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莴笋种植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3.11 KB
- 文档页数:3
莴笋的种植时间和方法是什么?做好这几点可获高产!莴笋是常见的蔬菜,茎、叶中含莴苣素,营养价值高。
其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那么,莴笋的种植时间和方法是什么?做好这几点可获高产!一、种植时间春莴笋: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莴笋:4-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阳网覆盖,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莴笋:7-9月利用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移栽;越冬莴笋:10-11月露地育苗。
二、种植方法1、品种选择越冬莴笋、春莴笋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苦荬叶等。
夏、秋莴笋,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如耐热白叶尖,苦荬叶、耐热大大花叶、特耐热二白皮、油麦菜等。
2、整土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5-7天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或复合肥500千克作基肥。
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
3、育苗在5-9月播种的,由于炎热高温,种子发芽困难,播种前需低温催芽。
即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6-7小时后用湿布包好在20-25℃处催芽至8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4、播种播湿籽盖薄膜,出苗后撤去。
播后浇盖1层3-4成浓度的腐熟猪粪渣及覆盖1层薄稻草,或覆盖黑色遮阳网,播发芽籽或湿籽。
出苗前双层浮面覆盖在苗床土上,出苗后盖银灰色遮阳网。
早晚浇水肥,保持床土湿润,及时除草间苗。
5、定植定植时,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壤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千克。
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宽的高畦。
起苗前,先将苗床浇水。
苗龄25-30天,5-6片叶时定植,株行距20厘米*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叶柄基部为宜,栽后浇压蔸水。
6、田间管理移栽后及时浇水,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氢铵每亩8~10公斤加普钙10公斤。
以后控水控肥,加强中耕,莲座期至叶片封垄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以后见干见湿。
茎部开始肥大时,第三次追肥,每亩穴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尿素15公斤。
地膜春莴笋定植后管理要点一、适时定植在我省中部地区,春莴笋适宜的定植期一般在3月下旬。
亩用根力多15-10-17(硫)30-40公斤,艾邦特1袋(1公斤)深翻整平,做成平畦。
定植要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栽植深度与土坨齐平即可。
定植后浇水,定植密度一般掌握在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
二、田间管理定植时浇定植水,定植后第二天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快速缓苗。
由于早春地温低,不宜多浇水,在定植15天后浇第二水,之后进入蹲苗期。
当莴笋的嫩茎开始膨大时,应随水追肥,浇施培养好的沃益多,亩冲施碧成(16—6—21硝硫基高塔速溶)10—20公斤。
进入嫩茎膨大期后对水分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7天浇1次水。
三、防病治虫霜霉病是莴笋生产上常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则由下部的老叶开始发病、叶片上产生浅绿色至黄色的多角形不规则病斑,叶背面对应位置有白色的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片的正面。
后期叶片上病斑变为褐色,相连成片,发黄干枯。
有时,病菌能扩展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防治可用宝力克、氟吗啉、68.75%的银法利喷雾。
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主要危害莴笋的根部,在3月下旬可用3911、辛硫磷灌根,蚜虫和白粉虱可用护瑞、25%的遍净吡虫啉喷雾防治。
000四、适时采收莴笋采收期在心叶与外叶相平时,俗称“平口”,即莴笋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尖端相平时,为最佳采收期。
收获过早,产量低,采收过晚,品质下降。
冷棚莴笋防“三脖”近几年,我省冷棚莴笋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比较稳定,效益也不错,但受重茬栽培的影响,使得莴笋上的三大病害—霜霉病、病毒病、褐斑病的防治难度不断加大。
下面就莴笋三大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和菜农朋友们做一交流。
000霜霉病000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或套种,加强田间管理,整平畦面,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当密植,勤锄杂草。
及时清除植株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发病初期可用宝力克、氟吗啉、68.75%的银法利喷雾、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春莴笋什么时候育苗春莴笋什么时候育苗1、春莴笋:12月至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
2、夏莴笋:4月至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使用遮阳网掩盖,直播或高密度栽植。
3、秋莴笋:7月至9月使用遮阳网掩盖耕种,育苗移栽。
4、越冬莴笋:10月至11月露地育苗。
莴笋种植方法1、播种育苗秋莴笋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播种前要进行低温催芽。
播种后要保持苗床的湿润,从出苗揭膜到定植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以防止猝倒病和疫病的发生。
及时间苗,间苗用0.1%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追肥1~2次,促进幼苗生长。
2、整地施肥选择土壤肥沃、保肥保水性好、排灌方便、1年以上未种过同可作物的田块。
深翻土壤,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复合肥50千克。
3、定植在苗龄25~30天,长出4~5片子真叶时可定植,如果苗龄时间过长,幼苗徒长容易“窜”。
定植的行距一般在30~35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定植6000~7000株。
定植时间可选阴天或下午4时后定植。
4、田间管理①浇水在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定植后2天后浇施一次稀薄粪水,促进缓苗。
②施肥缓苗后,施速效氮肥,以后适当减少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莲座期前后,要施重肥2~3次,每亩施浓度为30%~40%的腐熟人畜粪3000~40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
肥水供应均匀,防止茎部裂口。
③中耕定植后施肥浇水和降雨容易造成畦面土壤板结,定植缓苗后要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利于蹲苗,促使根系发育良好、莲座叶增多,嫩茎生长健壮而不窜高。
5、防止抽薹为防止秋莴笋抽薹,在莴笋封行茎部开始膨大时,可用矮壮素叶面喷施2~3次,有效抑制薹的抽长和增加茎重。
生长后期抽薹,可将嫩茎分化出的花薹摘掉,促进茎继续生长。
6、采收秋莴笋可分批移栽,陆续采收,可在定植后45天以半成株上市,茎叶都可使用。
以心叶与外叶平齐或刚现花蕾时为采收时期,以成株上市。
春季栽培(简称春莴苣)(1)品种莴苣根据叶片的形状可分尖叶、尖圆叶、圆叶三类。
每一类中根据成熟的早迟又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
早熟品种生长期短,茎伸长速度快,细小,抽薹早。
晚熟品种生长期长,茎伸长速度慢,粗大,抽薹晚。
因此,栽培时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品种。
(2)育苗莴苣都先育苗后再定植大田。
早熟和中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晚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11月份播种,如果利用小环棚育苗的,可在冬至前播种。
育苗地要精细,每667平方米秧地播种子150克,可供大田2000平方米之用。
播种后稍镇压,适当浇水,在正常天气下,7天左右即出苗。
齐苗后进行间苗,防止徒长。
以后根据天气和幼苗生长情况浇水和施肥1~2次。
(3)整地前茬出地后及时翻耕,耕深10~12厘米。
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千克和氮、磷、钾蔬菜专用肥50千克作基肥。
然后做成宽1.7米(连沟)的畦。
(4)定植露地育苗的早熟种在11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为22x15(厘米),中熟种12月定植,行株距为24x16(厘米);晚熟种在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行株距30x24(厘米)。
(5)田间管理莴苣的田间管理以施肥为最重要,但必须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
定植后,温度逐渐下降,生长比较缓慢,不需过多的肥水,肥水过多,植株生长过嫩,反而影响耐寒力。
一般在定植活棵后,施一次肥,接着进行松土。
如土壤较肥或已施基肥的,年内可不再施肥,如不施基肥或与其他蔬菜间作的,年内可再施一次。
开春后,气温逐渐上升,植株开始迅速生长,这时要及时追肥1~2次,到封行前再施一次重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
春季雨水多,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防烂根和霜霉病的发生。
(6)采收莴苣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易空心,一般心叶与外叶平(称为平顶)时是采收适期。
早熟种4月上、中旬采收,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千克左右;中熟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每667平方米产量2000千克左右;晚熟种采收期从5月下旬开始直至6月下旬,每667平方米产量2500千克左右。
乡村科技2013.11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春莴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莴笋又称茎用莴苣,是莴苣的变种,其茎部肥大而脆嫩,味鲜美有香气,茎、叶均可做菜。
春莴笋应选择耐寒、适应性强,不易抽薹的品种,如耐寒二白皮、耐寒白叶尖等。
一、育苗1.苗床选择。
应选地势高燥、肥沃疏松、排灌方便、保肥保水力强的地块作苗床。
苗床营养土一般采用30%腐熟有机肥、70%的菜园土配制,每平方米苗床营养土加复合肥35克、多菌灵7克,混合过筛后在苗床上平铺10厘米厚。
每667平方米大田约需25平方米苗床。
2.播期。
以河南省为例,春莴笋一般于12月至翌年3月设施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可露地育苗。
3.精细播种。
播种前浇足底水,刮平床面,一般每平方米播种2~3克,播种后盖0.5~0.8厘米细土。
为了提早出苗,播种前要先将种子用自然常温下的水浸泡5~6小时,然后置于15°C 左右的温度下,经3~5日后即可播种。
4.培育壮苗。
白天保持苗床温度12~20°C 。
出现1~2片真叶时要及时间苗,苗距保持5厘米左右,间苗后轻浇肥水,每667平方米浇施复合肥5~10千克。
当幼苗叶龄达5~6片真叶、苗龄40天左右时,加大通风,并可在阴天或下午带土块移栽。
二、定植1.大田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做畦,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50千克、硫酸钾20~30千克1次性翻耕施入土中,细耙后做成1.2~1.5米的平畦。
2.规范定植。
以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定植,定植后浇足窝水,每667平方米约8000株,栽后及时盖上地膜。
三、田间管理1.缓苗后轻浇一次肥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促进叶数的增加及叶面积扩大,然后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使莴笋形成发达的根系和莲座叶。
2.莲座期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0~15千克,硫酸钾3千克,结合中耕,促使叶面积扩大,为肉质茎肥大积累营养物质。
3.茎部膨大期时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5~20千克,加尿素3千克、硫酸钾5~10千克,促进肉质茎肥大。
莴苣栽培时间全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莴苣(Lactuca sativa L.)又称为生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为了成功种植莴苣,需要了解莴苣的栽培时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年莴苣的栽培时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帮助您成功种植莴苣。
春季莴苣栽培时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春季是种植莴苣的重要季节,以下是春季莴苣的栽培时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栽培时间安排•选取合适的栽培地点:春季莴苣喜欢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生长最好。
选择买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种植时间:春季莴苣一般在3月至5月期间进行播种或插秧。
种植技术要点•土壤准备:在春季栽培莴苣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
松土、施入堆肥,并平整土壤表面以便于种植。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
•小苗培育:可以通过播种和插秧的方式培育莴苣的小苗。
首先,将种子播撒在育苗盘或育苗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需要在15-20摄氏度下孵化。
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喷施肥料:在幼苗阶段,可以适量喷施有机肥料或液体肥料,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适宜的栽培环境:莴苣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生长。
保持适宜的湿度,并避免高温和干燥的环境。
定期给予水分,但不要过水。
夏季莴苣栽培时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夏季是莴苣生长最快的季节,但也是莴苣生长受到一些困难的季节。
以下是夏季莴苣的栽培时间安排和种植技术要点:栽培时间安排•选取合适的栽培地点:夏季莴苣喜欢阳光充足、半阴凉的环境,可以在建有遮阳网的露天或半露天地方种植。
避免莴苣暴露在炎热的阳光下。
种植技术要点•控制温度:夏季气温较高,容易导致莴苣的苦味增加。
可以通过在种植地上设置遮阳网或在种植盆上覆盖遮荫网等方式降低温度,避免苦味过重。
•增加湿度:夏季干燥的气候不利于莴苣的生长。
可以通过定期喷水或设置水蒸发装置来增加湿度。
•定期浇水:夏季莴苣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但不要过量。
CATALOGUE目录•种植环境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高产技术优化•收获与贮藏•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土壤选择土壤质地莴笋适宜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生长,pH值应在6.0-7.0之间。
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气候条件030201水质水量灌溉水源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子选择与处理育苗技术苗床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将苗床土壤整细、整平。
播种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揭开覆盖物,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
移栽技术移栽方法移栽时间密度控制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浇水原则根据莴笋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
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在生长期增加浇水量,以满足莴笋快速生长的需求。
排水措施在雨季或浇水过多时,及时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莴笋的生长。
可以通过建设排水沟、加强土壤通气性等措施来提高排水效果。
浇水与排水施肥技术基肥施用在种植前,施用适量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配合使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为莴笋生长提供全面的营养。
追肥管理根据莴笋生长情况和需肥特点,进行合理的追肥。
在幼苗期和莲座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在茎膨大期,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有助于莴笋茎部的膨大和品质的提高。
中耕除草中耕松土除草措施菌核病病毒病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多茬种植技术轮作技术覆盖地膜技术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杂草生长提高土壤温度春种莴笋的收获时间通常在种植后的40-50天左右,当莴笋的叶片颜色变为深绿色、根茎粗壮且脆嫩时,即可进行收获。
收获方法在收获前应先进行田间清理,将枯叶和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拔取莴笋,注意不要损伤莴笋的根茎。
收获时间收获时间与方法VS注意在贮藏保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贮藏温度和湿度,避免阳光直射和机械损伤,以确保莴笋的新鲜度和品质。
贮藏保鲜方法晾晒处理在收获后,应将莴笋的根部朝上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晾晒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春莴笋的种植
春莴笋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种植方法如下:
1. 土壤选择:春莴笋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并不高,一般来说,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即可。
可以在秋季进行整地,将土壤杂草清除,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2. 育苗:春莴笋可通过育苗后移植的方式进行种植。
在育苗盘或育苗箱中,撒种平均,保持适当湿润,发芽后可适当增加光照以促进生长。
苗期一般为15-20天左右。
3. 移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移植,一般在春季气温回升并稳定在10度以上时进行。
将苗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畦头或蚕地中,畦宽50-60厘米,每株间距30-40厘米。
4. 生长管理:在春莴笋的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湿润,并及时除草。
幼苗期多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如白粉病、霜霉病等,可采用有机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5. 收获:春莴笋一般在生长期为60-80天左右时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可以将笋体整株拔起,注意保护根系,并修剪掉笋体外层的粗皮。
收获后可进行冷藏储存或加工食用。
总之,春莴笋的种植需要合适的气候环境和育苗技巧,以及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取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导读:春莴笋采收正值蔬菜春淡时期,种植效益较佳,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深受菜农喜爱。
从品种选择、播期选择、苗床准备、播种及苗期管理、水肥管理、作畦、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莴笋的程式化栽培关键技术。
春莴笋栽培一定要选择耐寒、抽薹迟的品种,注意播期,避免春化抽薹等。
春莴笋10~11月播种,11~12月定植,翌年3月至5月上旬采收,正值蔬菜春淡时期,对缓解春淡有较好作用,既可带叶上市,667m 2产量达3000kg 左右,又可以肉质茎长途运输,还可加工,因而,一直以来春莴笋种植效益较佳,667m 2产值常在5000元以上。
春莴笋栽培管理相对简单,因而深受菜农的喜爱,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办事处黄泥湖村有长期种植春莴笋的习惯,摸索出一套简易的栽培程式,供菜农朋友参考。
1选择品种选用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抽薹迟的品种,如科兴一号(图1)。
大面积推广应先在本地小面积试种。
2选择播期播种期为10~11月,定植期11~12月,收获期翌年3月至5月上旬。
注意:播种过早,温度高,幼苗易徒长,冬前苗过大易抽薹,生长点裸露在外易徒长(图2);播种过晚,苗小越冬易受冻害,产量低,因此,应严格选择播种期。
3制作苗床苗床应选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管理方便的地块。
播前5~7天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深翻,整平整细,覆盖薄膜(图3)。
4播种及苗期管理选晴暖天气的上午播种,可播发芽籽,也可播湿籽。
一般667m 2苗床用种量0.75kg,播后覆土0.3~0.5cm。
应适当稀播,以免幼苗拥挤。
加强苗期保温防寒管理,1~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1~2次。
春莴笋程式化栽培要领何永梅王迪轩郭赛曹颂斌胡世平基金项目: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蔬菜程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NK4186)何永梅,益阳市赫山区种子技术推广与储备中心,湖南,413002王迪轩,通讯作者,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湖南益阳市赫山区龙洲北路728号巴黎馨苑11栋1单元1401信箱,413002,电话:139****7436,E-mail :*****************郭赛,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曹颂斌,益阳市乡约农牧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世平,安化县高明乡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收稿日期:2020-02-05图1春莴笋科兴一号露地栽培图2先期抽薹的春莴笋失去食用价值29--图7春莴笋采收注意:莴笋幼苗细弱,定植后恢复生长慢,冬前生长势弱,抗病力差易造成死苗和徒长,故应培育壮苗(图4)。
春莴笋种植技术
莴苣又名金莴菜、千金菜,莴苣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个类型。
茎用莴苣又称莴笋,是莴苣的变种。
一、品种选择
品种必须选择耐寒、不易抽苔的中、晚熟品种,如成都二白皮、二青皮,开远的尖叶莴笋;建水苦买叶莴笋;昆明的团叶莴笋、鸡腿莴笋、绿叶莴笋等。
二、播种期
春莴笋一般于10月至翌年1月播种,11月至翌年3月上旬定植,3—5月收获。
三、育苗技术
1、苗床地的选择:应选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提早翻耕晒垡,先用腐熟的有机肥或人粪尿作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精细整地筑畦。
2、确定播种量:每亩苗床地用种量50—100克,为了促进早出苗,播种前要先浸种催芽,将种子用自然常温下的水浸泡5—6小时,然后置于15度左右的温度下,经过3—5天“露白”后,采用湿播法播种,每平方米播发芽率好的种子1克左右。
3、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间苗,子叶展平及1—2片真叶时各间苗1次,苗距保持5厘米左右,间苗后轻浇肥水,每亩浇施复合肥5—10公斤。
当幼苗叶龄达5—6片真叶时,苗龄30天左右,在阴天
或下午带土块移栽。
四、定植技术
1、整理大田施足基肥:前作收获后翻耕晒垡、做畦,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30—50公斤、硫酸钾20—30公斤一次性翻耕施入土中。
2、定植规格和密度:2米包沟开墒,沟宽30厘米,株行距30×35厘米,每亩可移栽5000—6000株,每栽1株即可,栽后及时浇水盖膜(或者不需要盖膜)。
五、田间管理技术
1、缓苗后轻浇一次肥水,每亩施尿素3公斤,促进叶数的增加及叶面积扩大,然后中耕,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使莴笋形成发达的根系和莲座叶。
2、莲座期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硫酸钾3公斤,结合中耕,促使叶面积扩大,为肉质茎肥大积累营养物质。
3、茎部膨大期时进行追肥,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加尿素3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促进肉质茎肥大,以后不再追肥,在肉质茎肥大期间要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至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
六、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
植病灵1000倍液,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喷3—4次。
3、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抗蚜威50%可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4、小地老虎、蛴螬用48%乐斯本,或50%辛硫磷定植前后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