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故事《眼镜小猫》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10.42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教案戴眼镜的小猫教案标题:中班教案-戴眼镜的小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戴眼镜的小猫这个故事,并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眼镜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教学资源:1. 绘本故事《戴眼镜的小猫》2. 图片或卡片,展示小猫戴眼镜的样子3. 眼镜模型或实际的眼镜,供学生亲自尝试戴上教学准备:1. 预先阅读故事《戴眼镜的小猫》并熟悉故事情节。
2. 准备图片或卡片,展示小猫戴眼镜的样子。
3. 准备眼镜模型或实际的眼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学生们一起观察展示的图片或卡片,询问他们认为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小猫戴眼镜。
2. 引导学生们思考戴眼镜的作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故事讲解:1. 告诉学生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猫戴眼镜的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逐页读故事《戴眼镜的小猫》,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3. 在读故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互动参与,提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与分享:1. 读完故事后,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主要角色。
2. 引导学生们讨论小猫戴眼镜的原因,以及他们是否认识戴眼镜的人。
3. 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眼镜的看法和认识,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关心和尊重戴眼镜的人。
拓展活动:1. 展示眼镜模型或实际的眼镜,让学生们亲自尝试戴上眼镜,体验戴眼镜的感觉。
2. 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猫戴眼镜的情景,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 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与眼镜相关的绘本或图片,让他们自主阅读或观察,并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总结和评价:1. 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戴眼镜的重要性和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
2. 鼓励学生们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总结自己对戴眼镜的理解和感受。
3. 对学生们的参与和表现进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眼镜小猫》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1.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幼儿想象力。
1.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4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故事课件或图书,展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2 准备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供幼儿绘画使用。
2.3 准备一首关于小猫的儿歌或歌曲,活动结束时演唱。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故事课件或图书,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3.2 讲述故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眼镜小猫》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3 讨论故事: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4 绘画环节:邀请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眼镜小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5 总结环节:演唱一首关于小猫的儿歌或歌曲,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关于小猫的主题区域,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察和探索。
4.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一个宠物店,让幼儿扮演店主和顾客,进行买卖眼镜小猫的游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5.2 评价幼儿在绘画环节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估家园共育效果。
5.4 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和延伸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态度。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眼镜小猫》的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6.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体会到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眼镜小猫》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2 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的能力,能够发现故事的细节。
1.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1.4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能够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故事书《眼镜小猫》若干本,每组一本。
2.2 准备彩色笔、画纸若干,每组一份。
2.3 准备故事角色头饰若干,每组一份。
2.4 准备故事背景图片一张。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书中的图片。
3.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听故事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3.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书中的细节,如角色的心情、动作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戴上故事角色头饰,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教师组织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眼镜小猫,可以用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4.2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作品中的故事情节。
4.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接龙,每个幼儿轮流讲述故事的情节,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5.2 教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表达自己。
5.3 教师整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保存。
第六章:活动材料6.1 准备故事视频或动画片段,以便多媒体辅助教学。
6.2 准备故事相关的简单手工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6.3 准备故事相关的歌曲或儿歌音频文件。
6.4 准备一本关于猫的科普书籍,用于拓展知识。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教师播放故事视频或动画片段,让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7.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与眼镜小猫相关的手工活动,如制作小猫眼镜、小猫头饰等。
7.3 教师播放故事相关的歌曲或儿歌,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感受故事的乐趣。
7.4 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关于猫的科普书籍,让幼儿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语言《戴眼镜的小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并回答有关《戴眼镜的小猫》故事的问题。
2.能够自己朗读故事,熟练运用语音语调,增强表达能力。
3.能够借助资料,认识和理解眼镜的作用和用途。
4.能够体验小猫戴眼镜后的鲜明感受,关注、保护自己的眼睛健康。
二、教学计划1. 知识前置前置知识:学过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材和相应的绘本故事,了解相应的词汇和语音语调。
2. 教学内容(1)故事分享1.引出本次主题——戴眼镜的小猫。
2.教师向全班朗读故事,逐步引导幼儿理解和探究故事中的情节。
3.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小猫要戴眼镜?”4.引导幼儿跟读故事,帮助幼儿熟练掌握故事内容和语音语调。
(2)有关眼镜的知识1.展示眼镜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认识和观察眼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谈论眼镜的作用和用途,并结合实物和资料,呈现眼镜的不同种类和适用范围。
3.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为什么小猫需要戴眼镜?你们平时会发现哪些人戴眼镜?”(3)亲身体验1.让幼儿尝试戴上模拟眼镜,让幼儿感受眼镜给视力带来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感同身受。
2.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你们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3. 教学方法和教材准备(1)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以“故事分享”为主线,辅以图片展示、资料展示、模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眼镜的作用和用处,以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教学材料准备1.《戴眼镜的小猫》绘本故事。
2.对应的眼镜、实物图片、资料等展示材料。
3.模拟眼镜。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的收获如下:(1)教学反思1.故事分享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感受,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亲身体验,幼儿加深了对眼镜作用和保护眼睛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不足及改进1.教材准备需要充分调研和准备,以便能够选用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便能让幼儿更好地参与体验和探究。
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眼镜小猫幼儿园中班故事教案:眼镜小猫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活动准备1.课件-照片:眼镜猫2. 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一、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用动作演示:又圆又亮,左右一样,脚蹬两耳,腰跨鼻梁。
(眼镜)2.你们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戴眼镜吗?(幼儿讨论,发言)二、故事《戴眼镜的小猫》1.小朋友见过小动物戴眼镜吗?出示图片:眼镜小猫你们看,这只小猫就戴上眼镜了,小猫戴上眼镜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题目叫《戴眼睛的小猫》,小朋友们听仔细呀!2.播放录音《戴眼镜的小猫》结合故事提问(1)在一座房子里住着谁?(老奶奶和一只小猫)(2)老奶奶每次看报纸都要戴什么?为什么?(眼镜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3)小猫看见老奶奶戴眼镜很羡慕,有一天它戴上眼镜高兴地跑到大门边,发生了什么?(门槛变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4)小猫肚子饿了,它跑到老鼠洞口又发生了什么?(看见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吓得掉头就跑)3.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猫戴上眼镜反而看不清楚了呢?三、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1.什么人才需要戴眼镜呢?(看不清楚,视力不好)教师告诉幼儿,视力不好有很多种原因,有的是先天性视力不好,有的是眼睛过度疲劳造成的,还有的是不好好保护眼睛造成的。
2.如果我们的视力很好还需要戴眼镜吗?戴眼镜是需要医生诊断的,必须佩戴合适,眼睛才舒服,才能看的清楚。
如果乱戴眼镜,眼睛就会很不舒服而且还看不清楚。
故事里的小猫就是乱戴眼镜所以就看不清楚了。
3.保护眼睛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幼儿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看电视要离电视远一点,看的时间不能长;﹡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使用的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下,看看远方。
四、学做眼睛保健操小朋友们,我们的眼睛要休息一下了。
我们一起来做做眼睛运动吧!揉一揉,捏一捏,刮一刮,我们的眼睛真舒服!(第一遍睁着眼做,第二遍闭着眼做)故事:眼镜小猫在一座红房子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和一只小猫。
《眼镜小猫》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1.2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对故事画面的欣赏能力。
1.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眼镜小猫手偶、画纸、彩笔等。
2.2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温馨的故事氛围,放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玩具。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出示眼镜小猫手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眼镜小猫的外形特征。
3.2 讲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眼镜小猫》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如:“眼镜小猫为什么戴眼镜?”“你喜欢眼镜小猫吗?为什么?”3.4 创意绘画: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眼镜小猫形象。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4.2 故事续编: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故事添加新的情节。
4.3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陪伴幼儿一起阅读相关故事书籍。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听觉理解、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2 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情感。
5.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评估家园共育效果。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眼镜小猫》,使幼儿了解眼镜的作用,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6.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法:通过展示故事课件、眼镜小猫手偶等教具,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7.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7.3 实践法:通过创意绘画、角色扮演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戴眼镜的小猫》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小猫戴眼镜的原因,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生活中戴眼镜的人产生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关爱他人。
难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猫玩具、眼镜、图片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故事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小猫玩具。
2.邀请幼儿谈谈对小猫的印象,为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二)讲述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戴眼镜的小猫》,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小猫为什么戴眼镜。
3.讲述完毕,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讨论与交流1.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猫要戴眼镜?小猫戴眼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或家人戴眼镜的经历,谈谈戴眼镜的感受。
(四)实践活动1.邀请幼儿扮演小猫,模拟戴眼镜的场景,体验戴眼镜的感觉。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
3.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戴眼镜的故事。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激发幼儿对生活中戴眼镜的人产生好奇心。
3.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讨论关爱他人的方式。
2.家长与幼儿一起关注生活中戴眼镜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3.教师在班级群内分享活动照片,与家长交流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述故事、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了戴眼镜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但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表达能力仍需提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示范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戴眼睛的小猫主题:戴眼睛的小猫教学目标:1. 让幼儿欣赏故事中的形象,了解眼镜的功能。
2. 听懂简单的故事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 培养幼儿的情感、思维和语言能力。
教学内容:1.故事《戴眼镜的小猫》2.眼镜的功能3.情感教育教学步骤:一、导入1.老师先与幼儿们互动,了解他们今天是否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2.老师开始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台风来袭。
刚才有一只小猫走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看美丽的花。
突然,风吹到小猫的眼睛里,小猫的眼睛不停地流泪,小猫非常难受。
这时小小麻烦来了,因为小猫看不清楚了,路上的树枝和石头就容易让小猫磕到,大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思考)二、呈现故事1.老师开窗小猫戴上眼镜后的形象图片,让幼儿们一起看看这只戴上眼镜的小猫是不是变得非常聪明,能够看清楚了。
2.老师接着让孩子们听故事《戴眼镜的小猫》。
三、讨论1.老师让孩子们表述故事中小猫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2.老师让孩子们讨论一下眼镜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四、感悟教育1.老师提醒孩子们眼睛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支长期伴随者,需要好好愛护,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眼保健。
2.老师以小结论的方式带出所学知识:眼睛是我们独有的第3只眼,它能让我们看到美好的世界,因此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不把眼睛当做一个自然的东西。
五、总结今天我们啊讲了什么呢?(引导幼儿)既然眼镜极可能被幼儿们看到成一个新奇的、无所不知的东西,那么老师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讲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并且要通过实际靠谱的例子来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怎么样使用眼镜。
六、作业:请幼儿们画一个戴眼镜的小猫,并讲述这只小猫的故事。
中班语言《戴眼镜的小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戴眼镜的小猫》,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保护眼睛,注意眼睛卫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情感。
2. 学会保护眼睛,注意眼睛卫生。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 教育幼儿学会保护眼睛,注意眼睛卫生。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戴眼镜的小猫》。
2. 眼睛图片若干。
3. 小猫手偶一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戴眼镜的小猫》,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故事里是谁?它为什么戴上眼镜?2. 讲述故事:教师用手偶演示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戴上眼镜后的表情,感受小猫的心情。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猫戴上眼镜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4. 情境体验:教师分发眼睛图片,让幼儿戴上眼睛,尝试进行一些活动,如画画、看书等,体验戴眼镜的不便。
5. 教育引导: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戴眼镜的不便之处,如何保护眼睛,注意眼睛卫生。
6.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育幼儿注意眼睛卫生。
7. 作业:教师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戴眼镜的小猫》,并讨论如何保护眼睛。
六、教学延伸:1. 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纸和笔绘制自己保护眼睛的方法,如戴太阳镜、做眼保健操等,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家庭作业:教师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戴眼镜的小猫》,并讨论如何保护眼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4. 针对幼儿的反馈,教师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八、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幼儿对眼睛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示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戴眼镜的小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本故事的重点词汇:眼镜、猫、戴;2.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述本故事的基本情节。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绘本图像,发现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重要路径;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说《戴眼镜的小猫》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本故事的重点词汇:眼镜、猫、戴;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述本故事的基本情节。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通过一段短促有趣的引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老师拿出一副眼镜,问同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为什么人戴眼镜?”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讲解故事情节1.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戴眼镜的小猫》的基本情节;2.教师给学生简单解释本故事中的生词。
3.绘本阅读1.向学生展示本故事的绘本,并请学生认真观察绘本中的图像和文字;2.教师通过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中的重要路径。
4.小组活动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4个人组成;2.让学生自由发挥,回忆并复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故事内容。
5.整合讲解1.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表述自己小组的故事内容;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整合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故事内容。
6.巩固提高1.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五、教学总结1.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