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七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童趣》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称快。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为丘。
()()⑷以土砾凸者..⑸凹者为壑()()..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张()昂()素()6.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3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3分)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分)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3分)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3分)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童趣》◎名句积累(共1小题)【2017年广西百色市】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沈复《童趣》)【答案】1.故时有物外之趣◎课内阅读(共1份)【2017年广西南宁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余.忆童稚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C.徐.喷以烟清风徐.来D.观.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B.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则.请从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4分)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⑵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答案】13.C解析:C中“徐”意思都是“慢慢的”;A中“余”前一个是“我”,后一个是“剩下的”;B中“强”前一个通“僵”,僵硬,后一个“强大”;D中“观”前一个是“观看”,后一个是“景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导学识记点第5课童趣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三、重点段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童趣》练习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童稚藐小微物项为之强鹤唳云端凹凸二、 解释词语余忆童稚时,能 张目对日明察 秋毫。
见藐小 之物,必细 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 之,项 为之强。
又留蚊 于素帐 中,徐喷以烟,使 之冲烟 而飞鸣,作青云白鹤 观,果如鹤唳云 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 而二虫尽 为所吞。
余年幼,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练习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 .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2、 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 .明察秋毫B .物外之趣C •怡然称快3、 第一段主要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
4、 “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的意思是,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5、 “唳”的读音是。
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6、 《童趣》选自 ___________ ,作者 ________ ,字 ________ ,苏州人,—代作家。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 A J 余忆童稚时B、J 又留蚊于素帐中 I 故时有物外之趣1于土墙凹凸处 D 、项为之强 E 、J 余忆童稚时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i 余年幼8. 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 4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练习一、默写C 「使其冲烟飞鸣赳 ・ L 常蹲其身1.《〈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来表示。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借鉴。
篇1:《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2分)①徐喷以烟:② 鞭数十:③方出神:④ 项为之强: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小题2:A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篇2: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阅读习题及答案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让学生听录音,概括出文 事: 中描画了 几件趣第5课《童趣》全套教案+试题(绝对精品)(人 教新课标初一上)15分钟课堂过关训练doc 初中语文5童趣1. 从基础做起,注音:明察秋毫〔丨 壑〔丨 癞〔丨 鞭〔丨2. 沈复,字 ____________ ,长洲〔现在 _____________ 〕人,清代 _____________ 。
3. 据原文内容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或千或百,果 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 ,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___________ ,使之冲烟 而飞鸣,作 __________________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默写第三自然段: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个小翻译!〔1〕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见二虫斗草间。
姓名:班级:7.正确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停顿:〔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8.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又留蚊于素帐,徐喷以烟。
〔〕〔3〕鞭数十,驱之不院。
〔〕〔4〕以虫蚊为兽。
〔〕9.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1〕必细察其纹理〔〕〔2〕仰头观之.〔〕〔3〕使其冲烟飞鸣〔〕〔4〕常蹲其身〔〕〔5〕观之,兴正浓〔〕〔6〕驱之不院〔〕10.运用以下词语造句:〔1〕明察秋毫〔2〕藐小〔3〕怡然自得〔4〕庞然大物11.简答题:〔1〕作者所讲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举例讲明〕〔2〕你喜爱文中哪些句子,并讲明缘故。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第五课童趣练习(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童趣》一、词语积累1、常规词语:余:我。
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2、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3、成语: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
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
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童趣》◎名句积累(共1小题)【2012年广西百色市】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沈复《童趣》)【答案】1.故时有物外之趣◎课内阅读(共1份)【2013年广西南宁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余.忆童稚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C.徐.喷以烟清风徐.来D.观.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B.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则.请从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4分)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⑵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答案】13.C解析:C中“徐”意思都是“慢慢的”;A中“余”前一个是“我”,后一个是“剩下的”;B中“强”前一个通“僵”,僵硬,后一个“强大”;D中“观”前一个是“观看”,后一个是“景观”。
14.B 解析:A中“之”前一个是“的”,后一个是“它”;C中“然”前一个“…的样子”,后一个“那么,既然这样”;D中“以”前一个是“把”,后一个是“认为”。
15.B 解析:B项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纯真善良。
16.⑴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关键词“藐小”“必”)(2分)⑵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关键词“鞭”“之”)(2分)◎对比阅读(共1份)【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二(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
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
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
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
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
②勃然:充满生机。
③滚汤:开水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B.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D.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⑴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分)⑵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3分)11.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4分)【答案】8.B 解析:B项,私下/偏爱。
9.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10⑴果然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⑵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11.满怀童真童趣,善于观察生活,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
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参考译文】等到(我)长大后,爱花成癖,喜爱剪盆景.认识张兰坡后,才开始精通剪枝,养花的方法,接着领悟了嫁接花木堆石的方法。
花中属兰花最特别,因为它的幽香韵致.但带花瓣的花之中稍微可以记入书的没有了.兰坡临死的时候,赠给我荷瓣素心兰一盆,都是肩平心阔,根茎花瓣洁净,可以记入书的。
我珍惜它就像珍惜玉璧一样。
花和叶子长得十分茂盛。
不到两年,一天早上忽然枯萎而死,拔起根来看,都白得像玉一般,而且兰芽充满生机。
开始我疑惑不解,认为我无福消受这花,仅仅感叹而已。
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从此,我发誓再也不种植兰花了。
◎课外阅读(共2份)【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10分)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ǔ):老妇。
②篚(fěi):圆形竹筐。
③真草:楷书,草一书。
④抗:抗衡,相当。
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善.鸣,求市未能得()⑵遂携新友命驾就.观()⑶当举.群相送耳()⑷使.人耽之若是()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14.(2分)⑴擅长(善于)⑵前往(去,接近,靠近)⑶全(全部)⑶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0.5分)15.(2 分)C解析:例句是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装。
A项,形容词作名词,飞奔的马;B项,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项,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饿。
16.(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分)⑵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2分)“皆此类”意译国“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亦可。
17.(2 分)B 解析:王羲之不是唐代人。
【参考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给人写信说:“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三(四)(8分)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
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
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
鲍欣然允议。
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
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
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
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
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2分)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殊.无意味(很,非常)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D.各已陶.然(熏陶)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2分)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答案】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2分,对三处2分,两处1分,一处不得分)19.D(2分)解析:陶醉。
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
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
(2分,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分,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苏州城有南园、北园二处,油菜花开时我们要去游玩欢聚。
苦于附近没有酒家饮店,只好携带食品盒而去。
对花冷饮,极无趣味。
有的商量在就近寻找饮酒地方,有的建议看完花返回来饮酒,但是都觉得不如对着花趁热饮酒痛快……街头有个姓鲍的,卖馄饨为生,我们用一百钱雇他的一套东西,约他明天午后去,姓鲍的爽快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