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滴定弱酸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14
一、一般选择原则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一般不要求)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被观察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
因此一般:①强酸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
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
后两点选择原因下面另议。
另外石蕊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一般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为终点。
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H=3.9,此时的误差0.05/40=0.25%,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滴定强碱时,一般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
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 [O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0.05/40=0.25%,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一般应选酚酞。
弱酸滴定强碱及强酸滴定弱碱滴定曲线滴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在滴定过程中,通过反应物溶液滴加到待测物溶液中,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其中包括弱酸滴定强碱和强酸滴定弱碱两种常见的滴定方法。
弱酸滴定强碱是指在滴定过程中,将一种弱酸溶液滴加至待测的强碱溶液中,以确定强碱溶液的浓度。
这种滴定方法的滴定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转折点和终点。
起始阶段:在起始阶段,弱酸溶液被快速加入强碱溶液中,反应迅速进行。
在此过程中,强碱快速与弱酸反应生成水和盐。
由于酸性物质的存在,溶液呈酸性pH值,通常在2-4之间。
中间阶段:当酸性物质被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开始增加。
这是因为在此阶段,盐已经完全溶解,并且水分子中的H+离子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
此时,滴定曲线的斜率较缓,pH值从4逐渐增加到7左右。
转折点:转折点是指滴定曲线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点,也是弱酸滴定强碱的指示剂的变色点。
在转折点之前,溶液呈酸性,且pH值低于7;而在转折点之后,溶液呈弱碱性,pH值高于7。
在转折点附近,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突变,指示剂也会发生颜色变化。
终点:终点是滴定曲线的最后一个特征点,也是滴定过程中的目标点。
在终点,弱酸与强碱的摩尔比例为1:1,也就是说,弱酸溶液完全中和了强碱溶液。
此时,滴定曲线的斜率变为水平状态,pH值达到7,溶液呈中性。
强酸滴定弱碱是指将一种强酸溶液滴加至待测的弱碱溶液中,以确定弱碱溶液的浓度。
与弱酸滴定强碱相比,强酸滴定弱碱的滴定曲线略有不同。
滴定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终点。
起始阶段:在起始阶段,强酸溶液被滴加到弱碱溶液中,快速发生中和反应。
在此过程中,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水和盐。
由于酸性物质的存在,溶液呈酸性pH值,通常在2-4之间。
中间阶段:当强酸与弱碱反应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开始增加。
这是因为在此阶段,盐已经完全溶解,并且水分子中的H+离子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
一、大凡选择原则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大凡不要求)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被观察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
因此大凡:①强酸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
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
后两点选择原因下面另议。
另外石蕊大凡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大凡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为终点。
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H=3.9,此时的误差,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滴定强碱时,大凡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
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O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大凡应选酚酞。
一、一般选择原则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一般不要求)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被观察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
因此一般:①强酸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
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
后两点选择原因下面另议。
另外石蕊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一般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为终点。
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H=3.9,此时的误差0.05/40=0.25%,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滴定强碱时,一般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
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 [O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0.05/40=0.25%,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一般应选酚酞。
3.5.2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1)滴定反应常数在滴定分析中,需引入一个滴定反应常数K t ,如强酸强碱的滴定反应常数Wt K K 11000.14==,滴定反应进行得非常完全。
但对强碱(或强酸)滴定弱酸(或弱碱)则不然。
如强碱(OH -)滴定弱酸(HB )的滴定反应:HB OH -H2O B -++wa b t K K K OHHB B K ===---1]][[][强酸(H +)滴定弱碱(B )的滴定反应:B H++BH +wb a t K K K H B BHK ===-++1]][[][而弱酸(HB )和弱碱(B )互相滴定时:BH+H B +BB -+wb a t K K K B HB B BH K ==-+]][[]][[可见,由于弱酸K a 和弱碱K b 均小于1,则必有w b a w b w a w K K K K K K K K /)/(//1>>或所以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只有K a 或K b 较大时,滴定反应才进行得较完全,但仍不如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那么完全,而弱酸弱碱互相滴定时就更不完全了。
强酸滴定一元弱酸,多用NaOH 滴定HAc 、甲酸HCOOH 、乳酸CH 3CHOHCOOH 和吡啶盐PyH +等有机酸。
(2)强酸滴定一元弱酸的滴定曲线现以0.1000mol/LNaOH 滴定20.00mL 0.1000mol/L HAc 为例,讨论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前:HAc 为弱酸(K a =1.8×10-5)将发生微弱解离。
HAc H 2OH 3O+Ac -++或 +HAcH+Ac -L mol C K H a /1035.11000.0108.1][35--+⨯=⨯⨯==pH=2.87可见,由于HAc 的微弱解离,使pH 比同浓度HCl 提高2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溶液中未反应的HAc 和反应产物Ac -同时存在,组成一缓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