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第12章螺杆菌属
- 格式:ppt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10
螺杆菌属螺杆菌属是一个新的菌属,其成员之间有很多类似的特征。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首次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1989年又根据此菌的RNA序列、细胞脂肪酸谱、生长特征及其他分类上的特征,认为此菌不应属于现有的任何菌属,而正式划分出一个新的菌属——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共有23个种。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成为胃肠疾病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并由此激发20多年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
除幽门螺杆菌外,从雪貂胃内分离到的螺旋形细菌被正式命名为H.mustelae,是该菌属的第二位成员,后又从平顶猴胃内分离到H.nemi strinae,从猫胃内分离到H.felis。
现在已从人和其他动物的胃内鉴定出10余种螺杆菌。
除胃内有螺杆菌外,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肠肝内也有螺杆菌存在,目前已报道达20种,这些肝肠螺杆菌(Enterohepatic Helicobacter species,EHS)具有与胃内螺杆菌相类似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肝肠螺杆菌与人类及某些动物的胃肠炎、肝炎及肝癌的发生相关,已引起国际学者的极大关注。
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螺杆菌属的代表菌种。
它与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MALT)的发生关系密切。
感染胃黏膜的其他种类螺杆菌少见。
1979年,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42岁的研究人员Warren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无数细菌紧黏着胃上皮。
1981年该院消化科的年轻医生Marshall加人该菌的相关试验,一年后他成功地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从而引起全球极大的轰动。
各国科研人员从此对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致病机制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可喜的结果。
为表彰Marshall和Warren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Robin Warren)。
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繁殖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
活菌数保持稳定。
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
《医学微生物学》第12章螺杆菌属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了解: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原则【课程内容】幽门螺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二)培养特性(三)生化反应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标本(二)直接镜检(三)检测尿素酶活性(四)分离培养四、防治原则【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幽门螺杆菌(HP)2. 快速脲酶试验二、填空题1.2006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于_______临床微生物学家_______和_______。
2.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_______,传播途径主要是_______。
3.幽门螺杆菌导致的疾病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单选题(一)A型题1.鉴定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依据是A.革兰阴性无芽胞菌B.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C.定居于胃黏膜层中D.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为氨E.以上都不对2.幽门螺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A.芽胞 B.鞭毛 C.荚膜 D.孢子 E.菌丝3.鉴别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依据之一是A.耐热核酸酶 B.尿素酶 C.凝固酶 D.色素 E.外毒素4. 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重要鉴别点之一是生长温度的A. 最适温度35℃B. 最适温度25℃C. 最适温度42℃D. 最适温度30℃E. 37℃最适,25℃不长,42℃少数生长(二)B型题A.最适温度37℃,25℃不长,42℃少数生长B.脲素酶试验C.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D.主要为人E.血浆凝固酶1.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2. 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点3. 临床鉴定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依据4. 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主要区别之一是(三)C型题A 37℃ B.25℃不长,42℃少数生长 C.两者皆有 D.两者均无1. 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主要区别点是.2. 幽门螺杆菌最适生长温度A.碱性磷酸酶B.尿素酶C.两者皆有D.两者均无3. 幽门螺杆菌具有4. 与幽门螺杆菌鉴定最有关的是四、多选题1.属于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的是A.G-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B.37℃最适,25℃不长,42℃少数生长C.对湿度要求高,相对湿度98%以上为宜D.营养要求较高。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病案讨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 患者,男,42岁。
三年前右足跟烫伤,伤口不愈,并逐渐向深部软组织发展,有脓性分泌物。
半年前,全身发热,右足红肿,到某医院应用青霉素静脉输液20d,创面间断换药,并从中取出一小块死骨,住院2个月后出院,伤口未愈,有脓性分泌物,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欠佳。
现以右踝骨骨髓炎收住院治疗。
取脓液分别接种于普通血平板和L型培养基,仅L 型培养基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思考题:(1)细菌L型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当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被破坏或合成障碍时,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的细菌,形成细菌L型。
(2)细菌L型有何特点?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革兰染色多为阴性;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生长繁殖缓慢,形成荷包蛋样细小菌落;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力,常引起慢性感染,如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
2.男性,23岁,高烧、咳嗽3天急诊入院。
3天前因淋雨后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
咳嗽,咳痰,痰呈铁锈色,WBC18.5×109/L,X线胸片发现右肺中叶有大片阴影。
(1)试问其诊断依据有哪些?诊断依据:青壮年男性,高烧、咳嗽3天急诊入院;3天前因淋雨后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咳嗽,咳痰,痰呈铁锈色,WBC18.5×109/L,X线胸片发现右肺中叶有大片阴影。
(2)引起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菌是什么细菌?该菌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肺炎链球菌,是革兰阳性菌。
(3)试简要描述该病原菌细胞壁的主要构成?肽聚糖N一乙酰葡萄糖胺聚糖骨架N—乙酰胞壁酸肽聚糖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G—菌没有)肽聚糖多达50层,是一个坚韧的三维立体框架结构。
磷壁酸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抗原性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TA),有类似菌毛样的黏附特性,与致病性有关。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某年5月9日,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在某院住院治疗,至5月16日腹腔积液已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华医网病原微生物答案20221.【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病毒B.嗜热嗜酸菌C.细菌D.噬菌体2.【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A.支原体B.放线菌C.螺杆菌D.噬菌体3.【多选题】下列哪些物质遗传类型是DNA或RNA:A.噬菌体B.放线菌C.病毒D.螺杆菌4.【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A.真菌B.苔藓C.细菌D.病毒5.【多选题】下列哪些微生物具有核膜和核仁:A.苔藓B.单细胞海藻C.病毒D.细菌6.【多选题】微生物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易变异B.分布广C.繁殖快D.体积微小1.【答案】AD。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微生物学-绪论-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点。
(2)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或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和噬菌体属于该类微生物。
故AD正确。
细菌和嗜热嗜酸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故BC错误。
故本题选AD。
2.【答案】ABC。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微生物学-绪论-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点。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依据16SrRNA 序列分析,这类微生物可分为古生菌和细菌两大类。
古生菌有自身的16SrRNA序列特征,不合成细菌细胞壁中存在的肽聚糖,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可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如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等。
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故ABC正确。
噬菌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故D错误。
故本题选ABC。
3.【答案】AC。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微生物学-绪论-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点。
(2)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或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病毒和噬菌体属于该类微生物。
故AC正确。
细菌和螺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DNA和RNA同时存在,故B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