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2
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余大鹏;席荣华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4(13)2
【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双重胶原酶溶解术.通过15~31个月的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佳,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余大鹏;席荣华
【作者单位】324002,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324002,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椎间盘内射频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J], 王礼彬;胡琴琴;温朋程;李宜红
2.胶原酶溶解术联合胶原酶+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冯伟平;刘树合;李景信;俎志勇;朱彦海
3.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7例 [J], 李格当;宝音
4.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J], 赵潼
宝
5.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周国徽;郑野;范吉众;闫宏旭;徐兴臣;王东泽;张少臣;李跃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髓核摘除加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后再注入胶原酶溶解残余髓核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C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电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经皮穿刺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在原通道内注入400~600 u胶原酶溶解残余髓核。
结果 3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加溶解术,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疗效评价:有效率94.2%,优良率72.5%,明显高于单纯摘除术组有效率88.08%和优良率59.3%(P<0.05)。
结论经皮髓核摘除加胶原酶溶解术可提高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近期效果较佳,远期效果也较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经皮髓核摘除;自ONIK(I)发明了自动椎间盘摘除器以来,经皮髓核摘除加胶原酶溶解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并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副作用较小的髓核溶解酶——胶原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加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使经皮髓核摘除加胶原酶溶解术在我国各大医院得到广泛开展,其疗效已接近髓核摘除术。
我院引进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研制的电动旋式椎间盘摘除器,采用经皮髓核摘除术后注射一定单位的胶原酶溶解残存髓核组织的方法对椎间盘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与单纯摘除术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4年至2006年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1例,其中单纯摘除术组386例,男214例,女172例,18~77岁,平均年龄56±14岁;髓核摘除加胶原酶溶解术组345例,男198例,女147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4±1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史长约1个月至15年,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上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分为1~3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胶原酶的介入治疗1200例分析1998~2000年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腰腿痛,通常先出现腰痛后出现腿痛,或者两者同时出现(90%),极少数病人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痛(5%)。
①腰痛(95%):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髓核,刺激纤维环外层与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引起腰痛,为一种反射性或涉性感应性疼痛。
主要集中在腰部,有时放射到臀部或下背部。
急性腰痛多见于突出型或脱出型,常出现于剧烈咳嗽、喷嚏、搬运重物不慎或推拿按摩操作过重之后。
②坐骨神经痛(90%):突出的髓核压迫或刺激腰骶神经根引起腿痛,这是一种放射性神经痛,因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压迫腰5骶1神经根,故坐骨神经痛最常见。
③股神经痛(30%):表现为大腿前疼痛或兼有麻木感。
④下腹部痛(5%~10%):由于高位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刺激了窦椎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所致的一种牵扯痛。
⑤麻木(10%)。
⑥间歇性跛行(5%):主要见于椎管狭窄症,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受累的神经根发生炎症反应,充血、水肿所致的症状。
⑦肌力减退(10%)。
⑧马尾神经综合征(1%)。
体征:①步态:行走时腰前倾、侧弯、臀部向一侧突出。
②腰部活动受限,以腰后伸受限为主。
③骶棘肌痉挛与压痛。
④脊柱外形异常:脊柱生理曲度消失,或向一侧侧弯。
⑤直腿抬高试验:本征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其阳性表现通常只见于腰4~5、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突出。
⑥足背屈加强试验:可帮助鉴别直腿抬高受限是源于神经因素还是源于肌肉因素。
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本征牵拉股神经,阳性表现见于腰2~3、腰3~4间隙的椎间盘突出者。
⑧健侧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髓核突出较明显。
⑨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相应管辖区感觉异常。
辅助检查腰椎平片:排除腰椎骨质结构的其他疾病,可提供椎间盘变性的间接征象,以及利于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定位。
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报告
谭瑞诚[1];谭克[2];金丽敏[3];温柱德[4];陈业芬[5]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采用胶原酶注射即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6年以来共治疗30例。
局麻后在电视X线机控制下进行胶原酶注射,注射后住察1周,优良率达70%,作者认为化学溶核术较手术恢复快、痛苦小,是可选择的一种好方法。
【总页数】2页(P4-5)
【作者】谭瑞诚[1];谭克[2];金丽敏[3];温柱德[4];陈业芬[5]
【作者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山西医科大学口腔研究所;[3]太原市人民医院 030001;[4]030001;[5]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报告 [J], 段爱民
2.硬膜外腔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报告 [J], 王阵英;张月霞
3.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随访报告 [J], 崔凤德
4.CT引导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报告 [J], 王凯;关涛
5.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注射途径疗效的对比(附197例报告) [J], 陈绎志;刘锦;蒋煜青;余庆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盘外穿刺术,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施行胶原酶溶解术。
对手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78例患者中显效5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02%。
结论盘外穿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轻、疗效佳。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盘外穿刺术;胶原酶;溶解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胶原酶溶解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轻、疗效佳,已成为治疗该病科学有效的方法。
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酶注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23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9岁,均为住院收治患者;病程5月~7年,平均病程14.8个月。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前经保守治疗3~19个月无效,CT和/或MRI 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适应症与禁忌症参照经皮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规范化条例(讨论稿)[1]标准,适应症: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症状:下腰背痛,向下肢放射性痛,感觉异常,常见于小腿前外侧;(2)体征:跛行,步态异常,脊柱侧凸畸形;(3)检查:腰部活动受限,椎旁压痛或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拇趾伸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阳性;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肌肉萎缩,感觉障碍;(4)影像学检查:包括(1)腰椎正侧位片,可见相应椎间隙变窄,脊柱侧凸,不伴脊柱其他疾病;(2)腰椎CT检查确定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方向,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以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复查对照。
相对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物直径大于10mm;腰椎间盘突出第1次胶原酶溶解术后症状减轻,可作第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