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高空作业脚手架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风险分级高空作业脚手架作业活动风险分级如下:高风险- 脚手架质量不达标- 脚手架搭建不合规- 工人缺乏必要的操作培训- 天气恶劣(例如风力大、雨雪天气等)中风险- 工人缺乏高空作业经验- 脚手架材料过期或破损- 相关监控设备缺失或不工作- 交叉作业时的协调不足低风险- 工人有高空作业经验- 脚手架材料符合要求- 工人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安全标志和警示牌齐全---2. 风险管控措施为确保高空作业脚手架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以下是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管控措施:高风险- 检查脚手架质量并确保符合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 确认脚手架搭建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
- 对工人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脚手架。
-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停止或推迟高空作业活动。
中风险- 针对缺乏高空作业经验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并安排有经验的工人进行监督。
- 定期检查脚手架材料的质量和存储条件,确保其符合要求和安全可靠。
- 确保监控设备的完善,如安全带、安全网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 做好交叉作业的协调安排,确保各岗位间的通讯和协作。
低风险- 对有高空作业经验的工人进行定期考核和更新培训。
- 定期检查脚手架的完整性和使用情况,确保其符合标准和安全要求。
- 强制要求工人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
- 安装对应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以提醒工人注意安全事项。
---3. 监督与检查为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应进行以下监督与检查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每日的脚手架作业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 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脚手架质量、工人操作等进行抽查检查。
- 将监督与检查结果及时记录和汇总,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整改和改进。
---4. 总结高空作业脚手架作业活动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是为了确保工人和环境的安全而制定的重要文档。
通过风险分级和管控措施的明确,可以有效降低高空作业脚手架活动带来的安全风险,保护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一、前言施工作业活动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为了保障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必须从源头上对施工作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本文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提出了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希望能够对施工作业活动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1.施工场地安全风险1.1 场地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对施工作业活动的影响。
1.2 地质地貌安全风险:包括地质灾害、地基稳定性、土壤条件等对施工的影响。
1.3 水文地质安全风险:包括水系、地下水位、地下水压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2.施工设备安全风险2.1 主要施工设备:包括吊装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施工机械等对施工的影响。
2.2 辅助施工设备:包括施工脚手架、施工临时设施等对施工的影响。
3.施工作业活动风险3.1 高空作业风险:包括搭设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等对施工的影响。
3.2 起重吊装风险:包括大型起重机吊装、物料吊装等对施工的影响。
3.3 危险化学品风险:包括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运输等对施工的影响。
4.施工作业活动人员安全风险4.1 劳动防护安全风险:包括头部、视力、呼吸、听力、躯干、四肢等劳动防护的影响。
4.2 作业人员健康风险:包括作业人员的患病、精神状态等对施工的影响。
5.施工作业活动安全管理风险5.1 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包括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对施工的影响。
5.2 安全管理制度风险:包括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对施工的影响。
5.3 安全培训教育风险:包括员工安全教育、施工技术培训等对施工的影响。
三、结语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是对施工作业活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清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控施工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提高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希望本文提出的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是对于事故和伤害发生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分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控制潜在的风险,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份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用于辅助进行风险管理。
一、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1.人员安全风险-人员未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人员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和设备-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2.动力设备操作风险-动力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动力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过必要的培训和人员资质认证-动力设备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3.机械设备风险-机械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4.高处作业风险-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备-高处作业操作人员未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认证-高处作业施工方案不合理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5.电气设备风险-电气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存在电路短路和漏电问题-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6.化学品风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化学品缺乏必要的标识和警示-化学品泄漏和飞溅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7.火灾和爆炸风险-火灾和爆炸的防护设施和装备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检修-火灾和爆炸的防护设施和装备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火灾和爆炸的防护设施和装备操作不当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二、风险分级管控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需要进行风险分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来降低和控制风险。
1.一级风险: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
-例如:高处作业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备。
2.二级风险:可能导致较大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需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和减少风险。
-例如:机械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3.三级风险: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需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管理和监控。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清1接氮气作业活动打料料料罐运4业活动业活动剂投料阀门业活动9作业活动车间巡检业活巡检动10设备维修保养49电压表更换未断电,未戴防护用品,未按操作规范操作4级低风险触电1、断电;2、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更换完成后清理现场每年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手套、防护鞋配备应急药品药箱部门级设备部部门负责人50电流变更换未断电,未戴防护用品,未按操作规范操作4级低风险触电1、断电;2、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更换完成后清理现场每年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手套、防护鞋配备应急药品药箱部门级设备部部门负责人51压力表更换未断电,未戴防护用品,未按操作规范操作3级一般风险触电1、断电;2、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更换完成后清理现场每年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手套、防护鞋配备应急药品药箱部门级设备部部门负责人52打包机维修未断电,未戴防护用品,未按操作规范操作3级一般风险机械伤害、触电悬挂警示牌1、断电;2、佩带防护用品;3、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更换完成后清理现场每年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手套、防护鞋配备应急药品药箱部门级设备部部门负责人53叉车维护与保养未戴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维护和保养3级一般风险其他伤害1、佩带防护用品;2、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更换完成后清理现场每年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手套、防护鞋配备应急药品药箱部门级仓库部门负责人排查清单。
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提出相应的清单,以期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二、作业活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估:对每项作业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确定作业活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潜在风险等。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作业活动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 管控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确保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
4. 风险监控与改进:定期对作业活动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管控措施,确保持续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三、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设备设施的风险评估:对每个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确定潜在的故障模式、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可能导致的损失等。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设备设施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 管控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测试等,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4. 风险监控与改进:定期对设备设施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管控措施,确保持续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关联性1. 作业活动与设备设施的关联性:作业活动往往依赖于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作业活动的安全性。
2. 风险分级的一致性: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风险分级应保持一致,以便统一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管控措施的协同作用: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确保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清单一、作业活动风险评价1.作业环境:考虑作业活动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特殊的地理、气候等风险因素,如高温、高海拔、高风险区域等。
2.作业时程:考虑作业活动所需时间是否紧迫,是否存在超时风险。
3.作业设备:考虑作业活动所涉及的设备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4.作业人员:考虑作业活动所需人员的素质和经验,是否能够胜任作业任务。
5.作业操作流程:考虑作业活动的操作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隐患或操作风险。
二、分级管控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分级管控措施:1.风险消除: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作业活动,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如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等。
2.风险隔离:对于风险等级适中的作业活动,可以通过隔离措施来减轻风险,如设置护栏、安全网等。
3.风险警示: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作业活动,可以通过设置警示标志、告示牌等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风险控制: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作业活动,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强制穿戴个人防护设备、限制作业时间等。
隐患排查清单是对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详细排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隐患排查清单:1.作业场所:检查作业场所是否干净整洁,有无杂物或易燃易爆物品,是否存在滑倒、跌落等安全隐患。
2.作业设备:检查作业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有无损坏、松动等情况。
3.作业人员: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穿戴个人防护设备,是否熟悉作业操作流程,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
4.作业过程:检查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当、超负荷、过度疲劳等情况,是否存在与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以上几个关键点的评估和排查,可以全面了解作业活动的风险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排除隐患,从而保障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