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 格式:pptx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7
第十一章弯曲菌属检验、螺杆菌属检验一、名词解释1.Helicobacter pylori二、选择题【A1型题】1.弯曲菌属中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是A、空肠弯曲菌B、大肠弯曲菌C、胎儿弯曲菌D、粘膜弯曲菌E、猪肠弯曲菌2.大多数的弯曲菌生长时的最佳气体环境是A、5%氧气、10%二氧化碳及85%氮气B、普通大气C、20%氧气、10%二氧化碳及70%氮气D、10%二氧化碳E、5%氧气、20%二氧化碳及75%氮气3.主要引起肠外感染的细菌是A、空肠弯曲菌B、大肠弯曲菌C、胎儿弯曲菌D、粘膜弯曲菌E、猪肠弯曲菌4.与吉兰-巴雷综合症有关的细菌是A、空肠弯曲菌B、大肠弯曲菌C、胎儿弯曲菌D、粘膜弯曲菌E、猪肠弯曲菌5.空肠/大肠弯曲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A、4℃B、25℃C、37℃D、42℃E、50℃6.可用于幽门螺杆菌快速诊断的方法是A、脲酶试验B、糖类发酵试验C、氧化酶试验D、DNA酶试验E、触酶试验7.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征,错误的是A、菌体细长弯曲呈螺形、S形或海鸥形B、革兰染色阴性C、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D、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E、有芽胞位于次极端8.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特性,错误的是A、微需氧B、相对湿度在98%以上为宜C、营养要求较高D、生长缓慢E、最适生长温度为25℃9.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生化反应特性,错误的是A、不能利用糖类B、产生的脲酶相当于普通变形杆菌的20~70倍C、对酸敏感D、氧化酶阴性E、生理浓度的胆盐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10.关于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菌体弯曲B、两端单鞭毛或一端单鞭毛C、对热敏感D、全部对头孢噻吩耐药E、37℃均能生长【B型题】11~14题:A、4℃生长B、头孢噻吩耐药C、奈啶酸耐药D、马尿酸盐水解试验阳性E、脲酶阳性11.胎儿弯曲菌12.空肠弯曲菌13.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14.幽门螺杆菌【X型题】15.实验室为了分离弯曲菌,应至少同时放置几个温度条件下培养,才能不漏检A、4℃B、25℃C、37℃D、42℃E、56℃16.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以下哪些疾病A、胃炎B、胃癌C、消化性溃疡D、腹泻E、肝炎17.空肠弯曲菌下列哪些试验是阳性A、氧化酶试验B、马尿酸盐水解试验C、醋酸吲哚水解试验D、血浆凝固酶试验E、糖发酵试验三、问答题1.临床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手段?。
幽门螺杆菌培养及鉴定标准操作规程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菌体细长,大小为(0.3-1)微米*(1.5-5)微米,弯曲成螺旋形,S 形,末端成弯曲状,胃黏膜病理切片标本可见螺旋形细菌。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
2.培养特性微需氧,最适气体环境为5%~7%O2,5%~10%CO2,最适温度为36度~37度,25度和42度时均不生长。
在加入5%~7%兔或羊血的牛心脑浸液布氏琼脂,哥伦比亚血琼脂,改良Skirrow平板或在Karmali弯曲菌血琼脂平板上分离的阳性率较高,但生长缓慢,应每2日观察一次。
菌落细小,针尖状,半透明,不溶血。
3. 感染与致病机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
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4.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阳性,不分解任何糖类,尿素试验强阳性,触酶试验阳性,H2S,马尿酸钠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阴性,25ºC和42ºC时均不生长,对奈啶酸耐药。
5. 本菌鉴定特征涂片(或胃黏膜活检标本)查见螺旋形或S形细菌:微需氧,生长缓慢,25ºC和42ºC时均不生长;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尿素试验强阳性。
6.临床意义6.1 有门螺杆菌寄生于人的胃黏膜上,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规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方法幽门螺杆菌,对于胃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而且得了幽门螺杆菌的一些患者,那么都出现了严重的胃病,所以很多患者,就想全面了解一下,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为了你能通过检查,确定自己疾病,可以全面了解下面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
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超过80%的带原者并不会表露病征。
幽门螺杆菌最初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后为修正拉丁语语法错误而变为C. pylori。
1989年,16S rRNA 基因定序等研究显示其并不属于弯曲菌属,幽门螺杆菌便被独立归类至螺杆菌属。
世界超过50%人口在消化系统上部带原有幽门螺杆菌。
感染较盛行于发展中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影响范围也逐渐缩小。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不明,但个体通常是于幼时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螺旋状被认为是演化以通过胃黏膜。
常规检查方法1、呼气检测仪检查:这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最先进设备之一,不需插管,只须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凶”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例。
简便、快速、准确性高,无创伤、无交叉感染。
2、免疫学检测: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等。
3、细菌的直接检查: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常规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方法,相信很多得幽门螺杆菌的一些患者,已经通过以上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常规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在全面了解检查方法以后,可以通过大医院进行有效的检查,通过检查确诊,尽快的通过治疗让自己康复。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一、弯曲菌属一类微需氧,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G-、细长、螺旋形或海鸥展翅状、S形的弯曲杆菌。
一端或两端具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无芽胞,无荚膜。
2.培养特性微需氧菌,初次分离时需在含5%O2、85%N2、10%CO2气体环境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02环境中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随菌种而异(生长温度的差异可用于菌种鉴别)菌种25℃37℃43℃大肠弯曲菌- + +空肠弯曲菌- + +简明弯曲菌- + -胎儿弯曲菌+ + - 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
常用的选择培养基有Skirrow琼脂、Butzler培养基和Campy-BAP 培养基。
空肠弯曲菌初次分离时,可形成两种菌落:扁平、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常沿接种线扩散生长的菌落;圆形、凸起、半透明、针尖状、有光泽、单个细小菌落。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不活泼。
不分解糖类、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和甲基红试验均阴性。
氧化酶均为阳性,大多数弯曲菌能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为阳性,空肠弯曲菌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菌体(O)抗原:将空肠弯曲菌分为42个血清型。
热不稳定抗原鞭毛(H)抗原5.抵抗力抵抗力较弱,56℃5分钟即被杀死。
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3小时。
(二)微生物检验属的鉴定要点: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菌体弯曲或呈S形。
(三)临床意义主要引起人类肠道感染和各种肠道外感染。
空肠弯曲菌是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胎儿弯曲菌主要引起肠道外感染,其中胎儿亚种为主要的人类致病菌,导致菌血症、胆囊炎、腹膜炎、肺部感染等。
(四)治疗原则空肠弯曲菌常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多数空肠弯曲菌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及氟喹诺酮类敏感,由于可产生β-内酰胺酶,一般对β-内酰胺类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