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概述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课后小结: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
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
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
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
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
▲军事思想概述(教案)目的要求: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增强学习军事思想对深入了解、研究现代战争规律,以及军事思想对于现代战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认识。
主要内容:一、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三、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四、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教学重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时间:3课时(本教案按3课时设计,任课老师视情掌握)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理论总结,是指导军事斗争的理论武器。
有了先进的军事思想作指导,弱可以胜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是最好的证明;相反,如果军事思想落后,再先进的武器都要打败仗,北洋水师的失败就是例子。
所以,我们学习军事理论,军事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内容。
这一讲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军事思想概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三、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下面我们共同考察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甲午战争对比图▲字幕▲字幕军事思想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随着战争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的发展动力是军事实践。
军事思想作为军事认识是对军事实践的反映。
军事思想教案教案标题:军事思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军事思想的定义、发展和重要性。
2. 探讨军事思想对历史和现代战争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对军事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发学生对军事思想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军事思想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知识讲解:2. 向学生介绍军事思想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军事思想(如孙子兵法)、近代军事思想(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及现代军事思想(如对非对称战争的思考)。
3. 分析并讨论不同军事思想对历史战争的影响,如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欧洲历史战争的影响。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现代战争案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等,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这些战争中的军事思想应用和影响。
5.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战争中的非对称战争思想,如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种非对称威胁。
小组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军事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采访专家或进行互联网搜索来获取更多信息。
7.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总结和评价:8. 总结军事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9. 评价学生对军事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小组报告的评分、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拓展活动:10.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某个特定的军事思想,并写一篇短论文或进行口头报告。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2. 可以适当引用实际战争案例和历史事件,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一、概述:(一)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来源于军事思想,又给军事思想以指导,并伴随着战争中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对战争的理性认识: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根源;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战争与外交的关系;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战争与兵员动员的关系;战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等等;•对军队的理性认识:军队的法制建设;军队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军队建设与装备的关系;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军队与政党的关系;军队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军队的成分;军队的性质;军队的任务;军队的编制;军队的纪律;军队的教育训练;•对国防的理性认识:国防建设;国防斗争;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国防动员;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政策;国防的性质与类型;国防法规;后备力量建设;国防科技研究;国防教育;国防建设与政治、经济、外交、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阶级性:军事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所奉行和推荐的军事思想必然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认识和立场。
因此,不同阶级、国家和政治集团必然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有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和战略战术,不同的军队组织原则和编制。
这种不同时代的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军事思想所反映的这些特征代表着这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继承性: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被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用,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军事思想的分类1、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军事思想。
2、按阶级划分:可分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3、按国家划分:可分为外国和我国军事思想。
4、按人物划分:可分为某某军事思想。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各阶级、政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教案名称:大学生军事思想课课程类型:理论课课时:2课时(90分钟)年级与专业:大一全体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3. 中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 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的应用和战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军事思想课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5分钟)1.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军事思想是指在战争和军事活动中,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理论和方法。
2. 军事思想的特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三、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40分钟)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谋略和战略。
2.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标志,引进西方军事理论和技术。
3.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强调人民战争和军事战略。
四、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如信息化战争、无人机战争等。
第二课时:一、中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0分钟)1. 毛泽东军事思想:人民战争、游击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
2. 邓小平军事思想:新时期军事战略、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3. 江泽民军事思想:信息化战争、军事战略方针等。
4. 胡锦涛军事思想:和谐军事、军事战略方针等。
二、案例分析:中国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的应用(25分钟)1. 抗日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如地道战、麻雀战等。
2. 抗美援朝:中国军事战略的实践,如运动战、阵地战等。
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教案教案: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一、引言(100字)在中国古代的漫长历史中,战争一直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形成了独特的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
本教案将以探索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为主题,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
二、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起源与演变(800字)1. 兵书的出现(200字)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形成离不开兵法典籍的编撰与流传。
从《孙子兵法》到《吴子》、《鬼谷子》等,这些兵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学生将通过学习这些兵书,了解战争策略的起源。
2. 兵家与纵横家(300字)中国古代形成了两大主流派别的兵法思想,即兵家和纵横家。
学生将分别了解这两种思想体系的特点,并通过典型的兵家和纵横家的代表作品,如《孙子兵法》和《鬼谷子》,深入理解其战略指导思想。
3. 韩信与韩非子的思想(300字)韩信和韩非子都是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与军事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学生将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演变与发展,并探讨其对现代军事思考的影响。
4. 秦汉时期的军事思想(200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军事思想和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学生将了解到通过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改革,中国的战争策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特点与应用(900字)1. 攻守兼备的策略(300字)中国古代战争策略注重进攻和守备的结合,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学生将通过研究经典的战例,如赵国蒙恬修长城、齐国孙膑阻击田忌等,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家在实战中如何运用攻守兼备的策略。
2. 以诱敌深入为主要战术(300字)中国古代军事家普遍倡导以诱敌深入为主要战术,通过引敌入境来获得优势。
学生将通过研究著名的战例,如曹操的赤壁之战、刘备的荆州之争等,了解这一策略的威力和应用。
3. 胜敌而无战的思想(300字)中国古代军事家追求在不发生实质性战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