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
2.增强材料:如钢筋和钢丝网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
3.防渗剂: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渗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二、工艺要求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底部应平整、坚实,无杂物和污泥。
2.基础处理:基坑底部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夯实、填方或铺设一定厚度的材料,以提高基坑底部的稳定性。
3.基坑支护:根据土质条件和水位情况,选择适当的支护措施,如临时支撑结构或施工脚手架。
4.模板安装:模板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连接牢固,无渗漏和变形现象。
5.钢筋绑扎:钢筋应按照施工图纸规定的位置和间距进行绑扎,钢筋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6.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浇筑方式,浇筑过程中应密实均匀,避免产生空洞和杂质。
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
8.辅助设备安装:如渗漏检测装置、防渗层和渗漏防护层等,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安装。
三、质量要求1.防渗墙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墙体应平整、垂直、无渗漏和裂缝现象。
2.墙体的厚度、高度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墙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施工过程应进行不间断检测和记录,及时处理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
4.完成施工后,应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防渗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5.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废料,保证环境清洁和安全。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涉及材料、工艺和质量等方面,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的成功竣工。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摘要本文档旨在指导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1. 引言混凝土防渗墙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关键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分渗透,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经验制定,适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审查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
熟悉施工规范和标准。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2.2 材料准备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2.3 现场准备完成施工场地的平整和清理。
确定施工区域的界限和安全标志。
3. 施工流程3.1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施工位置的准确性。
3.2 槽孔开挖采用合适的开挖机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槽孔开挖。
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和宽度,确保槽壁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
确保钢筋笼的尺寸、形状和钢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钢筋笼时,注意保护槽壁,避免损坏。
3.4 混凝土浇筑选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渗性能。
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50cm。
浇筑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3.5 养护与检查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覆盖和养护。
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渗性能。
4. 质量控制4.1 原材料控制严格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定期对混凝土进行试验,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4.2 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
对关键施工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4.3 成品检查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外观和性能检查。
如有缺陷,及时进行修复。
5. 安全与环保5.1 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5.2 环境保护施工现场应采取防尘、降噪等环保措施。
施工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合理处置。
6. 施工记录与文档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记录体系。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信息。
⽔利⽔电⼯程混凝⼟防渗墙施⼯技术规范(SL174—2014)⽔利⽔电⼯程混凝⼟防渗墙施⼯技术规范修正前后对照表⽔利⽔电⼯程混凝⼟防渗墙施⼯技术规范⽔利⽔电⼯程混凝⼟防渗墙施⼯技术规范 (SL174-96 ) Tai 《⽔利⽔电⼯程混凝⼟防渗墙施⼯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利⽔虹程混凝⼟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的技术准则. (SU74-3Q14) L04~~为规范⽔利⽔电⼯程混凝⼟防渗墙的施⼯和质量检查⽅法,满⾜⼯程安全和功能保证t 抑要求,制定本标堆 1.0.2 本规范适⽤于⽔⼯ ;物松散透⽔地基或⼟⽯坝坝体内深度⼩于70m.墙厚60?lOOan 防渗墙的施⼯.深度或厚度碗上述范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1 定.20.1 发也单位应提供下癖关资料: CL)初设阶段的施⼯组织设计和施⼯详蹴段的设计型氐和说明书; (2)⼯程地质和⽔⽂地(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⑴⽔⽂⽓象资料; 6) 造浆粘⼟的产地-质星、储垦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⑹施⼯中应使⽤的标准以及有关渗墙中亡钱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图, 勘探孔的间距不宜⼤于20m ;的苴它⽂件. 1.0.2 本标准适⽤于⽔⼯建筑物松散透⽔地基或⼟⽯坝(堰晦内厚度为400mm 及以下的溥墙、深度不⼤于40m ’厚度为600? 800mm,深度不⼤于80m >或厚度为丄000~ 1200mm,深环⼤于:LOOm的主体⼯程混凝⼟防港墙。
当深度或厚度灘上述范围时应进⾏试验论证。
苴他⽤途的地下连续墙⼯程可参考使⽤。
103 混凝⼟防渗墙壬裡施⼯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废渣.污⽔和废浆应集中处理,避免对环境产⽣不良影响。
同时应制定职业卫⽣和劳动安全措施。
LO4―着施⼯作业的进⾏使⽤碳素墨⽔笔逐项埴写‘ 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 > 符合归档要求.1.0.5 混凝⼟防渗墙⼯程的有关各⽅应具备必要的⼯程经验。
施⼯过程中应做好⼯序质星控帯淋检查⼯作,检查记录应当班签认。
ICS 27.140 SLP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174—2014替代 SL 174—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ut-off wall for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14-10-27发布 2015-01-27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SL 1—2002《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有13章和2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有:施工准备、施工平台及导墙、泥浆、槽孔建造、墙体材料、成墙施工、墙段连接、钢筋笼及预埋件、薄防渗墙施工、特殊情况处理、质量检查和竣工资料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拓展了适用范围,将原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内墙深小于70m墙厚600~1000mm,拓展为墙深不大于100m墙厚200~1200mm;——增加了薄防渗墙施工内容,即小于400mm防渗墙施工规范内容;——补充了“术语”章节的内容等;——强调了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水文、气候、环境保护、地质条件等资料对防渗墙施工组织及工期、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防渗墙施工不同阶段泥浆性能指标要求,以及造孔成槽施工、墙体材料及成墙工艺、接头管施工等技术参数及相关技术要求,部分技术参数更为严格;——各章节均根据国内外防渗墙技术发展水平,增加并细化了相关条款;——删除了部分已不使用或极少使用的施工工艺相关条款,如双反弧、单反弧法墙段连接施工等;——增加了防渗墙施工质量检查相关内容。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L 174—96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恩尚赵存厚孔祥生焦家训贺永利邓百印王碧峰龚木金鲁志军赵明华宋伟刘健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高广淳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牟广丞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4 施工平台及导墙 (4)5 泥浆 (5)6 槽孔建造 (8)7 墙体材料 (9)8成墙施工 (10)8.1 泥浆下混凝土防渗墙成墙施工8.2 固化灰浆施工8.3 自凝灰浆施工9墙段连接 (12)10 钢筋笼及预埋件 (13)10.1 钢筋笼10.2 预埋管或预留孔10.3 观测仪器埋设11 薄防渗墙施工 (14)12特殊情况处理 (15)13质量检查和竣工资料 (16)附录A 黏土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配制强度和匀质性评定标准 (19)附录B 施工记录图表格式标准用词说明 (34)条文说明 (34)1 总则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和质量检查方法,满足工程安全和功能保证性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