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鼻窦炎的诊断及鉴别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37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作者:齐广平吴卫华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以来于我院就诊的122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慢性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所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对明确变态反应因者,可予抗变态反应治疗,附加鼻腔鼻窦清洗和药物雾化吸入等治疗;最后可考虑辅助性手术方法。
7岁以下尽量不作手术;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多数诱发疾病属全身性疾病,不能依靠手术解决。
关键词:儿童慢性鼻窦炎;分步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儿童的免疫力较差,鼻腔鼻窦狭窄,黏膜脆弱,且窦口大,位置高,故其患病的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相同。
其中鼻窦粘膜的水肿较常见。
由此造成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若长期存在,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22例患有慢性鼻窦炎的儿童。
年龄在2~14岁。
其中,男74例,女48例,均为门诊患者。
鼻塞98例,大量脓涕86例,头痛85例,中鼻甲黏膜水肿94例,下鼻甲肿胀99例,鼻中隔偏曲15例。
1.2症状体征有上述典型的临床症状,脓性鼻漏,鼻塞咳嗽等;体征主要表现有鼻黏膜充血、眶周肿胀,鼻甲肿胀。
1.3方法恰当地选择抗生素同时配合使用局部类固醇激素。
采用1%氯麻滴鼻液滴鼻, 3次/d。
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静滴或口服,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抗病毒类,如清开灵、病毒唑等。
大多数患儿首次接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治疗前易出现紧张、哭闹、不配合等反应,对于8岁以上能配合的儿童采用上颌窦穿刺,鼻内类固醇激素(内舒拿)喷鼻,1次/d治疗。
对严重的鼻阻塞者,可适当间断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盐酸羟甲唑啉);并给予口服吉诺通120 mg,3次/d。
1.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鼻塞,黏脓涕消失,头昏头痛消失,中下鼻甲肿胀消退。
无效:鼻塞,流黏脓涕,头昏头痛;中下鼻甲肿大。
鼻窦炎诊治指南疾病简介: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sinusitis),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疾病分类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病程<12周,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堵、脓涕、头痛等。
慢性鼻窦炎的病程>12周。
按照严重度的视觉模拟刻度(VAS)评分(10cm),将这种疾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 VAS 0-4cm中/重度= VAS 5-10cm急性鼻窦炎(Acute sinusitis)疾病简介急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
致病原因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常见细菌菌群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属,后者常见于儿童。
其他的致病菌还有链球菌类、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由牙病引发者多属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真菌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鼻窦炎的感染常来自于:窦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临近组织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创伤源性感染,还有全身因素和中毒因素致使的。
发病机制鼻窦乃颅骨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被覆粘膜。
鼻窦炎乃指空腔中粘膜肿胀及发炎。
最多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
另外,变态反映、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发齿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炎的罹患因素包括患者的体质、环境因素、病菌的毒力,还与患者遗传特质和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异样有关,变应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各类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其后依次是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
上颌窦因窦腔较大,窦底较低,而窦口较高,易于积脓,且居于各鼻窦之下方,易被他处炎症所感染,故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阶梯性治疗韦树春;黄天勇;刘为纲;陈健;邓宝【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8)003【总页数】3页(P228-230)【关键词】鼻窦炎;阶梯性治疗;儿童【作者】韦树春;黄天勇;刘为纲;陈健;邓宝【作者单位】玉林市五官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市五官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市五官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市五官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玉林537000;玉林市五官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等都与成年人有较大区别。
由于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全,生理功能障碍可逆性大,儿童治疗不配合,临床医师未足够重视等,使得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小治疗效果的差距,玉林市五官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在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16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根据其不同时段和不同体征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的阶梯性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16例,男 126例,女 90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8.1岁,病程6个月至5年。
均经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CT扫描和治疗经历等综合分析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按1997年海口标准,Ⅰ型1期47例,2期27例,3期34例;Ⅱ型1期23例,2期31例,3期19例;Ⅲ型35例。
检查中发现合并腺样体肥大和(或)慢性扁桃体炎者52例,中鼻甲息肉样变11例,鼻中隔偏曲12例,支气管哮喘8例。
1.2 治疗方法第一阶段:216例患者均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口服抗生素阿奇霉素8 mg/(k.d),鼻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喷鼻,口服黏液促排剂羧甲斯坦及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对过敏倾向明显者加服西替利嗪。
儿童鼻窦炎诊治指南诊断:1.儿童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鼻塞、黏膜性分泌物、面痛或头痛等;体征包括:鼻腔或鼻窦触痛、黏膜水肿等。
2.如果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则可能为慢性鼻窦炎,需要进一步检查(如鼻内窥镜、X线或CT检查)来明确诊断。
治疗:1.对于急性鼻窦炎,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为主。
包括鼻洗、脱敏、鼻腔清理等措施,可以缓解鼻塞和改善炎症。
2.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对于复发性鼻窦炎或慢性鼻窦炎,需要综合各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如免疫调节治疗、手术等。
预防:1.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免疫力,可以减少感染机会。
2.定期清洁室内空气,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3.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引发的鼻窦炎。
4.鼻窦炎症状较重者,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诊治指南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鼻窦炎治疗措施:药物治疗:1.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
常用的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鼻用激素:有助于减少鼻腔黏膜水肿,改善炎症。
如氟替卡松鼻喷雾等。
3.鼻用抗组胺药:适用于过敏性鼻窦炎患者,有助于减少鼻腔症状。
如氯雷他定鼻喷雾等。
4.鼻用盐水冲洗:通过鼻腔洗涤,可以清除鼻腔分泌物,减少炎症。
手术治疗:1.鼻窦穿刺引流术:适用于鼻窦脓液积聚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患者。
2.鼻窦切除术:适用于严重慢性鼻窦炎,鼻窦多发息肉或化脓性鼻窦炎的患者。
通过手术切除鼻窦异常组织,清除炎症。
对于儿童鼻窦炎的治疗,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其副作用和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
对于复发性和慢性鼻窦炎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家长也需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定期更换床单、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等,以减少感染机会。
总之,儿童鼻窦炎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儿童头痛导致鼻窦炎病例分享及鼻窦炎位置、临床分型、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和疾病要点病例分享患儿:女,13岁,因反复头痛、头晕2月来诊。
病史:患儿近2月反复出现头痛,以双侧额部为主,呈阵发性,伴头晕,伴鼻塞,偶有咳嗽,无视物模糊,无呕吐,无抽搐,无发热,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急诊就诊。
患儿自起病以来,精神尚可,胃纳可,大小便无特殊。
查体:精神尚可。
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皮下出血点。
颈软,无抵抗。
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1°肿大。
双侧下鼻甲充血、肿大。
双侧额窦区、上颌窦区压痛。
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治思维:患儿系青春期女孩,反复出现头痛、头晕,伴鼻塞、咳嗽等症状,体格检查提示双侧下鼻甲充血、肿大,双侧额窦区、上颌窦区压痛,且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考虑可能是由于鼻窦炎所致的鼻源性头痛、头晕。
遂予完善鼻窦CT检查(见图1)。
鼻窦CT结果提示双侧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内见异常密度影填充,各组窦壁骨质完整,未见骨质增生或破坏征象,双侧下鼻甲粘膜增厚,诊断提示:1.全组副鼻窦炎症;2.双侧下鼻甲肥厚。
临床确诊:急性鼻窦炎。
治疗上予阿奇霉素抗感染、鼻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抗炎、氯雷他定抗组胺、生理盐水洗鼻等综合治疗后,患儿头痛、头晕症状逐渐好转。
鼻窦炎是鼻腔和鼻腔黏膜细菌感染后的炎症性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疾病,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对患儿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解剖位置鼻窦又称为副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的总称,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窦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左右成对。
鼻窦内衬有黏膜,与鼻腔黏膜相延续,鼻腔黏膜的炎症常可蔓延至鼻窦引起鼻窦炎,所以鼻窦炎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反过来,鼻窦炎又会反复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
鼻窦与颅腔及眼眶有着密切的局部关系,鼻窦炎症时,常常导致颅内和眶的并发症。
万方数据生堡墨盎塑噬羞麴处整盘查垫!!生呈旦筮塑鲞箜呈塑g堕!』堕地i!尘翌!坚吐堕!趟盟鲎!!坠!g:里鱼型婴垫!!:!丛:堡:坠2012345678910无困扰能想刮的最严重的困扰图1视觉模拟量表(VAS,0—10分)‘31注:为患者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
在评价整体严重程度时,要求患者根据问题在VAS标尺上标出准”(1997)中的CRSsNP(I型)和CRSwNP(II型和Ⅲ型)也可以作为对慢性鼻一鼻窦炎分型和病变范围评定的一种方法‘2l。
(5)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图3)‘7J。
鼻窦系统左侧右侧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额窦窦口鼻道复合体每侧总分评分标准:①鼻窦:0=无异常,1=部分浑浊,2=全部浑浊;②窦I=1鼻道复合体:0=无阻塞,2=阻塞;③每侧0~12,总分0-24图2鼻窦Lund.Mackay评估表[6]特征侧别基线3个月6个月1正左息肉右左水肿右左鼻漏右左瘢痕右左结痂右总分评分标准:①息肉:0=无息肉,1:息肉仅在中鼻道,2=息肉超出中鼻道;②水肿:0=无,1=轻度,2=严重;③鼻漏:0=无,1=清亮、稀薄鼻漏,2=黏稠、脓性鼻漏;④瘢痕:0=无,1=轻,2=重(仅用于手术疗效评定);⑤结痂:0=无,1=轻,2=重(仅用于手术疗效评定);⑥每侧0~10,总分0~20图3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估表[7]药物治疗一、抗炎药物1.糖皮质激素(1)鼻内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疗程不少于12周。
(2)全身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CRSwNP,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以短期减量口服旧J。
需注意全身使用激素的禁忌证,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CRSsNP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全身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2.大环内酯类药物: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CRSsNP、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嗜酸粒细胞增多、IgE值正常、变应原检测阴性的非变应性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一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