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美学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12.20 KB
- 文档页数:4
尼采美学思想述评尼采的美学思想述评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他的思想对存在主义影响深远。
尽管尼采的哲学著作大多由片段的格言和警句汇成,但其中却饱含着浓厚的哲学内涵,体现出他深刻而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尼采的美学思想中,他以唯意志论为基础,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的美学思想基于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由表象所遮蔽的世界中,而艺术正是揭示这个世界真相的重要手段。
在尼采看来,艺术不是“生命意志”的“清洗剂”,而是“权力意志”的“兴奋剂”。
他将艺术视为一种具有强烈情感和冲动性的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认知和体验。
尼采对于艺术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他认为艺术应该是表现人类意志和内在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他看来,艺术并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独立于现实之外的领域,而是应该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他认为,艺术应该成为一种力量,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尼采对于美学的贡献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美学和艺术的重新定义。
他将美学从一种纯粹的理论领域带入了人类生活的实践领域,强调了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美学应该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者学科。
尼采的美学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存在主义美学中,尼采的思想被发挥到了极致。
存在主义美学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经验,认为美学应该成为一种对于人类存在状态的探索和表达。
在存在主义美学家看来,人类只有在自由地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美学中,尼采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许多当代美学家认为,尼采的思想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的真实状态,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代社会中人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尼采的美学思想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尼采的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提出了关于审美、美学以及人类行为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哲学中,他执行了以下几个观点:
1. 人的任何行动的本质都是为了追求和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2. 任何幸福感都是暂时和表面的,无论你怎样努力,它都是有限的。
3.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内心的安宁与安慰,而不是具体事物。
4. 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继续孤独的行走,去寻找内心的和智慧的真谛。
5. 任何人具有不凡的洞察力,只要他们明白人的本质,就必须学会开放思想,去洞察自然界真正的意义。
6. 把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并尊重自然的法则是人的共同责任。
7. 生活的可能性是无穷的,应该积极的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寻找自由与完美所在。
尼采的强力意志美学尼采(FriedrichNi1hdm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与诗人。
出身于乡村牧师家庭。
由于其父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有故交,受到恩宠,所以能从小接受贵族的教育和生活方式。
他1864年入波恩大学,一年后转来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和神学。
他从小喜爱文艺,尤其是诗歌、悲剧、音乐。
他的大部分著作是用格言、警句式的诗或散文体写成,是一位典型的诗人哲学家。
他曾自负地说:“格言、警句——在这方面我在德国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大师——是永恒的形式。
”事实上,德国哲学家中至今在这方面无人能逾越他。
1869-1879年,他任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80年因患精神分裂症辞教,1889年前去过瑞士、意大利、德国的许多地方寻求医疗,同时继续从事著述。
1889年全疯,后在魏玛治疗直至病逝。
尼采的哲学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1870-1875年,受叔本华和瓦格纳影响较大的时期,代表作是《悲剧的运生》(1871年):(二)受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和边沁功利主义影响、思想发展时期,代表作有《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年)、《朝霞》(1881年)等:(三)独创时期,“强力意志”思想趋于成熟,主要著作有《快乐的知识》(1882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5年)、《善恶之彼岸》(1886年)、《道德体系论》(1887年)、《反基督》(1888年)、《强力意志》(未完成,1895年出)等。
“生命——强力意志”哲学尼采的哲学也是唯意志主义。
他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出发,但一开始就对之作了批判性的改造,扬弃了其悲观主义,后期进一步发展成强力意志哲学。
下面予以概述:(一)本体论:生命意志到强力意志。
青年尼采曾是叔本华的狂热崇拜者,当他初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觉得叔本华比书好像是专门为他而写。
他基本上接受了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早在《悲剧的诞生》中,他就赞美酒神精神“表现了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全能的意志,那在一切现象之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恒生命”,即把世界分为本体与现象两方面,而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意志即“永恒生命”。
尼采美学概论周国平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
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事实上,尼采的美学尽管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一、日神与酒神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弄清这两个象征的确切含义,乃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
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缘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缘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
尼采说:“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
在日神状态中,艺术“作为驱向幻觉之迫力”支配着人,不管他是否愿意。
可见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象征,而在尼采看来,美的外观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幻觉。
梦是日常生活中的日神状态。
在艺术中,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表现在荷马史诗和希腊雕塑中的奥林匹斯众神形象堪称日神艺术的典范。
日神冲动既为制造幻觉的强迫性冲动,就具有非理性性质。
有人认为日神象征理性,乃是一种误解。
其实,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批评欧里庇得斯的“理解然后美”的原则,指责他以冷静的思考取代日神的直观,业已与这种误解划清界限。
我们应记住,尼采始终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尼采美学思想述评尼采美学思想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嬗变。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代的艺术发展、审美理论和文化习惯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尼采的美学?其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尼采美学思想,并通过五个例子来证明他的影响。
尼采的美学思想尼采美学的核心就是强调人类艺术的创造性与创意的自由。
他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阐述了“两种本质”这一观点,即人类存在的两种本质——阿波罗式的理性、秩序、和谐与狄俄尼索斯式的冲动、破坏、混沌。
他认为,艺术是这两种本质创造力的结合,同时也是对于现实生命的一种超越。
在尼采看来,艺术家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与创新实现了一种“自我超越”,“心灵陶冶”,并达到了某种最高境界的美感体验。
尼采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艺术表达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人类生活,这种表达是一种精神的自我发掘、自我创造,是“艺术家形成自我深度感悟的过程”。
同时,艺术不单是一种保存文化遗产的手段,更是生活处处可见的一种生命现象,使人们对于生命和自我有了更深层次理解的同时,对于现实的反思也是一种启迪和深刻的思考。
五个例子证明尼采美学思想的影响1. 艺术破旧,创新至上尼采美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非常明显,艺术家们在他的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加重视对于艺术的自由创造,不断挑战传统艺术模式,实现破旧创新。
充分发扬尼采美学精神的艺术家,表现他们对于自由艺术的追求,在新的形式、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充分地创造。
如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其画作中充分发扬了尼采美学思想的精髓。
刘小东的绘画以对人类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为出发点,充分表现了艺术中的狂欢、混沌、人的欲望和超越等元素。
2. 表现法的突破尼采的美学思想影响了当代电影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众多领域,在舞蹈艺术中,《速度步舞》(Speed Walk)这首舞曲就是充分发扬了尼采美学的思想。
《速度步舞》以舞动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快节奏、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狂欢、冲动的核心元素,充分体现了尼采对于艺术中“狂热、迷失和翻转”这些元素的认可。
简论哲学家尼采的美学观【摘要】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个影响很大也很有争议的人物,对于他的美学思想也同样如此。
尼采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生与艺术紧密相连,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尼采美学在现代美学领域影响巨大,为世纪人文美学提供了思想源泉,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的先河,因此,我们应对尼采美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立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尼采; 理性和非理性; 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82-01哲学家尼采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旷世之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今日艺术图景的思想预演,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尼采的美学观。
1艺术的根源与意义尼采认为艺术的生发源于人性的两种至深的本能冲动,即追逐“幻觉”的冲动和追逐“放纵”的冲动,尼采称前者为日神冲动,后者为酒神冲动,这两种冲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梦”与“醉”。
在尼采看来,“梦”给人以美的幻想和图景,使个体化形象得以持存,与“痛苦的难以把握的日常现实相对立”;“醉”则给人以惊骇与狂喜,让人在失弃个体的迷狂中体验万能的意志。
尼采认为日神是预言之神,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母,它体现为适度、节制与宁静;酒神则意味着醉人的力量,它与音乐相关,酒神状态是原始冲动达于顶点的浑然忘我,表现为激情、狂烈和粗野。
在尼采看来,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要么是日神式的,要么是酒神式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一个时期的艺术性质总会取决于这两种冲动何者起主导作用。
这样,尼采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说明了艺术的根源与本质。
2美与丑在尼采眼里,“美”是人“赠与”世界的。
他说:“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是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人把世界人化了”。
尼采认为日神精神赋予的只是“美的外观”,美化了的现象,与本质无关,因而是幻觉。
酒神精神所达成的美则是一种毁弃自我而归于无限的形上之美,它不为理性和道德所羁绊,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与高涨,所以它是生命意志的丰溢。
尼采美学思想梳理尼采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史中往往被一笔带过或忽视,这同尼采在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一、尼采对美的分析:美是“外观的幻觉”我们从古希腊学到了20世纪,思想家们都试图对“美”下一个定义,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许这被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家阿多诺言中了,他说:“美是无法下定义的,但是全然不要美的概念也不行。
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相矛盾。
”对“美是什么”尼采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在,让我们看看尼采是如何评说美。
对尼来说,世界总是处于无休止的生成变化之中,漫无目的。
人生也是如此,人无法把握世界,也无法把握自身,因此人生是痛苦的,人无法达到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自由。
人生本无意义,“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在人生中,必须有一种新的美化的外观,以使生气勃勃的个体化世界执着于生命。
”如何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尼采在自然人生中找到了艺术:“艺术不只是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
”尼采认为,两种艺术冲动之一的“日神精神”就是个体化、适度、形式、美、幻觉的领域,他说:“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不谐和和音化身为人――否则人是什么呢?――那么,这个不谐和音为了能够生存,就需要一种壮丽的幻觉,以美的面纱遮住它自己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日神的真正的艺术目的。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在每一瞬间使人生一般来说值得一珲,推动人去经历这每一瞬间。
”不谐和音本是一些尖锐刺耳的声音,尼采用它们来比作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生,但是它们诉诸人的感官以后却形成一种期待的壮丽的幻觉,尼采认为这就是美。
尼采认为:“没有什么美,就像没有什么善和真。
”这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孤立存在的真善美,真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一种生成,我们所说的存在只是生成打上了存在的印记。
二、尼采对美感的分析:美感是一种错觉尼采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美,人之所以在原本并不存在美的世界上谈论美,是因为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美。
尼采美学以酒神精神为出发点,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
他的美学强调生命和物质———肉体因素,企图用具体感性来克服抽象理性,恢复生命的丰富意义,在陶醉和狂欢中建构一种人人平等、泯灭等级的世界大同的乌托邦图景。
日神(Apollo)和酒神(Dionysus)是尼采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代表植根于人的本能中的两种艺术冲动。
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助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
这两种冲动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在世界的层次上,酒神与世界的本质相关,日神则与现象相关;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梦是日神状态,醉是酒神状态;在艺术创作的层次上,造型艺术是日神艺术,音乐是酒神艺术,悲剧和抒情诗求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
在《悲剧的诞生》中,日神(Apollo)和酒神(Dionysus)———或者日神因素(dasAollonische)和酒神因素( das Dionysis-che)———是一对核心概念。
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两个神灵的名字。
他认为,用这两个概念能够最准确地把握希腊艺术的精神,正是通过这两位“艺术之神”,希腊人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艺术直观的意味深长的秘训”。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诗歌等。
在奥林匹斯神话的谱系中,阿波罗据有重要地位。
他是主神宙斯所宠爱的儿子,宙斯把他的诞生地提洛斯确立为希腊的中心。
尼采把阿波罗看得更重要,甚至比宙斯重要,在他看来,真正的奥林匹斯之父不是宙斯而是阿波罗。
“体现在日神身上的同一个冲动,归根到底分娩出了整个奥林匹斯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日神看作奥林匹斯之父。
”[1](P34)也就是说,日神是整个奥林匹斯精神的代表,为我们解开希腊神话之谜提供了一把可靠钥匙。
尼采把日神用作一个象征性概念,主要是着眼于日神作为光明之神的含义。
作为光明之神,阿波罗以其光照使世界呈现美的外观,他的这个举动蕴涵着一种重大智慧,所以使他自己感到喜悦。
尼采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创作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众多领域,对20世纪的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尼采的美学思想中,他挑战了传统美学理论,致力于将艺术从“美”的贬义中解放出来,而将艺术与人类存在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本文旨在探讨尼采的美学思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一部分:尼采的美学思想1.1 超越“美”的概念传统美学理论认为,“美”仅仅是人们审美心理的创造,而尼采认为,关注“美”过于狭隘,应将其拓展至“艺术”。
他认为,艺术在于人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能力,这种能力与“美”没有必然联系。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他用“艺术家”的形象,描述了这种创造性能力的本质,这种能力不是为了追求“美”,而是对于那些生命中的真实与真理进行表达和发掘的过程。
1.2 “意志到权力”——艺术的主题尼采相信,艺术实际上是人的意志转化为权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人的意志”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即精神世界的积极力量。
他认为,艺术的最高价值是为人们创造一种被称为“永恒回归”的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让人们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力量,使其更加强大而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第二部分:尼采对艺术创作的影响2.1 艺术的价值尼采的美学思想对于艺术的价值观念有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他的思考,人们重新审视了艺术的价值所在。
对他而言,“艺术即认知”,即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认知和审美能力的表现。
艺术作品和创作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艺术家们有义务去揭示真理和现实世界,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美。
2.2 创造性的力量尼采认为艺术家是创造力量的代表,他们能够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艺术品。
通过艺术,艺术家可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并将其转化为描绘作品的力量。
他的思想强调,艺术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而是为了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
艺术家们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和生命力借助艺术表达出来。
精神的启示——浅淡尼采美学对艺术家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2期许春晓提到尼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宣扬“上帝死了!”的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人,是那个与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并称“千年大思想家”的敢于颠覆传统的人,对其后的艺术家及整个社会思潮产生巨大影响的人。
然而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将他当作西方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诗人,而忽略了他的美学思想。
孰不知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多少艺术家的思想和人生历程。
一、尼采美学的诞生尼采于1872年发表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此书中,日神和酒神是一对核心概念。
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人崇拜的神灵。
他们分别代表着人们信奉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
所谓“日神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在艺术上讲求和谐、平衡、适度,在风格上力图达到崇高和静穆,而“酒神精神”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它象征着激情和原始的生命力。
他认为,“日神精神”总是要保持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往往沉湎于外观的幻觉,而不去追问外观背后的东西。
如果这在古希腊还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话,那在当下,其意义完全就是消极的一流连于事物表面的美和稍纵即逝的快乐,实际上是在用美的面纱掩盖生命悲剧的面目。
相反,“酒神精神”冲开了事物外观的幻觉,直视人生和生命的痛苦,用一种审美的态度看待世界和人生,找到那种本质的东西。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
他用日神和酒神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乃至其人生意义,并一反以往认为希腊艺术繁荣源于希腊人内心和谐的传统,而认为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
人的生命的不同方面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冲动,古希腊悲剧就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产物。
由于看清人生悲剧的性质而产生日神和酒神的艺术冲动,渴望用艺术拯救人生。
用更准确的语言说,“酒神精神”代表的就是尼采所说的“强力意志”。
在他看来,世界和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人如果用一种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它,要么文过饰非自欺欺人,要么只能产生悲观厌世的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重要美学与哲学著作,写于1870年与1871年两年间。
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主人翁一同登场,就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
尼采让这两个神仙翩翩起舞,自说自话,加以自己的激情评说,阐明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意义。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
他宣告:今日的文化、教育和文明,都是荒谬的悖论必须接受法官的公判。
既往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皆为颓废的形式,必将接受真理的重估。
尼采不遗余力地攻击道德,因为这是上帝最大的谎言。
他告诉人们他惊人的发现:希腊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节制、果敢、公正和智慧”,从来没有遵循过“道德”,当他们听苏格拉底讲上述“四主德”时,却是那么津津有味,点头不已。
尼采由此断言,一个民族奉若天规地约的道德律令,只是用以包裹野蛮与暴力的遮羞布。
尼采将审美价值视为人世间的唯一价值。
"完全的,否认思辩、否认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天地间唯一之神。
他直言不讳地论断,人生的审美评价终将与宗教、道德评价及科学评价背道而驰。
美丽就是一切!真实的审美人生,终究代替虚伪的伦理人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事的基本态度和评价体系,包括意识形态、宗教文化、风俗道德、社会和制度等方面的价值观。
尼采愤怒地宣称,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的,完全不可信。
如果把它放在权力意志论的平台上观察,就会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他承认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但不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消极的虚无是毁灭者,毁灭后留下废墟。
积极的虚无主张建设,推倒旧房子,建设新房子。
旧的价值堕落了,尼采要创造一种新的真善美的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真、宗教的善、艺术的美,哲学是尼采的哲学,宗教是尼采的宗教,艺术是尼采的诗。
他经常用酒神式的俚语来解释他的教主教义。
世界上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缜密思考与计算后果的,是遵守规则与尊重传统的,是维护体制与坚持信仰的。
所谓非理性,是听命于情感的躁动而不加节制,是放任于欲望一一情欲、物欲、权力欲,而为所欲为,是在“人”本的幌子下否定规律、规则,无法无天。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与传统的艺术观对抗,指出希腊人的平和不是艺术之源,唯有疼痛和冲突,激发艺术的冲动,拯救苦难的人生。
尼采从来反对理性,而赞成非理性。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以梦境和醉境分别形容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 ,是形式美、节制和对称,是分析和分辨,是外在形式的和古典传统的,是沉溺的梦境、虚幻而不可信的。
日神是理性的像征。
与酒神精神不同,酒神精神来源于希腊的酒神祭祀。
在酒祭的狂欢中,禁忌被打破,欲望被放纵,束缚被解除,一切回归最初的赤裸。
痛苦与狂喜交织,肉感的疯颠像潮水冲破了堤岸,纵欲的快乐像狂风越过了山顶。
“酒神状态的迷狂,冲溃日常界线和规则,晃动着恍惚,将经历的一切淹没其中。
”酒神代表着人类的非理性。
“哀哉!哀哉!”个体带着他全部的界限和适度,湮没在酒神的忘我之中,忘记了日神的章法。
只有过度的妄为才能消弭忧伤,只有痛苦的极乐才能处决焦虑。
从自然的心底诉说自我,让酒神所及的地方,日神溃败,遭遇彻底的抵消和全盘的灭亡。
尼采这样喊着,像一个被魔法附体的巫师,在酒神之火前跳跃,让世界弥漫着非理性的阴霾,疯狂了。
“在酒神的迷醉中,在所有心灵音阶被醉人的刺激激发而起的迅猛疾驰中,抑或在春天的本能冲动萌动时,大自然就以其最强大的力量表达自己的心声”。
“希腊众神尽善尽美,所有这些众神形象都呼吸着生存的凯旋,一种旺盛的生命感伴随着对他们的狂热崇拜。
”
读着这些诗一般的语言,你还认为尼采仅仅是一个哲学家吗?他是歌手,他是诗人。
他在呼唤,期盼美的登场。
他在咏叹,礼赞美的辉煌。
1885年,尼采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写作。
在这部著作中,发明“同一性的永恒轮回”学说,深探“趋向权力的意志”。
“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的理论在这部著作中首次亮相。
尼采很重视这本书。
他说:“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
哲人的睿智与诗人激情相交汇,使得这本书别具特色。
“上帝死了”,这句名言也出自本书。
“查拉图特拉斯下山了,他向世人布道:上帝死了!”
尼采认为,圣经与耶稣的故事是世上的软弱者创造出来的神话。
他宣称如果“上帝死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宇宙意志也就崩溃了,人类自身的意志将无限彰显,威力无比。
上帝代表一个观念的世界,而这个“世界”过于强大,人们的自我个体精
神被全然剥夺,失去存在的价值。
人们变成一具具机械呆板的活死人。
他诅咒这个丑陋的世道,已经闻不到玫瑰园的香气,却是充满行尸走肉的臭味。
没落的人群没有想过为自己活过,他们为上帝工作,为上帝生存,没有地位,发不出声音,是大自然乐章中悲哀的“无声部”。
尼采终于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美”。
他呼叫:还是让上帝死去为好,因为上帝的存在,一切被拘禁着,还有什么是“美”?尊严的偶像被打倒了,身上的枷锁被击碎了,虚伪的道德被撕破了,一切的“人”被解放了,那时候真正的“美”才展现于人间。
尼采的思想推翻了神学权威,击碎束缚人性的精神链条,为“人”的充分解放提供理论,闪烁人文精神的璀璨光辉。
然而他过份强调“人”的主观因素而忽略“自然”的客观作用,从而成为最彻底,也最偏颇的“唯意志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