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表面张力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方法3.理解表面张力和物体的接触角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表面膜的作用力,与液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相比,表面张力很大。
当液体借助其他液体或固体的作用下处于一定形态时,分子表面成为液面,而液体内部则是相对静止,分子间作用力平衡。
液体几何中心以上的各个部分受到的分子作用力都有平衡态,而液面碰到其他物体的部分,其内部分子作用则不平衡,形成了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可以通过落体法、张力等方法测量。
落体法是指用一根细管吊住一小滴液体进行测量,液滴会受到自身重力、管壁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等力的作用,最后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张力法的实验原理是,将两片玻璃或金属相互并拢,中间夹上液体样品,通过液面上升高度和表面张力的关系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常温实验室、蒸馏水、较硬的不溶于水的新鲜橙皮、玻璃针管、镊子、皮尺、显微镜(口径高50倍)等。
试剂:蒸馏水、甘油、乙醇、正丁醇。
四、实验步骤1.用显微镜对橙皮的表面进行观察,测试表面凹凸不平的程度,然后选取一小块大小适中的橙皮表面。
2.控制玻璃针管内的升量,让有水的钟面维持一定角度后在橙皮表面上轻轻接触并抽成一小圈限制水滴扩散,当玻璃针管不接触表面时,水滴呈近似半球形,与橙皮之间的接触角为θ。
3.使用镊子和皮尺测量液滴半径r及琼脂柱升高d,计算相对位置差h=d/rR,以及水的表面张力γ。
4.重复以上操作,每种液体均要测试三次,并取平均值,最后得到每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液滴的接触角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关系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水接触到橙皮表面时,水滴的表面高度比橙皮表面低了很多,表明水滴在橙皮表面的接触角很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
2.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受到分子之间力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的表面张力为74.155mN/m,甘油、正丁醇和乙醇的表面张力分别为50.2mN/m、30.3mN/m和22.36mN/m。
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
有几种常见的表面张力测试方法,包括:
1、渗透压法。
将浸渍液滴放在物质表面上,观察滴的形状以确定表面张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表面张力越大,液体滴的形状越接近球形;表面张力越小,滴的形状越平坦。
2、玻璃板法。
将一块均匀涂有液体样品的玻璃板悬挂在某一支架上,然后测量板的下沉深度,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下沉深度来确定表面张力的大小。
3、悬垂法。
将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体悬挂在液体上,并测量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液体中的浸入深度来确定表面张力的大小。
4、粘度法。
通过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或滴下时间来确定表面张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表面张力越大,液体的粘度越高,上升高度越小或滴下时间越长。
- 1 -。
黏性与表面张力黏性与表面张力: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液体,无论是水、油、牛奶还是汽油,它们在表面上都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即黏性和表面张力。
本文将探讨黏性和表面张力的定义、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黏性和表面张力的定义。
黏性指的是液体流动时的阻力,也可以说是液体的内摩擦。
黏性较大的液体会更难流动,而黏性较小的液体则会更容易流动。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的一种力量,使液体表面有某种紧绷的感觉。
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弹性,可以使一些轻质的物体(如昆虫)在液体表面上行走。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黏性和表面张力的原理。
黏性与液体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有关,分子间力越强,黏性就越大。
例如,粘稠的蜂蜜就是由于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
而表面张力则是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要大,因此表面上的分子更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拉紧的表面。
黏性和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首先,黏性对于食物和饮料的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粘稠的液体如果酱、花生酱等液体的黏性较大,因此会比较难以流动。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可能需要加热液体或者使用搅拌器来改善液体的流动性。
此外,黏性还对于液体的稳定性也有影响,比如在烹饪中加入淀粉或者蛋白质可以使得液体变得更稠,从而改善食物的口感。
表面张力对于许多日常现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水滴在桌面上会呈现圆形,这是因为水分子在表面上形成了一个紧绷的结构。
这种现象也被应用在水净化技术中,通过在水表面放置适量的物质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杂质的过滤。
此外,一些昆虫和植物也利用表面张力来生存。
例如,水黾靠着表面张力在水上行走,葵花通过表面张力实现叶片的自洁。
在工业中,黏性和表面张力的应用更加广泛。
例如,化工领域常常需要研究液体的黏性特性以设计工艺和设备。
在油田开发中使用黏性物质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此外,表面张力也被应用于涂层技术,比如汽车漆和涂料,通过调整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其吸附性和附着性,从而实现涂层的均匀和耐久性。
.什么叫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 在固态下和液态下这两者有何差别 ?2 .一般说来,同一种物质,其固体的表面能要比液体的表面能大,试说明原因。
3 .什么叫吸附、粘附 ? 当用焊锡来焊接铜丝时,用锉刀除去表面层,可使焊接更加牢固,请解释这种现象。
4 .方镁石的表面能为1000尔格/cm2,如果密度为3.68克/cm3,求将其粉碎为1u颗粒时,每克需能量多少卡 ?5 .试说明晶界能总小于两个相邻晶粒的表面能之和的原因。
7 .1克石英在粉碎机中轧成粒度为1u的粉末时,重量增至1.02克,若这是吸附了空气中水分的结果,试求吸附水膜的厚度 ( 假定破碎后颗粒为立方体 ) 。
8 .真空中Al2O3的表面张力约为900erg/cm2,液态铁的表面张力为1729erg/cm2,同样条件下,界面张力 ( 液态铁—氧化铝 ) 约为 2300erg/cm2,问接触角有多大 ? 液态铁能否润湿氧化铝 ?9 .表面张力为500erg/cm2的某液态硅酸盐与某种多晶氯化物表面相接触,接触角θ =45 °;若与此氧化物相混合,则在三晶粒交界处,形成液态小球,二面角φ平均为90 °,假如没有液态硅酸盐时,氧化物-氧化物界面的界面张力为 1000dyn/cm ,试计算氧化物的表面张力。
10 . MgO-Al2O3-SiO2系统的低共熔物,放在 Si3N4陶瓷片上,在低共溶温度下,液相的表面张力为 900erg/cm2,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为 600erg/cm2,测得接触角为70.52 °,(1) 求Si3N4的表面张力。
(2) 把Si3N4在低共熔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得其腐蚀的槽角为123.75 °,求Si3N4的晶界能。
(3) 如果把 20 %的低共熔物与Si3N4粉末混合,加热到低共溶温度下,试画出由低共熔物与Si3N4混合组成的陶瓷显微结构示意图。
复习提纲1 .基本概念:表面、晶界、相界、弛豫表面、重构表面、黏附、润湿、吸附2 .固体是如何降低系统的表面能的,为什么相同组成的固体的表面能总是高于液体的表面能;3 .固体的表面力场的分类和本质,晶体的表面结构特点,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裂纹对表面力场的影响;4 .固体的界面行为对固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粗糙表面的润湿行为;1 、解:表面张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或将物体表面增大一个单位所需作的功;σ=力/总长度N/m表面能:恒温、恒压、恒组成情况下,可逆地增加物系表面积须对物质所做的非体积功称为表面能;J/m2 =N/m液体: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做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因为表面张力与表面能数量是相同的;固体:能承受剪切应力,外力的作用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和部分的塑性形变,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不等。
物体表面张力与液体接触角物体表面张力和液体接触角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液体在物体表面的行为,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工业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物体表面张力是什么。
物体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受到的内力。
液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而液体的表面上的分子受到的引力不平衡,使得表面呈现出一定的张力。
这种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紧绷的状态,使得液体呈现出球形的形状。
物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不同种类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
例如,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水滴呈现出圆球状。
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物体表面张力,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体表面张力越小。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液体接触角。
液体接触角是指液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液体分子与物体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液体接触角的大小决定了液体在物体表面的展开程度。
当液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如果液体接触角较小,即液体分子与物体表面较为紧密地接触,我们称之为“喜润现象”;如果液体接触角较大,即液体分子与物体表面接触较少,我们称之为“不润现象”。
液体接触角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性质和液体的种类有关。
不同物体表面的接触角是不同的,有的物体表面具有亲水性,即易被水润湿,接触角小于90度;有的物体表面则具有疏水性,即不易被水润湿,接触角大于90度。
物体表面张力和液体接触角在许多日常现象和工业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常常看到水滴在莲叶上滚动,这是因为莲叶表面具有疏水性,水滴在莲叶表面上滚动时能够减小液体与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表现出滚动的行为。
另外,物体表面张力和液体接触角也在涂料工业、纺织工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总结一下,物体表面张力和液体接触角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物体表面张力指的是液体表面上分子受到的内力,决定了液体呈现出球形的形状;液体接触角指的是液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液体分子与物体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决定了液体在物体表面展开的程度。
固体表面张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如静电力、张力等,今天我们就将讨论表面张力这一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在一个表面上施加的化学及物理力,其能够使表面更加紧密,向四周形成一种压力。
可以分为固体表面张力和液体表面张力。
首先,固体表面张力是指当表面上有质量施加的时候物体的表面之间的反应力,它能抗拒体积的改变。
固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精细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材料的表面更细腻,表面张力就会更大,例如,蜡烛表面被熔融以后表面张力会减小。
接下来,液体表面张力指的是液体表面之间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当物体接触液体表面,液体会朝重力的方向形成一定的压力。
相比固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会更小,一般都在水的表面自由能中出现,它是由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表面张力。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固体表面张力和液体表面张力有很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两者的大小不同了:液体表面张力一般会比固体表面张力要小。
此外,固体表面张力主要与材料的精细度有关,而液体表面张力则是由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
总而言之,固体表面张力和液体表面张力有很多不同,由于它们的特性影响着物质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因此,掌握它们的性质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慎重研究表面张力。
液体与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蒸发液体和固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现象,即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它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表面张力密切相关的还有蒸发现象,液体和固体在蒸发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变化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导致的。
在液体表面,分子间的引力使得表面上的分子相互靠近,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液体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外界的压力。
而固体表面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则更加强烈,导致表面上的分子排列更加有序,形成一个紧密的晶格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固体表面具有更高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表面张力使得液体和固体能够形成球状。
液体在自由状态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会自发地形成一个球状的形态,这是因为球形能够使得表面积最小化,从而减少表面张力的能量。
同样,固体也会在自由状态下形成球状,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表面收缩,形成一个球状的形态。
其次,表面张力还使得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黏性。
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力使得它们能够黏附在其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种黏性的现象。
这种黏性使得液体能够在容器内形成一定的凸起形状,而固体则能够黏附在其他物体表面上,形成牢固的结合。
表面张力在蒸发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蒸发是液体或固体从表面逐渐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从而逸出到气相中。
表面张力越大,蒸发过程越困难,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
因此,表面张力可以影响物质的蒸发速率。
液体和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蒸发现象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课题。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的研究,揭示了表面张力和蒸发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表面张力可以通过改变液体或固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调控。
例如,增加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的粘度、改变液体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等都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加快蒸发速率。
不同液体表面张力不同,是由于它们有不同的摩尔体积、分子极性和分子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密度越大,越不容易蒸发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越大,比如:水分子是由氢键缔合的,因此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液态汞原子是由金属键缔合的,其表面张力更大.一般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约为40×10-3N/m左右.什么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它是液体(纯净液体、溶液)性质的一种表现.从微观上看,表面张力是因液体表面薄层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不同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液体表面层具有一种特殊性质.表面张力是分子力的一种宏观表现,在内聚力的作用下,表面层液体分子的移动总是尽量地使表面积减小.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弹性薄膜,这样便出现了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起源于分子引力,从其作用效果来看,它属一种拉力.表面张力的表现由于表面张力向内收缩的拉力,使得水滴呈现圆状液体能否浸润固体,与其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系数小者,几乎能浸润一切固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大.它只能浸润某些固体.汞的表面张力系数更大,则仅能浸润某些金属.表面张力系数是表征表面张力大小的物理量,是讨论液体表面现象、了解液体性质的重要物理参量.它与温度、压强、密度、纯度、气相或液相组成以及液体种类等有关,通常,密度小、容易蒸发的液体其表面张力系数较小.液氢、液氦的表面张力系数很小,汞则很大.如前所述,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因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分子引力的作用.表面层分子总要尽可能地向液体内部钻.这样一来,宏观上整个液面就会处在一种张紧的状态,表面上出现张力,即和液体表面共面且相切的表面张力.分子引力、表面张力的联系可用下面的事例说明类比:一直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在垂直向下的拉力作用下,该车上便会有一沿水平方向的力.分子引力和表面张力的关系是:前者为因,后者为果。
表面张力分子示意图表面张力的示意图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表面张力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液体分子之间距离增大.相互吸引力将减小,所以表面张力要相应地减小.到达临界温度(物质以液态形态出现的最高温度)时,表面张力减小到零.通常表面张力和温度的关系成一直线;也有的表面张力虽随温度增加而减小,但不是直线关系;有的二者关系则更复杂.表1是不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值.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表面张力从力的角度分析: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显著地受到液体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这其间也存在着分子斥力,只是分子引力占了优势).表面层外气体或其它液体分子的作用很小.于是,表面层内分子受力上、下不均,所以表面层分子仅受到了一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引力,这一引力导致了表面层分子有向液体内部运动的趋势,宏观上便表现出液体表面具有自动收缩的趋势.众所周知,表面张力及其形成和分子引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与液面共面相切的宏观力——表面张力,和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微观力——分子引力合力,二者的联系如何理解?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出现了一个指向液体内部、自液面而下逐渐增强的分子引力场.液体分子由液体内部进入分子引力场,需要外力做功,其分子势能将增大(类似重力场中举起重物),而液体分子由表面进入液体内部,其势能会减小(类似重力场中下落物体).因任何物体的势能总有减小的倾向,以便使其稳定(势能最小原理),所以表面层的分子总想进入液体内部以获得“安稳”,从而使表面层分子的总势能尽可能减小.这一趋势宏观上使表面积趋于减小,即液面具有自动收缩的趋势.如何测量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变化曲线表面张力变化曲线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拉板法、拉环法、悬滴法、最大气泡压力法等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表面张力和应力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它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尽可能小的表面积,从而形成一个凸起的表面。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通常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来表示,单位为N/m。
应力是指物体内部受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于物体受到外部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应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材料等因素有关,通常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来表示,单位为N/m²。
表面张力和应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液体表面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表面张力会抵抗这种外部力,从而产生一个内部的应力,这个应力被称为表面张力应力。
表面张力应力的大小与表面张力和液体表面的形状有关。
当液体表面呈现出平坦的形状时,表面张力应力较小;当液体表面呈现出凸起的形状时,表面张力应力较大。
表面张力和应力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表面张力可以用来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分散,从而实现液体的精确加工和混合;在生物学中,表面张力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生物现象,如水生生物的浮力和水生昆虫的行走;在地球物理学中,表面张力可以用来解释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震的发生机制。
表面张力计算公式物理
表面张力是一种使物体表面保持平整的力,这种力可以使物体表面不会撕裂或收缩。
表面张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材料和温度,以及与该物体接触的介质的性质。
表面张力的计算公式通常使用 Laplace-Young 方程,它的形式如下:F = γ / r
其中:
F 是表面张力的大小,单位是牛。
γ是物体表面的润湿势能,单位是牛 / 厘米。
r 是物体表面的半径曲率,单位是厘米。
在这个公式中,润湿势能γ是物体表面和相邻介质之间的相对能量,即物体表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势能。
这个值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材料和温度,以及与该物体接触的介质的性质。
物体表面的半径曲率 r 是指物体表面的弧线半径。
如果物体表面是一个平面,则半径曲率 r 为无穷大。
如果物体表面是一个凹面,则半径曲率 r 为负数。
如果物体表面是一个凸面,则半径曲率 r 为正数。
根据这个公式,当物体表面的润湿势能γ增大时,表面张力 F 也会增大。
同时,当物体表面的半径曲率 r 减小时,表面张力 F 也会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表面张力通常用来计算物体表面上的液体的行为,例如液体的蒸发、滴落等。
例如,可以使用表面张力来计算液滴在物
体表面上的轮廓线,以及液滴滴落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此外,表面张力也可以用于研究物体表面的粘附性能,例如物体的黏性、粘着力等。
总之,表面张力是一种重要的物理量,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实验报告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及原理说明实验目的:1、学习表面张力的定义和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2、掌握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3、了解表面张力对物体的作用。
原理说明: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的一种特殊性质,这种性质由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特殊性质而产生。
一般情况下,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是作用于液体内部,并且在所有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引力。
但是在液体表面,分子的周围没有分子,所以液体表面上的分子会受到与周围分子作用力的不平衡,会受到一个向液体内部的引力和一个平行于表面的引力,由于不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因此表面张力的大小也不同。
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吸引力产生的表面张力为吸引型表面张力,如水在水杯壁上的贴附和水珠的形成;分子间排斥力产生的表面张力为排斥型表面张力,如石油在水中的浮力作用。
表面张力可以用浸入法、悬珠法和滴下法等进行测量。
本实验采用的是浸入法。
第二部分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水、玻璃棒、实验台、量筒、计时器。
第三部分实验过程与结果1、实验过程①先将实验室提供的水分别倒入不同小量筒中。
②然后将不同大小的玻璃棒分别浸入水中,测量不同浸入深度时的浸入时间,记录数据。
③结束实验后清洗玻璃棒和量筒,准备下一组实验。
2、实验结果利用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见表1)。
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理论上应该是成正比例的,即玻璃棒的浸入深度越小,浸入时间应该越短,从而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应该越大,实验的结果符合此规律。
表1计算不同浸入深度时水的表面张力浸入深度(cm)浸入时间(s)表面张力(N/m)1.66.880.0701.25.140.0740.83.590.0780.42.000.0840.21.150.092可以看出,表面张力随着水的浸入深度的减小而增大。
当玻璃棒完全浸入水中,表面张力为零。
第四部分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1、数据分析(1)由表1可以得出,水的表面张力随着玻璃棒的浸入深度的减小而增大,这与实验的预期结果相符。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表面张力,并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液体的表面张力源于表面分子处于不受相同分子吸引的状态。
在液体的内部,分子间互相吸引,但由于液体没有上下、前后之分,所以分子间的吸引力可谓均匀。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液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角会趋于90度,即液体略微缩成球状。
液体表面的分子,它们感受不到相同分子吸引的力量,所以它们处于不受平衡状态。
这导致它们不得不互相吸引以维持稳定的表面。
这就是表面张力的来源。
表面张力(T) = F/L其中F是表面分子所受的平均吸引力,L是追踪表面分子的周长。
实验设备液面仪、调节器、喷头、量筒、漏斗、紫色色素液。
实验步骤1. 把液面仪的外壳加水,加到指定高度,不要溢出。
2. 放进装有20ml水的量筒,注意不要混进空气,读取液面高度。
3. 喷出均匀的喷头,当水面平稳下降时关闭喷头。
4. 重复上述步骤3次,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
5. 滴入少量紫色色素液,混合均匀。
6. 按住喷头并放下液面仪,打开校准器,调节电压和气压,使其相对平均。
7. 抬起喷头,水的表面张力拉起垂直于水面的线条,带着部分水被一起拉上去。
8. 使用尺子测量水柱高度,并根据液柱的大小计算出表面张力值。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得出的接触角是89.5度,表明液体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我们注意到,经过多次测试后,这个值很稳定。
水平方向上的勾芡力为0.28N,这个值非常接近理论值。
当我们添加了紫色色素液时,我们可以看到拉出的线条明显更粗了,这表明表面张力更强了。
实验结论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张力的力学模型中:1. 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和其他物体发生接触的能力就越强。
2. 加入污染物或添加物(如巴黎绿)会使液体的接触角发生变化。
这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知道液体在其表面上具有强大的张力,所以它们可以在一定角度下克服重力和其他制约因素自行维持形状。
这种规律使水黏着到许多物体,并在植物和实验室中用作运输管道。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相本体内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
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0,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
因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
关于表面张力多相体系中相之间存在着界面(interface)。
习惯上人们仅将气-液,气-固界面称为表面(surface)。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将水分散成雾滴,即扩大其表面,有许多内部水分子移到表面,就必须克服这种力对体系做功——表面功。
显然这样的分散体系便储存着较多的表面能(surface energy)。
相关数据在293K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2.75×10-3 N·m-1,乙醇为22.32×10-3 N·m-1,正丁醇为24.6×10-3N·m-1,而水-正丁醇(4.1‰)的界面张力为34×10-3 N·m-1。
表面张力的测值通常有多种方法,目前实验室及教科书中,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为最大气泡压法.由于其器材易得,操作方法相对易于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因而长期以来是教学的必备方法。
作为表面张力测试仪器的测试方法,通常有白金板法(du Nouy method)\白金环法(Wilhelmy plate method)\悬滴法\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法等。
定义及相关(1)定义或解释①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做表面张力[1]。
②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之间,单位长度内互相牵引的力。
生活中表面张力的例子
生活中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而形成的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张力的例子:
1. 水珠:当水滴在表面形成球状,不易扩散或渗透进其他物体,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导致的。
2. 水柱:将一个细长的吸管或毛细管插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在吸管或毛细管内形成一个上升的水柱。
这是由于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管道内相互吸引,形成一个稳定的水柱。
3. 水面承载:你可能曾经看到过一些小昆虫,如水黾或蚊子在水面上行走。
这是因为水面的表面张力可以支持小的物体,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
4. 吹泡泡:当我们吹气形成泡泡时,泡泡的形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液体表面的表面张力使得泡泡能够保持一个封闭的形状。
5. 水滴滑落:当水滴滑落到某些表面上时,如叶片或玻璃,会
形成球状,而不会立即扩散开来。
这是因为表面张力使得水滴在表面上保持一定的凝聚力。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常见表现,它们说明了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以及表面张力在许多现象和现实应用中的作用。
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关系式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力,它是由于表面分子不受来自外部的分子的吸引而产生的。
密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空间内的质量。
在许多物理实验中,表面张力和密度都是重要的参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以下式子表示:
表面张力 = (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长度) / 2
这个式子被称为杨氏方程。
在这个方程中,密度、重力加速度和长度是已知的,而表面张力是需要被测量的。
由于在某些情况下,表面张力和密度都可以用水作为基准进行测量,因此杨氏方程也可以表示为:
表面张力 = (2 * 静水压 - 动水压) * 长度
这个方程中,静水压和动水压都是可以被测量的,因此这个式子可以用来计算表面张力。
在实际的应用中,表面张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例如,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需要控制液体的表面张力以控制反应的速度和结果。
另一方面,密度也可以影响反应的结果,因为它可以影响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浓度。
总之,表面张力和密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杨氏方程进行描述。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这个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液体的行为。
1、物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内部任一分子受到4面分子力大小平衡,合力为另
液体表面分子受到其相内分子的作用力较外部大,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向内收缩的力既表面张力
2、湿润现象
液体对固体的湿润主要取决于液体-固体-液体的分子吸引力。
当液体-固体之间的分子吸引力大于液体自身的分子吸引力,产生湿润。
改变固体的表面状态即表面张力,就能改变湿润程度。
3、极性或非极性聚合物
分子中原子核正电荷和电子负电荷的作用中心可能不重合,其距离为偶极矩。
形成极性基团。
不同的极性分子,其分子偶极矩不等,所表现的极性强度不同
μ=0.0 非极性分子:聚乙烯(PE)、聚炳烯(PP)
μ<0.5 弱极性分子:聚笨乙烯(PS)
μ>0.5 极性分子:聚氯乙烯(PVC)
μ>0.7 强极性分子:聚酯(PET)
4、非极性聚合物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5、临界表面张力:塑料表面恰好被液体完全湿润时,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常见塑料临界表面张力一览表
6、塑料薄膜的印刷性及可加工性
(1)、印刷:凹版印刷为主、多用于PE、PP、PET、PVC等
一般要求表面张力38dyn/cm以上
(2)、复合:干式复合为主、多用于PE、PP、PET、PVC、PVDC、PA、等一般要求表面张力38dyn/cm以上
(3)、镀铝:高阻隔复合软包装材料、多用于PP、PET等等
一般要求表面张力38dyn/cm以上
7、当前提高表面张力办法
(1)、电晕处理
(2)、化学处理
8、电晕处理的原理:
(1)、电冲击或击穿:在高压电场下对薄膜进行强有力的冲击,使薄膜表面起毛,变得粗糙,增加表面积,产生湿润效果。
物理作用的解释。
(2)、高压电场下,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氧气+氧原子。
氧原子的氧化剂作用使薄膜表面分子极性增大。
高倍数放大镜下,薄膜表面变得毛糙。
9、存在问题
(1)、电晕处理表面张力的不均匀性(有高有低、成片或成段)
(2)、电晕处理表面张力的随时间衰减性(随时间而下降)
(3)、电晕处理表面张力对薄膜表层造成物理性强度下降(有些应用在高于48mN/m后表面可加工性反而下降)
(4)、无法进一步得到表面张力更高(58mN/m以上)的薄膜。
、常发生无法解释的因表面张力问题导致的产品质量事故。
10、化学处理的原理
(1)、在薄膜表层涂布一层化学物质(也叫底层),这层化学物质改变了薄膜表面的化
学构成,而且不随时间变化。
(2)、化学处理后薄膜表面张力的大小同化学涂层有关系。
(3)、化学处理薄膜彻底地解决了电晕处理存在的不均匀、衰减性、表面强度下降、表面张力低等问题。
10、化学处理膜的发展
(1)、美国市场的发展
(2)、国内佛山杜邦
11、化学处理薄膜的市场
(1)、原来用电晕处理薄膜的传统市场---进一步巩固
(2)、对特殊要求薄膜表面张力的市场---水基油墨、水基粘合剂
(3)、对薄膜有双面表面(电晕处理)张力要求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