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应急处置卡
- 格式:docx
- 大小:42.77 KB
- 文档页数:3
液氨应急处置措施卡1. 应急概述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制冷、化肥和化学制品生产等行业。
然而,液氨的泄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毒性和火灾。
因此,正确应对液氨泄漏的事故非常重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液氨应急处置措施卡,旨在指导工作人员应对液氨泄漏事故并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和最小化环境影响。
2. 液氨泄漏事故处置流程2.1. 事故发现和报警•发现液氨泄漏事故时,立即向现场人员发出警告信号(例如响铃或呼叫喇叭)。
•迅速拨打紧急电话(如119或当地应急服务电话),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2.2. 人员撤离•立即通知现场人员撤离事故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指定紧急疏散路线和集合点。
•避免使用电源开关、起重设备等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
2.3. 化学品和气体切断•在液氨泄漏事故中,应尽快关闭液氨供应管线的阀门,切断气体源。
2.4. 启动应急解决方案•根据现场情况,通过紧急应急解决方案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该方案应包括泄漏源管线的封堵和泄露控制措施。
2.5. 利用泄漏源进行控制•阻止泄漏液氨进一步扩散。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阻止泄漏源的气体和液体流动。
•使用覆盖物(如干净的土壤或沙子)覆盖液体泄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蒸发和扩散。
2.6. 做好环境监测•在泄漏区域和周围进行环境监测,包括气体浓度、氧气含量和其他可能的有害物质。
2.7.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呼吸器、防护服和手套。
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8. 清理和修复•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泄漏源的清理和修复。
•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无残留物。
3. 危险提示和安全建议3.1. 危险提示•液氨会对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损伤。
•液氨具有易燃性,暴露在火源附近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3.2. 安全建议•在操作液氨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卡模板说明: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啤酒厂为代表,编制液氨行业应急处置卡模板。
企业应急处置卡模板主要分为:1、《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包括应急总指挥、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等。
2、《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按照应急小组编制应急处置卡模板。
由技术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组成。
企业参照格式,根据企业应急预案内容制定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
在确保所有应急小组的功能都包括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适当增加或删减应急小组。
3、《典型作业风险应急处置模板》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卡,按照风险类型制定应急处置要点。
企业应充分结合实际,根据本企业各类岗位风险识别情况,将以上应急处置卡制作成口袋卡、口袋书或岗位现场看板等多种形式。
目录《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 (1)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 (2)应急总指挥 (3)《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 (4)技术保障组 (4)抢险救灾组 (5)医疗救护组 (6)后勤保障组 (7)《典型作业风险应急处置卡模板》 (8)生产车间应急处置卡 (9)配电室应急处置卡 (11)制冷间应急处置卡 (12)有限空间应急处置卡 (14)储罐区应急处置卡 (15)《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应急总指挥《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技术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典型作业风险应急处置卡模板》啤酒厂主要风险类别:1、生产车间:火灾、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2、配电室:火灾、触电3、制冷间:氨中毒、冻伤4、有限空间:中毒窒息5、储罐区:中毒窒息(液氨泄漏)、灼烫、火灾主要风险类别包括:氨中毒、中毒窒息、冻伤、灼烫、火灾、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生产车间应急处置卡。
氨站岗位应急处置卡
一、设备跳停
1、发现设备跳停,应立即向当班班长及调度报告;
2、班长通知电工和机修工到现场确认情况;
3、现场确认为后,需要停车处理的通知车间主任,并做好停车准备,同时通知调度;
4、若无需停车,岗位操作人员应协助维修人员关好相设备通知电工切断相关电源后处理。
5、现场操作及维修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并办好有关票证后才能作业。
二、罐区漏氨
1、发现管道及阀门轻微泄漏氨及时通知当班班长;
2、若泄漏较大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电源,并通知当班班长、车间主任及调度启动液氨泄漏应急预案,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作业,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开启消防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氨;
3、泄漏后开启喷淋产生的污水应通知安环部后收集到事故水池。
4、处理过程中皮肤接触液氨,脱去被污染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者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晴接触液氨,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三、装置火灾
1、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向当班班长、当班调度报告,并报火警;
2、根据班长指令进行处置,紧急情况下佩戴好防护面具撤离到安全地带;
3、应急处置电话:
调度:xx 、xx 气防站:xx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液氨异常工况处置卡
突发事件:液氨意外泄漏
步骤处置负责人
发现异常1、报告就近最高领导
2、在接到处置命令后采取行动
现场确认报告现场最高领导确认后报告公司应急总指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措施⑴疏散无关人员,佩带应急救援用品
⑵启动应急措施,使用附近的应急器材,进行掩埋、覆盖
⑶对泄漏物、点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泄漏
⑷清理现场
报警
装置若发生火情或爆炸,组织、指挥人员进行处理,及时向公司消防队报警,电话:119,用普通话清晰说明着火时间、地点、性质、程度,并安排人员到装置边界处等候消防车,引领消防车到火灾现场,全力进行火灾扑救工作。
报完警后立即向调度室报告突发事件情况,由调度员通知公司相关领导;及时向车间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小组报告。
应急程序启动向公司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派工艺组、设备组、医疗救护组等到现场,工艺组分析火灾情况,拿出处理方案,医疗救护组迅速转移和救护伤员,情况严重者向市区医院转移治疗。
市区医疗救护电话:120
注意要求
平时各岗位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加强对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荫芽之中;平时各岗位操作人员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容器、管道等设备腐蚀破裂或人为操作失误,一旦造成泄漏,遇到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火灾、爆炸。
⑴火灾扑灭后,设备组迅速抢修被损坏的设备。
⑵工艺组组织人员按《操作规程》程序尽快恢复生产。
⑶应急小组相关人员保护好现场以便分析火灾原因。
⑷召集相关人员召开突发事件分析会,分析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
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卡风险因素液氨岗位操作事故类型 1.储罐液位超限;2.储罐、阀门泄漏; 3.管道破裂泄漏; 4.误操作泄漏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凝固点(C): -77.7C沸点(°C):-33.5 相对密度(水=1): 0.82/-79C爆炸上限[% (V/V)]: (20C,101.325KPai5%~28%爆炸下限[% (V/V)]: (20C, 101.325 KPa15%易燃性:易燃危险特性常温下稳定,高温下C C)解成氢和氮。
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300C分解。
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源或在NO中可燃烧爆炸。
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
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
接触后表现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废气用水吸收后用酸中和,再用水稀释,也可用水吸收后再用大量水稀释排出储罐区打开喷洒淋设施。
危险性类别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有毒气体液氨AmmoniaNH3CAS 号:7664-41-7 (无水)危险性标志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中心:119 人民医院:12099.6~99.8%消防救援大队 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