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医院感染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门诊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结核门诊所有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实习生等。
第三条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结核门诊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监督检查医务人员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3. 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4.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5. 收集、分析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六条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做好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随访工作。
第七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结核病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第八条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做好手卫生。
第九条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穿戴防护用品。
第十条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
第十一条加强环境消毒,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二条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结核病感染防控的认识。
第四章监测与报告第十三条定期对结核门诊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感染病例、感染率、消毒灭菌效果等。
第十四条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五条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结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六条对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
一、总则为了加强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 设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结核病患者的入院、出院管理,做好患者信息的登记、报告工作。
2. 对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减少病原体滋生。
5. 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 定期对医院环境、设备、物品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四、监测与报告1. 建立结核病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监测。
2. 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发现结核病医院感染暴发时,立即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4. 对结核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
六、考核与奖惩1. 将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违反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结核病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院内肺结核交叉感染的防控摘要】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肺结核感染到发病,潜伏期较长,很难鉴定是院内感染还是社区感染,作为综合医院,如何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是医院防控的重要内容。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管理至关重要,针对三要素做好防控,既可以保证患者安全,也保证医务人员安全。
本文重点介绍综合性医院对肺结核的院内防控措施与有效手段,医务人员合理指引、安排患者就诊,同时使用专业的防护设备,对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有效消毒工作,多部门协助,做好院内肺结核的交叉感染防控工作。
【关键词】综合医院;肺结核;院内感染;感染防控【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231-02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
目前我国肺结核的特点为[1](1)感染率高:2017年结核发病率位居法定传染病第三位。
(2)高患病率。
(3)高死亡率:中国结核病死亡居各种死因顺位的第9位。
(4)高耐药率。
1.建立健全肺结核相关院内就诊标准操作规程,督促规程的有效落实制定一系列肺结核院内就诊标准操作规程,将结核病院内的防控做了更加细化以提高执行力,避免操作过程中主观随意性,同时将工作过程细分解,让每一个步骤都按步进行。
提高考核效率,促进工作成效。
保证肺结核患者规范就医的同时,也保护其余疾病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加大全院培训力度肺结核普遍易感,全院的各个科室均可能接诊和收治肺结核患者,有的患者可能因为结核外的疾病而就诊,因此提前培训非常重要,每年组织全院在职、新入、进修、实习人员对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防控措施等进行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防止肺结核的误诊误治,有效阻止肺结核患者在非感染病区的停留时间。
3.加强科室、部门的协作,保证患者能及时有效得到处置肺结核做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的诊治工作主要由院内的结核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承担。
肺结核的医院感染控制肺结核的医院感染控制1、简介1.1 定义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特征,具有传播性和慢性进展性。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保健机构内,由于特定的病原体传播,引起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肺结核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高危人群筛查和入院评估2.1 高危人群筛查2.1.1 规定高危人群的定义,包括接触者、低免疫力患者等。
2.1.2 制定高危人群筛查的流程和评估指标。
2.1.3 确定高危人群的筛查频率和方法。
2.2 入院评估2.2.1 采集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既往结核病史、接触史等。
2.2.2 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部症状和体征。
2.2.3 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其他相关检测。
3、传染源管理3.1 传染源识别和隔离3.1.1 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传染源的识别和隔离。
3.1.2 将肺结核患者隔离在单间或负压隔离病房。
3.1.3 为隔离病房提供必要设施和装备。
3.2 传染源治疗3.2.1 采用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3.2.2 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疗效。
3.2.3 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监测,确保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4、感染防控措施4.1 防护措施4.1.1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等。
4.1.2 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并加强口腔卫生管理。
4.2 环境清洁与消毒4.2.1 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4.2.2 采用有效的消毒剂杀灭病原体。
4.3 空气传播防控4.3.1 确保医疗机构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4.3.2 采取合适的通风措施,降低空气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浓度。
5、感染监测与报告5.1 感染监测5.1.1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感染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5.1.2 设定感染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感染密度等。
5.2 感染报告5.2.1 规定医务人员对肺结核感染的报告制度。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一、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有效预防与控制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第一道防线,是环境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最重要的控制措施。
它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手段,使得医务人员的相关高危人群感染结核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本单位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制定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建立健全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技术性标准、规范,对机构中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等技术培训和开展预防结核感染的宣传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结核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本机构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并由业务能力较强的临床医护人员、感染管理人员组成感染控制技术小组,以加强对结核病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
(二)开展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包括:统计本机构及机构中特定区域每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数;统计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本机构或机构中特定区域的停留时间;本机构或机构中特定区域是否存在导致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上升的因素,如环境通风、中央空调、痰液收集等方面。
根据上述内容确定本机构及机构中特定区域的危险级别。
易发生结核分枝杆菌交叉感染的高危环境包括:1. 候诊室和走廊: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所处的候诊室和走廊,该区域人流量较大,人群密集,所有在此驻留过的人员均易感染。
2. 门急诊:该区域空间相对狭小,接诊的医师和护士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接触密切,较易感染。
3. 病房:通风状况不良的结核病病房,除了临床医师和护士外,其他患者以及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等也较易感染。
4. 实验室和放射检查室:该区域相对密闭,较易发生感染,尤其是从事痰涂片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人员更易感染。
(三)制定本机构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根据本地区结核病和艾滋病流行情况、本机构的诊疗条件等,制定本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并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计划的实施。
结核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适应范围:适用于收治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病区。
患者安置1.疑似肺结核患者:单间安置直至连续3次痰涂片阴性或胃液检测阴性(儿童患者)。
2.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患者:尽量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室,接受正确抗结核治疗14天并临床症状改善(如不再咳嗽)后方可解除隔离。
3.确诊的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患者:必须将患者安置于带有卫生间的负压隔离病室直至出院。
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检查负压系统运行状态并记录。
4.痰涂片阳性患者在接受14天抗结核治疗并临床症状缓解后,如仍需住院治疗,不应与HIV患者、免疫抑制患者[如实体器官移植、接受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的患者]以及囊性纤维化的患者同室安置。
5.安置痰涂片阳性患者的病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6.如果患者不适宜单间安置或不适宜保持关门状态,临床团队应每日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
职业暴露1.减少医务人员暴露的根本在于早诊断、早隔离、采取空气预防措施和早治疗。
2.所有为痰涂片阳性患者进行诊疗操作的工作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患者转运1.在患者病情改善前应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转运。
2.如果痰涂片阳性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4天之内必须转运,患者应自离开病室至返回病室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转运前应通知接收科室。
职业防护1.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常规诊疗及实施会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均应穿着一次性防护服,戴一次性手套和医用防护口罩。
2.当实施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唢溅的操作时,应佩戴防护面屏。
3.如果医务人员在实施会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后仍需留在隔离病室内,则应佩戴所有防护用品至少2小时。
解除隔离1.痰涂片阳性的非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患者:(1)至少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14天后,无呕吐、腹泻,患者依从性好;(2)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如停止咳嗽:(3)解除隔离的患者仍应继续观察,如病情恶化应再次隔离。
2.多重耐药的结核杆菌(MDR-TB)或泛耐药结核杆菌(XDR-TB)肺结核患者:整个住院治疗期间应采取隔离措施。
结核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医
院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感染防控措施。
以下是我们建
议的措施:
1. 确立和贯彻规范的感染防控政策和程序,包括对结核病传播
的了解、诊断和监测。
2. 改善医疗环境和设施,确保医院空气流通良好,减少结核杆
菌的积聚和传播。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结核病的培训,并提供相关的防护用具。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接种结核病疫苗。
4. 尽量单独安排结核病患者的住院区域或床位,避免与非结核
病患者共同居住。
确保病室通风良好,并增加患者之间的距离。
5. 采取有效的呼吸道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卫生等,以防止
结核病患者向他人传播。
6. 加强结核病患者和其家属的教育,提醒他们遵循医院的感染防控规定,避免传播疾病。
7. 定期进行环境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尤其是与结核病患者有接触的区域和物品。
8. 鼓励患者及时就医和接受规范的治疗,以减少结核病传播的机会。
9. 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结核病感染的流行趋势。
以上是结核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减少结核病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请遵循这些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控策略。
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
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本文档将介绍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 定义与范围2.1 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指患者在结核病门诊就诊期间,在医疗机构内被他人直接或间接感染的情况。
2.2 医务人员:指在结核病门诊医院工作的所有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从业人员。
3. 制度目标3.1 降低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
3.2 加强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3 提供一个安全的就诊环境,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4.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4.1 医务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4.2 医务人员应注意手卫生,保持手洁净,避免交叉感染。
4.3 医务人员感到身体疲劳或有感冒等症状时,应避免与患者接触,及时就医并请假休息。
4.4 医务人员在接触结核病患者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工作服、器械和工作区域。
5. 患者的防护措施5.1 在门诊就诊期间,结核病患者应佩戴口罩,咳嗽时应用纸巾或衣肘遮挡口鼻。
5.2 结核病患者应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正确用药,并如期复诊,以便监测疾病进程和疗效。
5.3 患有结核病的患者不得参加人群密集的活动,以减少传播风险。
6. 病房环境管理6.1 定期消毒病房内的地面、墙壁、床具等物品。
6.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6.3 正确处理和储存医疗废物,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4 使用紫外线灯等辅助设备对病房进行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
7. 培训与监督7.1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结核病的防控培训,包括预防措施、感染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7.2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监督医务人员的落实情况。
7.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考核,确保其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8. 紧急处理措施8.1 如发现有医务人员感染结核病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进行相应的隔离和治疗。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肺结核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1. 医院成立肺结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肺结核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门诊部负责肺结核疑似病例的初步筛查、转诊工作。
3. 住院部负责肺结核确诊患者的治疗、管理、转诊工作。
4. 预防保健科负责肺结核防治宣传、健康教育、疫情报告、疫情监测等工作。
5.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内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护理、管理及疫情报告。
三、防治措施1. 加强肺结核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治意识。
2. 严格执行肺结核筛查制度,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转诊。
3. 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实施全程督导治疗。
4. 定期对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6. 做好疫情报告工作,按规定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四、疫情报告与处理1. 医院发现肺结核疑似病例时,应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 医院发现肺结核确诊病例时,应在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追踪等工作。
4. 医院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疫情处理工作。
五、督导与考核1. 医院对肺结核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3. 医院将肺结核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肺结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肺结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医院感染管理【摘要】目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是导致医院发生疫情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医院的感染管理。
方法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对耐多药肺结核病和感染管理的认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来遏制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传染。
结果医院没有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病被感染的案例。
结论医院在收治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后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时,要始终坚持“零宽容”理念。
【关键词】医院;耐多药肺结核病;感染管理耐多药肺结核病已经成为结核病控制中心致力于解决的三大难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现在每一位肺结核病人每年都可能将病传染给15个人左右。
这样的数据多么让人震惊,这也给医院敲响了警钟。
患有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患者在治疗时花费非常的高,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而且治愈率也不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医院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感染管理,扼杀其感染源,不让其他人感染到。
本院就是一所专业治疗肺结核病的专科医院,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我院在对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5月共收治了15例患有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例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诊断标准。
1.2方法1.2.1要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符合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惩,对于严格遵守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让受到奖励的医务人员起到一个模范作用。
1.2.2加强医务人员对耐多药肺结核病的认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其对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在医院设立一个感染科室,让他们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清洁工作的管理。
感染科室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并随时抽检在收治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时,制度是否完全得到了落实。
如果在抽查时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1.2.3采取措施对门诊部进行隔离医院要安排独立的房间用于医生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病,最好是远离其他病的诊断区。
一、总则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肺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肺结核病防治工作,包括病例报告、疫情监测、健康教育、转诊等。
3. 临床科室负责肺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转诊等工作。
4. 医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肺结核病防治工作。
三、病例报告1.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人,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信息报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对于确诊的肺结核病患者,医生应填写《结核病报告卡》,于24小时内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疫情监测1.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肺结核病疫情进行监测,包括病例报告、治疗情况、转诊情况等。
2.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疫情监测结果,及时向医院肺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五、健康教育1. 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开展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治意识。
2. 医院通过多种渠道,如门诊大厅、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向患者及公众普及肺结核病防治知识。
六、转诊1.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人,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转诊。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协调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七、考核与奖惩1. 医院将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一、预案背景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病情反复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结核在医院的传播,保障医患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医院内肺结核患者的及时救治和有效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2. 建立健全肺结核疫情报告和处置机制,提高医院应对肺结核疫情的能力。
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降低肺结核在医院的传播风险。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肺结核紧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成立医院肺结核疫情处置小组,负责具体疫情应对工作。
3. 成立医院肺结核防控宣传小组,负责宣传教育、健康咨询等工作。
四、疫情报告与处置1. 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时,立即向医院肺结核疫情处置小组报告。
2. 肺结核疫情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3. 对疑似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后立即将病例信息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5.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对疑似病例的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五、防控措施1. 加强医院内部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手卫生、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等制度。
4. 对疑似病例的病房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患者得到有效隔离。
5. 加强医院环境通风,降低空气传播风险。
六、应急物资储备1. 医院应储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2. 储备充足的消毒剂、隔离设施等应急物资。
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七、经费保障1. 医院应设立肺结核防控专项经费,用于购买防护用品、消毒剂、隔离设施等。
2. 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防控效果。
八、预案实施与监督1. 医院肺结核紧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ICS 11.020.10CCS C 50团体标准T/CHATA 018—2022中国防痨协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组织管理 (3)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5.1 门诊设置和接诊基本要求 (3)5.2 预检分诊 (4)5.3 及时发现和转诊 (4)5.4 通风要求 (4)5.5 消毒措施 (4)5.6 个人呼吸防护 (5)6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5)6.1 督导用药室/健康管理室基本设置要求 (5)6.2 督导用药工作流程 (5)6.3 个人呼吸防护 (6)6.4 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核心要素 (6)7 评价 (6)7.1评价区域 (6)7.2 评价频度 (6)7.3 评价方法 (6)7.4 评价内容 (7)7.5 评价结果应用 (7)附录A(资料性)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8)附录B(资料性)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评价报告 (9)参考文献 (1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防痨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成君、陆伟、刘剑君、赵雁林、张慧、张灿有、夏愔愔、沈鑫、胡代玉、许琳、陈瑜晖、孙彦波、孙定勇、陈闯、贺晓新、高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管理、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评价的要求。
医院感染的医院内肺结核感染防治医院感染一直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尤其是医院内肺结核感染,不仅危害医务人员和病患的健康,还容易导致疾病的扩散传播。
为了降低医院内肺结核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一、加强环境清洁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和来往的人员,因此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肺结核感染防治而言,医院应加强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的措施。
定期开展通风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病房、手术室等重要区域,要进行更频繁的清洁。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医务人员是医院内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和行为非常重要。
每位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都应该佩戴好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同时,定期进行结核菌感染筛查,并定期进行相关的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的认知和防控能力。
三、划分病区和病房医院应该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划分病区和病房。
对于肺结核患者,应尽量将其单独隔离在一间病房内,或者在同一病区内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染。
此外,对于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情况也要做好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四、加强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是预防医院内肺结核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触病患、处理呼吸道分泌物时都应注意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同时,患者和病患的陪护人员也要做好自身的手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五、定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医院内肺结核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防止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肺结核病患的筛查工作,并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重点关注。
一旦发现患者有类似肺结核的症状,应尽早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治疗和隔离。
六、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对于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出现滥用或不规范使用的情况。
同时,医院也要做好对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情况。
七、加强宣教和咨询服务医院应加强宣教和咨询服务,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水平和防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