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1010328102
- 格式:pdf
- 大小:387.00 KB
- 文档页数:3
·园林·绿化·环保·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4-0209-02基于哈尔滨市九站公园景观环境的设计探讨★收稿日期:2012-11-24★: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毕迎春(1977-),女,讲师;田大方(1961-),女,教授;王婧(1989-),女,在读硕士毕迎春1田大方1王婧2(1.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摘要:以哈尔滨市九站公园滨水环境设计为例,从阅读场地,感受自然过程,体会场地的精神等出发,通过景观的形式阐述对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滨水区规划理念为依据,再现了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水文化生机做了有益的尝试,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滨水景观,环境设计,多元性,可持续性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0引言城市景观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气息。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使得作为生态湿地重点部分的滨水区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污染,城市滨水区自身生态功能退化,其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地弱化,城市居民的滨水文化生活质量也因场地的破坏而日益恶化。
而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具潜力的地域。
从城市滨水区标志性景观建筑到船坞、码头、仓库、厂房到休闲场所乃至生态湿地……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日趋多元化,其景观环境设计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哈尔滨市九站公园滨水环境设计为例,探讨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滨水区景观的组成要素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其在满足生态、经济的前提下,提供给人们优美的景观和多样的开放性空间。
1九站公园滨水区景观环境设计1.1现状分析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站公园,是带状江畔公园。
设计地段占地约11.2hm 2,设计围绕松花江沿岸规划,满足老城区居民以及游人的生活、旅游、交通等需求,有充分的活动休闲的空间,良好的景观并合理地组织交通。
1中东铁路公园设计背景滨洲线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即原中东铁路第一松花江大桥)位于哈尔滨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于1901年落成通车,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哈尔滨人都亲切地称它为“老江桥”。
2013年,“老江桥”在停止原有铁路交通运输功能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城市珍贵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
2014年12月10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确定将原“老江桥”及其松花江南北延长线建设为中东铁路公园。
中东铁路公园公园南起森林街,北至警备路,东起哈齐客运专线,西至一面街、太阳岛风景区,长2700米,总面积11公顷。
其规划设计以“追寻记忆、服务当下”为主要理念,重构废弃铁路空间,连接松花江南北两岸城市中心,构建城市景观廊道和绿色慢行线,为哈尔滨市民提供良好的绿色休闲空间及文化活动空间,也成为了哈尔滨市新的地标性旅游景点。
2中东铁路公园整体设计思路中东铁路公园规划设计秉承“文物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将“老江桥”改造为城市慢行线,南北两端的铁路用地调整为城市绿地,兼具历史文化展示、城市休闲绿地、绿色慢行游憩功能,并将太阳岛风景区、沿江休闲带、与大型城市公园衔接为一体,整体构建连续的城市绿道系统。
中东铁路公园城市绿地部分运用具有哈尔滨本地特的现代造园手法,以绿地为基地,文化保护建筑和功能建筑为主要节点,运用简洁的折线形园路和集散广场作为交通和活动场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绿色活动空间,并且引入生态建筑、海绵城市、再生材料、低碳节能、低维护景观等新技术、新方法,凸显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3中东铁路公园场地现状植物调查场地内植物现状以旧铁路护坡两侧榆树为主,均为原中东铁路护坡绿化树种,少部分景观效果好,但由于位于护坡上,根系距离水平地面距离较远,全部保留难度较大。
原守桥部队驻地庭院内及桥头堡,有胸径20-30厘米成年榆树10株,景观效果良好,在公园建设中予以保留并作为庭院独赏树加以利用。
第34卷第9期 2021年05月Vol.34 No.9May 2021艺术科技1 湿地公园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1.1 湿地公园的生态性城市湿地公园的首要特性是生态保护性。
湿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种类,是地球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系统[1]。
目前,城市中湿地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形成湿地和人造规划湿地[2]。
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中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性设计,能够实现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愈能力,抗击自然灾害[3]。
1.2 提高城市生态修复能力城市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减少工业污染、抵抗自然灾害等能力[4]。
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工自然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自然资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生态融合[5],使城市生态环境在人工调节下实现良性循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景观韧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在遭遇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修复能力[6]。
1.3 提升城市形象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展现当代都市环境与精神风貌的一张名片。
现代城市环境大多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面貌,在城市化进程中丧失了原有的地方特色。
而城市的充满自然野趣的湿地,以及湿地中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展现城市的地域特征[7]。
城市的湿地公园的建设水平也代表了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和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是城市对外交往、展示美好形象的重要舞台。
城市建设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湿地公园,能够显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8]。
2 生态修复理念下城市湿地公园的构建原则2.1 再生性修复原则在设计和建造城市湿地公园的过程中,应将湿地的生态修复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不遭到破坏,维护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使湿地中的生物能够在稳定的生长环境繁衍生长,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9]。
在建设湿地公园时,应当最大限度地保留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障场地中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不遭受太大的损害,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应首先考虑适应性原则[10],考虑引进的生物是否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同时,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11]。
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景观调查分析作者:刘洪海刘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滨河公园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并通过对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景观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滨河公园哈尔滨斯大林公园调查1 引言“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这一概念应具备以下要点:(1)城市滨水公园是“滨水城市空间”和“公共绿地空间”两个体系综合联系的产物。
由于担负城市的复杂活动(政治、经济、文化)和多种功能,它是城市滨水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
这意味城市滨水公园和市民及市民生活是相联系的,它要为城市中广大阶层的居民提供生活亲水的游憩、交往的公共场所。
(2)城市滨水公园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3)城市滨水公园包含与生态、文化、美学及其他各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种目标,而且它还是动态发展变化的。
(4)城市滨水公园是游憩生活、环境生态、经济发展和园林艺术四位一体的产物。
2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城市滨水公园从要素的属性角度,可以简略地将其划分为灰带(grayways),蓝带(blueways),绿带(greenways),它们一起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
2.1 蓝带要素:蓝带要素指的是城市中的水体河流,以及河流的护岸。
2.1.1 护岸:用于保护河岸和堤防免受河水冲刷作用的建筑物叫护岸。
护岸采用土(带草)质等接近自然的材料。
根据河流的特点、水边部位、水环境、考虑水生植物和鱼类繁殖的生态要素,来处理具有亲水性的阶梯和滨水步行道。
2.1.2 水体: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滨水公园空间的形态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
在滨水公园和城市设计中不能破坏原有水体对气候的调节渠道。
2.1.3 水环境:护岸是水中生态体系和陆上生态体系的接点,在形成鱼类、昆虫、鸟类等各种生物的生息环境方面,其设置是很重要的。
2.2 灰带要素:灰带要素指的是滨水公园中的人造物,包括有标志作用的桥、城市天际线,起节点作用的公园广场、游园、码头,还有公园道路、公园标识系统、休闲设施、公共艺术品等。
基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要:以哈尔滨市马家沟的一段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例,从场地性分析入手,提出现代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场地性;马家沟
1、马家沟概况
马家沟是流经哈尔滨市中的一条内河,最早为季节性河流,在城市改造前一直是哈尔滨的排污泻洪的通道。
1996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马家沟做出了系统的规划。
马家沟的功能将会发生转变,景观作用将成为河道改造后的主要功能,同时兼备泄洪作用。
根据马家沟流经市区的位置和两岸的自然与建设情况,将河段划分成三大景区:森林植物景观区:从工农水库至和兴桥,为城市边缘区段,两侧主要为农田和省森林植物园,规划中提出应创造独特的森林景观;
城市中心台园区:从和兴桥至大有坊桥,为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原有的动物园、儿童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出若干个小型公园,目的是在城市居住区提供休闲的场所;
观光游览区:从大有坊桥至松花江,属城市边缘区段,两侧为农田和河滩,自然景观较好。
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欣赏自然风光的场所。
2、场地性分析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1]
场地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就来自于活动在其中的自然和人文,同。
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与太阳岛隔江相望。
建于1953年,全长1750m,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0.5万m2。
斯大林公园中央的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而建成的。
1试验地概况斯大林公园中央的防洪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m,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着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
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m,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m,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2观测研究方法2.1观测仪器。
利用日本产的KEC900型负离子测试仪进行观测。
2.2观测方法2.2.1固定观测点选取。
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广场内,在距离防洪纪念塔30m左右的位置设置2个固定观测点,2个固定观测点距离3m。
放置仪器的2个三脚架高度1.6m,每次观测将三脚架安置在与上一次同一固定的位置,2名技术人员分别操作1台负离子检测仪,同时同步观测正、负离子浓度以及空气温度、湿度。
2.2.2观测时间与数据记录。
观测时间分别在2016年的5月、6月、7月、8月、9月,每月中旬选择无风晴朗的一天作为观测日。
分别在观测日的8:00、10:00、14:00、16:00观测负离子浓度,全天共观测4次。
每次观测,随机记录15个负离子浓度数据和15个正离子浓度数据,以15个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本次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结果与分析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广场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观测数值见表1。
3.1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规律3.1.1观测结果。
由表1可见,5月份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广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540个/cm3、6月份为510个/cm3、7月份为500个/cm3、8月份为370个/cm3、9月份为920个/cm3。
寒地城市滨水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哈尔滨市九站公园为例Study o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in Cold Cities-- T aking Jiuzhan Park in Harbin as an example■刘梦萱 LIU Mengxuan 李玲玲 LI Lingling【摘 要】 在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普及的今天,城市滨水区成为居民运动健身的首选空间。
采用POE使用后评价的方式,针对寒地城市滨水区,以哈尔滨松花江畔的九站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行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SD法的空间调查方式及相关性分析的数据统计方式,对已有建成环境进行评价,了解居民对空间的真正诉求,从而提出寒地城市滨水区优化设计策略。
【关键词】全民健身;滨水空间;运动空间;使用后评价【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concepts, urban waterfront space 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space for residents to exercise and fitness. Using the PO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for the waterfront space in cold city, taking the Jiuzhan Park along the Songhua River in Harbi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spatial investigation methods such as field investigation, behavior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SD method and the data statistics method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existing built environment is evaluated to understand the residents' real spatial appeal and to propos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strategy for the waterfront space in cold cities.【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 waterfront space, sports space, POE1 研究背景及方法介绍1.1 研究背景1.1.1 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自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7):105~107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园艺园林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刘 灿,王 崑,袁 维(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以哈尔滨斯大林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随机访谈,总结其公共性、混合性等7个滨水空间属性及地形、植物、建筑等景观要素设计现状,评价其空间属性的表达方式与存在问题,以及景观要素设计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探讨岸线自然化可行性、加强服务管理、关注细节设计等建议。
关键词:斯大林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 U 98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767(2010)07 0105 03收稿日期:2010 01 1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基金资助项目(QC06C018)第一作者简介:刘灿(1984 ),女,山东省济宁市人,在读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E mail:liucan537@163 com 。
通讯作者:王崑(1969 ),女,山东省黄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旅游规划研究。
斯大林公园是哈尔滨市滨水带状公园绿地,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
公园始建于1953年,南邻中央大街、北临松花江、东起松花江铁路大桥、西至小九站,全长1750m,占地面积10 5万m 2。
公园以良好的防洪效果(防浪墙高2m)、规则式布局、俄罗斯风格建筑、五色草立体花坛(见图1)及各种艺术雕塑为其主要特色。
为研究公园的滨水空间属性、景观要素设计等景观特征,于2008年7月和10月,对夏季和秋季的斯大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随机访问了约30位游人和当地居民,对公园的空间属性、景观要素设计和使用者感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1 斯大林公园的滨水空间属性城市滨水空间属性一般包括公共性、混合性、亲水性、可达性、连续性、盈利性和生态环境保护7个方面[1]。
1 1 公共性松花江沿岸是哈尔滨景色较优美、较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
斯大林公园以地标性建筑 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与中央大街垂直相交,这些都决定了斯大林公园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沿着滨水地带的公共步行道,是吸引游客的最基本的因素。
斯大林公园也像其它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一样,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道,而让滨水的建设项目后退岸线,营造出富有特色的 城市客厅!。
1 2 混合性城市滨水地区是否有足够的活力是评价规划建设是否成功的最主要标准,而保证用地功能的混合性则是保持活力的有效手段。
斯大林公园处于哈尔滨的商业区,周围有万达商业广场、百盛购物广场、沃尔玛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并与著名的商业街中央大街相通,公园内也布局了较多的商业和文化娱乐设施,同时高档住宅、公寓、酒店也进驻该地区边缘,从而具有较高的活力,避免了夜间成为 空城!。
该公园功能混合可分为平面混合和竖向混合两类:1)平面混合 在不同地块中有机地混合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居住、绿地以及交通枢纽站点等设施。
2)竖向混合 即在建筑的不同层布局不同的功能,下层岸线作为游船码头,上层布置林荫道和商业设施。
1 3 亲水性斯大林公园在岸线处理上,采用了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防洪堤采用多样化的断面处理,观景点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形成层次丰富的滨水空间,避免阻隔人们亲水的途径。
然而公园的亲水平台多属于硬质景观,缺乏自然式亲水岸线的设计,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建设空间,值得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和探讨。
1 4 可达性斯大林公园在陆路交通方面,由于与步行街垂直相交,因此内部建为绿色步行系统,并通过立体步行交通与市区连接,由于位于繁华商业区,外部公共交通和车行系统较为发达,对于游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可达性;水路方面,水上游览线路既为去太阳岛游览观光的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水路交通方式,发挥了松花江的运输功能,又可以使游人更好地观赏和体验到松花江之美,进一步满足游人的亲水需求。
1 5 连续性滨水空间的连续性体现在其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与城市整体的衔接方面。
中央大街、通江街为斯大林公园与城市整体连接的纽带。
公园在空105园艺园林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7期间上注重用地功能、交通、绿地、景观等方面的衔接;时间上考虑了原有城市肌理、城市活动、外部空间、特色建筑的保留和延续。
在历史延续上,公园以防洪胜利纪念塔为中心,内部有俄罗斯古典风格的江畔餐厅、罗马回廊、铁路江上俱乐部和江上运动站,结合滨水地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将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结合在城市设计中,提高了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力,增加了游览内容。
1 6 盈利性水滨是公共活动场所,社会大众总是希望开发能创造足够的水滨休憩场地和公共娱乐设施,而开发商则把最大可能的商业利润率作为开发的首要目标,两者间的矛盾经常出现。
斯大林公园采用了比较明智的开发模式,通过滨水公共空间吸引 人气!,从而带动商业、娱乐设施的 积极!盈利,实现了公私利益的均衡。
然而在实地考察时也发现,公园的商业服务繁荣多样的同时,也存在秩序混乱、价格偏高、假冒伪劣旅游纪念品居多的管理漏洞。
1 7 生态环境保护在滨水区开发中应保持动植物栖居的必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辟生态廊道。
斯大林公园通过较长的沿河距离,广阔的水面和充沛的水量来促进水陆风的发生,加速公园空间内空气散流通、渗透与交换,营造健康、清新的环境;公园内绿树成荫,乔木、灌木,以及各种造型的树木繁多,形成生态位与色相上的变化。
然而在河流自然生态廊道的营造上仍存在不足。
图1 五色草立体花坛 图2 跳水!雕塑 图3 垂直绿化2 斯大林公园景观要素分析2 1 地形地貌驳岸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上层为防洪纪念塔广场和林荫道,配合雕塑、模纹花坛;下层为防洪堤中部平台,枯水期暴露,配合辅助设施,作为沿江步道及游船码头。
台阶由上层堤岸一直延伸入水中,沟通上下层堤岸以及堤岸与江面。
这种驳岸设计,不仅利于游人变换不同高度的观景视点,丰富观景感受,而且使人们无论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有与水(冰)面接触的途径。
2 2 植物景观由于斯大林公园属于欧洲风格的规则式园林,且又从属于北方园林的范畴,因此在植物景观上整体显示出粗犷、大气的特质,高大的乔木、大面积的草坪,给人以开阔的空间体验。
乔木品种主要有红皮云杉、油松、垂柳、榆树、白桦等;中层种有丁香、花楸、榆叶梅等花灌木,以及整形的水蜡球等;最底层为绣线菊、红皮云杉树篱和缀花草坪。
夏季,公园内绿意盎然,林荫道荫蔽效果良好,五色草花坛精致有趣;秋冬季,行道树季相变化明显。
但公园以常绿乔木和柳树为主要树种,林荫道以外的空间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
从江面的游船上观赏公园时,由于地形的高差和植物的群落式配置,植物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结合,引人入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公园的植物配置在细节上仍略显粗糙。
如林荫道与外部商业区之间由乔灌草的多层植物群落进行分隔,在喧闹的市区中营造出一片安逸的休憩空间,但植物配置不甚和谐,自由生长的乔灌与整形灌木拥挤于一处,缺乏必要的过渡和配合(见图4)。
此外,垂直绿化不足和草坪养护不到位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2 3 建筑景观斯大林公园拥有珍贵的历史遗迹,与中央大街相互呼应、相互渗透,公园内有多处历史性建筑,如防洪纪念塔、俄罗斯古典风格的江畔餐厅、铁路江上俱乐部等,为公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感,成为公园不可多得的个性元素。
然而建筑整体感觉保护失当,如江畔餐厅,崭新的墙壁很难让人领略其古典魅力,只有屋顶上的原色烟囱与墙上 斯大林街!字样的号牌能让人依稀辨出其久远的历史(见图5)。
1067期 刘 灿等: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园艺园林2 4 地面铺装铺地在公园的作用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空间限定的手段,还是一种向人们展示自身文化内涵的手段。
好的铺地设计会提高公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斯大林公园的地面铺装整体色调统一,但缺少变化,比较单调,除了游乐场地的彩色水泥地面和某广场的蓝色雪花铺地以外,地面铺装没有特色。
至于雪花铺地,造型生硬、无过渡,相较于公园路面的无个性,此处个性又过于张扬,同样难以为整体形象添彩(见图6)。
2 5 园林小品公园艺术雕塑众多, 天鹅展翅! 三少年! 起步! 跳水! 舞剑!等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洗手池色彩与整体环境协调,灯具造型美观大方,座椅数量较多。
不足之处是防洪纪念塔处的座椅的位置和材质,座椅围绕着广场上的柱子设置,用生铁制成。
夏天炙手,冬天冰冷,甚至一些老年人春秋时都觉得凉。
并且座椅与垃圾桶设置在一起,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视觉效果不好。
图4 绿色屏障 图5 江畔餐厅 图6 巨大的雪花铺装3 斯大林公园建设的建议根据上述分析和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结合防洪功能、生态理念和美学要求对斯大林公园的岸线自然化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加强对公园内经营性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的管理,规范商贩的不良经营行为;重视垂直绿化,增加立体绿量,补植色叶树种,加强对草坪、树池等局部景观的细节设计和维护(见图7);特色建筑应依据 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护;地面铺装应凸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人性化配置服务性小品,使用适合寒地公园的小品材质;设置无障碍通道,提高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残疾人到此活动的便捷性(见图8,图9);通过各种标识和措施引导游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公园中的宠物卫生管理。
7 无法作为无障碍通道的机动车道 图8 台阶对坐轮椅老人的挑战 图9 裸露的树池参考文献:[1] 杨保军,董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探讨[J] 建筑学报,2007(7):7 10[2] 温和,王崑.哈尔滨斯大林公园绿地及游人使用状况调查[J ] 林业科技情报,2007(2):90 91Study o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of Stalin Park of HarbinLIU Can,WANG Kun,YUAN Wei(H orticultur al College o f Northeast Agr icultural U niv ersity,H arbin,H eilongjiang 150030)Abstract:T he investig atio n w as perfo rmed in Stalin Park of H arbin city Gr eenbelt and to ur ist in the park wer e investig ated by first hand investig atio n and random int erview T he urban w aterfr ont attributes such as publicity and miscibilit y,and present co nditio n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 St alin Par k such as landfor m,veg etatio n and ar chitecture w ere summar ized And then evaluat ed the expressiv e w ay and pr oblems of these att ributes and g av e out sugg est ions such as the naturalizat ion o f r iver r evetment,str eng thening serv ice management and va luing de tailed desig nKey words:Stalin Par k;w aterfr ont;landsca pe design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