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葵科植物的苯丙素类及相关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23.98 KB
- 文档页数:5
蒙药吉当嘎-7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散初拉布仁巴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对蒙药吉当嘎-7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概括性叙述,为开展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探索,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以“吉当嘎-7”组方中的单味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为关键词,利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蒙医药古籍文献资料以及利用现代网络中国知网、PubMed、维普、大医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本配伍单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总结。
通过学术论文、蒙医书籍文献检索研究,明确了蒙药吉当嘎-7的原始出处、整体方药和组方单味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抗肿瘤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关键词:吉当嘎-7;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9;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2-0031-05蒙药吉当嘎-7是由酸藤果、大蒜、紫铆子、苘麻子、荆芥、铁杆蒿、马蔺子等七味药材组成。
本方性温,为治疗内、外虫病之方,具有杀虫功能。
主治胃肠内虫病,黑、白、斑亚玛病等颅脑虫病,皮肤虫病等。
本方遵循蒙医药“君、臣、佐、使”基本原则,以具有驱虫、调火、消肿之功能的酸藤果(信筒子)为君药,以大蒜、马蔺子、紫铆子等为臣药,以具有消黏、驱虫之功能的荆芥、铁杆蒿炭为佐药,以燥协日乌素、消黏虫之功效的苘麻子为使药,配伍组成。
临床上依据不同的用途,制成丸剂或散剂以及熏香、栓剂等。
用于内虫病时制成丸剂或散剂,用于颅脑虫病时制成熏香剂,用于肛门、阴道虫病时制成栓剂,用于皮肤虫病制成涂抹剂使用。
本方最早记载于8世纪《四部医典》,后期《甘露白晶》《蒙医金匮》等古籍文献中均有记载,不同书籍中记载的蒙药吉当嘎-7配伍剂量及入方药材、主治功效以及用法都略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
但在命名方面统一用吉当嘎-7,吉当嘎汉文翻译为酸藤果,而本方君药均为酸藤果。
文献记载的藏文名为吉当嘎屯巴,屯巴是藏文音译而来的数字7,汉文名为七味酸藤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