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3.42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音乐鉴赏—《父亲》筷子兄弟《父亲》歌曲的起源,这是一个令筷子兄弟最伤感的事:拍《老男孩》的时候,传来了王太利父亲病危的消息。
“我不能晚一天回去,因为父亲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但王太利一走,剧组就得停摆。
王太利说,当时对自己打击挺大,“得到消息一个比一个坏,我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可是我还在拍《老男孩》。
”肖央(另一名成员)回忆,当时大家都希望,王太利的父亲能好起来,能看到我们拍的《老男孩》,可是最终也没看着。
于是王太利酝酿了《父亲》这首歌,并根据这个歌曲拍了《父亲》,借此寄托情感。
《父亲》这首由筷子兄弟之一的王太利作曲,并根据这首歌曲拍了《父亲》这部电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都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将所有遗憾和感恩投注到这首《父亲》中。
第一次接触这首歌是班里选取它参加12*9大合唱,无论是它的朴素的歌词还是独一无二的旋律,听着这首歌,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脑海中,看着这渐渐老去的身影,想哭。
远方的你还在为我而担心吗?“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描写了一位为子女默默奉献的父亲,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当初年少无知的我们,总是向你索取着,确认为理所当然,无声无言的爱,着就是父爱,当明白以后,父亲已老去。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父亲我想你了,想你的肩膀,你温暖的手掌。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当父亲渐渐老去,祈祷时光为你而停留,真的不想让你老去,写出了子女为报父恩,不惜用一切来交换,表达了对父亲深深地爱意。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这一节主要说明想要报答坚强父亲的恩德,渴望能为父亲做些什么,却不在父亲身边,托清风捎去关心和安康。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长大后才明白是父亲用双手撑起了这个家,总是尽力把最好的给我,表达出父亲默默的爱。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深入了解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演唱水平。
教学重点:1. 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2. 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 学会运用作品赏析方法。
教学内容:1. 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2. 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经典声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赏析声乐作品?二、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1. 讲解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作品赏析。
三、案例分析1. 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艺术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经典声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总结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2. 强调作品赏析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
2. 复习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作品赏析实践1. 学生分组,选取自己喜欢的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2. 各小组分享赏析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1. 讨论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分析作品赏析方法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强调作品赏析对演唱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艺术特色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作品赏析实践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1. 经典声乐作品CD或音频资料。
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 结合实际演唱,让学生学会运用作品赏析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音乐具备的基本特点1、抒情性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
音乐最重要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是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看法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
如贝多芬就因为非常热爱大自然而写出了《田园交响曲》这一美丽的乐章。
音乐的抒情性在影视艺术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音乐和画面共同创造的氛围中。
如:电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为表现幽静的田园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风格的音乐;电视剧《乡村爱情》的乐曲,就是为喜庆场面配置的欢乐而活跃的音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就是为悲惨的场面配置的呜咽而凄凉的音乐。
2、时代性音乐的时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
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体会、认识和描写。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音乐,每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如,我国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音乐发出了全国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声,《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目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家喻户晓的《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正是反映这一时代特色最典型的音乐作品。
3、民族性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
但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审美标准不同,音乐语言的差异也就很大,这些差异就是民族性差异。
音乐的民族性表现出一个民族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4、概括性音乐的概括性是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音乐能抒发和表达一种情绪或感情以及外在环境的某些形象和状态,但不能像文字或绘画那样具体精确地描绘。
音乐的描绘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它可以使人产生极为丰富的遐想和意境,这是任何文学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音乐对世间万物描写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模仿,二是引起人们的遐想。
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1、学校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应该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每年聘请音乐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进校园开设讲座、演出数场,通过讲解、演奏和现场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音乐,同时产生共鸣,引起兴趣。
从《二泉映月》看待中国民族传统音乐——阿炳《二泉映月》赏析《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阿炳)创作并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
该曲问世以来,不仅以二胡独奏形式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在音而且还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
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
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
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
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
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乐上受到其父华清和(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的严格训练,掌握了全部梵音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少年时代就技艺精湛,能奏善唱,而且自编自奏,才华出众。
由于自幼丧母,孤苦伶仃,中年双目失明无依无靠,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饱尝人间的辛酸。
*第一题1、第一首作品一阵见血,一上来就是活泼、轻快、广阔、内在,充满了宫廷音乐的气息。
作品可能是宗教音乐,为教会服务,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
我仿佛能看到在一个十分郑重的仪式上,一个特殊的场合,这首曲子隆隆响起,让人忍不住翩翩起舞。
它可能是巴赫的18世纪作品。
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活泼轻快之美。
这也像极了盛大场合,宫廷舞曲。
这首曲子很能让我快乐,我也愿意一直听下去。
小提琴的参与是曲子的灵魂所在,让人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情……音乐的力量就在此存在。
2、第二曲作品的前端是声音很轻的,如果声音没调大的话,你甚至会怀疑是不是没有音乐,然而音乐又会渐渐地升上来,它不像第一首那么活泼可爱,它带着一点奇诡,让人产生猜忌、怀疑的感情。
阴森森之感环绕着我。
有一种魔幻风格,像一个小精灵东躲西藏……到后面小精灵的胆子又大了起来……音乐是跳跃着前进的。
我好像来到了异世界,上世纪某中叶的热闹集市上,我兴奋的东张西望,有铁匠,有卖水果的,有咖啡屋……我开始美丽的奇遇。
总的说来,这首曲子比较飘飘欲仙,让人摸不着头脑,当我摘下耳机的时候再听它,又觉得它没有那么奇奇怪怪了。
*第二题假如我将前往荒岛,我会选择带上贝多芬的《欢乐颂》。
原因简言之,如果说贝多芬大师于我是人生的精神航灯,那么《欢乐颂》于我就是生活的希望之音。
首先,我为何会选择贝多芬?众所周知贝多芬是一位双耳失聪的世界著名作曲家兼演奏家。
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
谈到古典音乐,它似乎是神秘莫测的,给人一种后人再不可超越的敬畏感。
当然,“古”这个字就确定了时间界限。
像现在的爱写诗歌的人,他不管怎么写,也不能称呼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叫唐诗宋词了吧。
另一方面,我觉得贝多芬正是很好地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双耳失聪的他仍然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话我初听时是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学鸠,当时还觉得是否太中二了,但是却也照样觉得热血沸腾,仿佛被点燃了一般斗志昂扬。
大学生音乐鉴赏5篇第一篇:大学生音乐鉴赏大学生音乐鉴赏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跳动的精灵,每一段乐章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音乐无国界。
对于大家来说,音乐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可以接触到。
人们热爱音乐,这是人类的通性。
因为它有感情,创作它的人将个人的情感通过音乐自然的流露出来,人们在聆听中寻找到自己在音乐中的影子,与其产生共鸣。
不同的音乐总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因为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取材不同,器材不同,创作者不同,创作心境不同,所以音乐千变万化,各有特点,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情感、精神、希望与咏叹。
随着社会发展,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味品,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必需品。
在不同的心情下选择不同的音乐也会给人不同的启迪与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的多姿多彩,感受文化与心境的差异!一、歌曲欣赏【在紫罗兰色的月光下】与【月亮带我我的心】这首【在紫罗兰色的月光下】是由英国吉他手Ritchie Blackmore 和他的妻子Candice Night组成的夫妻乐队Blackmore’s Night创作的。
音乐主要受到New Age、World Music、Folk、与中世纪文艺复兴色彩的音乐所影响,使用的乐器有吉他、键盘、小提琴、铃鼓、曼陀铃、手风琴以及一便士哨子等,如此丰富的音乐背景与音乐配器,构筑出如诗如梦的音乐诗篇。
在聆听这首音乐时,就如同在作欧洲音乐巡回之旅,乐曲具有匈牙利的民谣色彩,热情洋溢。
【月亮代表我的心】由孙仪作词,翁清溪(艺名“汤尼”)作曲,原唱陈芬兰,接着刘冠霖翻唱。
不过如今人们提起这首歌,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邓丽君演唱的版本。
这一首带反复的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曲调委婉动人,富有东方色彩的浪漫,歌词情真意切,充满遐想。
带有再现的AB两段体的曲式结构,4/4拍,降E大调式,无论从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似乎都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笔墨。
同样是月光,同样是爱情,但由于节奏的选取及背景与演绎者的风格不同,使得一个热情洋溢,一个优美婉转,各有风味。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大学生音乐鉴赏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贯穿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鉴赏、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大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鉴赏。
一、大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情趣音乐是美的象征,它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2. 丰富精神世界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它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放松心情,让心灵得到滋养。
3. 增强文化自信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鉴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音乐发展的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促进人际交往音乐是一种沟通的桥梁,通过共同的音乐鉴赏,我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友谊,拓宽人际关系。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鉴赏1. 提高音乐素养要想鉴赏音乐,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1)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表现手法等。
(2)欣赏经典音乐作品,感受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3)关注音乐动态,了解国内外音乐发展趋势。
2. 培养鉴赏能力(1)注重音乐作品的整体性。
在鉴赏过程中,要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要素,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美。
(2)关注音乐作品的细节。
在欣赏音乐时,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如独特的音色、优美的旋律等。
(3)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
音乐作品往往与时代背景、作曲家生平、创作意图等密切相关,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作品进行评价。
这需要我们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音乐理论知识,能够从理论层面分析作品。
周日上午1—2节音乐鉴赏论文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000姓名:000指导教师:胡贞宇摘要: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听了「歌剧魅影」唱片中,克莉丝汀银铃般的嗓音,才想到要伦敦亲眼欣赏该剧的现场演出。
虽然,近年来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已经不再演唱这个脚色,但是当年这个为她量身订做,而且全球轰动的角色,似乎已经灌注了莎拉布莱曼的精神,别人无法取代。
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听见萝蕾莱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依归,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
她的音质纯净、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让我们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乐成长背景。
她的声音宛如穿越丛林,越过溪涧的清泉瀑布,时而是驰骋在塞下的野马,时而空灵到了极致,仿佛带你漫步云端,吮吸一抹云雾的气息,灵逸飘渺都化作声音的表达缭绕在你的心田。
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舞台剧原本是无法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空间,但是莎拉的歌声却极具创造性地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她用极为难得的艺术手法将所演唱的音乐表现出来,而且仍能不损其原味。
其绚丽多彩的美丽造型带人们进入如痴如醉的梦幻世界,不论在音乐上还是在视觉艺术上,莎拉·布莱曼都达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极致……关键字:莎拉.布莱曼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
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还登上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莎拉.布莱曼20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戏剧演出,担纲歌舞剧《猫》中的Jemima一角。
一、教材名称:《大学生音乐鉴赏》二、教学对象:大学生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史,掌握音乐理论常识。
3. 欣赏和解读经典音乐作品,体会作品的思想、背景、情感和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常识2. 中西方音乐发展史3. 中西方音乐作品赏析4. 中西方音乐之美及不同特点五、教学方法:1. 作品赏析贯穿全课,教师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参与讨论。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3. 多媒体教学,运用音响、幻灯片等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第一周:绪论1. 教学内容:什么是音乐,音乐的起源,为什么学习音乐。
2.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3.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响、幻灯片、图像4. 课后作业:了解音乐的起源,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周:音乐理论常识1. 教学内容: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等音乐基本理论。
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3.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响、幻灯片、图像4. 课后作业:练习音阶、和弦的演奏。
第三周:中西方音乐发展史1.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音乐、西方古典音乐、近现代音乐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3.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响、幻灯片、图像4. 课后作业: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搜集相关资料。
第四周:中西方音乐作品赏析1. 教学内容:赏析经典音乐作品,如《月光曲》、《梁祝》等。
2. 教学方法:作品赏析、讨论3.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响、幻灯片、图像4. 课后作业:撰写赏析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五周:中西方音乐之美及不同特点1. 教学内容:比较中西方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2.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3.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响、幻灯片、图像4. 课后作业:总结中西方音乐之美,撰写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表现自己的观点。
2. 课后作业:按时完成作业,撰写文章,展示自己的鉴赏能力。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大学生音乐鉴赏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大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大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性1. 提升审美素养音乐是一种美的体现,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美素养。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从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 拓展文化视野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3. 丰富精神世界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丰富精神世界。
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欣赏音乐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压力,放松心情,让心灵得到愉悦。
4. 培养创新能力音乐鉴赏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分析、评价、创新,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音乐鉴赏的方法1. 培养音乐素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鉴赏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这包括对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风格等方面的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音乐书籍、观看音乐纪录片、参加音乐讲座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2. 关注音乐动态音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我们要时刻关注音乐动态,了解最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潮流。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把握音乐的内涵。
3. 培养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这种能力:(1)多听:广泛地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流行、民族、摇滚等,以便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
(2)多思考: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分析音乐的表现手法。
大学生音乐的相关论文鉴赏你是在找关于大学生音乐赏析的相关论文?那么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店铺来给你们去整理大学生音乐赏析的相关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篇一以音乐激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摘要:音乐教育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着综合、协调的枢纽作用,这一特殊地位与作用是由音乐的性质而决定,它能推动人们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尤其是在完善现代大学生人格的培育过程中,音乐教育的这种综合、协调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音乐; 艺术素养; 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1-0156-01音乐艺术教育不仅在专业院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今天,对于非艺术高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而且从理念上突出教育创新、感情熏陶的特点。
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学院代课教师的双重身份,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并与经常与学生交谈后深深感到,我国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亟待提高和加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没有音乐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
一、音乐的教育作用(一)音乐能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精神创造的产物,通过表现某种特定的精神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精神文明形式,它通过人们听觉器官的感受而引起各种情绪反映。
音乐通过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音色变化的乐曲,能十分快捷而有效激起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和机体效应。
当学生沉浸在美的音乐感受和欣赏之中时,便可以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的心情得以抒发,从而调节心里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人生及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
良好的团结协助精神,能将他们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
我记忆中的春天是一片空旷的原野,大地上并没有什么漂亮的景致,也许是一点风,也许是太阳的一些刺眼的关照,麦田里你看不到苗儿,也觉察不到有什么东西在歌唱。
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不难让人想象的绿总环绕在你身旁.绿,让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它代表了生命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久违的绿,经过一冬,又回复了它的清新与明亮,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有季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春天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希望,也给艺术家以丰富的创作灵感,谈到春,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维尔瓦蒂,一个精致的大家,他在他的《四季》第一章里优美地描绘了春的气息,蕴含其中的春的主题,随着精致、优雅的旋律源源不绝地流出,我们细细品味,画面映入脑海:春天来了,无限欢欣。
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
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
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
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又婉转歌唱。
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犬躺在一旁。
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下,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
一种动人心弦的调子,象草原的风一样幸福而自由地,也象他本人一样无忧无虑地,在那鲜明活跃的旋律里面,在那缤纷而辽阔的生活熙攘声中间,在那有时凄凉、有时庄严的音调里面,越来越频繁、顽强、有力地倾泻出来。
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
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
众所周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舒畅。
这首赞美春天的乐曲,如同在充满绿意的公园里散步,如同听到清脆的鸟叫声、看到明媚的阳光和色彩鲜艳的花朵、闻到芬芳袭人的花香草香味,这样心旷神怡的情绪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现场体验。
浅谈关于肖邦《降B大调夜曲》的赏析国际法学院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1441 胡馨文在夜曲的创作方面,肖邦的夜曲无疑是钢琴曲谱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这开头的第一首降B大调夜曲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降E大调夜曲都能凸显出肖邦夜曲的特点。
当初第一次接触肖邦的夜曲其实非常的偶然,因为我的钢琴老师在我弹完车尔尼740之后发现没有我适合的曲集,而我并非钢琴专业的学生,于是在每次课的基础练习布置之余,让我开始每周练习一支肖邦的夜曲。
说实话,练肖邦夜曲的起因是因为他的夜曲手型需要较大,因为通常爬音都是跨度非常大的,通常是两组甚至更大,而在这之前我对于肖邦的夜曲都是只限于欣赏,而从来没去实际演奏过。
自此,对于这本夜曲集,我开始了长久的“拉锯战”。
说起这首夜曲,我觉得有必要就肖邦的整个夜曲的风格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如果说对比的话,巴赫的赋格和肖邦夜曲的风格就是两个极端,就赋格而言,它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声部纷繁复杂但是又严谨有序的宫廷风格,旋律而言往往是单调的或者通俗的说不够优美。
而肖邦的夜曲整体给我的感受更加明朗,感情的表达更加直接化,在华丽复杂的爬音后面隐藏着的是时而平易近人时而波涛汹涌的主基调,有着仔细雕琢的花音,也有着婉转悠扬的旋律。
每次弹奏一支作品之前,老师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介绍作品的音乐背景或者是作家在创作时的背景。
在谈及肖邦的夜曲,都会去追溯到费尔德的夜曲,因为他是夜曲的创始人,很多人都说肖邦的夜曲比起他的夜曲少了些自然,多了些调味料。
现在费尔德夜曲的弹奏已经非常少见,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似乎更多的是肖邦华丽的曲风和优美的旋律。
作为同组Op.9中的作品,不同于降E大调夜曲的平易近人,降B大调夜曲更多的表现出来了华丽的一面,尽管没有多声部,但是仍然能够通过音符之间花样组合变成多种变调。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降B大调夜曲,这首曲子在识谱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其实有五个降音。
这首夜曲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和第三章节在旋律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第二章节作为中间的舒缓部分,旋律方面右手的表达较为弱,更多是表现在左手部分的强弱变化来突出旋律的变化。
试析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综合艺术修养。
本文将从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基本内容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声乐作品的基本知识、音乐风格与流派、作品欣赏和分析等方面。
声乐作品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声乐作品鉴赏的基础。
这包括声乐作品的分类、发展历史、演唱技巧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歌剧、美声唱法、民歌、艺术歌曲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声乐作品的发展历史和演唱技巧,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声乐作品并加深对声乐艺术的认识。
音乐风格与流派是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包括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等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声乐流派。
通过学习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声乐作品。
高校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实际操作和艺术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教师可以给学生系统地介绍声乐作品的基本知识、音乐风格与流派、作品欣赏和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音乐概念。
而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集体欣赏和分析。
通过集体欣赏和分析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感受和分析声乐作品,互相交流意见和体会,从而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作品鉴赏和表演。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介绍2.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分析3.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鉴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介绍、音乐特点分析及鉴赏评价。
2. 难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部作品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介绍1.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如法国大革命、贝多芬个人的生活经历等。
(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分析1. 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结构特点,如四个乐章的布局、主题的展开等。
2. 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如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交响乐的丰富表现力等。
3. 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如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等。
(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鉴赏与评价1. 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不同乐章,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鉴赏与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鉴赏评价。
2. 引导学生反思: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品鉴赏:评价学生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鉴赏与评价是否准确、深刻。
3. 反思总结:评估学生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学习成果及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频、视频资料。
2. 贝多芬生平及创作背景的相关书籍、文章。
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
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音乐具备的基本特点
1、抒情性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
音乐最重要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是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看法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
如贝多芬就因为非常热爱大自然而写出了《田园交响曲》这一美丽的乐章。
音乐的抒情性在影视艺术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音乐和画面共同创造的氛围中。
如:电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为表现幽静的田园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风格的音乐;电视剧《乡村爱情》的乐曲,就是为喜庆场面配置的欢乐而活跃的音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就是为悲惨的场面配置的呜咽而凄凉的音乐。
2、时代性
音乐的时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
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体会、认识和描写。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音乐,每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如,我国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音乐发出了全国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声,《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目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家喻户晓的《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正是反映这一时代特色最典型的音乐作品。
3、民族性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
但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审美标准不同,音乐语言的差异也就
很大,这些差异就是民族性差异。
音乐的民族性表现出一个民族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4、概括性
音乐的概括性是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音乐能抒发和表达一种情绪或感情以及外在环境的某些形象和状态,但不能像文字或绘画那样具体精确地描绘。
音乐的描绘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它可以使人产生极为丰富的遐想和意境,这是任何文学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音乐对世间万物描写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模仿,二是
引起人们的遐想。
大学生音乐作品鉴赏——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学校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应该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每年聘请音乐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进校园开设讲座、演出数场,通过讲解、演奏和现场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
音乐,同时产生共鸣,引起兴趣。
2、加强地方音乐的了解和宣传,组织学生研究当地音乐。
为使学生学会欣赏本地区的音乐,学校应经常聘请当地有名的表演艺术家来校讲演。
让更多学生了解地方音乐,并学会如何欣赏这些音乐。
3、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成立各类乐团,委派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排演经典的中外优秀作品,如,室内乐团排练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
曲《蓝色多瑙河》;民乐团排练《春江花月夜》;合唱团排练《黄河
大合唱》等。
每次演出都将作品的详细介绍提前公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