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热点综合第1讲物质的制备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52.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章 第1讲 物质的制备1.(导学号27347041)(2018·山东菏泽模拟)实验室对制备气体反应的基本要求是:反应条件易满足、能平稳地产生气流、所得气体中尽可能不含杂质成分(除少量水蒸气及少量原料汽化形成的物质)。
下列反应一般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是( )A .Na 2O 2与CO 2反应制备O 2B .H 2O 2与MnO 2混合制备O 2C .加热浓硝酸制备NO 2D .浓NaOH 溶液与NH 4Cl 溶液混合加热制备NH 3解析:B [A 项,制备的O 2中易混入CO 2杂质;C 项,4HNO 3(浓)=====△4NO 2↑+O 2↑+2H 2O ,即NO 2中易混入O 2;D 项,应使用Ca(OH)2和NH 4Cl 制备NH 3。
]2.(导学号27347042)下列制备NH 3的发生装置不正确的是( )解析:C [用Ca(OH)2和NH 4Cl 固体制备NH 3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至试管底引起试管炸裂。
]3.(导学号27347043)用KMnO 4和浓盐酸可制备Cl 2: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
下列装置可用于上述反应制备Cl 2的是( )解析:C [由题给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可排除A 、D 两项;KMnO 4为粉末状固体,故不能选用B 装置。
]4.(导学号27347044)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解析:D [A中加热的试管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中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集气瓶中的进气导管应比出气导管短。
] 5.(导学号27347045)下列有关气体的除杂或收集方法,说法合理的是( )A.要除去NO中混有的NO2,可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水,然后用CaCl2干燥B.CO2中混有的CO气体可用点燃法除去C.除去H2S中混有的水蒸气,用浓硫酸干燥即可D.如图装置只能用来收集CO2,不能收集H2、NH3等解析:A [A项,NO中混有NO2时,先通过足量水,NO2与水发生反应得到稀硝酸和NO,然后通过CaCl2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NO,正确。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热点一探究型实验题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虽然探究性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4e5c2cKmro(1>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
(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
(3>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
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
4e5c2cKmro(2>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4e5c2cKmro(2018·安徽理综,28>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错误!(aq>PbCO3(s>+SO错误!(aq>。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4e5c2cKmro(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5c2cKmro(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10章第1讲化学实验热点李仕才热点一以“模拟工业生产”为载体的综合实验题解答物质制备试题的一般程序(1)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包括实验目的,反应条件,陌生物质的性质、陌生反应原理等。
(2)仔细观察装置图(或框图),联想熟悉的实验,观察装置图(或框图),找出每件仪器(或步骤)与熟悉的某一实验相似的地方,分析每件仪器中所装药品的作用。
(3)通读问题,整合信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基础知识做出正确答案。
[典例剖析] (2016·四川理综,9)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实验探究]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________→e(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b.熄灭酒精灯,冷却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HCld.点燃酒精灯,加热e.停止通入HCl,然后通入N2(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5)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
根据资料信息分析:①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章化学实验1.4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48分)1.[2020·河南洛阳联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强弱A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⑤⑥答案 D解析可根据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①正确;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错误;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无法通过过滤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③错误;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④错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含Cu2+和Mg2+的溶液,阴极只析出Cu,说明Cu2+的氧化性强于Mg2+,则Cu的金属性弱于Mg,⑤正确;将CO2通入Na2SiO3水溶液中生成H2SiO3沉淀,说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的酸性,而H2CO3和H2SiO3分别为碳元素和硅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⑥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答案 B解析收集CO2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导气管应长进短出,A、D两项错误;C项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错误。
3.[2020·江西模拟]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①能组成Zn-Cu原电池B.②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C.③说明反应2NO2(g)N2O4(g) ΔH<0D.④白色沉淀为BaSO4答案 B解析A项,可形成原电池;B项,HCl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通过其酸性强弱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C项,热水中颜色加深,则升高温度时,平衡2NO2(g)N2O4(g)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D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H+、NO-3把SO2-3氧化成SO2-4,从而生成BaSO4沉淀。
第十章 第1讲 物质的制备1.(导学号27347041)(2018·山东菏泽模拟)实验室对制备气体反应的基本要求是:反应条件易满足、能平稳地产生气流、所得气体中尽可能不含杂质成分(除少量水蒸气及少量原料汽化形成的物质)。
下列反应一般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是( )A .Na 2O 2与CO 2反应制备O 2B .H 2O 2与MnO 2混合制备O 2C .加热浓硝酸制备NO 2D .浓NaOH 溶液与NH 4Cl 溶液混合加热制备NH 3解析:B [A 项,制备的O 2中易混入CO 2杂质;C 项,4HNO 3(浓)=====△4NO 2↑+O 2↑+2H 2O ,即NO 2中易混入O 2;D 项,应使用Ca(OH)2和NH 4Cl 制备NH 3。
]2.(导学号27347042)下列制备NH 3的发生装置不正确的是( )解析:C [用Ca(OH)2和NH 4Cl 固体制备NH 3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至试管底引起试管炸裂。
]3.(导学号27347043)用KMnO 4和浓盐酸可制备Cl 2: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
下列装置可用于上述反应制备Cl 2的是( )解析:C [由题给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可排除A 、D 两项;KMnO 4为粉末状固体,故不能选用B 装置。
]4.(导学号27347044)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解析:D [A中加热的试管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中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集气瓶中的进气导管应比出气导管短。
] 5.(导学号27347045)下列有关气体的除杂或收集方法,说法合理的是( )A.要除去NO中混有的NO2,可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水,然后用CaCl2干燥B.CO2中混有的CO气体可用点燃法除去C.除去H2S中混有的水蒸气,用浓硫酸干燥即可D.如图装置只能用来收集CO2,不能收集H2、NH3等解析:A [A项,NO中混有NO2时,先通过足量水,NO2与水发生反应得到稀硝酸和NO,然后通过CaCl2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NO,正确。
B项,由于CO2不支持燃烧,无法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利用CO的还原性将CO除去,错误。
C 项,H2S具有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错误。
D项,用图示装置收集气体时,从a端进气可收集CO2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b端进气可收集H2、NH3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错误。
]6.(导学号27347046)下表中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解析:B [A 项,固体干燥剂(碱石灰)应使用干燥管盛放;C 项,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 项,用MnO 2和浓盐酸制备Cl 2须加热。
]7.(导学号2734704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下列尾气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制Cl 2的尾气:可用Na 2CO 3溶液吸收B .制NH 3的尾气:可用H 2SO 4溶液吸收C .制SO 2的尾气:可用酸性KMnO 4溶液吸收D .制NO 2的尾气:可用水吸收解析:D [A 项,Na 2CO 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吸收Cl 2;B 项,NH 3为碱性气体,可用H 2SO 4溶液吸收;C 项,SO 2具有还原性,可用酸盐KMnO 4溶液吸收;D 项,3NO 2+H 2O===2HNO 3+NO ,产生NO 。
]8.(导学号27347048)实验室制取SO 2时,用下列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时合理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解析:C [SO 2与NaOH 溶液反应,为了防止倒吸可选用①④装置。
]9.(导学号27347049)草酸晶体(H 2C 2O 4·2H 2O)100 ℃开始失水,101.5 ℃熔化,150 ℃左右分解产生H 2O 、CO 和CO 2。
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解析:D [草酸晶体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不能采用A、B,否则生成的水冷凝后会使仪器破裂;因草酸晶体在101.5 ℃熔化,而150 ℃才分解,使用C装置会使液态草酸流出,不合适,D装置符合题意。
]10.(导学号27347050)(1)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2)上述实验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 (填气体的化学式,下同);从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的角度看,明显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是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Cl2需用8 mol·L-1的盐酸100 mL,现用12 mol·L-1的盐酸来配制:①需要12 mol·L-1的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精确到0.1 mL)。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距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平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解析:(1)用H 2O 2制取O 2时采用MnO 2作催化剂,故应用固+液―→气装置;用NH 4Cl 固体和Ca(OH)2固体制取NH 3,应用固+固――→△气装置;制取Cl 2时用浓盐酸和MnO 2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应用固+液――→△气装置。
(3)②容量瓶使用前需要检漏,A 项正确;容量瓶洗净后不需要润洗,否则会引起误差,故B 项错误;配制溶液时,应先将浓盐酸在烧杯内稀释并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故C 项错误;定容后需将容量瓶翻转摇匀,故D 项正确。
答案:(1)①C ②B ③A(2)Cl 2 NH 3 Ca(OH)2+2NH 4Cl=====△CaCl 2+2NH 3↑+2H 2O (3)①66.7 ②B、C11.(导学号27347051)(2015·海南,17)工业上,向500~600 ℃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 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 用来制取 ________ 。
尾气的成分是 _______。
若仍用D 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l 2会含有少量FeCl 3,检验FeCl 3常用的试剂是 ________ 。
欲制得纯净的FeCl 2,在实验操作中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装置示意图,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 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发生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装置B 的作用是除去混杂在氯气中的水蒸气,故B 中加入的试剂为浓硫酸。
(2)根据题给信息,在制取无水氯化亚铁实验中,装置A 是用于制取HCl 气体;经浓H 2SO 4干燥后,在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Fe +2HCl===FeCl 2+H 2,则尾气的成分是氯化氢和氢气;若仍用D 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则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故会产生倒吸,且氢气与NaOH 溶液不反应,可燃性气体氢气也不能被吸收。
(3)检验氯化铁溶液常用的试剂是KSCN 溶液;欲制得纯净的氯化亚铁,应防止装置中氧气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A 处的酒精灯,利用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C 处的酒精灯。
答案:(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浓硫酸(2)HCl HCl 和H 2 发生倒吸 没有处理氢气(3)KSCN 溶液 点燃A 处的酒精灯(赶尽装置内的空气) 点燃C 处的酒精灯12.(导学号27347052)在梨、香蕉等水果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
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CH 3COOH +CH 3CH 2CH 2CH 2OH浓H 2SO 4△CH 3COOCH 2CH 2CH 2CH 3+H 2O实验步骤: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在A 中加入7.4 g 正丁醇、6.0 g 乙酸,再加入数滴浓硫酸,摇匀,放入1~2颗沸石。
按图安装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通入冷凝水,缓慢加热A 。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的高度不变,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水的体积。
Ⅱ.产品的精制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A中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后过滤,将产物常压蒸馏,收集124~126 ℃的馏分,得到5.8 g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冷水应从冷凝管的________ (填“a”或“b”)口通入。
(2)产品的精制过程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 (填“上口”或“下口”)转移到锥形瓶中。
(3)本实验提高产品产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