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学案商务星球版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
《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3.会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及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时间的差异和地方时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地球作为太阳系中迄今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她也在不断的运动着。
地球的运动形式有几种呢?生答:自转和公转。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内容讲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第一框“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结合学案完成对知识的预习和梳理。
提问:(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生答: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的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出示课件,引导观察: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时的姿势是怎样的?地轴的空间指向是哪里?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老师点评,再组织学生相互用小地球仪动手演示自转,老师提示注意地球仪的摆放姿势)出示课件:地球自转的方向图(直面、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教师:从宇宙空间的不同方位看地球,其自转方向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从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学生,使其观察)生答:呈逆时针转动。
教师:对。
接下来我们再从南极的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南极朝向学生,使其观察)生答:呈顺时针转动。
教师:对,地球绕地轴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转动。
概括为“南顺北逆”。
(老师引导观察课件,并用大地球仪进行演示,且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2页中的活动。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及解读】●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
(难点)【教学模式】多向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每人一个小地球仪、手电筒(用红布包上手电筒的灯罩)、清水、红、白、黄色圆纸片若干、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的自转。
教学过程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并提出问题:1.地球围绕什么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什么?2.自转一周用多长时间?完成课本第11页思考题。
教师给予指导。
3.你会演示地球自转吗?评价后强调:手持地球仪时,确保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指向北方;按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学生观察后,指导学生画出自转方向,对画得比较好的进行投影展示。
小结: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呈顺时针方向。
(如下图)学生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
1.绕地轴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2.自转一周约24小时,即一天。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求答案。
(1)生活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白天黑夜的更替等。
(2)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所以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以一天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
活动1: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位同学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内同学相互纠错,要求人人会演示。
活动2: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1)使目光平视赤道,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在赤道上空俯视图上沿赤道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并在北极俯视图上标出自转方向。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球运动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地球自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球自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特点,同时提出问题:“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自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过程,同时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地球的自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地球的自转【课标及解读】●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歌曲欣赏:《爱你一万年》导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的神秘。
人类不懈地探索,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底。
我们知道,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小到电子,大到天体,一切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
歌曲中所唱的地球自转,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一天?什么是一年?这就涉及到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出示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欣赏音乐,倾听老师的导言。
以歌曲及用诗句般的语言导入,旨在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衔接过渡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说出所看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地球在自转(旋转)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自转的特点演示说明利用地球仪分组演示、观察、记录能够准确说出、辨别地球自转的方向产生的现象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分组演示、讨论、归纳能够正确理解、描述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问题导学一、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小结: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叫作地球的自转。
2、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提出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类比推理:当车自西向东运动时,车里的人看到站在路边的人如何运动?当车自东向西运动时,车里的人看到站在路边的人如何运动?分析与论证: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太阳东升西落。
当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时,太阳西升东落。
小结:由上可知(从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1: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说出什么是地球的自转2: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
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教学重难点】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通过小学阶段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身边的地理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
(3)旋转轴。
(4)产生的地理现象。
从学生们的回答讨论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地球自转。
2.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和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以问题探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观察思考,尝试画图。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实物直观演示(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演示。
1.师:请2-3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教师一起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补画出。
(1)地轴。
(2)运动方向。
.通过观察动画和演示实验,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在B、C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绕轴中心:地轴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
2.用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师: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Flash动画演示。
4.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动画与演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动画、动手演示,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逐渐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逐渐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重点)3.运用手电筒和地球仪等工具,通过分组实验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
讨论归纳,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等。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教具准备】教师专用大地球仪1个、学生专用小地球仪若干、手电筒、红胶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A结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任务二:模拟地球上的昼夜更提示方法与步骤: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注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2、追问:你能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吗?师生共同梳理与总结:生识掌握,生思路。
【当堂达标】1、(目标1)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2、(目标2 、3)模拟演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代表太阳)。
转动地球仪,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四季更替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3、(目标3)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 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 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 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目标2、3)读图回答下了问题:(1)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