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大连 生态旅游

美丽大连 生态旅游

美丽大连 生态旅游
美丽大连 生态旅游

创造生态旅游保护旅游环境建设美丽大连

【摘要】当今世界,旅游业并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不少的省

市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目标,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本文以大连生态旅游开发、保护生态旅游环境为主题。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活动规律。其次,是对生态旅

游资源的概念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的分析。在初步讲述了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后,是对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的分析。接下来,提出大连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理念。最

后是结合大连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性开发;开发策略

一、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1]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

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 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国

际生态旅游协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引

在本课程中,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

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

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展开的一种对环境富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

二、生态旅游的活动规律

(一)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化的自然旅游。

由于生态旅游的目的和特定旅游行为使得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化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是以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

(二)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着自己特定的发展目标。

主要包括: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增强旅游地

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生态旅游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以促进

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

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生

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三)生态旅游活动必须依存各种生态旅游和环境条件。

由于每种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旅游价值各有不同,在旅游开发、资源评

价设计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开展生态旅

游活动应该针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开发与管

理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不偏离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生态旅游是地区发展最佳的运作方式。

在现代管理技术条件下,生态旅游必将是一个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

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运作的方式。当然,就现在看来,

大连要真正实现生态旅游,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政府、社会大众、各

大旅游景区景点携手共进,共同努力。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与资源的形成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

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业吸引旅游者的客体,旅游开发利用后产生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其本身又源于自然。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形成:第一,是大自然的演化形成的。包括四个阶段宇宙起源、地球的形成以及地文的演化、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圈

的形成、人类的出现以及演化。第二,是人类和自然的共同的营造。有农业生

态系统的营造(农林牧渔副)、园林绿地的营造、科普园地的营造。第三,是

保护。有大自然对自己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法律的保护。

四、大连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引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三面临海,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

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自然保护区众多,这些都构成了大连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山地生态旅游资源

大连山地系东北长白山系千山余脉,较高的山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北部。

大连的山地具有数量多、面积广、岩层古老、海拔不高、植被良好等特点。大

连地区的山地与内陆的山地不同,其山地在大海的映衬下作显示出大山大岳的气势。有些山地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旅顺山地的近代日俄战争遗迹等人文景点蕴涵了多层次文化,吸引着人们登山观览。

(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大连市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全市陆地面积约12574km2,其中林地面

积为3455km2,占2714%,林地大多集中于北部普兰店、瓦房店、庄河等地区。大连木材蓄积量为32818亿m3,其中天然林占3019%,人工林占6911%。果树是人

工林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面积的森林和果园为大连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滨海生态旅游资源

大连海岸线绵长,东起黄海岸庄河市南尖子,西止瓦房店市李官乡浮渡河河口,陆岸长1288175km。在构造运动和海浪的鬼斧神工作用下,呈现出许多优美、极具观赏价值的海蚀地貌、地质构造现象,而最为珍贵的是由碳酸岩构成的海上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景观广泛分布在黄海、渤海之滨,最为著名的是金州区大李家镇朱家屯一带长约10km的海岸线,形态各异的灰色礁石构成了凝固的动物园,其成因属古埋藏喀斯特,是研究古地质环境的科研基地。

(四)海岛生态旅游资源

大连广阔海域上拥有众多的岛屿,包括无名礁在内约有226个。地处黄海

东部海区的长海县是我国位置最东的海岛县,全县由112个岛屿、砣礁组成,主

要包括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石城岛、广鹿岛、海洋岛、獐子岛、王家岛等。

这些岛屿各具特色,有藏有石炭岩溶洞的老偏岛,有海鸥成群聚集的海猫岛,有生存118万条以上黑眉蝮蛇的世界奇岛蛇岛。浩瀚的海洋上海雾飘渺,给海岛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五)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学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环境由国家、省、市区定为自然保

护区,它既是生态系统科研教学基地,又是天然生物物种博物馆。大连主要有蛇

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仙人洞自然保护区、长海县核大坨子自然保护区、金州

区大李家镇城山头海滨地貌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动植物品种

繁多,具有极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五、大连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

(一)大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

大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是是大连生态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使得三大

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带动

大连旅游业整体的稳定和谐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朝阳企业带动大连市整体经济

的发展。

(二)大连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

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要使得大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重视

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范管理,理性保护。要对大连生态旅游资源进

行合理的开发,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十大原则。

包括:承载力控制原则、原汁原味原则、社区居民参与原则、环境教育原则、

依法开发原则、资源和知识有价原则、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原则、资金回投原则、技术培训原则、保护旅游者原则。其次,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除了要

遵循以上原则以外,还需要明确生态旅游保护对象。一个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

开发后要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资源环境,还

应该包括社会文化以及相应的经济利益。最后,根据生态旅游保护对象分类,

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自认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要真正

建设好大连生态旅游,就应该使四大环境共同发展携手并进。

(三)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连旅游业的重要性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引

1、自然环境

旅游与环境密不可分,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的先决

条件,因而要想使旅游者经常到某一地旅游,就必须保护好当地的环境。优美

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

2、社会环境

人们外出旅游注重的不仅是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得到美的享受,还注重安全问题。地区的社会治安是旅游者出游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人们是不

会到一些如交通拥挤、偷盗事件频繁、战争频繁等威胁人们人生财产安全的地

区旅游,因而旅游地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出游。

3、经济环境

经济条件也是影响旅游者出游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必须

能够提供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基本接待设施与服务,在此基础上能够让旅游者体会到景区优美的环境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一个经济落后,甚至连基础设施都不完

善的地区,是难以发展旅游产业的。

4、文化环境

每一个旅游地都有自己当地独有的文化,游客不但要欣赏当地美的自然环

境同时还有当地的特色文化,只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没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旅游

目的地,是不能全方面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的。

六、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制定生态旅游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旅游资源,而发展生态旅游更需要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开发利用必然会导致游人增加、生活垃圾增多,给环境带来有害影响,而环境质量的退化和下降又会影响到对游人的吸引力,影响经济效益,使旅游业

法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首先应该搞好规划。

(二)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引

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设计是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个中心环节。根据大连生态

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系列。

A生态观光产品系列,如游览甘井子区凌水观光农场;

B生态保健产品系列,如参观大连酒厂/雄蚕蛾养生酒的生产过程;

C生态度假产品系列,如组织旅游者到三山岛休闲度假;

D生态科研产品系列,如组织旅游者到大连农科所参观/绿色农业基地和到旅顺

参观蛇岛博物馆;

E生态美食产品系列,如品尝/庄河大骨鸡0和/红果大米;

F生态娱乐产品系列,如组织中小学生到旅顺老铁山郊游。

以后还可扩充更多的生态旅游产品,以丰富大连生态旅游的内涵。

(三)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

在对大连生态旅游资源将保护性开发的内容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分析,说明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对旅游景区的发

展有不可小视的作用,维护景区良好的旅游环境,不仅仅是对景区以及周边的

自然环境的保护、景区资源的保护(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应积极维

护景区以及周边社会安全,努力发展地区经济,使得旅游者在大连各大旅游景

区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得以实现,大连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大连生态旅游环

境也不断优化。

七、总结

生态旅游在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发展中已经成为热点,大连旅游也应该与时代

接轨。发展生态旅游,不仅仅是大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连经济整体稳

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发展大连生态旅游需要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当然对生

态环境的保护则是更为重要。生态旅游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大连生态旅

游业时,尤其不能够偏离这个目标。创造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把握好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大生态旅游保护对象,真正建设

好大连生态旅游。创造生态旅游,保护旅游环境,大连才能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生态旅游概念;百度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4017758303.html,/view/46782.htm#1

【2】郑岩,仲桂清;《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策略》[J]; 《资源开发与

市场;2004年01期

【3】《风景区旅游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百度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4017758303.html,/view/978cdc29b4daa58da0114ab0.html

【4】方怀龙;《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5】李淑艳,高岚,魏庆华,于波;《对生态旅游的本质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5年03期

生态旅游案例归纳

美国国家公园案例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生态旅游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9年第一次设立了“生态环境旅游年”。相隔十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再一次的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如果说,1999年的生态旅游主题年,只是作为一个尝试,响应世界旅游潮流。那么,2009年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旅游年为“生态旅游年”就是对“生态旅游”这一个概念的强化和实践。 但是,怎样实施完善生态旅游,这对于引入生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课程。但是相对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完善的生态旅游模式、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案例无疑是最好的参考对象。 特别是美国的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管理模式和旅游项目真的适合中国本土化生态旅游?本文将根据有关文献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标准进行梳理后,然后分析著名的美国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可行的案例依据。 一、在分析生态旅游案例前,要清楚生态旅游的含义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严格说来,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至可谓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既有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人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

其实,“生态旅游”一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光旅游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旅游的景物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的《国家旅游战略》认为:“(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国际最具权威的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自然界负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即在保护自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其实,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第一,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资金要首先运用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生态旅游的标准 尽管生态旅游的概念没有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但生态旅游的实践却要求我们对什么是生态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要有一个检验的标准。 2000年11月,全球生态旅游认证机构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环球21”组织、国际生态旅游学会的专家学者聚会美国纽约州莫霍克山庄,共同讨论制订了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的原则性指导文化,其中,在共同制定的国际生态旅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 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个生态旅游者 难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对旅游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为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消极影响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 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 厉的处罚。 措施解决问题。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旅游解说; 旅游解说就是为了实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等和各种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 2.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创造满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经历的过程,是旅游者自身的内在反映。 3.社会承载力; 社会承载力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社会规范基础上的量值。 包括:A.旅游感知承载力是指环境空间不致使旅游者产生拥挤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B.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承载力是指保证当地传统文化生态不受外来文化破坏及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前提下旅游地的合理环境容量。 4.生态旅游流: 5.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6.生态美; “生态美”是指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被人感知的美感。作为自然的一种天然美,多以生命的存在和其表现为样态。 7.生态旅游康乐;

生态旅游康乐即指旅游企业为生态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8.设施承载力; 设施承载力是以发展因素作为评估参数,按既有设施的供给量所得出的可为多少游客提供服务的数值。 9.绿色宾馆; 绿色宾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经营,为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和清新舒适的旅居环境。 10.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是接待来访游客的地方,是旅游地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主要窗口。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现实游客中心和安置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游客中心. 11.旅游解说牌示; 标牌是一块能够提供信息、警告或引导的题写木板、金属板或空间。旅游解说牌示是标牌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它通过文本、图片和示例等手段,以娱乐和教育方式来与游客交流信息,达到引导游客、增强游客保护意识或管理游客行为等目的的标牌。 12.替代性旅游; 它又可理解为非大众旅游,它是相应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而产生的,其包括生态游、文化游、教育游、软旅游、休闲游、绿色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13.《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确认的生态旅游的概念; 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我的家乡——大连(共四篇)

我的家乡——大连(共四篇) 我的故乡大连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大连的城市非常美丽,蓝蓝的天,蔚蓝的海,比率的参天大树,造型独特的建筑群和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的公路。大连有三多。广场多、喷泉多、各个线路的公交车也有好多。仔细看看,大连有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广场30多个。在大连的公园和广场上,随处可见的五彩,来缤纷的喷泉,让大连变得更加优雅。还有在宽敞无比的八车道上,给公交车留了一个专线这样一来公交车你来我往,无比的畅通、四通八达。而且大连的小摊小贩也很少,摩托车也很少,使城市的环境免得非常整洁. 我的家乡大连 我的家住在大连的民生街,我家的附近有一条宽阔的沥青马路,笔直地穿过一条街道。在马路的尽头,有一个很美、很漂亮的广场——中山广场。 每当夜暮降临,中山广场就变得格外光彩夺目。广场内的松树下面安了许多彩灯,那时松树就像一位位仙女,婷婷玉立。我和我的妹妹经常在晚上去中山广场玩耍,有时,我还会顽皮地揪根松枝,把松枝的

尖弄成圆的,握在手里,把手背过去,然后假装温和地对妹妹说:“把眼睛闭上。”等她闭眼后,我悄悄地把松枝取出,轻轻挠挠她的小脸蛋,她不禁痒得叫出声来。她睁眼后,还打趣地说我真是“笑里藏刀”。 到了早晨,中山广场的鸽子都出来嬉戏,有的黑,有的白。一大群鸽子欢快地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中,真像一个个穿着黑白绒衣的小天使,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我和妹妹有时会去买些鸽食喂鸽子,我们把鸽食放在手心里,坐下来。会有一大帮鸽子飞到我们的胳膊上,肩膀上,腿上,抢着吃我们手里的鸽食,虽然手被啄得有些疼,但我们一点儿也不在乎。 我的童年,因为有了中山广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的家乡——大连 我的家乡——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大连有许多风景美丽的地方,有金石滩的发现王国、星海公园、森林动物园、圣亚极地世界、老虎滩海洋公园、日俄监狱等。 大连一年四季景色宜人,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广阔的海洋为大连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鲍鱼产量就占全国的60%。大连海域含盐量占全国的30%,极适鱼类、龙虾、鲍鱼、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蟹类等海珍品生长。所以不少游客都是冲着美味来的。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开发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15旅专升本2班 H1585211 朱莹莹

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 (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 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2021年我爱美丽的大连作文300字

我爱美丽的大连作文300字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连。大连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沙滩上的贝壳千姿百态…… 大连的星海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广场,它比北京的 ___广场还要大2.3倍呢! 大连的极地馆可好玩了!在极地馆里,我看见洁白的雪地和冰山,可爱的企鹅宝宝们有的摇摇摆摆的走着;有的在兰色的海水里快活的游泳;笨重的北极熊在冰冷的雪地上呼呼的睡大觉;凶猛的北极狼恶狠狠的盯着我们;可爱的海豹、海狮和海象举着它们胖胖的“小手”,仿佛在给我们打招呼呢! 我们还去了美丽的海洋馆,那里有一条长长的海底隧道。那是一个用玻璃隔开的水下隧道。站在里面,自己好象真的来到了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身边是五光十色的珊瑚,一群群五彩缤纷的小鱼从身边游过。那感觉真是神奇极了。 大连的景色美,大连的海水美,我爱美丽的大连。 人们都说大连的景色美,这个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去大连游玩,果然名不虚传,我感到那里大连真是风景如画。

我去过祖国的首都北京,我去过中国的名城天津,却没见过这么 美的大连。大连的山真多呀!一座座拔地而起,挺立俊秀。有的像大机器人在保卫着城市,有的像威武的狮子向大海怒吼,还有的像刚 从海里爬出来的神龟在沙滩上晒太阳。大连的树真多呀!山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树,形态各异,像给山披上了绿色的衣服,城市里也到 处都是树,公园里,路边,社区里,都能看见树。有梧桐树、柏 树、柳树,人就好像生活在树的海洋里。大连的海真美呀!远处是金色的沙滩,我在沙滩上堆城堡,在海里游泳、踏浪。真是流连忘 返。 我喜欢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你有空一定去那里一睹它的风采哟!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摘要:地质公园的建立在地球科学和旅游业发展史上不能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次把属地球科学范畴的地质遗迹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提供给现代旅游业开发利用,并构成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合元素。地质公园在开展大众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我国旅游业科技含量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 1 引言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陈安泽2002)。地质遗迹是地球内外力演化、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同时也是人类人文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雅丹、火山、峡谷、冰川、海蚀、沙漠及三大岩类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这些地质遗迹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及美学观赏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长期以来,对地质公园这个特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能否开展旅游一直存在着争议,或是地质公园一旦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后能否取得像传统意义那样的普遍旅游效果,也是众说不一的话题。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层面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等诸要素逐一进行分析。 2地质公园开展旅游的必要性 从地质公园的概念定义看,其属于自然公园的一种,与我国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处于并列地位,环境特殊,生态脆弱。地质公园既具有一般自然公园的共性——美学观赏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异质性——地学文化性。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吸引功能,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天然的地学科普知识载体,地质遗迹起码能为地球上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和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地质实物见证,能帮我们诠释困惑人类的一个又一个的“天问”,可以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接触和学习到人类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地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加强科学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素质的提升。从资源观来看,地质公园所纳入保护的地质遗迹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是珍贵的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能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我的家乡大连作文(精选10篇)

我的家乡大连作文(精选10篇) 我的家乡大连作文(精选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乡大连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乡大连作文1我的家乡_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大连有许多风景美丽的地方,有金石滩的发现王国、星海公园、森林动物园、圣亚极地世界、老虎滩海洋公园、日俄监狱等。 大连一年四季景色宜人,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广阔的海洋为大连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鲍鱼产量就占全国的60%。大连海域含盐量占全国的30%,极适鱼类、龙虾、鲍鱼、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蟹类等海珍品生长。所以不少游客都是冲着美味来的。 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展开可嫩绿的叶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大连的美景增添了一

丝色彩。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大地上,一批一批的游人来到大连,到海里游泳、堆沙子,享受日光浴。童牛岭海边有许多的人在钓鱼;金石滩海边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与巨大的浪花一起游泳;在草坪上,花儿开得是那么鲜艳,草又是那么的绿,小蜜蜂的采蜜活动也开始了。 秋天是大连最热闹的时候。丰收了,大批的水果被出售,有一些被运到了别的地方。 冬天,大连并不是十分寒冷,因为它濒临海洋,属于海洋性气候。所以冬天在大连生活是很舒服的。 我的家乡大连作文2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城市_大连,她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大连虽然有过悲壮,但也有过辉煌,就因为这样才使今天的大连成为北方最著名的港口,素有“北方明珠”的称号。 在改革开放前,大连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城市,处处是窄窄的道路,晴天随风而来的灰尘刮得行人睁不开眼睛。下雨时,脚上就会沾满泥巴。一到夜晚,黑暗便吞没了整个城市,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改革开放后,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直的柏油马路代替了窄窄的道路,马路两旁种上了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绿荫如盖,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绿色的海洋中。 大连是一个海滨城市。每到夏天,大连的海边热闹起来。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9省试点之一。以国家公园体制引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聚合和最优效能,是把青海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一项重大而有效的新举措。论文系统梳理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园三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了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制度优势以及后发优势四大发展优势,并指出了三江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旅游吸引力以及市场营销模式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同时,论文提出在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游客的高原畏惧心理以及完善旅游市场建设等方面,紧抓发展机遇,通过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思路,努力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三区建设”目标定位。 研究认为,三江源地区道路、医疗服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等级低,营销水平落后,缺乏标志性旅游吸引物和大型稳定的客源市场,使得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旅游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论文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应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依托,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进而,在遵循环境保护、限制性开发和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创新生态旅游规划理念,划分旅游功能区,构建产业运营体系,完善旅游市场保障制度,坚持旅游惠民策略,积极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模式。论文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理论观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原则的梳理及模式构建方面,其现实意义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深入研究,科学规划,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及建议,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旅游职能的发挥提供理论支持,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 本文以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区位、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部分产品开发的不合理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有限性等问题,提出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喀纳斯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阿尔泰山的主峰——海拔4374m的友谊峰南坡中山带,行政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面积2500km2,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三国接壤,西与新疆哈巴河县毗邻,东与阿尔泰市相邻,南与吉木乃县相连。地理坐标48o43′00″-54′00″N,87o00′00″-10′00″E。 地质公园所属类型 地质公园类型划分目前还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等级、面积、功能和地质地貌),对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资源的地质成因 喀纳斯地质公园所属的阿尔泰山,在横向上呈逐层升高的阶梯状,明显地划分为四个带状排列的单元:额尔齐斯河谷平缓起伏的山麓平原,稠密细谷切割的低山带,河流强烈切割的中山带以及冰川强烈作用的高山带。在构造上,阿尔泰山系属于一条褶皱断块山,由古生代为底基的古准平原断裂隆起而形成的。古阿尔泰山基本轮廓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再度隆起,以后经老第三纪的漫长剥蚀时期,山势降低,趋于准平原化。古准平原地形在现代阿尔泰山,特别是中山带有广泛分布。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已被夷平的阿尔泰山断块隆起,成为现代高峻的山脉。 喀纳斯地质公园的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冰蚀湖、冰川阻塞湖、冰川终碛湖、冰斗湖、冰川热融湖、以及复合成因的冰川湖泊。冰川槽谷是阿尔泰山常见的冰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进行,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促使贵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首先要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旅游的相关理念基础上,提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旅游发展 一、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思路的产生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人们"生态觉醒"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是以研究大型动物在生态旅游中作为游客观看的对象开 始的,后来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旅游的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居民越来越注重保护其居住的环境。如Lindberg, Enriquez & Sproule 1996年以洪都拉斯伯利兹地区为例,发现随着社区居民从公园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社区居民则更加积极地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同时,学者们也在对生态旅游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Stefan Gossling (1999)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CBA)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旅游环境危害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超过常规利益(如砍伐、放牧等)的经济价值。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开始重视始于1995年,起初学者们主要是将生态旅游的一些思想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进行研究。而关于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同时从多角度去考虑有关生态旅游对于各种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阎传海(1997、1998)对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张崎等(1999)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