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1.33 KB
- 文档页数:2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关键技术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之一。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不少企业积极参与连续跨国并购活动,以动态能力视角来研究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对于指导企业并购实践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分析其影响机制和效果,以期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在动态能力理论框架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适应环境变化来维持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连续跨国并购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协同效应等积极影响。
然而,并购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文化冲突、整合困难等挑战。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梳理出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公开财务报告、相关行业报告以及政府公开数据等。
四、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动态能力效应分析4.1 规模经济效应企业通过连续跨国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例如,某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后,其产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和流程化,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4.2 知识溢出效应连续跨国并购有助于企业获取外部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实现知识溢出效应。
通过并购不同领域的企业,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其技术优势和知识资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某科技企业在连续跨国并购后,成功整合了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资源,推动了企业技术的持续创新。
4.3 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连续跨国并购的又一重要效应。
通过并购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并非简单的商业交易,它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整合。
文化差异作为并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并购协同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以期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建议。
二、文化差异与跨国并购概述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差异。
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员工观念、沟通习惯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并购后的整合过程,还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产生深远影响。
三、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正向影响1. 促进文化融合与交流:文化差异为企业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形成更加包容和多元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 激发创新活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 拓展市场和资源:文化差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获取更多资源,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负面影响1. 沟通障碍与误解:由于语言、价值观等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误解,影响并购后的整合进程。
2. 企业文化冲突:不同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影响企业内部的协同合作。
3. 经营管理难题: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经营管理的困难,如管理风格的冲突、决策效率的降低等。
五、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建议1. 做好前期调研:在并购前,对企业所在国的文化、价值观、语言等进行深入了解,为后续的整合工作做好准备。
2. 建立跨文化团队:组建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组成的跨文化团队,促进文化融合和交流。
3. 加强沟通与培训:通过沟通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减少沟通障碍和误解。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国内外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通过购买或兼并其他企业的资产、股权或业务来实现的行为。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变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综述。
1.经济效益理论经济效益理论是企业并购决策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并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壁垒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2.战略目标理论战略目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源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
企业在制定并购策略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现有资源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差距,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并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包括国际化、多元化、垂直一体化等。
3.经验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认为,企业并购行为受到企业经验积累的影响。
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并购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在并购决策中会参考过去的并购经验,评估风险和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并购战略和实施方式。
4.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监管成本、交易执行成本等。
通过并购可以消除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5.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行为主要受到市场势力的影响。
市场势力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地位,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6.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避免错失市场机会。
企业在制定并购决策时会考虑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即如果不进行并购,可能会错失的机会。
《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原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扩张、获取资源、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遭遇了失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文化差异、法律风险、财务问题等。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并购策略的调整,新的失败因素逐渐浮现。
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案例,进行更为详细和全面的分析。
三、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分析1. 缺乏前期调研与尽职调查许多企业在决定并购前,未能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尽职调查,导致对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
这包括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不全面,从而增加了并购失败的风险。
2. 文化差异与整合问题文化差异是海外并购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企业在并购后往往面临员工抵制、沟通障碍、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还可能导致并购的最终失败。
3. 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海外并购涉及复杂的法律环境,企业需要遵守目标国的法律法规。
然而,一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忽视了法律风险,导致出现合规问题,如反垄断审查、知识产权侵权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并购被终止或受到处罚。
4. 财务问题与资金链断裂财务问题是导致海外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过度借贷,导致资金链紧张。
此外,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不准确,也可能导致并购后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计划完成并购,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四、案例分析以某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为例,该企业在并购前未能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导致并购后出现严重的文化冲突和整合问题。
此外,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忽视了法律风险和财务问题,导致并购进程受阻,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问题,往往成为影响并购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以期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化差异的概念及分类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间在文化特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按照文化维度理论进行分类,如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等。
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往往导致企业间的沟通障碍、管理冲突和员工心理不适应等问题。
三、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一)沟通障碍与信息不对称由于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文化差异的存在,跨国并购双方在沟通上往往存在障碍。
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完整,甚至出现误解和冲突。
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并购双方的合作效率,影响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
(二)管理冲突与整合难度文化差异会导致企业间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这种管理冲突往往难以避免。
整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整合难度。
这种管理上的不协调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协同效应的实现。
(三)员工心理不适应与文化冲突文化差异对员工心理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在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员工在跨国并购后可能面临心理不适应和文化冲突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协同效应。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加强文化尽职调查与沟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应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
通过文化尽职调查,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潜在冲突点。
同时,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后续的整合工作奠定基础。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连续跨国并购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已成为其扩展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如何构建、维护并利用这些能力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旨在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效应,以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建议。
二、文献综述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具备创新、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
在连续跨国并购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并购活动获取资源、知识和技术,以增强其动态能力。
然而,并购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文化冲突、整合困难等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了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动因、过程和后果。
总体而言,相关研究显示,成功的企业能够通过并购活动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动态能力,进而实现持续增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动态能力理论和连续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
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连续跨国并购的过程和效果。
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法,收集相关企业的财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并购活动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四、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动态能力构建(一)资源获取与整合企业通过连续跨国并购获取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才等。
这些资源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品牌形象。
在整合过程中,企业需克服文化差异、管理风格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障碍,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并购活动为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通过吸收被并购企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和市场。
同时,并购也有助于企业学习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三)适应变化的能力增强动态能力要求企业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间的跨国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并购绩效评价作为衡量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其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概述1. 会计指标法会计指标法是并购绩效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并购前后的财务报表,如收入、利润、资产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并购的绩效。
其优点在于数据易于获取,操作简便。
然而,会计指标法容易受到会计政策、准则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 市场指标法市场指标法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股价、市值等市场数据来评价并购绩效。
该方法认为,市场会对企业的并购行为做出反应,通过观察市场数据的变化可以判断并购的绩效。
其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但可能受到市场波动、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3. 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是一种以特定事件(如并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企业股价、市场反应等的影响,从而评价并购绩效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并购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且可能受到其他非并购因素的影响。
三、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 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
这些方法综合了会计指标法、市场指标法、事件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的优点,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并购绩效。
2. 考虑非财务因素的影响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非财务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员工满意度等。
这些因素在并购过程中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考虑行业差异与特殊情境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临的并购环境与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特性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评价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并购动因、并购绩效的评价两方面,对并购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
比较东西方关于跨国并购风险的理论,发现这些理论大多只对并购的某一局部风险进行分析,且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两方面,对整个并购过程风险的控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跨国并购;整体风险;局部风险1 国外研究综述1.1 对跨国并购的整体风险进行研究布鲁纳(2006)提出的“风险框架分析法”,此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的分析工具,提出从跨国并购的六个角度去衡量并购风险的高低,分别是:复杂性、紧密联系性、异常事件、认知上的偏颇、不同的管理选择、运营团队的缺陷。
此法加入了大量的财务数据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评论对并购风险进行评价,同时也发现以上六个方面之间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互联系的方面越多,联系的程度越深,实施并购的风险也就越大。
约瑟夫•克兰多(2008)随后运用此法对美国Berkishire Hathaway对Gen Re公司的并购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当运用“风险框架分析法”对案例进行回顾时,会清晰地看到高层决策者在并购中作出了怎样错误决断,也可以分析出在整个并购过程中,管理层的整合因素最后导致了并购后营运效果的降低。
结果显示:在签订并购合同之前,运用“风险框架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对并购风险的种类与影响程度作出客观充分的评价。
杰弗里•S.佩里(2004)与汤姆斯•J.海德(2004)认为充分地调查对降低并购风险至关重要,成功的并购往往在以下四方面做的极为突出:①邀请专家进行评价;②信任但要核实;③关注核心问题,如制定积极的市场渗入战略,制订新颖的产品推广计划,调整销售力量,合理调整产品供应链,确定相关风险以及制定减缓风险的政策;④精心策划并购后第一次亮相。
同时强调越是身处复杂的商业环境,理解游戏规则、做好游戏准备越是必要。
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 (1)(1)关于文化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1)(2)关于跨国并购进行文化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2)(3)关于文化整合模式的研究 (2)2.国内研究 (2)(1)关于文化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2)(2)关于跨国并购进行文化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2)(3)关于文化整合模式的研究 (3)3.评述 (3)参考文献: (3)1.国外研究西方学者首先意识到文化整合对跨国并购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于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文化差异是否会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如何使两个完全相反的企业文化整合在一起,国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研究。
(1)关于文化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Lan等(2015)通过研究中国1997-2010年发生的跨国并购案例发现,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产生影响【1】,表现在吸收西方企业先进的文化完善自身文化,但也同时指出,西方企业文化较为强势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抵触。
Buckley(2012)通过分析认为,相似的企业文化能减少交流的冲突,有助于并购之后的管理,促进跨国并购成功【2】,企业文化差距较大容易引发冲突,表现在交流的障碍,文化的不认同,管理的分歧,影响并购绩效。
Hajro(2015)通过研究指出,社会成员在不同的背景里会形成不同的认知和人际关系,受此影响下,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会阻碍跨国并购预期目标的实现【3】,面对冲突不能简单的忽略、放任,而是要相互吸收、扬弃和改进。
Hasan等(2016)结合多个案例总结得出,跨国并购的绩效受地域、人文、习惯的影响,差距过大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4】。
Sung Jun Lee(2014)在对沃尔沃并购韩国三星的案例中分析得出,并购的过程中员工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冲突的感知伴随着从开始到结束【5】。
《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过程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往往成为影响并购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文献综述以往研究显示,文化差异在跨国并购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差异可能引发沟通障碍、管理冲突、员工心理不适等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企业并购后的运营效率及协同效应的发挥。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虽然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在积极寻求降低文化差异带来不利影响的方法,但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三、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一)沟通障碍文化差异导致语言、价值观、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使得跨国并购双方在沟通时面临困难。
例如,对于同一种事物的描述、理解和期望可能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造成沟通误解。
(二)管理冲突管理层的决策风格、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因文化差异而异,这可能导致双方在合并后难以达成一致的管理决策,从而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
(三)员工心理不适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如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团队氛围等的不适应,这可能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表现,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果。
四、应对策略(一)加强文化尽职调查在并购前进行深入的文化尽职调查,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等,为后续的整合工作提供依据。
(二)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加强双方员工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双方员工的跨文化意识,减少沟通障碍。
(三)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合并后,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协调双方的管理风格和制度,以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四)加强员工心理辅导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五、案例分析以某跨国并购案例为例,分析其中文化差异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实施效果。
国外并购文献综述并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归纳和整理国外并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为了解企业的并购实际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为从我国的制度背景下研究企业并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标签:企业并购;公司治理;并购绩效一、引言并购是企业的重大决策。
来自Wind金融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随着并购活动的飞速发展,并购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本文整理了国外并购研究的几项重要成果,包括并购公司高管的壕沟行为,并购企业间的关联董事、并购定价问题、并购双方的谈判能力、跨国并购、并购活动中的资本结构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并购的实际,并有助于指导国内的并购研究。
二、文献综述Harford、Humphery-Jenner和Powell(2012)研究了从公司合并高管具有壕沟行为的视角来研究合并后价值降低的原因。
他们利用Gompers,Ishii and Metrick(2003)的GIM指数将公司划分为独裁公司(GIM≥10)和民主公司(GIM<10and CBRD=0)。
然后观察从1990年到2005年各年的收购情况。
总体而言,独裁公司的收购数目偏多,交易规模偏大,但是5天内CAR值反映较差。
并从合并者特征、被合并者特征以及交易特征三个方面比较了独公司和民主公司两者的差别,两者在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财务杠杆、成立时间、CEO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CEO持股等合并者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被合并者的规模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两者在交易特征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独裁公司的交易类型更不可能是高科技型公司,更倾向于是多元化企业或企业集团。
独裁公司更可能成为连环收购者但是他们的收购溢价低于民主公司。
Harford等研究发现:(1)“壕沟”管理层会尽可能的合并公众公司,尽量避免合并私人企业之前的研究表明合并私人企业会导致价值上升而合并公众公司则很可能导致价值降低。
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对跨国并购风险类型的研究随着跨国并购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影响跨国并购效果的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从而得出跨国并购的主要风险源和类型。
Perry(2014)指出,并购风险贯穿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存在于跨国并购策略的制定、目标企业的挑选以及并购后企业的整合等各项工作中。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并购风险类型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如下。
政治因素是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
Francesc Trillas(2002)指出,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政治风险。
李梅(2006)指出,缺少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会增加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竞争中的压力。
杜晓君、刘赫(2012)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导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被并购方企业东道国政府的政局、政策风险。
李诗、吴超鹏(2016)从政治和文化视角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被并购企业的政治性质会影响并购的成败,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对于政治敏感性资产的并购失败概率更高、风险更大。
文化影响着企业并购后经营管理的效率,影响着东道国民众对于并购企业的态度,从而影响跨国并购的效果,这其中既包含跨文化风险,也包括整合风险。
王爱林(2002)指出,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并购最终能否成功,企业应当充分关注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风险。
李东红(2005)、Ahern(2012)均认为,国家间、地区间以及企业间的不同文化背景会增加企业并购整合的难度。
唐华茂(2007)、陈传兴和徐颖(2014)等学者都指出整合风险是跨国并购中的一类主要风险。
胡俊男等人(2011)指出,随着企业横向并购数量的日益增加,品牌整合的好坏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企业亟需关注品牌整合风险。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还面临着多层次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等。
Holburn和Zelner(2010)认为,在跨国并购中,标的企业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定价风险。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并购成为了全球经济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趋势。
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公司通过合并或收购来达到资源整合和企业集中的目的。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新技术和资源等。
企业并购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为我们提供对于这一话题的深入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首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就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Wernerfelt(1984)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资源获得、市场拓展和技术学习等。
此外,Datta等(1992)提出了企业并购的实施路径,包括同业竞争、新技术入侵和产业逆境等。
对于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并购的目的和动机,从而更好地制定并购策略。
其次,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企业并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Khanna和Yafeh(2024)的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和盈利能力的增加。
并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
此外,Kruse等人(2024)的研究发现,企业并购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研究结果为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国内外研究文献还对企业并购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企业并购的失败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管理混乱和员工流失等问题。
Seth et al. (2024)的研究发现,文化冲突、组织整合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是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外,Brouthers等人(2024)的研究指出,政治因素、法律环境和经济不确定性等也是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对于并购风险与挑战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并购交易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最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于企业并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企业并购涉及到许多因素,如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行业竞争程度等。
Malmendier和Tate(2024)的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和管理团队的素质也对并购的成功与否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