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23.78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装适量液体的玻璃管(如酒精、煤油或水银);3、分类及比较:1、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计:①、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②、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三、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4、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6、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基础训练1.温度:是指物体的。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考《考纲》对本章的要求: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特点等)。
5、能正确描述“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并能给出初步的知识说明。
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常见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整理:一、温度: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符号位,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口腔温度),读作。
注意:摄氏温度中0℃和100℃是如何规定的,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100℃是如何规定的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3(1)在使用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看清它的。
(2)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入被测的体中,不要碰到或;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4、体温计:量程是,分度值是;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 、 和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会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我们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________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如冰的熔化,水结冰是水的凝固;蜡烛燃烧时蜡的熔化,蜡烛油滴在桌面上马上又会凝固;铁熔化成铁水,铁水凝固为铁等。
(2)物质熔化时要______热;凝固时要_______热;注意: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过程;(3)不同固体熔化时,________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我们依此可把固体分为两类: 和 。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班级__ 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一、基础知识:1、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叫温度,测量温度常用_____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它测出的数值是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__________,这种温度的单位用_______表示。
4、在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首先应当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
5、各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_____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______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温计用来测___________, 体温计中连接玻璃泡和玻璃管处有一段非常细的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使用它是_______离开人体读数,要使已经升入玻璃管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_______拿着它用力向下甩.体温计的消毒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图一中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9、固体分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它们的显著区别之一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本章节是讲述物理热学的内容。
整章内容可以分成两大版块:温度和物态变化。
温度热量知识物态变化(一) 温度物理意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 单位及其规定: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温度计,其使用方法略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遇热时,玻璃泡中的液体膨胀,沿细管上升;遇冷时,液体收缩,细管中的液柱下降。
因此,通过细管中液柱的高低,就可以显示出温度的高低变化。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a.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读数时:a.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b.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固态 液态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固态 液态(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态 气态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态 气态(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固态 气态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固态 气态{{(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图一. 晶体熔化图像图二. 非晶体熔化图像(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物态变化第四章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1若两个物体冷热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注: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摄氏温度:2)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1(℃;把一0)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2(等100℃之间分成100℃和0℃;然后把100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份,每一等份代表℃”读作“5)摄氏温度的读法:如“3(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5 摄氏度”20摄氏度”或“负二、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装适量液体的玻璃管(如酒精、煤2 ;油或水银)、分类及比较:3 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分类测室温测体温测物体温度用途℃42℃—35 ℃50℃—-20-30 ℃110℃—量程℃0.1 ℃1 ℃1 分度值水银酒精(红色)水银、煤油(红色)所用液体玻璃泡上方有缩口特殊构造使用前要甩、可离开人体读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温度时不能离开物体读使用方法数数 1 、温度计的使用:,并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1(估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测量时,)2(器底部;读数时,)3(且视线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5 ①、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缩口)弯的细管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体温计的特殊构成:②、三、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温度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7℃读作:________________ -1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度计①作用: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②构造:③原理: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使用读:读数时视线与玻璃柱液面齐平取: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部和侧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不能俯视和仰视,先读数后取出温度计。
3、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注意: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将玻璃管内水银甩回玻璃泡,如果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病人的体温,读数值只升不降。
(二)物态变化升华(吸热)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固体分类: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①熔化概念: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③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④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①凝固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④晶体凝固时的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记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汽化①汽化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②方式:(一)、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特点: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②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二)沸腾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换算关系T=t+273K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实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持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1《物态变化》复习知识与技能能区别固态、液态和气态,并描述三态特征说出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了解体温计的原理过程与方法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水的三态了解,并解释自然现象,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1、常见的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三态的特征:形状(固定与不固定)、体积(有无一定的体积)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1)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100℃(3)使用方法:一是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二是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三是待示数稳定后不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视线与液面平齐。
(4)习题:0℃上下的读数;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的使用;辨别使用温度计的错误3、体温计:(1)量程:35℃—42℃(2)使用:液体不能自行退回到玻璃泡,使用前先用力甩几下,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习题:使用前没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普通温度计与体温计挂早上在室外晚上读数;体温计的读数放大(光的折射)三、物态变化(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1)定义: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不断吸收热量。
(2)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蒸发的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所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液体表面积;三是液体上空空气的流通速度。
沸腾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都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1)定义: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不断放出热量。
(2)方法:一是降低液体的温度;二是压缩液体的体积(3)习题:哈气和吹气;纸杯烧水;烧水的气泡;水滴进热油锅;炖鸡汤;壶口喷白气;模拟雨形成;玻璃出汗;查口腔的镜子;液化气;注射器中的乙醚;冰棍周围冒白气(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不断吸收热量2、凝固: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不断放出热量3、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体(钢铁铜冰捺等)4、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的物体(松香蜡海波玻璃等)5、熔点(凝固点):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6、习题:冬天摸冷铁粘手;冰袋降温;模具制品;冻豆腐有孔(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不断吸收热量2、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不断放出热量3、习题:樟脑丸变小;冰冻衣服凉干;窗户上的冰花;舞台上的喷雾效果四、水循环1、水的七种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雹2、各种化身形成的物态变化:3、水资源与节约用水4、习题:太阳能;霜前冷雪后寒课后反思:2。
《物态变化》知识复习提纲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换算关系T=t+273K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提纲
一、温度
1.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只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与预测者的感觉没有关系,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准确的(不可靠的)。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而我们的常用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成人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换算关系T=t+273K? (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1.先估测所测物体(液体)的温度;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二)使用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切物质都可以发生固、液、气三态之间的状态变化。
※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
??????????
2.熔化和凝固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
③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种类
晶体
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物态变化
汽化
液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现象
地面上的水变干、锅里水烧开
“白气”“烟雾”“出汗”
吸热方式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方式方法
①蒸发?? ②沸腾
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应用
电冰箱、空调、手术麻醉等
液化气、火箭燃料等
(2)、蒸发和沸腾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①都是汽化现象??? ②都要吸收热量???? ③都是从液态变为气态
?
不
?
同
?
点
汽化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都可进行
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
剧烈的汽化
吸热现象
蒸发吸热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①液体种类不同,沸点不同
②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液化:①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②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收热量,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升华的应用:物质在升华时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一、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补充:
1.?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①冰化成水②铁化成铁水③雪人冒汗④冰雕冒汗⑤蜡烛淌泪⑥冰块敷脑门退烧等
2. 生活中常见的凝固现象:①水结冰②铁水浇铸模型③蜡油变硬④电线和房檐上的冰挂
⑤冬天湿衣服变硬(变厚)等
3. 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
(1)蒸发:①湿衣服变干②地上的雨水变没③瓶中水放久了较少④酒精擦拭退烧等(2)沸腾:①水烧开了②饭煮熟了③熬汤时汤开了等
4. 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①家用液化气②露水③大雾④雪糕冒气⑤冰鸡蛋出汗⑥冬天眼镜进屋模糊⑦开水冒
气等
5.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
①冬天室外的冻衣服变干②碘变成碘蒸气③樟脑丸、卫生球、固体空气清新剂变少变无
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雪、制造舞台烟雾、制造低温环境等
6. 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①冬天室内窗户上的冰花②春秋早上的霜③雾凇④雪⑤碘蒸气凝聚成碘⑥雪糕外面的白粉
二、易混易错知识总结:1、热传递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者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存在温度差,且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自然界的云、雨、雾、露、雪、霜、雾凇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云、雾、露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霜、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4.? 正确理解“白汽”与“白雾”
水蒸汽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找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汽”与“白雾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者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