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龙宫“借”宝学案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龙宫借宝教案龙宫借宝教案龙宫“借”宝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通过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回,课文通过描写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借”如意金箍棒和索要披挂的情节,表现了美猴王劈水下海、力擎万斤的非凡神威。
▲教学流程:★检查预习课前让同学们预习了,下面我们看看你们预习的效果如何。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指名答。
再来看看老师定的目标。
出示投影(一)、下面我们将进行目标的'第一项:字词检查,出示投影,开火车读词,(二)、知识竞赛下面我们以竞赛的形式检查同学们上网搜集的资料。
投影抢答,谁先站起来谁答。
优胜者将获得打开礼物的机会。
1、《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朝人。
2、《西游记》共()回,课文节选自第()回,原回的题目是“()”。
3、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4、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新课一、悟空“借”宝。
1、师:这是什么?生:金箍棒。
师:这是谁的兵器?生:孙悟空。
师:这件兵器是怎样得到的?它有什么神奇之处?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一下。
出示课题投影2、师板书课题,老师写的和课本中一样吗?为什么加引号?3、从题目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借宝?借到什么宝?这个宝贝怎么样?)4、投影:下面是课文中描写金箍棒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说说金箍棒的神奇之处。
⑴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
⑵“扛不动!扛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
”(3)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4)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⑸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答案:有名字很沉重放光芒随人愿投影:现在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提示答题方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二、我们借“宝”投影:孙悟空“借”到了他称心如意的宝贝,我们从课文中能借鉴到哪些塑造人物的方法呢?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总结人物形象。
《龙宫“借”宝》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07-04-0632龙宫借宝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重点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32龙宫借宝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歌、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发回忆。
2、谈话: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
二、质疑导读,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怎么借?借到什么宝?2、导入读文,初步解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记记。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说说:迷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称”“念”齐读生字新词。
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初步解疑。
学习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分为三个部分:借宝原因――借宝经过――借宝结果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借宝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3、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谈谈: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结束课堂。
32龙宫借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听写有关词语。
3、导言:打败了混世魔王,孙悟空真是春风得意,他搬来了傲来国的所有兵器准备教猴子们学习武艺,但他自己同有合适的一件兵器,在一只老猴子的建议下,孙悟空决定去龙宫走一趟。
二、继续学文,了解借宝的过程与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3到6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呢?3、指名反馈。
4、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5、指名发言。
6、说说你从孙悟空借宝时的动作、语言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7、对于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又是怎么对待的?8、小结,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伸缩自如、兴冲冲、竟然”,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儿童故事中的智者形象——龙宫借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龙宫借宝的故事情节。
2. 通过对故事中智者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智慧和勇敢品质的认同和赞赏。
3.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和理解。
2. 智者形象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1. 对故事中智者智慧和勇敢品质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智者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问题:提前准备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道具,方便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
一、故事导入1. 讲解龙宫借宝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智者形象,激发学生对智慧和勇敢品质的兴趣。
二、智者形象分析1. 讲解智者形象在故事中的表现,如智慧、勇敢、果断等。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故事中的智者具有智慧和勇敢品质?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加深对智者形象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 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智者形象进行讨论。
2. 讨论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智者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角色扮演1. 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包括智者、龙王等。
2. 表演故事中的经典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智者形象的魅力。
3.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故事中的智者形象,强调智慧和勇敢品质的重要性。
22 龙宫“借"宝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有声有色朗读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悟空借宝过程,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注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
【难点】。
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查找作者吴承恩及小说《西游记》有关资料。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学习要点】
学习有关吴承恩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龙宫借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龙宫借宝》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分辨善恶美丑。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龙宫借宝》在整个《西游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故事情节梳理:详细讲述孙悟空在龙宫借宝的过程,以及与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的互动。
3. 人物形象分析:(1)孙悟空:聪明、机智、勇敢、自信,具有反抗精神。
(2)东海龙王:和善、胆小、贪婪。
(3)南海龙王:威严、正义、有爱心。
(4)西海龙王:狡猾、自私、吝啬。
(5)北海龙王:忠诚、憨厚、善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悉《龙宫借宝》的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孙悟空在故事中的反抗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例,分析人物性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和《龙宫借宝》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情节,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善恶美丑。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龙宫借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龙宫借宝》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龙宫借宝》的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发学生对《龙宫借宝》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龙宫借宝》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2)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故事中所蕴含道理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西游记》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西游记》的研究资料、相关故事背景介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知识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