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镜头鉴赏(色彩、构图、景别、光线)
- 格式:pptx
- 大小:7.32 MB
- 文档页数:25
《影视欣赏》讲稿1[范文模版]第一篇:《影视欣赏》讲稿1[范文模版]《影视欣赏》讲稿授课大纲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第一编、电影艺术的语言思考题:①、何为电影艺术的语言?②、电影艺术的语言主要包括那些内容?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如: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文学:文字、句读、段落二十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艺术的奇迹:──电影、电视。
摄影技术的出现,为电影的出现解决了技术难题,其后,电影与广播技术的结合,又产生了电视,电视的发展先是天线电视,后来出现了有线电视,现在又出现了数字电视。
随着科学的更新换代,影视的发展也必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影视艺术的普及性,影视作为世界第七大艺术,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式,在普及型上,它使艺术走进了人类的每一个家庭。
电影开启了人类文化视觉的时代如果说,在中世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在现代“眼睛就是心灵的替代物”。
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美术、电影、电视、广告、包装的普遍流行和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
可以说,除了传统的视觉享受之外,连我们的味觉、嗅觉、触觉、听觉、感情、思想和好奇心,也越来越“视觉化”。
美国、日本现在大约有20%──30%的人从事与视听有关的工作,而且,以后还会更多。
可见,我们这个时代已是名符其实的“视听的时代”)。
视觉文化的巨大发展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理论的推动,到80年代,在文化和艺术研究上,以“语言中心论”(“文字的一代”)为标志的“语言学转向”(“影像的一代”,罗蒂,读图时代)受到剧烈的冲击,开始被一种新的“转向”,即“图像的转向”所取代。
也就是说,在文化研究上,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正在向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转向。
而且,象通常那样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作用”和“认识作用”来衡量电影、电视对本世纪人们的作用和影响已是远远不够的了。
全景,逆侧光,对角线构图,柔光,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画面
柔光、中近景,这组镜头与《胡作非为》当中的一场戏很像,虽然胡老师很生气,但是柔光削弱了这种感觉,反而让人觉得温馨。
这是左右对称的仰拍的一个镜头,以中间为轴线,把画面分割为两部分,一边受光一边背光, 画面很美。
这是逆光照射的全景镜头,平静而温暖,表现了童年的美好!
这是侧光镜头,算是特写吧,通过逆光把马小军的神态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没有台词,也表现出他生怕被人发现的,但又想看清楚女孩的长相,又想女孩快点离开的矛盾心情。
这是米兰第一次正面出场的镜头,采用了正面拍摄,逆侧光,中景,表现出米兰的盛气凌人
侧光,柔光,画面明快,阳光很温暖,很温馨,也客观地表现了米兰的和蔼可亲。
正面拍摄的特写镜头,采用了顺光,很好地表现了米兰的青春情窦初开的愉快。
这是框式构图的全景镜头,很有层次感,节奏感很强。
也表现了谈判紧张进行中
这是仰拍的中近景镜头,顶逆光,预示了马小军鼓起勇气要干一些事情,态度很坚定,毫不犹豫!。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主题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对话一主题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
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
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
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
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
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不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分析影片的镜头语言(构图、镜头运动)构图得方式:一、几何中心式构图几何中心不等于视觉中心,主体处于几何中心,尤其当主体呈对称结构时,画面左右相当,缺乏变化因素,因此大部分时候会造成过于稳定、沉闷得感觉。
有时将主体置于几何中心时,为了使画面更具动感,可以安排陪体与背景。
二、黄金分割式构图因为人有两只眼,在瞧到一幅画面时,目光首先聚焦得点在中心两侧,因此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线得简化版九宫格构图与三分法构图)上,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目光。
三、框式构图框架可以利用布景中得物体,如镜子、门框、桥洞等刻意为之,也可以巧妙选用天然景观形成,还可以利用过肩镜头中得两个肩膀形成夹角。
框架能迅速收窄注意力撒向得范围,并且由线条组成,能增添画面造型得美感。
四、对称式构图同类物体对称布局形成对称式构图。
五、均衡式构图(色彩与构图)色彩得心理感受(大小与轻重):面积相同时,明度高显得面积大,明度低显得面积小,因为明度高得色彩更向外膨胀。
明度高得色彩显得轻,明度低得显得重。
根据不同类别/数量得物体得色彩心理感受均衡布局形成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与均衡式构图都能造成“势均力敌”得感觉,均衡式构图能在主体与陪体间产生对比、隐喻与象征得含义。
六、不均衡构图也可以形成画面内得对比、隐喻与象征,比如左右/上下一边强大,一边弱小等。
七、对角线构图根据视线关系形成对角线构图。
产生对应关系,形成照应。
八、倾斜式构图能使画面产生独特得美感或不稳定感,并且能够在一定画幅中容纳下更多得内容。
前景得作用:1、丰富画面内容,增强层次感,交错得线条产生美感。
虚化得前景能使画面整体感觉更加柔与,特别用在主体就是柔美得女性及抒情性场景中;2、前景经过主体或主体从后面经过前景,都能产生节奏感。
角度得意义:1、平拍符合人平时得视觉体验,因此更为客观、中立;2、俯拍使人物在环境中显得渺小、卑微;3、仰拍使人物高大,形成崇高、威严感。
景别得含义:特写:1、特写可以拉近观众与人物之间得距离;2、更富有视觉冲击力;3、捕捉演员得面部表情神态、身体特征以及细微动作等。
影片<<第一滴血>>中不同景别镜头个人分析远景镜头分析:1 战争中被抓住的老百姓,他们的生命此时正被士兵用来赌博.一群士兵把抓来的老百姓从车里赶下来,迫不及待地要进行生命的赌博游戏.远处的山上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与在士兵手中绝望无助,任由士兵宰割的人们,两者之间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2 周围的景物的暗色与朝阳的亮色形成对比,朝阳升起,不仅表明了时间,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给人新的希望.3雇佣兵组成的营救小队来到了目的地,船,江,周围的景物和渺渺的雾气,给人一种不由自主的警惕感觉.4 这是影片结尾的镜头之一,远处的山,山脚下的人家和正在吃草的马群,组成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画面,这是在影片前面的故事情节中极难找到的一种感觉,我想,导演是想告诉我们,生活总会有一天会回归宁静安详的.5 这是一张营救小队与军方交战后的画面,倒下的人,正在寻找生还者的人和未散开的弹药的黑烟,组成了一幅交战后的苍凉场面.6 在兰博(主人公)开着自己的船运送一群基督徒去他们想去的混战区去传播福音,基督徒的初衷是好的,然而这个画面却描述着一片黑暗之中,船的踽踽独行,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全景镜头分析:1 在兰博再次开着自己的船运送营救小队到达先前那群基督徒上岸的地方时,带头的人却不愿意让兰博跟着他们去展开营救行动.兰博要往前走,而带头的人却依旧傲慢地转过身让他呆在原地.2 当营救小队到达被军队扫除的村庄之后,看到眼前横尸遍野,惨不忍睹的场面之后,他们之间由于意见的不同发生了争执和不满.3 在兰博也加入了营救小队之后,他们开始营救被军队囚禁的基督徒的当晚,下起了雨.他们靠着抢来的军车混进了军队驻扎的地方,此时已经凌晨.4 当天一亮,军队的人发现有人救出生还的基督徒之后,派出了士兵和犬去追踪.此时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照射下来,却让人感觉寒气刺进脊背.5 到达难民躲避的山洞里,营救小队也时刻警惕着.山洞里浑身脏泥衣衫褴褛的难民也无助地看着眼前的营救小队,没有感觉太多的希望.6 这是一张在军队驻扎的地方,士兵在玩乐之后散场的画面.看得出这并不是一支有纪律的正规军队,在他们身上丝毫没有军人的影子.中景镜头分析:1 这是被士兵抓到之后用来进行生命赌博的老百姓.此时的他们没有丝毫庆幸于在军队扫荡时幸存下来,被抓才是最恐怖的.他们没有退路,而眼前是士兵的枪口和炮弹,他们恐惧彷徨而无助.2 基督徒们找到兰博,想让他开船送他们到混战区地山区去传播福音,兰博知道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不会改变什么,而且还会给他们自己带来生命的威胁,所以他依然拒绝他们的要求,因此用背影对着他们,希望他们能打消此念头.3 在兰博开着自己的船运送那群基督徒去他们想到的地方时,遇到了海盗,他让基督徒们低头坐下,不要出声惹祸上身.基督徒双手也作祈祷状,希望能读过这个难关.4 这是军队的长官,再次抓住生还的基督徒和营救小队的一些成员之后,拿起鞭子对趴在地下的他们进行鞭打虐待.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拥有如此形象的长官,他的失败是肯定的.5 打败了军队之后,兰博背起了行囊,他看着远方,似乎在犹豫是否要到另外的地方去生活,或许那里依然有战争,但是他看着远方的景象,感觉心里有了安宁的感觉.6 兰博终于背着自己的行囊头也不回的走向了他的目光所注视的那方,不管是好是坏,他也坚决走向那片安详的土地.近景镜头分析:1 到达了一个村庄传播福音的基督徒中的一员,在村子里走着,虽然脸上没有太多的欢喜,却又有着一丝的安慰,毕竟这个村庄还在,人还在.2 当军队进村子扫荡时,那个烟火炮弹四起,士兵惨无人道得杀害村民的场面在她眼前出现时,她的表情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与之前的那个镜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感情转变.3 在士兵扫荡村庄时,一个妇女拼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而士兵却也疯狂地抢夺妇女手上的孩子,他脸上的狰狞告诉了我们,他就是要进行这种惨无人道的杀人游戏.4 在兰博再次开船送营救小队赶往救援基督徒时,带头人并不知道兰博是个狠角儿,自认为他是个无用之人,他看着兰博多番讽刺挑衅他,而兰博对他只是一脸的漠然.5 营救小队到达了先前被扫荡的村庄,基督徒们就是在这被带走的.他们看到了横尸暴晒,开始腐烂的尸体和萧条不止的村庄----如果还算村庄的话,也觉得恶心不止,对军队的仇恨也油然而生.6 这是一用抓来的老百姓进行生命赌博的士兵,他们把抓来的人带到水田里面,然后往田里面扔地雷手榴弹,逼着抓来的人在田里进行赛跑,没踩到地雷坚持到最后的人却依然难逃一死.此时,他正往田里扔地雷.特写镜头分析:1 这是主人公兰博的特写镜头.即使隔着铁丝网我们也能看到兰博内心的疑惑,这群人为什么找他.但是不管是为什么,他始终毫不畏惧,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他内心潜在的无惧.2 这是基督徒的带头人的特写镜头.当兰博问他有没有带武器前往时,他回到没有.表情中透露着他的不满和一丝不屑.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基督徒,传播福音肯定就不会有暴力的因素存在,而且他对眼前这个人也有着不信任.3 当他们在遇到海盗之后,约翰兰博怕他们再次遇到危险,要求送他们原途返回,但是基督徒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恳求和坚定,他们一定要到那个地方去传播福音.4 兰博看着眼前的这个女人,表情中思想中充满着矛盾.因为他知道,这群基督徒这样前往肯定会有危险,然而她的信念如此坚定也超出了他的意料.他在思想斗争当中.5 最终当军队再次抓住生还的基督徒和营救小队的一些成员时,混战也随着兰博的拯救行动开始了,基督徒带头人为保住生命杀害了一个士兵的时候,脸上满是恐慌和惊愕的表情,也许他也想不到自己也会去杀人.6 这是影片结尾的镜头之一,兰博在一块石碑上看到了"兰博"这个名字.这个特写想必是导演想让我们记住这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兰博.。
微电影拍摄中镜头分析一、趣味中心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也就是吸引观众目光之处。
吸引观众眼球很多,但是在微电影摄影中,对比度最强的区域一般来说是最可以吸引观众注意的。
恰如一片黑暗当中的一点亮光,那么无论这个亮光出于场景的哪个点上,都是被观众的眼睛瞬间抓到。
影片中的内在趣味中心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在看微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某某坏人在背后偷偷的拿出了一把枪,那么只要这把枪不是虚焦的状态,无论这把枪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所占比例多大,都会被人们一眼发现。
除此以外,黄金比例分割,引导线都是设定趣味中心需要注意的内容。
二、灯光风格和色彩风格:首先灯光,是低调,高调,还是高反差风格?要说这个灯光可是相当的重要,拍微电影花费的时间大部分都耗费在调整每个镜头复杂的灯光上了。
一般来说灯光风格和微电影主题气氛等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喜剧片,灯光就比较明亮,很少阴影布局,常用高调风格。
如果喜剧中压暗灯光的话,那么这个喜剧便一般会有些反讽的以为在里面。
悬疑片和惊悚片都趋于低调风格,很多阴影都采用透射式。
悲剧和好莱坞大片就一般喜欢用高反差的风格。
再次,关于色彩。
每部彩色片都有一个确定的基本色调。
色彩对影片象征性极强,一般来说,有名的彩色微电影都有着表现主义的味道。
一般而论,冷色调代表着平静、疏远、安宁;暖色调代表着侵略、暴力、刺激。
具体说来,红色一般与激情和性有关,比如微微电影排行榜上(m)的微电影《美国丽人》;低调的灯光和暗色调一般表现压抑悬疑和一种宿命感,比如《教父》;褪色的暗黄色调表现的是保守,比如《纯真年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彩色片中的忽然出现的黑白片段都是象征意义最强最明显的部分。
一般用来表现法西斯时代的微电影,都是用黑白片表现的。
比如《美丽人生》剧中后来忽然泛白的色调,就是象征着地狱般生活的开始。
当然,有些微电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就干脆用黑白来拍。
三、镜头距离和镜头种类包括:大远景一般永远展现场景的所在。
如果人出现在远景中,那么只有斑点般大小,这种镜头在史诗作品中经常出现,西部片中也常有。
经典电影赏析如何解读一部影片呢?我们应该从主题和元素这两个角度来看。
主题:你应该知道一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元素:视觉和听觉的两方面组成了电影的元素,画面和声音就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
1.画面A.镜头元素(1)景别运用,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
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
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
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
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2)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通过相机的推,拉,摇,移和升降来表现推:分为变位置和变焦距(霸王别姬)拉,相对与推摇:借助三脚架来上下左右移动移:横移,纵跟和斜移升降:用升降车或升降臂(罗马假日)B、转场:每个段落(构成电视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镜头序列)都具有某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关系,表现一种含义等等。
它是电视片中一个完整的叙事层次,就像戏剧中的幕,小说中的章节一样,一个个段落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电视片。
看片的三种境界看欣赏解读(摄影、声音、场面调度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章视觉设计——一、影片中的景别分析:景别与叙事的风格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全景系列(抒情)----- -过度(镜头)-------近景系列(叙事)-------景别与节奏中景——近景——特写景别为主,节奏感强远景——全景——中景景别为主,节奏更为舒缓景别与人物《我的父亲母亲》年迈的母亲前黑白:现实的残酷年轻的后彩色:年轻,漂亮通过景别可以分析影片的那些方面?1、在影片的全片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景别为主,对影片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2、分析对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及场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对人物的刻画有什么影响。
4、在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的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何影响例:《我的父亲母亲》《巴顿将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二、构图——构图指影响画面内一切视觉元素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主要有主题(构图中心),陪体(主题的陪衬物)和环境三部分构成分析构图时不要单个分析,需放在一个段落中分析规则构图——对称构图:表现在院里人的封建和囚禁思想,表现封建传统的禁锢,有隐喻的意味。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不规则构图:画面各个部分的比例失调——新鲜感,新奇感如《黄土地》土地的博大,任务的渺小及不可抗工具性三、色彩分析色彩的几个方面整体色彩基调是什么影片中的重场戏的处理对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影片的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过度是如何进行的影片是如何运用色彩对人物进行策划的四、光影——光线影调顺光、逆光、侧光、顶光《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何用光线塑造人物整部影片对光线的运用如何》人物米来:在室内是逆光拍摄。
表现米来的灵动,表现对记忆的模糊朦胧大部分采用高调,表现高昂的一种状态第二章听觉设计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打架时放国际歌,表现一种英雄主义情怀,由音乐表达人物的心境《小伍》中运用汽车,广播等音响来表达一种纪实的风格第三章人物1、影片中人物的外部形象:演员的服装、发型、化妆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1.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镜头分析影片开头,克里斯·加德纳带着儿子去托儿所。
这里运用了眼镜头。
眼镜头,顾名思义,就是镜头始终是跟随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进行拍摄,以便连续而详细地表现他的活动情形,或在进行中的动作和衷情。
镜头一路跟随着加德纳的步伐,连续表现了父子两人的互动。
当加德纳准备去证券公司应聘的时候,他走近大楼时,仰头仰望证券大楼。
这时镜头运用了仰镜头。
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
表现了加德纳对证券公司的向往精神。
加德纳去追嘻哈女孩的时候运用了摇镜头。
摇镜头是指摄影机放在固定位置,向左右环顾,摇摄全景,或者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进行摇摄。
它常用于介绍环境或突出人物行动的意义和目的。
当加德纳在地铁里看到嘻哈女孩时,镜头从加德纳背后转向了嘻哈女孩,N秒钟后又转向加德纳。
然后跟随着加德纳追逐的脚步一直移动。
突出了加德纳为了追嘻哈女孩的焦急。
躲在厕所的那一夜,运用俯镜头。
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
看着加德纳的眼泪,我们都读懂了。
全片也运用了很多综合性镜头:综合性镜头为画面造成正、侧、仰、俯、平等各种不同的镜头角度,既能表现环境的全貌,又能表现某个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使电影更加富有表现力。
2.电影《暖春》镜头分析隔壁奶奶送小花一只兔子,小花一个人在栅栏外面抱着兔子说:“小兔子你喜不喜欢我?你要是想妈妈,我送你回去看妈妈……我也想要妈妈,妈妈已经死了,奶奶也死了……”小花伤心的哭了,这时,镜头重心透过栅栏缓缓摇至从后面屋子出来的婶娘,她想用坐自行车的方式来诱骗小花,把小花送给隔壁村的二蛋家,小花笑了笑,以为婶娘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真是骑自行车带她去玩。
镜头结束时,挂在栅栏上的爷爷为小花做的风车转了转,预示着小花又要面临一次被抛弃的厄运。
这是一段长镜头的运用,小花向小白兔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想要妈妈,想要一个有人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不讨厌自己的家,但这些最基本的渴求并没有伴随着她来到这个家而降临于她,她甚至想与小白兔为伴,把自己对妈妈的想念和对家的渴望倾诉给了小白兔,说着说着小花哭了……镜头到这里并没有转移,导演就是想要观众盯着这个镜头瞬间回味小花和小白兔的对话以及小花为什么流下泪水,她想通过长镜头的运用告诉观众,小花虽然来到了这个家,得到了爷爷全部的爱,但坚强的小花正在和婶娘作着内心的斗争,她将再一次用善良、纯洁和宽容试图走进令她害怕的婶娘。
《电影镜头设计》读书笔记《电影镜头设计》是一本关于电影镜头设计的专业书籍,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电影镜头设计的原理、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对电影镜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电影镜头设计的原理电影镜头设计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如何通过镜头的选择和运用来创造影片的视觉效果。
在《电影镜头设计》中,作者提到了电影镜头设计的三个基本原理:景别、拍摄角度和运动。
1.景别景别是指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远景可以展现广阔的场景,近景则可以突出细节。
在电影镜头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景别是非常重要的。
2.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是指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的相对高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仰拍可以营造出高大威猛的感觉,俯拍则可以营造出渺小卑微的感觉。
在电影镜头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3.运动运动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和被摄物体的运动。
在电影中,通过镜头的运动可以创造出动态的视觉效果,例如推拉镜头、摇镜头等。
同时,被摄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与镜头的运动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二、电影镜头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除了介绍电影镜头设计的原理外,《电影镜头设计》还介绍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电影镜头设计的精髓。
1.运用光线光线是电影镜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通过运用不同的光线,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例如,软光可以营造出柔和、温暖的感觉,硬光则可以突出细节和轮廓。
在电影镜头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类型和强度。
2.运用色彩色彩也是电影镜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例如,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感觉,冷色调则可以营造出冷静、神秘的感觉。
在电影镜头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和色调。
影视画面造型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周 伶影视画面造型是创作者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化,是各种视觉造型因素如光影、色彩、构图等按照一定的意图组合成凝聚着审美情感的画面形象的艺术整体。
光与影,是指在画面上映出来的不同明暗变化的色调。
光是流动的,是一种不定现象,它不时变换着自身的强度和角度。
光是一切艺术都要触及、表现、探索的对象。
它给影片增添透明度,隐含着张力和动感。
灯光有深度,有风格,有品质,光是一种“化妆”。
光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
“画格中每一样可见的东西都必须从光的角度来加以考虑。
对整个场面必须使用纵深照明。
因此,照明主要是创造一系列无止境的光的平面——从一个人走进画格后的第一层直到画格里可见的最远的空间界限的层面”。
①电影《黄土地》中的光线处理,就以“柔和”为主。
外景多用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效,拍出土地的浑厚感和温暖感。
对光的巧妙处理可以含蓄地展现时代。
电影大师威利斯在拍摄《教父》时有意用了不同的打光来区分不同的时代。
比如在过去时的戏中,光就打得较平,以表现旧时代的陈腐、昏暗。
而在拍现代的戏时,就恢复正常的打光方法。
威利斯说,“我们做了很多时代的考据与设计,想把不同年代的场景分开来,而仍维持整部电影的连贯性。
……在处理旧时代的戏时,摄影结构便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部分。
光圈打开,微弱的散光,加上打光的技巧,将不同的年代区分开来,但仍可以连贯,成为完整的电影”。
由光线产生的影子在影视作品中常用来交待剧中的时间,如早、晚的影子较长,而中午的影子短。
拍摄一间屋子的内景,上午光影应该在西墙上,中午在地面上,而下午影子则挪到了东墙,通过光影的变化可以交待剧中时间的变化,这就是视觉语言。
光影还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情绪与气氛,揭示含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光影塑造出了一种平稳的美感。
在许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从黑暗中走来,又走进黑暗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