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喻性作文题目的审题与写作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17
比喻类命题作文审题指导〖考试热点〗近年中高考,比喻类话题作文试题常考不衰,成为最常见高考作文题型之一。
〖温馨提示〗这类试题,往往扣住材料主旨,以一个实物、一种现象或人物语言一个关键词语为中心生发出一个话题,引导考生深入探究话题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进而构思写作。
比喻类命题作文,顾名思义其题目整体或其中一个词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
与一般命题作文题目相比,比喻类命题作文题目能引发考生多向思维,在审题上增加了难度。
2010年中考作文中,比喻类命题明显增多。
我们在写作比喻类作文题目时,应注意审题:一、化虚为实。
以比喻修辞方法出现词语意思往往是“虚”,我们要找出它真实意思。
化虚为实,能够引领我们从朦胧走向清晰,帮助我们把握命题真实意图。
1.明确本体考生在审题时,首先要仔细揣摩,明确题目中喻体本体。
如,2010福建莆田中考作文题目《走过风雨》中“风雨”显然不仅仅是自然界风雨,其本体应是挫折、困难等。
再如,2010广东东莞中考作文题目《那天,我捡到了快乐钥匙》。
我们根据提示语“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真谛,找到获取快乐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钥匙……”我们不难看出“钥匙”不是指生活中我们使用钥匙,其本体是“真谛”、“方法”等。
2.吃透题意明确作文题目中比喻词语本体后,我们可以把本体词语替代原题中比喻词语。
这样,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揣摩题目意思。
如,《走过风雨》,我们可以换成《走过困难》、《走过挫折》等。
此时,我们不难明白题意是战胜困难、战胜挫折。
再如,《那天,我捡到了快乐钥匙》,我们可以换成《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真谛》,显然,题意是“那天,我懂得了快乐道理”;我们也可以换成《那天,我捡到了快乐方法》,此时题意是“那天,我找到了快乐方法”。
二、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而“实题”范围往往是比较大。
此时,我们应采取化大为小方法进行二次审题。
“化大为小”,首先要找准题目关键词,然后在关键词前加上一些限制性修饰语。
比喻法作文题目的拟题和审题作者:李丽丽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4期作文题目是文章的文眼,题目的新颖、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一篇佳作往往有一个独特醒目的题目,常常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文章的题目也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
为文章拟题,是写文章的一项基本功。
目前,“自拟题目”已成为中考作文中一个常见的要求,掌握为文章拟题的方法,就成为应对考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文章拟写题目,就像给人起一个名字一样重要,不可随意。
从文章的拟题情况可看出作者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修养等多种语文素质。
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明了、简练;创新要求是新颖、优美、耐人寻味。
作文拟题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比喻拟题法。
比喻拟题就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拟题。
如《风筝不断线》《变色龙》《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鸽》《拾起那一枚贝壳》《播种》《我们是水滴》等。
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拟题”,很多情况下并非在标题中就可以体现出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而是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
例如《变色龙》,只有联系文章内容,我们才知道,警官奥楚蔑洛夫像条变色龙;《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读全文,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才是大自然的语言。
可见,用比喻拟题的文章,在文章的内容中,一定要恰当、自然地体现出标题的比喻性。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有人说,写作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切中肯綮。
确实,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必须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文不对“体”。
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在平时训练、测试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比喻类命题作文这几年有增长的趋势,一是它符合作文的含蓄性要求,二是其写作的覆盖面广,选材十分丰富。
中考作文《有一种甜》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2篇中考作文真题再现:
写作。
(60分)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本资料内容包括:审题立意、素材点播、技巧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
这是个具有比喻义的全命题作文,在具体审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核心词“甜”。
所谓“甜”,是指具有糖或蜜的滋味,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快乐的、幸福的、惬意的、满足的、美好的等积极的感受与体验,与“苦”相对。
也就是说,这里的“甜”,是种味觉,也是一种心理感受。
据此,构思时,不管是写食物之味,还是人生之味,重点应落在“甜”的比喻意义上。
甜蜜的味道,甜蜜的事,好事,幸福事,快乐事都可下笔。
这里的“甜”是感觉,是记忆,是美好。
再就是注意修饰词“有一种”,这种甜是有故事的,是和平常不一样的,是有独特体验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这虽是个命题作文,却具有半命题的特征。
在“有一种甜”的前面,省略了主语,即什么人、事与物让人感到“有一种甜”; 或者,“有一种甜”具体指的是什么。
因此,在写作前,要领会所给题目的特点,内在补全题目,在此基础上,再进步审题、立意、选材,才能。
比喻型材料兼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作文辅导0603 08:35::比喻型材料兼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苍鹰搏击长空是风景,雨燕掠过田野也是风景;青松屹立山颠是风景,小草装点大地也是风景……亲爱的朋友,不管你拥有什么,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根据材料的内容,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景”为题,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比如,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等,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比喻型的材料兼半命题的作文。
搏击长空的苍鹰和掠过田野的雨燕,屹立山颠的青松和装点大地的小草形成两组鲜明的对比,“苍鹰”“青松”和“雨燕”“小草”分别比喻杰出的伟大人物和平凡的小人物。
比喻性的材料中,两个“也是”已经表明了材料的主旨:轰轰烈烈地干出大事业的人固然值得称道,普普通通的自强不息的人同样也值得赞美,前提是“只要你付出努力”。
因此,作文时,可侧重写小人物如何通过努力奋斗,成就一道风景;或者略写伟大人物构筑的风景来映衬小人物也同样构筑亮丽的风景,这样写,才算最佳的立意。
如果不能把握其比喻义,行文中就会出现观点不明主题不清或跑题的错误;如果不能看懂其对比关系,就会在文章中只写伟大人物如何构筑亮丽的风景;或写“我既不是搏击长空的苍鹰,也不是掠过田野的雨燕”之类的与材料毫无瓜葛的文章。
写作这道材料兼半命题的作文,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比喻意义,这样才能保证立意正确;二是要填好横线上的短语,即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又能写出最有特色的短语;三是要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喻体到本体,由喻体入手,而着眼于“本体”行文。
【考场佳作一】自强不息的风景福建福州闽清一中高三(2)班林美仙轰轰烈烈地干出大事业的人固然值得称道,普普通通的自强不息的人同样也值得赞美,因为,他们的努力,照样也会构筑一道亮丽绚烂的风景。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作文题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
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切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来光是什么?请以“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审题分析】这是一道富有诗意的作文题目。
“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文题中的“光”自然并非实指光线,而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内涵可以是“光明”“温暖”“明亮”,还可以是“真情”“生机”“唤醒”“能量”等。
“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你”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可以是动植物,如小狗、菊花、大树等;可以是其他事物,如文学、音乐、绘画等……只要是对你的生活、心灵、精神具有引领作用的人、事物,对“你”灵魂塑造、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直接或侧面影响皆可,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写作中要放在“我”遭遇黑暗、方向不明的时候,某人某物带给“我”的光明、温暖和力量。
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如以老师为写作对象,在具体事例的选择上,需要强调在“我”精神迷茫时,老师的引领作用,着重写“我”对老师的赞美。
范文展示01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刘美金我的世界本漆黑一片,你的亮光照进了我的心田,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
——题记身边的嘈杂声,天空密布的乌云,窗外的嬉戏吵闹,乱于心,我仿佛置身于世界的一角,无人了解亦无人心疼。
那种感觉就像是全世界都抛弃我了,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空荡荡的,我身边空无一人,满心的苦恼无处倾诉……就在我差点以为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手把我从深渊中拽出。
因为你的出现,我的生命才有了光。
你熟悉的温柔,像天使的翅膀,跨过我,带我去往人间。
去悉听花开花落,来静看云卷云舒,这世间大部分的抒情都会被认作是无病呻吟,能够理解我的便是知己了吧,我很庆幸遇见了你。
深深的笑靥,浓浓的笑意,你也曾看不见光,但你从未停止生长。
心中的彩虹写作指导及范文借鉴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心中的彩虹。
简单分析如下。
一、分数·统计二、审题·立意·行文命题作文是根据给定的题目选择恰当材料,确立正确中心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题型。
“心中的彩虹”是一个比喻性的作文题,对于比喻性的题目,要想作文不跑题,要做到以下的几点:首先,必须深入细致审题。
重点就是把握住题目关键词,搬明白其寓意就是什么。
似乎该题目中心词就是“彩虹”,这里的“彩虹”不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具备暗含比喻义的一种情感、态度或体验。
根据提示语我们可以把它认知为就是一份幸福的回忆起,一次难以忘怀的体验,一种始终如一的信念,一个美丽的梦想(理想),一种执着的崇尚等等。
而限定词“心中的”。
说明我们的文章必须,联系生活的体悟和体验,发掘彩虹的衍生意,这些情感和体验应当就是最难以忘怀、最唤起活力、最不愿割舍的。
这样才可以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会。
必须努力做到扣题,就要写下彩虹的引申义,并的边彩虹。
对“彩虹”我们可作以下的基本理解:一是雨过天晴后的自然现象,二是五颜六色,三是如桥一样的形状。
彩虹美丽缥缈,高不可攀,散发出美丽的玩味,领略到人幸福的记忆——它其实就是一种寓意,可以寓意顺利、期望、崇尚,也可以寓意美好、友谊。
可以指代对未来的幸福希冀,也可以就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
彩虹包含的含义很多,同学们只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加以联想,就会打开思路。
其次,必须精心选材。
在把握好题目内涵的基础上,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寻觅可以表达其寓意的材料。
针对某一篇作文,所需材料往往只是一个两个,开掘得深一点、分析得透一点、联想得远一点,才是有意义的。
作文材料并非多多益善,有时过多的材料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堆砌,也会因此冲淡主题,成了画蛇添足之举。
可在“新”、“奇”、“小”、“深”上做文章,不拘一格选材切入。
同学们都存有注意到,平时可以牵涉相近的文题立意,累积存有一些惯用的素材,领到此题感觉该题很显著与“亲情”“友情”“道德”“挫折”四大主题都有关,于是就将自己曾有的文章回去套用,这基本上就是可取的,但须要特别注意必须以“心中的彩虹”为文章的核心字眼,尽量省略原文“战胜挫折”等这样的字眼。
中考作文《心中的明灯》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6篇中考作文《心中的明灯》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6篇审题立意:题目“心中的明灯”是个比喻类的题目,由两个关键词组成:“心中”“明灯”。
根据材料,明灯是指引人朝光明方向前进的人或事物,着眼于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
因此,我们可以选定“……是我心中的明灯”作为写作主题,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提取材料,突出迷茫和光明的对比,侧重遇到明灯的过程和心理变化,完成自我思想的完善、提升。
选材点拨:1.亲情是心中的明灯先写各种各样的明灯,然后用特写镜头写亲人对自己的指引、鼓励,接着回忆亲人关爱自己的其他事件,赞美浓浓亲情是心中的明灯。
2.朋友鼓励是心中的明灯回忆朋友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描述朋友的特点和行为,表达感激之情,突出友情的重要性。
3.老师引领是心中的明灯回忆老师的言传身教,描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表达感激之情,突出教育的重要性。
4.自我奋斗是心中的明灯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自我奋斗的决定性作用,表达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突出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5.文学艺术是心中的明灯回忆读过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品,描述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启示,表达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突出文学艺术的重要性。
6.是心中的明灯描述自己的历程,突出的支撑作用,表达对的坚定和追求,突出的重要性。
以上选材点拨仅供参考,具体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进行选择。
写作时要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魅力。
热与困难化为了动力,走向了光明。
我也需要这样的信念与希望,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
于是我决定去找一本好书,一本能够激励我、启迪我、指引我前行的书。
我找到了一本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工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信念,有目标,有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中考作文《开在心中的花》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中考真题再现: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比喻象征类作文题目。
文题“开在心中的花”是-一个意象,但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
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含义。
花:比喻(象征)真善美的东西,应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写出“花朵”的本义。
要化笼统为具体,化大为小。
“花”可以设定为一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诸如可以是精神(梦想、信念等),可以是道德(孝顺、诚信等),可以是品质(善良、宽容等),可以是性格(坚强、勇敢等),可以是心态(微笑、淡定、乐观),可以是情感(亲情、友情等)。
1。
如何写比喻型的作文题目近几年广州和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经常是比喻性的命题作文。
例如,《我也是富翁》(04年广州),《我心中的歌》(06年河源),《我的偶像》(07年梅州),《》《最好的奖赏》(07年广东),《心中有盏红绿灯》(07年广州),《脚步》(08年广东),《又见枝头发新芽”》(08年广州),《幸福的颜色》(08年深圳);《下雨天真好》(08温州),《一道风景》(08南通),《留在心底的风景》(08宁波),《成长的脚印》(08济宁),《仰望蓝天》(08内江),《温暖的时刻》(08盐城),《美丽的瞬间》(08烟台);还有《我们生活中的课堂》,《分享是美丽的》,《那是一首歌》,《春风拂面》,《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放弃也是一种美丽》,《风雨也美丽》,《心在刀刃上的选择》,《为了心中的…青铜菊花‟》,《为了心中的阳光》,《心中的彩虹》,《飘落心灵的秋叶》。
许多学生对这类题目感到不好把握,经常出现跑题、不切题的现象。
如何就可以郑惟之这一类的命题作文呢?首先,要认真审题。
必须想要作文不跑题,重点就是把握住题目关键词。
很多同学写作文之前,往往没想好到底写哪一点,因此行文时就按事情的原委一一写来,于是一篇文章就出现了很多中心,最后连自己也不知所云了。
看到一个题目后,首先要分析它的中心词是什么?比如《误会终于中止了》,这个题目的中心词就是“误会”,学生必须紧紧围绕着误会的产生、过程和结果去行文。
同时,还要认知“误会”的含义。
误会不等同于矛盾,如果按矛盾去写下就跑题了。
又如《动力来自于……》。
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后,要马上意识到中心词是“动力”,然后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角度,描写动力产生的原因和效果。
对于比喻性的题目,必须明白其寓意就是什么,然后,进行自己想象的翅膀,找寻可以抒发其寓意的材料。
例如《心中的彩虹》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题目进行分析,以把握其内涵:一、体悟蜕变,体验生活笔下的“彩虹”来自心中,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是自己所“向往”“追求”“企盼”的。
中考作文《有一种甜》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2篇中考作文《有一种甜》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2篇中考作文真题再现:写作。
(60分)题目:有一种甜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本资料内容包括:审题立意、素材点播、技巧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这是个具有比喻义的全命题作文,在具体审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核心词“甜”。
所谓“甜”,是指具有糖或蜜的滋味,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快乐的、幸福的、惬意的、满足的、美好的等积极的感受与体验,与“苦”相对。
也就是说,这里的“甜”,是种味觉,也是一种心理感受。
据此,构思时,不管是写食物之味,还是人生之味,重点应落在“甜”的比喻意义上。
甜蜜的味道,甜蜜的事,好事,幸福事,快乐事都可下笔。
这里的“甜”是感觉,是记忆,是美好。
再就是注意修饰词“有一种”,这种甜是有故事的,是和平常不一样的,是有独特体验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这虽是个命题作文,却具有半命题的特征。
在“有一种甜”的前面,省略了主语,即什么人、事与物让人感到“有一种甜”;或者,“有一种甜”具体指的是什么。
因此,在写作前,要领会所给题目的特点,内在补全题目,在此基础上,再进步审题、立意、选材,才能确保所写的文章是契合题意的。
要以“我”为中心或见证人,叙述亲情、友情、师生情、自然情。
不但要具体生动地呈现事情本身,还要体现出自己在这个经历中的心路历程是什么?一开始就觉得甜蜜幸福,还是渐入佳境,还是先苦后甜。
在具体审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核心词“甜”。
所谓“甜”,是指具有糖或蜜的滋味,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快乐的、幸福的、惬意的、满足的、美好的等积极的感受与体验,与“苦”相对。
也就是说,这里的“甜”,是种味觉,也是一种心理感受。
据此,构思时,不管是写食物之味,还是人生之味,重点应落在“甜”的比喻意义上。
此外,这种“甜"是独有的、特别的、个性的、感人的、难忘的,而非一般的、雷同的、大众化的,它具有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人物、特定事件、特定感悟的特点,所以一定要选取自己最为刻骨铭心、最为挥之不去、感受最为甘美甜蜜的内容人题。
高考语文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所谓比喻类材料作文,是指作文材料带有比喻性质的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喻体特质,利用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由实入虚,从而成文。
1.比喻类作文题目的特征:(1)隐喻性:比喻型作文题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内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象征性:主题立意往往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3)立体性:比喻型作文题的内涵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题多了可挖掘的层面,这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1)从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2)善于化实为虚,选取熟悉的角度。
(3)把握关键词内涵,全面把握整体(4)明确命题者感情倾向,即爱憎褒贬。
3.比喻型材料作文立意步骤(1)紧扣关键词,悟出比喻意。
(2)转换关键词,将喻指意说明白。
(3)用直白的语言,表明观点。
(4)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4.学生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1)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喻体,不做解读和转换,直接代换成其他概念来写。
(2)对材料中的喻体缺乏认知、还原题意指向并合理转换的思维过程。
全文都用喻体来写,暴露了作者思维不到位、不透彻,论点不鲜明等问题。
(3)用其他喻体代换材料中的喻体来写,看起来做了转换,但其实只是换了喻体,材料的内涵还是没有解读出来。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
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
当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比喻类作文题目如何审题
今天,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是“时,求那像____”。
我瞧着黑板上的题目,总觉着好难啊!要怎么写呢?
竟像走出迷宫一样,我总是晃悠,找不到出口。
该怎么办呢?对了!我记得妈妈说过了,写作文要先表述题目,得像可以打开一扇门一样,才能走进房间。
但,这扇门像上着锁,我该怎么才能打开它呢?我左看右瞧,发现题目里有两个词——比喻。
那像老师说的,比喻就是用两件相同的事物来比较,得像老师你经常说“你像一朵小花一样,动人心魄又很可爱!”
我细细想想,好像懂了一点。
借代看上去像是把两样东西串起来,得像用一根绳子把两颗珍珠连在一起,既美丽又安逸。
只是可惜,要比喻什么呢?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得像一张白纸,什么都还没。
该怎么办呢?
忽地间!我注意到了我的小狗!它竟像一个小玩具一样,好玩又有趣。
有时候我回家去,它都激动地跑到我身边,摇着尾巴,像在说“欢迎回家!”
我禁不住笑了,得像灿烂的阳光洒在我的脸上一样,温暖又舒服。
我想,我的作文可以写我的小狗,可以不写它像什么一样,得像老师说的,要写得形象生动,那像把一幅迷人的画展露出来一样。
好!我就开始写了!我写小狗像一个小太阳一样,温暖又快乐!我写小狗像一只小毛球一样,可爱又活泼!我写小狗像一个忠心不二的伙伴一样,陪在我一起成长。
蝇头小字上面,我的心里感觉起来像开满了花朵一样,流露出喜悦。
以前,写作文却又不是很难办,要是能找不到比较好的比喻,竟像打开了一扇窗,就能见到外面的世界,看见生活中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