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

必修2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1)(2)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3)(4)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

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

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1)定义: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

出的图形.

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

''

x O y ∠,使'''

xOy

∠=450(或1350

),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一般地,原图的面积是其直观图面积的22倍,即22S S 原图

直观=

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3

1

锥体;

()1

3

V h S S S S =+?+下下

台体上上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

4

4R V R S ππ==球球,.一般地,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体积比等于相似比的立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论证

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A l B l

l A B ααα

∈∈????

∈∈? 公理1的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A ,B ,C 不共线,则A ,B ,C 确定平面α

推论1:过直线的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A l ?,则点A 和l 确定平面α

推论2: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m n A =,则,m n 确定平面α

推论3: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若m

n ,则,m n 确定平面α

公理2及其推论的作用:确定平面;判定多边形是否为平面图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

的公共直线。

,P P l P l αβαβ∈∈?=∈且

公理3作用:(1)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等。

4、公理4:也叫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 b c b a c ?

公理4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212a a b b ''∠∠?∠∠且与方向相同=

,1212180a a b b ''∠∠?∠+∠?且与方向相反=

作用:该定理也叫等角定理,可以用来证明空间中的两个角相等。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a b a b A a b =异面

(1)没有任何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2)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相交

(3)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

7、线面位置关系:

S 侧=2πr ?l

AB=2πr

r

r

l

l

A

B

A L θ?l (注:扇形的弧长等于圆心角乘以半径.提醒圆心角

为弧度角,例如60° π

3

弧度,

45° π4弧度,90° π2

弧度等等)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扇形面积S 扇形 1

2

弧长 半径

的长图中:扇形的半径长为l ,

圆心角为θ,弧AB θl

l l h r B

V

O 2

O 1h l

r R

d=R 2-r 2

R

r

d O 1

O

简单组合体

l

B

A

α

B

A

α

C

l

α

A

l

m

α

A

m

n

α

P

·

α

L

β

a

b b

a

b '

a

'

方向相反则∠1+∠2=180°方向相同则

∠1=∠2

21

2

1

a '

b ' (2)

α

a

(3)

α

a A

b

αa A

(1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a α

? (2)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无任何公共点;

a

α

(3)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有唯一一个公共点;a A α

=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

、线面平行:(即直线与平面无任何公共点)

⑴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只需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直线平行就可以)

////a b a a b ααα??

?

?????

证明两直线平行的主要方法是:

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并等于底边的一半; 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③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

a a a

b b α

βαβ??=?

????

④平行线的传递性:,a

b c b a c ?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a a b b αβ

αγβγ=?=?

?

???

⑥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a a b b αα⊥?

??⊥?

⑵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

交,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上面的③)

10、面面平行:(即两平面无任何公共点)

(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a b a b A a b αααβ

ββ???

?

=????

判定定理的推论: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两

平面平行

,,,a b a b A a a b b a b ααββ???=???''??''??

(2)两平面平行的性质:

性质Ⅰ:如果一个平面与两平行平面都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a a

b b αβ

αγβγ=?=??

???

性质Ⅱ: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αγαββγ??

??

性质Ⅲ: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A C AC BD B D AB CD αβ

αβ∈?=∈?

??

??

??

性质Ⅳ:两平面平行,一平面上的任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a a a a αβαββααβ??????

????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 m

l n

l m n A m n α

α⊥??⊥?

?⊥?=????

⑶性质Ⅰ: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a

b b αα⊥?

??⊥?

性质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l l ααββ⊥?

??⊥?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l l βαβα⊥?⊥????

(只需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就可证明面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1)

α

a

m l l l m αβ

αββα⊥=?⊥?⊥?

??

??

??

证明两直线垂直和主要方法: ①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③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特别是证明异面直线垂直);

④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两直线垂直(“三垂”指的是“线面垂”“线影垂”,“线斜垂”)

④利用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此外还有正方形、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等结论。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

1.异面直线所成角:使异面直线平移后相交形成的夹角,通常在在两异面直线中的一

条上取一点,过该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

2. 斜线与平面成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成的角。如图:PA 是平面α的一

条斜线,A 为斜足,O 为垂足,OA 叫斜线PA 在平面α上射影,PAO ∠为线面角。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

面角的大小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角的两边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

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 (求空间角的三个步骤是“一找”、“二证”、“三计算”)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的 公垂线段的长度。如图PQ 是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唯一的,指与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

5.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 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

如图:O 为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线段OP 的长度为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求法通常有:定义法和等体积法

等体积法:就是将点到平面的距离看成是 三棱锥的一个高。如图在三棱锥V ABC -

中有:S ABC

A SBC

B SA

C C SAB V V V V ----===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1.直线方程的概念:一条直线l 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0F x y Ax By C =++=有如下两个对应:

①直线l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满足方程 (,)0F x y Ax By C =++= ; ②以方程(,)0F x y Ax By C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都在直线l 上。

则称方程(,)0F x y Ax By C =++=为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为方程的直线。

2.直线倾斜角的定义:把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形成的最小正角叫直线

的倾斜角。

3.直线倾斜角的范围:0180α?≤

4.直线斜率的定义:倾斜角不为90?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叫直线的斜率。 记作tan (90)k αα=≠?

当倾斜角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5、直线l 过点1

11222(,),(,)P x y P x y ,则直线的斜率为:211221

()y y k x x x x -=≠-

6、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

⑴点斜式:()00y y k x x -=-,

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与x 轴垂直,倾斜角为90?, 此时直线方程为:0x x =,如右图,特别地y 轴所在 直线方程为0x =。 当直线斜率0k =时,直线与x 轴平行或者是重合

直线方程为:0y y =,x 轴所在的直线方程为0y =。

⑵斜截式:

b kx y +=(b 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当直线过

y 轴上一定点(0,)b 时,通常设直线方程为:y kx b =+,例如直线l 过定点

(0,2),设:2l y kx =+。

当直线过x 轴上一定点(,0a )时,,通常设直线方程为:x my a =+,例如直线l 过定点(2,0),设:2l x my =+ ⑶两点式:

1121

21

y y x x y y x x --=

--

⑷截距式:

1(0,0)x y a b a b

+=≠≠,

一般地,问题中出现两个截距时,通常设直线方程为1(0,0)x y

a b a b

+=≠≠。 方程中,a b 分别表示直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

一般地,在直线方程中,令0y =可求得横截距a ,令0

x =可求得纵截距b

----,,l OA OB l OA l OB l AOB αβαβαβ??⊥⊥∠如图:在二面角中,O 棱上一点,,

的平面角。

且则

为二面角

a 斜影线

αP

O

A

,PO OA PA a PA a a OA

ααα⊥??⊥?⊥????

图线线线如:是在平面上的射影 又直且即:影垂直斜垂直,反之也成立。

a b ''??如图:直线a 与b 异面,b//b ,直线a 与直线b 的夹角为两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取值范围是(0,90]

⑸一般式:0Ax By C ++=22

(0)A B +≠,所有直线方程都可化为一般式。 当0B ≠,直线的斜率A B

k

=-

,当0B =时,直线斜率不存在,方程可化为C A

x -= 7、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当两直线倾斜角相等时,即αβ=时,两直线平行; 当两直线倾斜角满足||90αβ-=?时,两直线垂直; 当两直线倾斜角不相当时,两直线相交。

对于直线 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有:

⑴12

1212

//k k l l b b =?≠???;⑵1

l

和2l 相交12k k ?≠;

⑶1l 和2l 重合12

12

k k b b =?

=???;⑷1

2121l l k k ⊥?=-.

对于直线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有: ⑴1221

121221

//A B A B l l B C B C =?

≠??

?;(2)1

l 和2l 相交1221A B A B ?≠;

⑶1l 和2l 重合1221

1221

A B A B B C B C =?

=??

?;⑷1

212120l l A A B B ⊥?+=.

8、交点与距离公式

(1)两直线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的交点坐标需将两直线方程组成

方程组求解,即:

1112220

A x

B y

C A x B y C ++=++=??

?① 当①有唯一解时,两直线相交;当①无解时,两直线平行;当①有无数个解时,两直线重合。 (2)过两直线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

将含有一个参数的直线方程化为直线系方程

的样式就可解决直线恒过定点问题。

(3)两点间距离公式:

()()

2

2

12

2

121PP x

x y y =-+-

(4)点000(,)P x y 到直线:0l Ax By c ++=距离公式:002

2

Ax By C

d A B

++=

+

(5)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对于直线

11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1l 与2l 间的距离为:2

1

22

||

C C d A B

-=

+

6)线段中点坐标公式:12122

2

x x x y y y +=+=????

???,1122(,),(,)A x y B x y ,(,)M x y 是线段AB 的中点。

第四章 圆与方程

1、圆的第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P M x y MO r ==

圆的第二定义: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不等于1)的点的集合。

2、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3、圆的一般方程:2

2

2

2

0(40)x y Dx Ey F D E F ++++=+->。

圆心为(,)2

2

D E -

-

,半径22

142

r D E F =

+-。

当2

2

40D E F +-=时,方程2

2

0x y Dx Ey F ++++=表示点(,)2

2

D E -

-

当2

2

40D E F +-<时,方程22

0x y Dx Ey F ++++=不表示任何图形。

4、点0

(,)P x

y 与圆

()

()2

2

2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1)当000(,)P x y 满足()()2

2

2

00x a y b r -+-=时点P 在圆上;

(2)当000(,)P x y 满足()()2

2

200x a y b r -+-<时点P 在圆内;

(3)当000(,)P x y 满足()()2

2

200x a y b r -+->时点P 在圆外;

5、求圆方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待定系数法:使用待定系数法求圆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提设,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②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③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2)利用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及其垂径定理求圆心坐标;

①三角形外心的定义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外心;

②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半径平分弦并平分弦所对的弧;

③弦的垂直平分线必经过圆心,因此求出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求 得圆心坐标,而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最终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几何法(1)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r ;

(2)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r <; (3)相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r >。

代数法: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2

2

y kx b

x y Dx Ey F =+++++=??

?①

(1)若方程①有唯一一个解,直与圆相切;

(2)若方程①有唯两个不等实数个解,直线与圆相交;

(3))若方程①有无解,直线与圆相离。 特别地,当直线l 与圆C 相离时,P 为圆上

的动点,||PH 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设d

为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则

.min

|

|,max

|

|r d PH r d PH -=+=

相切:d=r

圆C:(x-a)2+(y-b)2=r 2

d=

|Ax 0+By 0+C|

A 2+

B 2

l:Ax+By+C=0r d C(a,b)

相切:d

圆C:(x-a)2

+(y-b)2

=r 2

d=

|Ax 0+By 0+C|

A 2+

B 2

l:Ax+By+C=0r

d C(a,b)

相离:d>r

圆C:(x-a)2+(y-b)2=r 2d=

|Ax 0+By 0+C|A 2+B 2l:Ax+By+C=0r d

C(a,b)

线圆圆线圆线径来直与相切,求的切方程:一般用心到直的距离等于半求解

()()()()()()()()2

2

2

2

12()

k k k x a y b r x y

x a x a y b y b r =-+-=--+--=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存在,设点斜式方程,

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得到直线方程【一定有两解】

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圆上一点为,,则

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注意解决直线与圆位置关系问题时,经常需要设定直线方程,设直线方程的技巧:

①若直线l 过轴上的定点(,0)a 则可设直线:l x my a =+ ②若直线过定点为(0,)b ,则一般设直线:l y kx b =+;③若直线过点00(,)x y ,则设直线00:()l y y k x x -=-。

7、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设圆心距1

2d C C =

几何法⑴相离:d R r >+; ⑵外切:d R r =+; ⑶相交:||R r d R r -<<+ ⑷内切:||d R r =-; ⑸内含:||d R r <-.

代数法;将两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2

2

11122

2220

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

(1)若方程有一个解,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 (2)若方程有两个不同解,两圆相交;

(3)若方程有无解,两圆外离或内含

特别地,方程2

2

2

2

111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表示过两圆交点的

圆系方程。

在这个方程组中2211122

2220

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用①-②消去平方项后得一个直线方程,该

直线方程过两圆的交点,因此该直线方程也叫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若圆心1C 到公共弦的距离等于半径1r ,或者是圆心2C 到公共弦的距离等于半径2r ,则两圆

相切(外切或者内切);

若圆心1C 到公共弦的距离等于小于1r ,或者是圆心2C 到公共弦的距离小于半径2r ,则两圆相交;

8、坐标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其步骤是: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9、 空间直角坐标系

确定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知识要点:

1.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 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

Ox ,,Oy Oz ,这样的坐标系叫做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点O 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

z 轴叫做坐标轴. 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 平面、

xOz 平面.

请注意:在写空间中点的坐标遇到困难时,通常先写出该点在xOy 平面上的射影点的的坐标,然后加上相应的竖坐标即可。

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 轴

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 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对于空间任一点M ,作出M 点在三条坐标轴Ox 轴、Oy 轴、

Oz 轴上的射影,若射影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 、y 、z ,则把有序实数组(x, y, z)叫做M

点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 y, z),其中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

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4.坐标轴上的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x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0,0)P a ,纵坐标和竖坐标都为零.

y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0,,0)P a ,横坐标和竖坐标都为零.

相离:无共点,圆心距|C 1C 2|>r 1+r 2

r 2

r 1圆C 2:x 2+y 2+D 2x+E 2y+F 2=0

圆C 1:x 2+y 2+D 1x+E 1y+F 1=0C 2C 1

外切:有一个公共点,

圆心距|C 1C 2|=r 1+r 2

r 2

r 1圆C 2:x 2+y 2+D 2x+E 2y+F 2=0

圆C 1:x 2+y 2+D 1x+E 1y+F 1=0C 2C 1

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圆心距|r 1-r 2

|<|C 1C 2|=r 1+r 2

r 2

r 1

圆C 2:x 2+y 2+D 2x+E 2y+F 2=0

圆C 1:x 2+y 2+D 1x+E 1y+F 1=0C 2C 1

如图:边长为

2的正方体各顶点坐标分别为: (0,0,0)

D (2,0,0)

A (2,2,0)

B (0,2,0)

C (2,0,2)1A (2,2,2)1

B (0,2,2)1

C (0,0,2)1

D

z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0,0,)P a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零.

xOy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0)P a b )

,竖坐标为零. xOz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0,)P a b ,纵坐标为零.

yOz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0,,)P a b ,横坐标为零.

2

11212111222,(),,)222

,,,,z z x x y y A x B x y z y z +++()点标设则线点标为5.

中坐公式:段AB的中坐( 6、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2

2

2

12

2

12121PP x

x y y z z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各章节知识点与重难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2、“属于”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元素 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如果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Venn图)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包含”关系——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2、“相等”关系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A B B A ??? 且 3、真子集 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高中数学必修1-5常考难点

高中数学必修1-5常考难点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 这一章的易错点,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会丢分。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掌握了这些,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 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 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点。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等问题,需要着重回看课本例题。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这一章主要考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其实就是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 轴的交点。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直接计算加得必有零点,连续函数在x轴上方下方有定义则有零点等等,这些难点对应的证明方法都要记住,多练习。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需要你看懂定义,多画多做题。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 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https://www.doczj.com/doc/4016973528.html,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总结(完整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 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 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 集Q ;实数集R .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若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6、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子集的性质: (1)A ?A (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2)若A ?B ,B ?C ,则A ?C ; (3)若A ≠?B ,B ≠?C ,则A ≠?C. 8、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x x x A B =∈A ∈B 或 (2)交集:}{x x x A B =∈A ∈B 且 (3)补集:}{U x x U x A =∈?A 且e (4)性质:①A A =A ,A ?=A ;②A A =A ,A ?=?; ③()U A A =?e,()U U A A =e,() U U A =A 痧, ()()()U U U A B =A B 痧?,()()()U U U A B =A B 痧?. 9、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10、(一)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 (1)若 ()f x 为整式,则其定义域是R ; (2)若 ()f x 为分式,则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集合; (3)若()f x 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4)若()0f x x =,则其定义域是 }{0x x ≠; (5)若()()0,1x f x a a a =>≠,则其定义域是R ;

高中数学必修1-5常考难点易错点

高中数学必修1-5常考难点易错点 数学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一场噩梦。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只要能把数学成绩提上来,总成绩也就能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并且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大科来说,数学想要提分也是最容易的,只要能多拿下一个选填题就能多拿下五分。而就经验而言,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其总成绩也一定不会差,而要想总成绩能名列前茅,数学必须要有120以上。所以对高中生来说,数学是一定要攻克下来的难关。 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数学难点以及易错点,请对照查看自己的掌握状况。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 这一章的易错点,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会丢分。次

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掌握了这些,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 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假期回顾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些概念,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 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点。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等问题,需要着重回看课本例题。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这一章主要考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其实就是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直接计算加得必有零点,连续函数在x轴上方下方有定义则有零点等等,这些难点对应的证明方法都要记住,多练习。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需要你看懂定义,多画多做题。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 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间感弱的学生多看书上的例图,把实物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先熟练地正推,再慢慢的逆推(建议用纸做一个立方体来找感觉)。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 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 -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 - 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 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 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用斜二测画法画岀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I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集合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集合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集合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 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 数集包含0;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2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正弦定理(重点) 1.正弦定理 (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R(其中R是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2.正弦定理的应用(重难点) (1)已知任意两角与一边: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先算出第三个角,再有正弦定理计算出另两边 (2)已知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先应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与角(注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解的个数的判断问题,一解,两解,或无解) (3)面积公式 111s i n s i n s i n 222C S b c a b C a c ?A B =A ==B 二余弦定理(重点)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 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可以求出第三边 2.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Ⅰ)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Ⅱ)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 x-3>2}或{x| x-3>2} (3)图示法(文氏图):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 R 5、“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 ?A 6、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 A 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子集个数为2n .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 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即:A=B A B B A ???且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 篇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家!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1 1.元素的三性(确定,互异,无序);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B={0,|x|,y},且A=B,则x+y= 2.集合代表元素已知集合M={y|y=x2,xR},N={y|y=x2+1,xR},求MN;与集合M={(x,y)|y=x2,xR},N={(x,y)|y=x2+1,xR}求MN的区别。 3.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 4.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如满足条件的集合M共有多少个 5.韦恩图的应用;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

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7.摩根定律(CUA)(CUB)=CU(AB)(CUA)(CUB)=CU(AB);; 8.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中,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成映射?A中有m 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f:AB的映射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