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对光的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4.38 MB
- 文档页数:34
实用文案大师作品分析——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水之教堂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芝加哥住宅光之教堂风格特点: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以操控自然光线在素面空间结构的灵性表现,呈现异样的神秘感,结果大受好评,同时展露出他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而非只是冰冷的清水混凝土,因此,安藤忠雄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享誉国际。
建筑的光分析—光的教堂张婷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03-2班03120035(摘要):光是世间万物之源。
光的存在是世间万物表现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
光的教堂是安藤忠雄的宗教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代表作。
该建筑具有高度的艺术纯粹性,充分体现了安藤忠雄有关光明与黑暗对比的设计理念。
在这个设计中安藤更是让光行使了一种反映特定精神内涵的象征功能。
他对光的处理可谓炉火纯青,堪称是一位光的大师。
(关键词):光的教堂建筑著名建筑师罗杰斯曾经说过“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
光使物体成为物体,并与空间和形式相关联。
建筑空间之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拖下阴影。
随着时间的变幻和季节的更替。
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之改变。
然而光并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物质吸收。
参观过安藤建筑作品的人,哪怕仅仅是欣赏过他的作品图集的,都会对安藤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意匠和娴熟技艺叹为观止。
确实,安藤的一系列建筑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致力于表现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光与建筑的完美交融,及至传说中的十字二期从二层看的室内场景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效果,而最突出的设计手法便是,利用纯的混凝土材料和几何化的空间组合创造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富有动感的光影变化,特别是用黑暗来反衬光的魅力和场所意义。
“在到处布满着均质光线的今天,我仍然追求光明和黑暗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
在黑暗中闪现出宝石般的美丽人们似乎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场所’”。
光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
在某一瞬间中,当这些流动的联系之一得以固定,其他的诸多联系也即随之确定。
这一瞬间同时也是光自身泯灭的瞬间。
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形式。
一期(教堂)和二期(见习所)全景漂浮着的素混凝土墙体在安藤所擅长的宗教建筑设计中,是让光行使了一种反映特定精神内涵的象征功能。
浅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在日本的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中,光之教堂算是他最为经典的设计,该教堂被称为“极致的低造价建筑”,它的魅力在于教堂内部的光影关系而非外表的清水混凝土墙面,使其质朴庄严而又简约。
本篇文章以光之教堂为对象,分析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论述了他独特的建筑用光理念和设计手法,并总结了“光影”关系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标签: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光;建筑“光之于空间,犹如空气之于生命”,从古至今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不断斗争的过程。
有许多建筑家在设计过程中,会不自觉的运用光,以增加室内环境的层次感,而日本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在将光与建筑完美融合的探索中走在前列。
安藤在很多建筑作品中,都采用奇特的技巧将自然光奇妙的引入作品内部,如光之教堂、立新美术馆、水御堂等,当人走进这些只有窗户门洞的建筑内部时,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光影关系。
现在看来,安藤作品中的光已远远不止具有照明意义,更是作为精神主题而存在,给人以精神寄托。
本篇文章我将以“光之教堂”为例主要从美学的角度赏析安藤巧妙运用光的创作手法。
对安藤忠雄创作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安藤在建筑中运用光的设计意图以及娴熟技术而感到赞叹。
安藤是一位用光高手,在他眼里,建筑就是将无所不在的光巧妙的运用到各个场合,以表现光的不同形态。
“光”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元素,他通过在设计中融入光元素在作品中传达信息,以表达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
光之教堂是他最为经典的设计,它的结构简单,明确承袭现代主义建筑形体,主要是以几何构成为特点,教堂形体由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和一道与长方体箱体结构呈15度角的斜墙构成,整个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球体,斜墙经一道转折后斜切长方体,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
光之教堂在原教堂遗址上进行建造,没有显而易见的入口,没有西方教堂常使用的尖塔顶符号,在方盒子简洁明朗的形体下,却有着极其优秀的建筑处理。
光之教堂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以坚固的混凝土墙围合,打造出绝对漆黑的空间,使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切口渗入进来,从而构成闻名远近的“光的十字架”。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本文概述《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文旨在深入剖析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独特创造。
安藤忠雄作为当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空间感和形式美闻名于世,而他对光环境的运用更是其建筑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解析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探讨他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光线,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光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光环境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和创作理念进行概述,揭示其建筑作品中光环境创造的思想基础。
接着,通过对具体建筑作品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安藤忠雄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形式中巧妙地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
这些案例将包括安藤忠雄的代表性作品,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以展现其在不同建筑类型中对光环境的灵活运用。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光环境的创造如何增强空间感,使建筑空间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分析光环境的创造如何提升形式美,使建筑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文章将对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种光环境创造手法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如何继续发展和创新,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设计原则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设计原则。
他强调光的自然性。
他相信,光是自然的元素,其变化与流动为建筑赋予了生命。
因此,他倾向于使用自然光,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如大面积的窗户、天窗、光井等,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光环境。
安藤忠雄注重光的空间性。
他认为,光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塑造空间的重要手段。
他通过光的投射、反射、折射等方式,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使得建筑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浅析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的运用摘要:指出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运用精湛,保障视觉、热能等需要的同时,也通过其塑造的空问光影形态陶冶人的精神。
为探究其采光设计的特点,对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运用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自然光,建筑设计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建筑师安藤忠雄,是个自学成才的前职业拳击手。
作为拳击手时他所体会过的紧张感与孤独感,不知是否可以解释安藤忠雄早期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严峻感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严峻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他所选择的材料——混凝土的质感。
取材便利、价格低廉的混凝土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失去了本应该呈现的粗糙和冷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穆、一种端庄,甚至是一种温和。
正是混凝土材料的运用,使得安藤忠雄能够近乎完美地塑造他所追求的有着强烈几何感的建筑形式。
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必备的三个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几何形式和自然。
需要指出的是,他所言及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工安排的无序的自然,或者从原始自然中抽象出来的自然。
风、光、水这样的自然元素,仅仅在它们被人为地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引至建筑内部空间时,才实现了它们对于建筑所具有的意义。
不难发现,自然元素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纵观其30余年的建筑生涯,一直致力于在作品中探索自然要素在建筑范畴内的作用。
作为最基本的自然元素——光,可以不夸张的说,光之于建筑,犹如灵魂。
建筑师对光的思索是敏感的,甚至带有膜拜的迹象。
自然光的运用更是在建筑创作中举足轻甚至带有膜拜的迹象。
重,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965年)说:“建筑的历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
”如何将光与建筑完美融合是安藤忠雄一直致力探索的问题。
尽管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对光的认识与见解,但是安藤忠雄却是独特的,他通过自己一系列而非个别的建筑作品来诠释自己对建筑自然采光的设计理念,他也不象前辈建筑师那样仅仅在公共建筑设计时才格外关注光的设计,在小型的邸宅建筑设计中,安藤忠雄同样重视光在塑造空间环境的重要作用。
光之教堂建筑分析0901402班20冯靖33敖靓34周子婷23冯永凯一、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
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
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
看着自己这件“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由于13岁时,家里的二楼必须增建,安藤忠雄首都与木匠合作,在他们原本幽暗的屋子开了个天窗,看光线在自然空间中创造变化,安藤忠雄初次感受到光的魅力与视觉效果,也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为他日后作品中所使用的光元素留下了伏笔。
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
走向社会后,他仍无法摆脱做一名建筑师的梦想,于是,便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与一名建筑师的梦想遥不可及,而且收入极低,甚至无法维持生存。
那段时间,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
他想买下这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
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
他拿着书,边走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读了柯布西耶这本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对他来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复制的第一步当然是自学。
为此,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用整整一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
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游历”了,但一个难题随即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听一位朋友说,只要做上拳击选手就可以拿到工作签证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
安藤忠雄论建造案例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是当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光之教堂。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光之教堂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建造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以“空间的体验”为核心,注重将自然光线和环境融入建造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光之教堂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以其简约而富有诗意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而备受瞩目。
光之教堂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看起来像是一个由木材和玻璃构成的立方体。
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光之教堂融入了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进入光之教堂内部,人们会被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光线所包围。
安藤忠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自然光线通过玻璃墙和屋顶的开口进入室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璀璨而通透,让人宛然置身于一个光之世界中。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隔断。
安藤忠雄将建造的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堂成为一个具有灵性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祈祷,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还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木材的质感和玻璃的透明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暖而通透的氛围。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符合了建造的功能需求,还增加了建造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光之教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造,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通过光线、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造体验。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力量,与内心进行对话和沉思。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一座富有诗意和灵性的建造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建造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
安藤忠雄建筑中对光线的运用特点之解析(有图有真相)作者:凌强Dillon安藤忠雄是光线运用的大师,在清水混凝土的盒子中,安藤能够自由的运用自然的光线造成非常丰富的光影效果,并且能够表达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甚至是带有一些精神力量特质的场所和光线环境。
这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光线处理和看似简单实则极具冲击力的光线处理手法受到了许多初入建筑学的孩子们的喜爱,我个人也非常的欣赏这种把光线和精神的力量紧密的联系起来的处理方法,所以借此次美术馆设计中对光线研究的专题对安藤建筑中的光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安藤忠雄已建成建筑中对于光线和建筑实体阴影及建筑中的暗环境的关系的观点和相关的设计手法,并不涉及到安藤建筑中对体块的组织和对于水,风等其他自然元素的运用。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资料搜集分析和实体模型模拟。
要理解安藤对于光线运用的手法的来源,首先要清楚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独到理解,这一点,在他本人的文章《光》中我们可以窥豹一斑。
下面引用几段文字进行分析。
1建筑空间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拖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换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着改变。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理解是与建筑实体分不开的,他认为,建筑实体是光和影之间变换和发生关系的媒介,另外,光线并不是匀质化的,而是应该有着自己的变化和对物体的不同塑造效果,简言之就是场所中随时间变化着的光——物体(建筑实体)——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有两段话可以验证这样的分析:~~~~~光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被物体吸收,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获得意义~~~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在到处布满着匀质光线的今天,我仍然追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在黑暗中光闪现出宝石一般的魅力,人们似乎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入“场所”。
2~~当光穿过木框之中的纸分隔时,在室内静静的漫散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单色退晕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光世界向弘毅(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四川 610000)摘要: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对光的处理可谓炉火纯青,在建筑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本文通过大量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实例,说明光与空间的关系及传递的情感。
关键词:建筑空间;光;安藤忠雄只要看过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人,都会对他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技巧和表达出的意境而惊叹,哪怕仅仅是在二维图片中所看到。
例如在光的教堂、水御堂、小徐邸等作品中,他对于光的表现及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建筑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堪称是一位光的大师。
光之理解曾看到安藤忠雄说过:“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
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安藤忠雄对于光的喜爱是通过一系列的建筑作品来表达,而非个别作品来诠释用光的设计理念。
如住吉的长屋、小徐邸、伊东邸、光的教堂、井筒邸、石原邸直言宗水御堂和古墓博物馆等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安藤在建筑用光方面的设计造诣。
可以说是安藤的作品中包含光。
安藤与其他大师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公共建筑设计、而且在私人住宅中,都同样重视光在空间环境塑造中所造成的影响及对其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作用。
从他早期的作品,如住吉长屋,再到其后的六甲山教堂的获奖,可以说他的成功跟他在建筑中成功地运用光的要素是分不开的。
虽说安藤忠雄离不开光,但是人们提到光就会想到安藤忠雄。
同时,他认为“建筑空间之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施下阴影。
随着时间的变幻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之改变。
”而正是光在不断变幻中重新塑造着世界。
但是,“光并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物体吸引。
光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
……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
”光之应用安藤忠雄对于光的运用可谓是千变万幻,光从天窗或侧窗射入,进入空间的角度不同而空间产生不同的变化与情绪;而且光线通过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变成发射光、漫射光、扩散光、直射光等等,通过光的不同特性及处理方式使空间产生情绪,或从而达到一种秩序。
安藤忠雄的用光之道———浅析安藤用光之心路历程与手法尹海鹰,凌 陵,李 异(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以光为主要线索来分析安藤忠雄的设计手法和作品,以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安藤忠雄的作品和设计思想。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光; 安藤忠雄; 思想; 手法 【中图分类号】 T U -86 【文献标识码】 A图1 罗马万神庙天窗之光图2 朗香教堂内景图3 住吉的长屋中庭之光1 智慧之源 1965年,24岁的安藤忠雄终于有机会到期盼已久的欧洲考察建筑了,然而他的运气不太好,到法国时他向往已久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刚刚去世,但这并未影响他对欧洲经典建筑的深入解读。
在欧洲的考察过程中,古罗马的万神庙(图1)与朗香教堂(图2)等建筑中对光的运用给安藤以极大的震撼,对其设计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安藤多次考察、细心体会,为日后他在建筑设计中光的运用埋下了伏笔。
当然,安藤在建筑设计中对光的运用还受到了路易斯・康等其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影响,但毫无疑问的是,朗香教堂是对安藤用光产生最大影响的建筑。
2 初试锋芒 住吉的长屋(图311975-19761日本・大阪)是安藤早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正式用光的实例。
由于安藤是在关西长大的,因此知道怎样才能满足生活所需要的采光要求。
在住吉的长屋的设计之初,安藤便决定即使房子再小,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光线从天空渗入院中,在墙上和院子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光为建筑增添了光辉和生命力。
虽然安藤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对使用功能有所损害,引来了一些批评,但通过光的运用,在这么小的用地上,建造这么“大”的住宅,并在完全抽象化的四方合子中,将关西民居的传统居住方式、历史的记忆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全部装进去的手法,使住吉的长屋仍不失为光的成功尝试。
住吉的长屋与朗香教堂在形式上虽然大相径庭,但对光的设计理念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
光在住吉的长屋中的成功运用是该建筑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