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本文概述《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文旨在深入剖析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独特创造。
安藤忠雄作为当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空间感和形式美闻名于世,而他对光环境的运用更是其建筑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解析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探讨他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光线,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光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光环境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和创作理念进行概述,揭示其建筑作品中光环境创造的思想基础。
接着,通过对具体建筑作品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安藤忠雄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形式中巧妙地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
这些案例将包括安藤忠雄的代表性作品,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以展现其在不同建筑类型中对光环境的灵活运用。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光环境的创造如何增强空间感,使建筑空间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分析光环境的创造如何提升形式美,使建筑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文章将对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种光环境创造手法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如何继续发展和创新,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设计原则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设计原则。
他强调光的自然性。
他相信,光是自然的元素,其变化与流动为建筑赋予了生命。
因此,他倾向于使用自然光,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如大面积的窗户、天窗、光井等,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光环境。
安藤忠雄注重光的空间性。
他认为,光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塑造空间的重要手段。
他通过光的投射、反射、折射等方式,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使得建筑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安藤忠雄论建造案例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是当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光之教堂。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光之教堂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建造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以“空间的体验”为核心,注重将自然光线和环境融入建造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光之教堂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以其简约而富有诗意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而备受瞩目。
光之教堂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看起来像是一个由木材和玻璃构成的立方体。
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光之教堂融入了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进入光之教堂内部,人们会被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光线所包围。
安藤忠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自然光线通过玻璃墙和屋顶的开口进入室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璀璨而通透,让人宛然置身于一个光之世界中。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隔断。
安藤忠雄将建造的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堂成为一个具有灵性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祈祷,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还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木材的质感和玻璃的透明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暖而通透的氛围。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符合了建造的功能需求,还增加了建造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光之教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造,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通过光线、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造体验。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力量,与内心进行对话和沉思。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一座富有诗意和灵性的建造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建造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
安藤忠雄4x4住宅分析简介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4x4住宅是安藤忠雄设计的一个重要作品,以其简洁、实用和灵活的空间布局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4x4住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规划以及创新之处。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设计理念安藤忠雄设计4x4住宅的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实用:4x4住宅以简单的正方形布局为基础,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空间浪费,使得每个房间都可以充分利用。
2.灵活性:4x4住宅的房间大小和功能可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使住宅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
3.自然光线利用:安藤忠雄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采光方式,使得住宅内部充满自然光线,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与自然环境融合: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4x4住宅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居住者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妙。
空间规划4x4住宅的空间规划灵活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规划方案:一层平面图+---+---+---+---+| | | | || | A | | || | | | |+---+---+---+---+| | | | || | B | | C || | | | |+---+---+---+---+在这个方案中,A是客厅,B是主卧室,C可以是书房或者儿童房。
通过移动隔断,可以调整房间的大小和功能。
二层平面图+---+---+---+---+| | | | || D | E | | || | | | |+---+---+---+---+在二层平面图中,D可以是次卧室,E可以是娱乐室或者工作室。
通过这种二层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住宅的使用空间。
创新之处4x4住宅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突出:1.简洁实用的设计:4x4住宅以简单的正方形布局为基础,使得房间中没有浪费的空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2.灵活的空间规划:通过移动隔断和可调整的房间大小,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自由地调整住宅的布局,实现了多功能性。
实用文案大师作品分析——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水之教堂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芝加哥住宅光之教堂风格特点: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以操控自然光线在素面空间结构的灵性表现,呈现异样的神秘感,结果大受好评,同时展露出他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而非只是冰冷的清水混凝土,因此,安藤忠雄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享誉国际。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提要:一、结构特点(1)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2)形态学上的严谨性(3)封闭与开放的融合二、路径的重要性——人的活动三、空间元的魅力在安藤忠雄为我们熟知的主要建筑作品中不外乎小住宅、教堂、美术馆。
因此,本案通过在三个建筑类型中均选取1-2个作品(水之教堂、芝加哥住宅、成羽町美术馆、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加以分析研究,希望在对比综合研究的过程中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安藤忠雄的创作手法和空间构造理念。
一、结构特点安藤忠雄在完成自己的建筑作品时经常使用这样的结构——纯几何形式的并置,表面上看起来静态且独立,实际上却在连接点和纵横交接处暗藏玄机。
正如安藤自己所说的,他十分向往最单纯的几何形体,最纯粹的美,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建筑在最初的失败在于其单调性。
因此,安藤在追求单纯几何形体的同时,十分注重空间与空间的结构以及空间内部的结构。
安藤自己所喜欢的两位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艾伯斯的《正方形礼赞》和皮拉尼西的《奇趣》也正好能够表明安藤对于空间结构的追求。
1. 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正方形礼赞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并不只是存在单纯的一套空间体系。
而是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空间体系。
有时是两个建筑结构体系并存,有时是建筑结构体系和外部空间体系并存。
而安藤在处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魅力也在于此,将外部空间与建筑空间放至同等的地位。
而在自然元素的处理上,安藤将自然空间几何化,采用抽象处理的手法。
2. 形态学上的严谨性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对于几何形体之间的数理关系有着执着的追求。
当我们去分析每一个作品时,对于作者设计的初衷已经无法考证。
然而,当我们面对他的平面图、立面图,当我们凝视它那美妙的比例,无法不被有时清晰可见,有时若隐若现的美感而打动。
或许,这是作者未曾想过的,但是,我希望通过作品的分析赋予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创作的杰作以逻辑和严谨的美以及新的生命力。
3. 封闭与开放的融合在处理空间的开放与封闭、建筑与自然、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安藤并没有执着于建筑空间以至于忽视外部空间,没有将自然空间当成是建筑空间的附属品,更没有让建筑的开放和封闭成为功能主义的牺牲品,而是将开放和封闭,建筑与自然放在同样的位置加以有序的组织。
安藤忠雄优秀作品分析建筑学一班,王礼160102020013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做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认为“光无法制造光,必须有黑暗的存在,光才称其为光。
”安藤酷爱清水混凝土,他说:“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幽雅的表达。
” 安藤将混凝土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材料来对待,其表面都打磨的像镜面一样光滑,使之失去了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使空间产生了某种无重力状态。
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
安藤在材料中掺进了日本的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板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土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
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
对于他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只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
安藤相信,有质感的材料对建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
安藤忠雄认为单纯的几何是建筑的基础或框架,几何形相对于自然是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运用在建筑空间上最为基础的。
光之教堂,由简单的长方体和一道与之称15度角的贯墙体组成,简单的长方体因墙体的穿插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转折。
采光方面安藤对光线的运用源于日本传统的数寄屋茶室,喜欢用一束不经意的光线刺破昏暗。
安藤忠雄的设计手法
安藤忠雄(Tadao Ando)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以其简约而富有哲学性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以下是安藤忠雄常用的设计手法:
1.混凝土: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
料。
他对混凝土的运用非常精湛,通过特殊的表面处理和纹理
设计,使混凝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2.光影效果:安藤忠雄非常注重建筑中的光影效果。
他通过精心
设计的天窗、开口和灯光设置,创造出室内外丰富而动感的光
影空间,使建筑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3.极简主义:安藤忠雄的设计风格倾向于极简主义,注重建筑的
本质和空间的纯净性。
他通过简洁的几何形状和清晰的线条,
营造出简约而富有力量感的空间。
4.自然元素融合:安藤忠雄善于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
注重通过景观设计、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手法,使建筑与周
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创造出宜人的空间。
5.庭院设计: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常常包含庭院或庭院式的设计。
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私密性,还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与
自然互动的空间。
6.地下空间利用:安藤忠雄善于利用地下空间,创造出具有神秘
感的空间。
他通过地下走廊、天窗和采光孔等手法,使地下空
间变得通透明亮。
这些设计手法使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审美和哲学内
涵,同时强调空间、光影和材料的细致处理。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一、前言: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
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图:安藤忠雄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
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
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
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图:罗马万神殿在旅游西方国家时他也体认了不同於日本的建筑精神,他说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当他置身在罗马万神殿,看到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
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绝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仲介体才能获得。
万神殿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和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与不规则形,存在著强烈的冲突。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获奖重要作品1979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1983 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1985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芬兰建筑师协会1986 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赏《中山邸》1987 每日艺术赏《六甲山教会》1988 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1989 法国建筑学会,建筑金奖1990大阪艺术赏,大阪府1991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1992 丹麦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1995 普立兹克建筑奖1976 住吉长屋(日本‧大阪)1982~1990 岩佐邸(日本‧芦屋/)1983 六甲集合住宅(日本‧肥後县)1986~1990 RAIKA总部办公大厦(日本‧大阪)1987~1989 夏川纪念会馆(日本‧滋贺县)1987~1989 兵库县立儿童博物馆(日本‧兵库县)1988~1990 伊东邸(日本‧东京)1988~1990 姬路文学馆(日本‧兵库县)1988~1992 直岛现代美术馆(日本‧冈山县)1989 Collezione商业中心大厦(日本‧东京)1989~1992 宫下邸(日本‧神户)1989~1992 1992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塞维雅)1989~1992 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日本‧熊本)1990~1991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水上佛寺)(日本‧兵库县)1990~1992 姬路市立青少年之家(日本‧兵库县)1991~1993 李邸(日本‧千叶)二、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他认为建筑必备之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1.可靠的材料: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1).二D平面推演:从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弧的渐进过程。
(2).三D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看得出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型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为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
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洒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让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
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谧。
3.自然: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
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的因素来表现。
自然光、风、雨及白昼、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换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三个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著;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沈感,这种深沈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
安藤对於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是人造的自然,是可以控制的自然。
他认为只有当材料、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建筑才具有力量,才呈现出光辉。
三、场所精神安藤忠雄经常描绘基地附近场所的感觉和周遭的环境事物,从基地的纹理到自然的形态,他用心的观察,将看得见的实像与看不见的虚像,找出共同的秩序,也推理出土地的新逻辑-建筑。
对於环境,他提出的看法是以「风景的观照」建立自然与建筑共振的新关系。
从这些观点衍生出:自然是具象的,建筑是抽象的;自然是无形的,建筑是有形的;自然是有机的,建筑是几何的;自然是虚体的,建筑是实体的;两者共振、共融。
四、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安藤作品的关键,经常是有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他的反机能主义,是根植於对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的舒适建筑的相对立,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割裂了工业化国家里的人和自然的联系。
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
早期他把自然给框进建筑物里,用虚体的天井,来享受一片天或一块地,如住吉长屋、石原邸等住宅作品。
图:住吉长屋天井图:石原邸整体外观图:石原邸天井图:石原邸在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中,包含抽象的自然、包被的自然、渗透的自然、移入的自然等。
1.抽象的自然:一旦自然与建筑有了关系,自然就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体了,自然就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徵。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
案例: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水上教堂、光的教堂等。
图: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图:水上教堂图:光的教堂2.包被的自然:建筑对外界关闭还是敞开自己的胸怀取决於自身独有的韵律,建筑就是这样灵活地将自然融进於自己。
用建筑来营造优雅的还是严肃的环境取决於建筑对自然的空透性,自然与环境保持著某种联系。
案例:城户崎邸、I邸等。
3.渗透的自然:从建筑物外开的半透明墙或幕墙所渗透进来的光,具有和谐的自然特质;换一种方式来说,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被建筑化了。
而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再也不是处於自然状态的自然了,而是为人类所控制的自然。
正是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在其形式不断变化之时,被投射到墙上和幕墙上,既可见又不可见。
案例:石原邸(玻璃砖住宅)、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
图:石原邸图: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4.移入的自然:当代文明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基本关系隐藏了起来,使世人难见其存在。
自然,在试图移入建筑的过程中,重新唤醒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这种关系,由於经常受到暴利和文明的侵袭,这种关系已成惯性。
案例:涩谷设计方案、稻叶良加工作室、AKKA购物廊。
图:涩谷设计方案图:稻叶良加工作室图:AKKA购物廊五、安藤忠雄垂直性的思考空间安藤在旅行途中受到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影响,而後他在处理垂直楼梯时,把它从角落拉至正面,把它当作是空间舞台的焦点,将水平的平面「重层化」,让楼梯成为空间的主角。
安藤的垂直性联络元素包括楼梯与坡道,穿梭在几何形体与墙壁之间,一边则用穿透性强的铁栏杆,在水平与垂直的空间内突显其斜线的特性,并造成视觉的动感。
他喜欢将楼梯与坡道置於挑空天井内,沿著墙走,让水平动线与垂直动线在几何空间,人有如迷宫般的回旋,形成空间的趣味性、多变性。
六、案例分析安藤最主要的建筑作品为住宅、佛寺及博物馆。
住宅《住吉长屋》图片来源【/prototype/proto-h/tadao-ando. htm】案例基本资料1.作品名称:住吉长屋4.面积:3.3m×14.1m2.建造时间:1976 5.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上2层楼。
3.基地:日本.大阪6.殊荣:1979日本建筑学会赏【作品分析】好的设计手法(1).考量周遭环境:考量不破坏巷弄之整体感,消除突兀感,而让此建筑物依旧设计为2层楼之建筑。
(图1.图2)(2).排除基地限制:此基地本身位於小巷弄内,左右两旁皆是2层楼的住家,此基地为一个狭长的空间,原本在狭长的空间会有光线引进不均的状况,如前後光线较充足而中间较幽暗的情形产生,然而安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将空间约三等分的分割,将中央留设天井,巧妙引进光线。
(图4.图6)(3).质朴的素材:主体构造以最简朴的清水混凝土,给人坚固之安全感,不花俏的外观给人统一、简洁的美感,厚实的墙面可以阻绝东西晒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以节省能源。
(图2)(4).简单的几何:在一个长方体里以垂直分割成上下2层楼,水平的分割约3等分,中间留设天井形成前後两个空间,再以天桥连接前後空间,形成简单明了的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