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 格式:dps
- 大小:8.32 MB
- 文档页数:32
2016年机器人行业职业分析报告个人对机器人行业很有兴趣,并且希望可以在这方面发展。
我了解到近几年机器人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战略目标。
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使传统的工业生产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海洋资源的探索,乃至太空作业等领域,机器人可谓是无处不在。
目前机器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机器人已经在很多的领域代替着人类的劳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机器人帮助。
机器人工程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电子技术、技术科学、自动控制等为一体。
目前对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呈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一些信息学、电子学方面的先进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目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30 年前的电脑行业极为相似。
今天在汽车装配线上忙碌的一线机器人,正是当年大型计算机的翻版。
而机器人行业的利基产品也同样种类繁多,比如协助医生进行外科手术的机械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负责排除路边炸弹的侦察机器人、以及负责清扫地板的家用机器人,还有不少参照人、狗、恐龙的样子制造机器人玩具。
舞蹈机器人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爱的外貌、又兼有技术含量,极受青少年的喜爱。
我从前年开始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在这过程中尝试过很多次的失败,也感受到了无比的乐趣。
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
1977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曹祥康在江苏嘉兴召开了全国性机械手技术交流大会,是我国第一个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大型会议。
1983年12月在广州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1985年9月在沈阳成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协助制定“七·五”、“八·五”机器人攻关项目的发展规划、机器人的有关标准及“863”科技发展规划。
机器人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6-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出版日期】2016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baogao/0R51929262016.html∙【智研咨询】报告目录2015 年,我国机器人销量达到了6.6 万台,比2014 年的5.7 万台增长了16%。
2013年我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迄今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大的国家。
同时,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行业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共十三章。
首先介绍了机器人产业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机器人行业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
2016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0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5)二、行业概况 (6)1、行业发展现状 (6)(1)工业机器人概述 (6)(2)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7)2、行业市场规模 (8)3、行业特点 (10)(1)技术要求高 (10)(2)国内外差距较大 (10)(3)市场空间大 (10)三、行业壁垒 (11)1、人才技术壁垒 (11)2、销售渠道壁垒 (11)3、资金壁垒 (11)四、行业风险特征 (12)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12)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12)五、行业发展趋势 (12)1、向模块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12)2、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13)3、应用领域更广 (13)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1、有利因素 (13)(1)政策大力支持 (13)(2)人工成本飙升引发“机器换人”浪潮 (14)(3)国内机器人使用密度低,潜力大 (15)2、不利因素 (16)(1)自主创新能力弱 (16)(2)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 (16)(3)低端产能过剩 (17)七、行业竞争格局 (17)1、伯朗特 (18)2、拓斯达 (18)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智能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属于工业机器人行业,行业主管部门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职责:负责相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行业的管理与规划等,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管理。
科技部主要职责: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一、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述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工业机器人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选择由连杆件和运动副组成的坐标形式。
最广泛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坐标形式有: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面坐标式(极坐标式)、关节坐标式(包括平面关节式)。
工业机器人驱动器可将电能、液压能和气压能转化为机器人的动力。
常见的工业机器人驱动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电器驱动器,包括直流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液压驱动器,包括电液步进马达和油缸;气动驱动器,包括气缸和气动马达;特种驱动器,包括压电体、超声波马达、橡胶驱动器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为6.85万台,同比增长18%。
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居多,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
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消费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居第二位,金属制造行业位居第三位。
三、中国工业机器人竞争企业分析四、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
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工业机器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
预计到2021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1.15万台;销售量将达到23.04万台以及保有量将达到136.04万台。
工业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将是相当可观。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2016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时间:2016-09-201、机器人的分类结构形式、自由度、负载以及控制方式等标准进行分类。
机器人。
根据目前工业市场特点,本次报告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工业机器人,即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按用途来分,工业机器人可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涂胶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切割机器人、自动导引车(AGV)机器人和净室机器人等。
按结构形式来分,工业机器人可分为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和关节型机器人三种,其中关节型工业机器人以4-6轴为主。
按照负载来分,工业机器人可分为小型负载机器人(负载小于20Kg)、中型负载机器人(负载在20~100Kg之间)和大型负载机器人(负载大于100Kg)。
特种机器人,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2、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市场发展稳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入和国际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市场扩展的速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1、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被认为是工业机器人快速进入生产的原因之一。
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来,中国各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水平,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出现民工荒,中国人口红利渐失,一些生产型企业开始外迁。
2016版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研究对象 (1)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2)(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2)(二)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2)(三)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4)二、从智能制造到工业机器人 (6)三、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空间大 (9)(一)供给端:机器人“四大家族”领先优势明显 (9)(二)需求端:制造业“机器换人”需求强烈 (10)四、国内机器人厂商寻求突破 (16)(一)找准市场缺口,扬长避短占领市场 (17)(二)关键技术突破,解决零部件瓶颈 (19)五、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22)(一)发展现状 (22)1、产业环境 (22)2、产业规模与增长 (26)3、产业结构 (26)(二)基本特点 (28)(三)重点地区发展概要 (30)六、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5)(一)影响因素 (35)1、有利因素 (35)2、不利因素 (37)(二)发展趋势 (38)1、产品 (38)2、技术 (40)3、企业 (40)七、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预测 (41)(一)产业规模预测 (41)(二)产业结构预测 (41)1、区域结构预测 (41)2、行业结构 (42)八、工业机器人公司分析 (44)(一)海伦哲 (45)(二)金自天正 (45)(三)南京熊猫 (46)(四)埃斯顿 (47)九、工业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49)(一)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外现状 (49)(二)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50)图表目录图表1:智能生产与智能工厂 (6)图表2:工业机器人 (7)图表3:服务机器人 (7)图表4: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 (9)图表5:世界主要工业国和地区历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台) (10)图表6:我国机器人销量与世界机器人总销量的对比(台) (11)图表7: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预测(万台) (12)图表8:中国机器人存量将会迎接高速增长(万台) (12)图表9: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13)图表10: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14)图表11:近年来我国推进机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 (15)图表12:国内国外各类机器人销量占比 (16)图表13:主要机器人本体上市公司 (17)图表14:2013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分类别) (18)图表15:我国历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分类别) (19)图表16: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成本占比 (19)图表17: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重要供应商 (20)图表18: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市公司列表 (21)图表19: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政策措施一览表 (23)图表20:2012-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与増长 (26)图表21: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区域结构 (26)图表22: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结构 (27)图表23:工业机器人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9)图表24: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预测 (41)图表25: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区域结构预测 (42)图表26: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结构预测 (42)图表27:1994年到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以及增速 (5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工业机器人产业,涉及工业机器人零配件生产、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等重点环节。
2016年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4月目录一、进入全面普及期,中国机器人在内忧外患中前行 (5)1、对比日本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跨入普及期 (5)(1)劳动力供应紧缺,制造业工资大幅上涨 (6)(2)政府采取积极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和应用机器人 (7)(3)机器人成本快速下降,产销量快速上涨 (7)(4)形成与下游需求相匹配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链,应用集中在汽车和电子,开始向其他产业扩展 (8)2、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内忧外患中前行 (12)(1)内忧:产能过剩出现,面临空心化和边缘化 (12)①超前规划,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12)②企业规模小而散,量的增长大于质的增长 (13)③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内机器人企业技术空心化和应用低端化 (14)(2)外患:外资深化布局,欲实现全产业链本土化 (16)(3)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做好普及期准备 (17)①中国机器人产业也不断前行,为普及期做好准备 (17)二、国内机器人行业现状与机会 (21)1、上游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有空间,减速机尚需时日 (21)2、中游本体:勇敢者的游戏,差异化是出口 (27)3、下游系统集成:汽车部分进口替代,3C抢窗口期,细分领域是机会 (30)(1)汽车产业外资占据主导,焊装线开始出现进口替代 (30)①行业供需状况及市场规模 (30)②市场竞争格局 (32)(2)3C蓝海市场,未来3-5年是窗口期 (34)①3C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集群现象明显 (35)②3C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自动化需求潜力巨大。
(36)(3)系统集成商天生规模小,机会在于细分领域和低端产能 (40)三、未来10年机器人三大发展趋势 (41)1、通用软件平台降低机器人行业门槛 (41)2、人机协作促进机器人普及,机器人走向融合的开端 (42)3、机器视觉、深度学习让机器人更智能 (44)四、总结 (46)参照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历程,我们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始跨入全面普及期,有以下四个特征:(1)产业高速发展,随着市场培育完成和下游需求激活,仍将保持年均25%以上的高增速。
2016年智能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服务机器人千亿市场待挖,群雄逐鹿欲占先机。
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服务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新兴产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而且目前全球没有服务机器人的领军企业,这使得各大产业资本纷纷瞄准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欲抢占发展先机。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及机器人价格下降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长期的、核心的驱动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对服务机器人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个人/家庭机器人领跑。
智能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主要分为个人/家庭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两大类。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最新统计,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9.7亿美元,2010-2014年均复合增长率10.8%,预计2015-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规模约394亿美元,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1.07%(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96亿美元,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198亿美元)。
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这类贴近消费者端的产品销量大、单价便宜,占比不断提升。
2010-2014销售额CGAR约为37.8%。
据IFR预计,2015-2018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超过专用机器人达到198亿美元,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5.24%。
国内服务机器人空间大,家用与医疗领域充当急先锋。
我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低下,总渗透率不足1%,与美国的16%相比相去甚远,2015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仅在50亿元左右。
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家政服务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家用机器人价格下降,新主流消费群体驱动等影响,未来家用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
我国医用机器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相比发达国家低,同时我国千人口护士数为2.2,远低于OECD主要国家每千人口医师数平均值8.7,护士资源极度匮乏,医护人员严重不均衡。
2016年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2月目录一、国内格局:起步晚空间大,家庭服务机器人率先爆发 (4)1、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低,产业化刚刚起步 (4)2、政策东风,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加速中 (6)3、刚性需求驱动服务机器人产业爆发,未来市场规模过万亿 (8)(1)发展服务机器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 (9)(2)服务机器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替代选择 (11)(3)特殊工作环境催生专业服务机器人新品种 (12)(4)文化产业助力服务机器人推广普及 (13)4、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格局:家庭服务类率先爆发,专业类纷至沓来 (14)(1)个人/家庭服务类:应用场景成熟,行业竞争激烈 (14)①智能家居领域国内龙头:科沃斯 (18)②全球教育机器人 (19)1)全球教育机器人第一品牌:未来伙伴 (19)2)独角兽级别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优必选 (20)(2)医疗类:刚性需求逐步凸显,企业携手科研院校强势进军 (22)①妙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国内第一家 (26)②璟和技创:开始批量临床应用的康复机器人企业 (27)(3)特殊应用类:上市公司打造公共安全机器人,大疆科技垄断消费类无人机 (27)①大疆科技:全球领先的消费级无人机解决方案生产商 (29)②纳恩博(Nine bot):国内首家智能短途代步设备运营商 (30)(4)军用类:企业研发刚刚起步,新松机器人独家供应 (32)二、主板:关注龙头企业和新兴应用场景 (32)1、新松机器人:综合实力最强产品布局最完善的机器人龙头 (33)2、巨星科技:亚洲最大的手工具企业科技转型机器人 (34)3、博实股份:打破达芬奇垄断的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 (36)4、康力电梯:有望对抗Pepper的新一代服务机器人 (37)5、海伦哲:国内唯一的消防机器人上市企业 (38)6、GQY视讯:视讯巨头加码转型服务机器人领域 (39)7、华丽家族:金融巨头投资7亿元加码服务机器人 (40)三、新三板:关注布局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潜力公司 (41)1、智臻智能:企业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 (41)2、中科汇联: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业内领军者 (43)3、观典航空:缉毒专家,无人机主营第一股 (44)4、七维航测:国内航测领军企业 (45)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起步晚刚需大,未来万亿空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