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实验选做一实验名称: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路由试验目的:掌握三层交换机S V I方式连接路由器的配置方法掌握三层交换机路由的配置功能描述:在分散连接的系统中,在跨交换机环境下,通过划分Vlan,实现属于不同Vlan 的端口不能互相访问,而相同的VLAN内的端口可以互相访问。
背景描述:你们中学校园采用核心、接入两层结构组建的网络,现学校需要将校园网接入互联网,学校在出口使用一台路由器连接互联网。
请做相应配置实现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互通,并实现内部网络中V L A N之间的通信。
技术原理: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实现VLAN和IP网络的关联。
实验设备:三层交换机一台,路由器一台,二层交换机两台,PC机三台实验拓扑:如下图,IP地址自定实验步骤:实验准备:按照拓扑进行连线。
并进行IP规划。
注意:要保证拓扑中和路由器连接的PC3一直存在,也就是说PC3要占用实验室里面的一台PC。
拓扑中的PC1和PC2可以利用实验室里面的另外一台PC来代替。
步骤1.在交换机SwitchA(2126-1)上创建Vlan 10,并将0/2口划分到Vlan 10 中,在交换机SwitchB(2126-2)上创建Vlan 20,并将0/2口划分到Vlan 20 中。
s2126-1#show vlan 进行查看步骤2.把交换机SwitchA(2126-1)和交换机SwitchB(2126-2)各自通过F0/22口和三层交换机S3760的F0/12口以及F0/22口相连。
并将各自的F0/22接口设定为trunk模式。
通过show vlan命令查看。
参考命令:s2126-1#conf ters2126-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2s2126-1(config-if)#switch mode trunk步骤3.在三层交换机3760上创建VLAN 10和VLAN 20 和VLAN 30。
将与二层交换机相连接的F0/22和F0/12口,设为trunk模式。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一)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各项基本配置。
二、实验环境:Cisco路由器2台;Catalyst 2950交换机1台;PC机3台。
图1三、实验工具:Boson Netsim模拟器四、实验内容:(1) 按图1所示连接网络;注意:交换机的1号口与R1相连,2号口与PC1相连,3号口与PC2相连。
(2 ) 路由器R1配置:Route>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con t /进入全局模式/Route(config) #hostname R1 /给路由器命名/R1(config) #interface e0 /进入路由器1以太网端口e0/R1(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路由器1以太网端口e0/R1(config-if)#ip address 130.1.1.1 255.255.0.0 /配置以太网端口e0 IP地址/R1(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1(config) #interface s0 /进入串行端口s0/R1(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串行端口s0/R1(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在DCE端配置时钟频率/R1(config-if)#ip address 222.2.2.1 255.255.255.0 /配置串口s0 IP地址/R1(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1(config)#ip route 200.1.1.0 255.255.255.0 222.2.2.2 /配置R1到R2的静态路由,200.1.1.0为目标网络地址,255.255.255.0为目标网络子网掩码,222.2.2.2为下一跳地址/ R1(config) #end /返回上一级模式/R1 #show ip route /查看R1的路由表/(3) 路由器R2配置:Route>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con t /进入全局模式/Route(config) #hostname R2 /给路由器命名/R2 (config) #interface e0 /进入路由器2以太网端口e0/R2(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路由器2以太网端口e0/R2(config-if)#ip address 200.1.1.1 255.255.255.0 /配置串口s0 IP地址/R2(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2(config) #interface s0 /进入串行端口s0/R2(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串行端口s0/R2(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在DCE端配置时钟频率/R2(config-if)#ip address 222.2.2.2 255.255.255.0 /配置串口s0 IP地址/R2(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2 (config)#ip route 130.1.0.0 255.255.0.0 222.2.2.1 /配置R2到R1的静态路由,130.1.0.0为目标网络地址,255.255.0.0为目标网络子网掩码,222.2.2.1为下一跳地址/ R2 (config) #end /返回上一级模式/R2#show ip route /查看R2的路由表/(4) 交换机配置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Switch #config t /进入全局模式/Switch (config)#hostname S /给交换机命名/S(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30.1.1.1 /配置交换机的默认网关/S(config)#interface vlan 1 /交换机的端口默认为VLAN1/S(config-if)#ip address 130.1.1.2 255.255.0.0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S(config-if)#no shutdown /激活端口/S(config-if)#end /返回上一级/S#vlan database /用于进入VLAN配置状态/S(vlan)# vlan 2 name VLAN2 /创建VLAN,并为新建VLAN命名为VLAN2/S(vlan)#exit /返回上一级/S#conf t /进入全局模式/S(config)#interface fa0/3 /指定交换机的3号端口(3号端口与PC2相连)/ S (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命令用于把3号接口分配给一个VLAN2/ S(vlan)#exitS(config)#interface fa0/4 /指定交换机的4号端口/S(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命令用于把3号接口分配给一个VLAN2/ S(config-if)#end(5) 配置各PC机: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和交换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路由是指根据网络协议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递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而交换则是指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包的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功能和效果。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这些节点通过链路相互连接。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根据目的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递到目的节点。
而路由和交换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
二、实验设备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若干台交换机。
路由器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则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
实验环境为一个小型局域网,包含多个主机和服务器。
三、实验过程1. 路由配置首先,我们需要配置路由器的各项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路由器的工作方式和网络连接性。
2. 路由表设置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的一张表格,记录了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查找路由表,路由器可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目的地。
我们需要手动设置路由表,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
3. 交换机配置接下来,我们需要配置交换机的各项参数,包括VLAN、端口设置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意思,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隔离和安全控制。
4. 数据传输测试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通过在不同主机之间发送数据包,观察数据包的传输情况和延迟情况。
如果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并且延迟较低,则说明路由和交换的配置是正确的。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数据包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正确传递,并且延迟较低。
这表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是正确的,网络连接是正常的。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其功能和效果。
这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网络配置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通过实验,掌握以下内容:1.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2. IP地址的分配与规划;3. 子网划分与VLAN的配置;4. 网络安全策略的配置;5. 路由协议的配置与调试。
二、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两台路由器(R1、R2)、两台交换机(SW1、SW2)、一台PC(PC1)、一台服务器(Server);2. 软件环境:路由器操作系统(如Cisco IOS)、PC操作系统(如Windows 10)、服务器操作系统(如Linux)。
三、实验内容1.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1)配置路由器R1的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2)配置交换机SW1的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对应的VLAN;(3)配置PC1和服务器Server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2. IP地址的分配与规划(1)根据网络规模,规划IP地址段;(2)为各设备分配静态IP地址;(3)检查IP地址是否冲突。
3. 子网划分与VLAN的配置(1)根据业务需求,对网络进行子网划分;(2)配置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对应的VLAN;(3)检查VLAN配置是否正确。
4. 网络安全策略的配置(1)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网络访问;(2)配置IP安全协议(IPsec),实现端到端加密;(3)检查安全策略是否生效。
5. 路由协议的配置与调试(1)配置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2)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RIP),实现自动路由更新;(3)检查路由表,确保路由正确。
四、实验步骤1.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1)配置路由器R1:```R1> enableR1# configure terminalR1(config)#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1(config-if)# no shutdownR1(config-if)# exitR1(config)#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1(config-if)# no shutdownR1(config-if)# exitR1(config)# exit```(2)配置交换机SW1:```SW1> enableSW1# configure terminalSW1(config)# vlan 10SW1(config-vlan)# name VLAN10SW1(config-vlan)# exitSW1(config)# interface vlan 10SW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SW1(config-if)# no shutdownSW1(config-if)# exitSW1(config)# exit```(3)配置PC1和服务器Server:```PC1> ipconfig /set /releasePC1> ipconfig /all```2. IP地址的分配与规划根据网络规模,规划IP地址段,如192.168.1.0/24、192.168.2.0/24等。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路由与交换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网络中路由和交换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提高对网络架构和数据传输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网络实验室中进行,使用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若干台路由器和交换机,型号分别为_____和_____。
2、网络连接线若干。
3、计算机若干,安装了网络模拟软件_____。
三、实验原理(一)路由原理路由是指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的过程。
路由器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 IP 地址,查找路由表来确定转发路径。
路由表中包含了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二)交换原理交换是指在局域网内根据 MAC 地址进行数据帧的转发。
交换机通过学习连接到其端口的设备的 MAC 地址,建立 MAC 地址表,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转发。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搭建网络拓扑首先,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包括两个局域网,通过一台路由器进行连接。
(二)配置路由器1、进入路由器的特权模式,输入命令“enable”。
2、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
3、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例如“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然后输入“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4、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 等)。
(三)配置交换机1、连接到交换机,进入特权模式。
2、进入全局配置模式,配置 VLAN 信息。
3、将交换机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四)测试网络连通性在各台计算机上设置 IP 地址和网关,然后使用 Ping 命令测试不同网段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网关时,由于粗心导致输入错误,造成网络无法连通。
通过仔细检查和重新配置,解决了该问题。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综合配置实验实验八交换机、路由器综合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各项基本配置,实验内网、外网互通互访。
二、实验环境:Cisco 路由器 2台;Catalyst 3550交换机 1台;Catalyst 3550交换机 1台;PC 机 4台;服务器1台。
三、实验拓扑三、实验内容:(1) 按图所示连接网络;(2) 配置路由器R1:路由器的名字为R1;特权密码为1234;F0口的IP 地址:192.168.0.1/24;S0口的IP 地址:222.1.1.1/24;配置向R2方向的静态路由。
(最后一步再做)配置NAT :内部地址192.168.0.0~192.168.5.0;可用于转换的合法地址:222.1.1.3~222.1.1.16(3) 配置路由器R2: Vlan20:port 11-20 Vlan40:port 11-20F0口的IP地址:200.1.1.1/24;S0口的IP地址:222.1.1.2/24;配置到其它网络的默认路由;在合适端口上配置时钟频率;配置ACL:阻止子网192.168.4.0对服务器的访问;(4) 配置核心交换机3560:配置FO口的地址:192.168.0.2/24;配置交换机3560的默认路由,实现内网到路由器的连通;实验VLAN10、20、30、40之间的连通;⑸配置交换机S1、S2在S1创建VLAN10、20,在S2上创建VLAN30、40,并根据图示,将相应端口划分给相应VLAN。
在S1上配置远程登录,口令:siasxiezeqi ;(6)配置各PC机及服务器: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7) 测试结果:用 ping 命令测试连通情况:PC0、PC1、PC2、SERVER0之间可以拼通;PC0、PC1、PC2、PC3之间可以拼通;PC3与SERVER0之间不能拼通。
四、实验步骤(省略)五、分组每4人一组,依次配置:R1、R2、核心交换机3550以及S1、S2;。
交换机与路由器实训报告交换机与路由器实训报告1.概述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与实践操作,加深对网络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实训内容包括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网络拓扑设计、带宽限制与 QoS 配置、 VLAN 配置、静态与动态路由配置等方面。
2.实训目标2.1 熟悉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2.2 掌握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与技巧;2.3 能够进行网络拓扑设计和实际实施;2.4 理解带宽限制与 QoS 配置的原理和实现方法;2.5 掌握 VLAN 的创建与配置方法;2.6 熟悉静态与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2.7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与问题。
3.实训环境3.1 硬件设备:交换机 x 台,路由器 x 台;3.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及所需软件版本信息。
4.实训内容4.1 交换机基本配置4.1.1 网络设备初始化4.1.2 设备登录与认证4.1.3 设备命名与管理IP地质配置4.1.4 设备时钟配置4.1.5 查看设备基本状态信息4.2 路由器基本配置4.2.1 网络设备初始化4.2.2 设备登录与认证4.2.3 设备命名与管理IP地质配置4.2.4 设备时钟配置4.2.5 查看设备基本状态信息4.3 网络拓扑设计与实施4.3.1 网络拓扑规划与设计4.3.2 配置物理接口4.3.3 配置 VLAN4.3.4 配置子接口4.4 带宽限制与 QoS 配置4.4.1 配置带宽限制4.4.2 配置 QoS4.5 VLAN 配置4.5.1 创建 VLAN4.5.2 地质分配与端口划分4.6 静态与动态路由配置4.6.1 静态路由配置4.6.2 动态路由配置4.7 实际网络故障与问题解决4.7.1 网络故障排查方法与步骤4.7.2 故障现象与分析4.7.3 故障处理与解决方案5.附件附件 1:网络设备配置备份文件附件 2:实际网络拓扑图附件 3:故障排查记录6.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 A:注释说明6.2 法律名词 B:注释说明(以下省略其他法律名词及注释)。
实验十交换机和路由器组合实验要求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互通。
设:switchA和switchB的f0/5、f0/6在vlan 2.1. 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和网关[root#PCA root]# 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B root]# ifconfig eth0 10.66.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C root]# ifconfig eth0 10.69.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D root]# ifconfig eth0 10.70.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E root]# ifconfig eth0 10.60.1.1 netmask 255.255.0.0[root#PCF root]# ifconfig eth0 10.66.1.3 netmask 255.255.0.0[root#PCG root]# ifconfig eth0 10.60.1.3 netmask 255.255.0.0[root#PCA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5.1.2[root#PCB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6.1.2[root#PCC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9.1.2[root#PCD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70.1.2[root#PCE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6.1.2[root#PCF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6.1.2[root#PCG root]# route add default gw 10.60.1.22. 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网关和干线switchA#vlan databaseswitchA(vlan)#vlan 2switchA(vlan)#exitswitchA#conf tswitchA(config)#int f0/5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witchA(config-if)#int f0/6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A(config-if)#int f0/1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itchA(config-if)#endswitchA#sh vlanswitchA#sh runswitchB#vlan databaseswitchB(vlan)#vlan 2switchB(vlan)#exitswitchB#conf tswitchB(config)#int f0/5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B(config-if)#int f0/6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B(config-if)#int f0/8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itchB(config-if)#int f0/2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itchB(config-if)#endswitchB#sh vlanswitchB#sh runswitchA#conf tswitchA(config)#int vlan 1switchA(config-if)#ip address 10.65.1.8 255.255.0.0 switchA(config-if)#exitswitchA(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0.65.1.2 switchA(config)#endswitchA#sh runswitchB#conf tswitchB(config)#int vlan 1switchB(config-if)#ip address 10.65.1.9 255.255.0.0 switchB(config-if)#exitswitchB(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0.65.1.2 switchB(config)#endswitchB#sh run3.设置路由器的IP和动态路由RouterA(config)int f0/0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0.65.1.2 255.255.0.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int f0/1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int f0/1.1RouterA(config-subif)#ip address 10.66.1.2 255.255.0.0 RouterA(config-subif)#int f0/1.2RouterA(config-subif)#ip address 10.60.1.2 255.255.0.0 RouterA(config-subif)#int s0/1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0.68.1.2 255.255.0.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exitRouterA(config)#ip routingRouterA(config)#router rip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allRouterA(config-router)#endRouterA#RouterC和RouterB的IP如下,设置过程略。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交换路由综合试验1 交换试验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1.1试验目的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如何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2试验内容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学会交换机的全局配置、端口配置办法,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3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
第一次配置必需利用Console端口举行。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需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
Hostname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Banner motd配置每日提醒信息,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的登陆提醒信息。
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running-config 等。
1.1.4试验功能更改交换机的提醒信息,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1.1.5试验设备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二层)一台1.1.6试验步骤s21a1#configure terminal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举行F0/3的端口模式s21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21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s21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21a1(config-if)#exits21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s21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s35a1#configure terminal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举行F0/3的端口模式s35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35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s35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35a1(config-if)#exits35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s35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1.2虚拟局域网VLAN1.2.1试验目的学会配置VLAN,包括一个交换机下的和跨交换机的。
路由器交换机实验报告路由器交换机实验报告引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网络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现代网络中,路由器和交换机是两种常见的网络设备,它们在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它们在网络中的性能和效果。
一、路由器的原理和功能1.1 路由器的原理路由器是一种能够连接不同网络并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它通过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标地址,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1.2 路由器的功能路由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 数据转发: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
- 分段和重组:将大数据包分割成小的数据段进行传输,并在目标地址处重新组装。
- 数据过滤和安全:根据配置的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安全检查,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 网络地址转换(NAT):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二、交换机的原理和功能2.1 交换机的原理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络设备。
它通过学习和存储MAC地址,并根据目标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端口,实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通过建立和维护MAC地址表,实现数据的快速转发。
2.2 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数据转发:通过学习和存储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端口。
- 广播和组播:将数据包发送到所有连接的设备或者特定组内的设备。
- VLAN划分:将交换机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和管理。
- 链路聚合: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为一个逻辑链路,提高带宽和可靠性。
- 交换机管理:通过配置交换机的参数和规则,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性能。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性能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实验报告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网络设备的互联和通信。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并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路由器和两台交换机。
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交换机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内部局域网内的通信。
三、实验步骤1. 连接设备首先,将路由器和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起来。
将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接口,再将另一个交换机的接口连接到另一个接口。
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配置路由器进入路由器的配置界面,通过命令行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在路由器的配置模式下,输入命令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首先,选择一个接口进行配置,输入命令"interface interface-name",将interface-name替换为实际接口的名称。
然后,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输入命令"ip address ip-address subnet-mask",将ip-address和subnet-mask替换为实际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4. 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在路由器的配置模式下,输入命令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
通过输入命令"iproute destination-network subnet-mask next-hop",将destination-network、subnet-mask和next-hop替换为实际的目标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5. 配置交换机进入交换机的配置界面,通过命令行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成功后,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6. 配置交换机的VLAN在交换机的配置模式下,输入命令配置交换机的VLAN。
通过输入命令"vlanvlan-id",将vlan-id替换为实际的VLAN号码。
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综合实训1、实训概述本实训旨在帮助参与者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及相关网络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者将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功能,并能够正确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
2、实训目标⑴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⑵掌握常见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⑶能够进行网络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维护。
3、实训环境设置⑴硬件要求●路由器:型号,数量X个●交换机:型号,数量X个●电脑:配置要求,数量X个⑵软件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10●路由器管理工具:●交换机配置工具:4、实训步骤⑴路由器配置⒋⑴连接路由器●步骤1:将路由器与电脑通过网线连接。
●步骤2:打开路由器管理工具。
●步骤3:根据指南配置路由器的基本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⒋⑵设置路由器信号加密●步骤1:进入路由器管理页面,找到无线设置。
●步骤2:选择适当的加密方式,如WPA2-PSK。
●步骤3:设置密码,并保存设置。
⑵交换机配置⒋⑴连接交换机●步骤1:将交换机与电脑通过网线连接。
●步骤2:打开交换机配置工具。
●步骤3:根据指南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⒋⑵配置交换机端口●步骤1:进入交换机管理页面,找到端口配置。
●步骤2:根据需求,配置端口的工作模式、速率限制等参数。
5、故障排除和维护⑴路由器故障排除⒌⑴检查物理连接●步骤1:检查网线是否正确连接。
●步骤2:检查电源和网线的供电情况。
⒌⑵重启路由器●步骤1:断开路由器的电源供应。
●步骤2:等待几分钟后重新连接电源。
⑵交换机故障排除⒌⑴检查物理连接●步骤1:检查网线是否正确连接。
●步骤2:检查电源和网线的供电情况。
⒌⑵查看端口状态●步骤1:登录交换机管理页面。
●步骤2:找到端口状态页面,检查各个端口的连接状态。
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路由器配置指南●交换机配置指南●路由器管理工具●交换机配置工具7、法律名词及注释⑴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分配给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
实验一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交换机的基本连接和配置方法,了解交换机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2. 学习局域网互连、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方法,了解构建小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3. 熟悉Quidway 系列以太交换机特性;4. 掌握Quidway 系列以太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熟悉真实环境下交换机使用;2. 熟悉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方法。
三、实验原理1. 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量控制。
目前一些高档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路由和防火墙的功能。
交换机除了能够连接同种类型的网络之外,还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 (如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之间起到互连作用。
如今许多交换机都能够提供支持快速以太网或FDDI 等的高速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或者为带宽占用量大的关键服务器提供附加带宽。
本实验通过控制台使用命令行接口,了解Quidway系列C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方法,并使之与路由器等构成小型网络,实现局域网之间数据交换。
2. 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行采用分级保护方式,防止未授权用户的非法侵入。
命令行划分为参观级、监控级、系统级、管理级 4 个级别,简介如下:参观级:该级别包含的命令有网络诊断工具命令( ping 、tracert )、用户界面的语言模式切换命令( language-mode )以及telnet 命令等,该级别命令不允许进行配置文件保存的操作。
监控级:用于系统维护、业务故障诊断等,包括display 、debugging 命令,该级别命令不允许进行配置文件保存的操作。
系统级:业务配置命令,用于向用户提供直接网络服务。
管理级:关系到系统基本运行,系统支撑模块的命令,这些命令对业务提供支撑作用,包括文件系统、FTP、TFTR XModen下载、用户管理命令、级别设置命令等。
第八章路由器交换机综合实验这一章,我们将会以综合实验的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扩展。
这章的实验都会从真实施工部署的实验出发,来给大家做讲解。
当你拿到一个工程,首先是规划,而后是在虚拟机上做实验,测试拓扑规划的可实施性。
具体规划步骤一般是:1、连接到设备,更改设备名称。
这样方便与我们规划,标记。
2、划分VLAN并把端口加入VLAN3、配置端口IP和VLAN的IP4、配置路由: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
5、配置生成树、链路聚合、协议封装、VRRP、防火墙、端口安全等。
6、全面测试。
配置思路大致上以从二层到三层,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配置。
先从简单入手,每做一步测试一步避免后期发现问题不容易排除。
一、涉及到的网络设备:1、路由器(Route),路由器基于三层,主要功能是路由寻址,另外还可以隔离广播域。
2、二层交换机(Switch),二层交换机基于二层,主要功能是连接局域网,还可以隔离冲突域3、三层交换机(Switch),三层交换机基于二层和三层,它是实现了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相当于路由器 + 二层交换机。
二、涉及到的知识点:1、静态路由2、动态路由3、Vlan划分4、Vlan间路由5、链路聚合6、NAT动态静态地址转换7、访问控制列表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在练习本上自己用手工绘画出各个设备的拓扑连接图,并标明各个接口和PC,然后在旁边配上各个设备的IP地址,以便实验时对照检查。
如果有时间,也可以把各个设备上的关键步骤用笔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
综合实验一一、实验概述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如图8-1:图8-1 综合实验一拓扑图二、实验需求某公司采用两台三层交换机和一台路由器作为核心,使用Vlan划分公司部门,一台路由器负责PAT。
其中PC1和PC3属于Vlan10,PC2和PC4属于Vlan20。
1、在S3640 A和S3640 B上创建Vlan,将PC1和PC3加入Vlan10,将PC2和PC4加入Vlan20,并配置两台交换机之间的Trunk链路。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项目报告书实验1 交换机的启动及配置途径实验设备:1.Cisco Catalyst 2950-24交换机一台,控制线一根。
2.PC机1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要求安装有超级终端程序。
3.T568B标准的3米网线一根。
实验目的:了解交换机的启动过程,掌握交换机的配置途径和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与技巧。
实验内容:1.连接交换机与PC机。
将控制线的RJ-45头插入交换机的Console配置口,另一端的DB-9插头插入计算机的COM1或COM2串行接口。
2.配置超级终端。
在Windows中启动超级终端程序,并创建一个名为cisco的新连接,并配置好COM端口的属性。
3.接通交换机的电源,注意在超级终端中观察交换机的加电启动过程。
若交换机还不曾配置过,在启动时,将询问是否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可回答Y,然后按照配置向导的提示,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
4.启动成功出现Switch>状态行后,键入?,观察在用户EXEC模式下,允许运行的命令。
然后键入enable,切换到特权EXEC模式,再键入show run命令,并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的内容和当前交换机的端口信息;执行show version命令,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5.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为C2950,并设置交换机的管理地址为192.168.2.154;配置Console口的登录密码为cisco,配置vty 0-4条线路的登录密码为mycisco,配置进入特权EXEC模式的密码为truename,然后将配置保存到NVRAM中。
6.关闭交换机的电源,然后再重新接通电源,以重启交换机,或者直接执行reload命令来重新启动交换机,并注意查看此时进入用户EXEC模式时,是否需要先输入登录口令。
键入enable进入特权EXEC模式,并再次查看配置文件,并注意查看配置文件有何变化。
7.利用网线将交换机与PC机的网卡相连,即将PC机接入到交换机的某个快速以太网端口上。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较复杂网络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问题。
二、实验环境:Cisco路由器3台;Catalyst 2950交换机2台;PC机3台。
图1
说明:路由器R2将内网划分为两个子网192.168.0.0、192.168.1.0;路由器R1负责内网与外网的连接,并实现NAT功能;R1与R3之间通过路由协议识别各个网络,由于内网采用了私有IP地址进行编址,它对外网应该是不可见的,所以启用路由协议时不要启用内部网络。
三、实验工具:Boson Netsim模拟器
四、实验内容:
(1) 按图1所示连接网络;
(2) 配置路由器R1:
路由器的名字为R1;
E0口的IP地址:192.168.0.1/24,设置E0口为NAT输入端;
S0口的IP地址:222.1.1.1/24,设置S0口为NAT输出端;
配置PAT,将内网中格式为192.168.*.* 的IP地址转换为S0口的IP地址;
配置静态路由,将目的为192.168.1.0 网络的数据报发往192.168.0.3;
配置RIP路由协议,在它的外网地址上启用协议。
(3) 配置路由器R2:
路由器的名字为R2;
E0口的IP地址:192.168.0.3/24;
E1口的IP地址:192.168.1.1/24;
配置默认路由,方向为R1路由器。
(4) 配置路由器R3:
路由器的名字为R3;
E0口的IP地址:200.1.1.1/24;
S0口的IP地址:222.1.1.2/24;
配置RIP路由协议,在它所有的直连网络上启用协议。
(5) 配置交换机S1和S2:只需配置交换机的名字和管理IP。
(6) 配置各PC机: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PC1的默认网关为R1的E0口IP、PC2的默认网关为R2的E1口IP、PC3的默认网关为R3的E0口IP。
(7) 测试结果:
R1的路由表中应包含2条直连路由(C)、1条静态路由(S)、1条由RIP学习到的路由(R);
R2的路由表中应包含2条直连路由(C)、1条默认路由(S*);
R3的路由表中应包含2条直连路由(C);
PC1与PC2可以ping通,它们与PC3无法ping通(这可能是模拟软件的问题),但在R1上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命令可以看到ping命令执行时的NAT翻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