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电子
- 格式:docx
- 大小:24.76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室14种危险试剂使用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1酸注意事项:稀释硫酸时应将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不可反操作。
挥发性的酸如盐酸、醋酸、硝酸、三氟乙酸、三氟甲磺酸、高氯酸、等应在通风橱操作,并带上口罩,防护境。
事故处理:被酸灼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在用水冲洗。
严重者请速就医。
2碱注意事项: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使用时请穿白大衣并戴手套。
NaOH和KOH应用玻璃器皿称量。
氨水应在通风橱中操作。
事故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严重者就医。
3甲苯注意事项:属低毒类。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事故处理: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4苯注意事项:属中等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请戴手套,口罩,防护镜,在通风橱中操作。
事故处理: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5甲醛注意事项: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在通风橱中操作。
事故处理: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本品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6苯甲醛注意事项:本品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7丙酮注意事项:属低毒类。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事故处理: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8乙酸乙酯注意事项:属低毒类,易燃。
事故处理: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9乙醇注意事项:属微毒类,易燃。
事故处理: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10乙醚注意事项:属微毒类,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常常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来进行实验。
这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需要高度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注意事项。
一、硫酸:硫酸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很强的刺激性。
在使用硫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在使用硫酸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
3.在使用硫酸时,要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以防止产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二、盐酸:盐酸是另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用于酸碱中和实验和金属清洗。
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使用盐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操作盐酸时,同样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使用盐酸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影响呼吸系统。
3.如果不慎接触到盐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氢氟酸:氢氟酸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也是最具有腐蚀性的一种。
氢氟酸不仅具有强腐蚀性,还会对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在使用氢氟酸时需要极高的警惕性和防护措施:1.在操作氢氟酸时,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并戴上全面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使用氢氟酸时,要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尽量减少有毒气体的积聚。
3.如果不慎接触到氢氟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马上就医。
以上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危险化学品及相应的防护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提到的化学品外,实验室中还有其他许多危险的化学品,如:氰化物、浓硝酸、过氧化氢等。
对于这些危险化学品,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⒈EB(溴化乙锭,C21H20N3Br)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
棕色瓶保存。
净化处理: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使用注意:①呼吸系统防护:SDS微细结晶粒易于扩散,称量时应戴面罩。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⒊氯仿(CHCl3)性质:带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
毒性: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头疼、恶心、轻微黄疸、食欲不振、昏迷;长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1、由于它易挥发,要注意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2、强碱与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会引起一系列爆炸,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实验室里常见的有毒试剂的技术知识点一、引言在实验室中,各种化学试剂是进行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然而,其中一些试剂可能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毒试剂及其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二、常见有毒试剂1.氰化物:氰化物包括氰化钠、氰化钾等,具有剧毒性,可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2.汞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如汞盐、汞蒸气等具有高度毒性。
长期接触汞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肾损伤和免疫系统异常。
3.有机溶剂:许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正己烷等对人体有毒。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肝损伤、神经损伤和免疫系统异常。
4.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乐果等具有强烈毒性,可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5.重金属盐:重金属盐如铅盐、汞盐等具有毒性,可对人体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毒性作用机制上述有毒试剂的毒性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对细胞的损害、对酶的抑制、对DNA和RNA的影响等。
这些试剂可能对人体器官和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四、防护措施1.正确使用和储存:对于有毒试剂,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和储存。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其蒸气。
2.个人防护: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试剂。
3.废弃物处理:对于废弃的有毒试剂,应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培训和教育: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有毒试剂的认识和安全操作意识。
5.定期检查:实验室应定期对有毒试剂进行检查和管理,确保试剂的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规定。
五、结论实验室里常见的有毒试剂包括氰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盐等。
了解这些试剂的毒性作用机制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实验室高危药品目录
本实验室高危药品目录主要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内安全,避免对实验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
下面是本实验室所有高危药品的列表:
1. 氢氟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能造成颗粒物状物质吸入的肺部伤害。
2. 百草枯:具有猛毒、猛爆和吞咽有毒性作用。
接触后要用大量水进行冲洗。
3. 液氯:剧毒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引起呼吸困难、喉头炎、肺不张等症状,甚至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4. 甲醛:具有强刺激性,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眼部疾病,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可损害肝、肾等内脏器官。
5. 丙酮:具有毒性,接触后可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损害,严重时对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引起乏力、幻觉等症状。
6. 苯酚: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对呼吸道、肝脏、肾脏等器官有损害,长期接触还可引起慢性中毒。
以上就是本实验室高危药品目录的全部内容,实验人员需要对以上药品怀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严格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生物实验室120种危险试剂及防护措施(1)Tris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开吸入尘埃。
(3) X-半乳糖(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留意事项。
应留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峻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避开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汲取(有累积效应)。
避开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当心,由于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汲取可造成损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试验室里的危急化学试剂太多了,为了科研我们却不得不经常接触他们。
今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试验室里常见的危急化学试剂,并告知大家简洁的防护方法。
一、易爆物质硝酸银:强氧化剂,与其他物质接触会发生爆炸,皮肤汲取可造成损伤。
操作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进行。
金属钠、钾:遇水发生反应,着火,易爆炸。
应单独存放在平安处,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三硝基甲苯(TNT):受热能引起爆炸,中等毒性。
工作时穿紧袖工作服,工后彻底洗手并淋浴。
可用含10%亚硫酸钾肥皂清洗。
亚硫酸钾遇三硝基甲苯成红色,如能将红色洗净,表示皮肤污染已清除。
也可用浸于9∶1的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手,洗净者不消失黄色。
硝化甘油:一种黄色的油状透亮液体,可因震惊而爆炸,属化学危急品。
储存留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纳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止震惊、撞击和摩擦。
硝化纤维: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如温度超过40℃时它能分解自燃。
用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仓间温度不宜过30℃,远离火种及热源。
与有机胺,氧化剂隔离储运。
苦味酸: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到摩擦震惊、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操作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硝基铵: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惊、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着火后会转为爆轰。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开震惊、撞击和摩擦。
叠氮化物:多具有高度爆炸性,或加热易爆炸。
此外叠氮化物为神经毒物,各种试验请当心。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雷酸盐(如雷汞):包含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雷酸盐多是对摩擦敏感的炸药,遇热或撞击均易发生爆炸。
化学实验室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1. 化学试剂: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易爆性。
应对措施包括正确储存和标识试剂,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
2. 气体:有些实验会使用压缩气体或有毒气体。
应对措施包括正确操作气体钢瓶,使用检漏仪检测气体泄漏,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3. 电器设备:实验室中的电器设备可能存在电击风险。
应对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使用接地保护装置,不使用破损的电线和插头。
4. 高温和高压设备:如烘箱、压力锅等设备可能导致烫伤或爆炸危险。
应对措施包括正确操作和维护设备,遵循使用说明,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5. 生物制剂:涉及生物实验时,可能存在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应对措施包括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
6. 火灾风险:实验室中的易燃物质和火源可能导致火灾。
应对措施包括配备适当的灭火设备,遵守防火规定,不存放过多易燃物。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还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使实验人员了解并能够应对各种危险源。
同时,保持实验室整洁、有序,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来源新材料在线实验室里的危险化学试剂太多了,为了科研我们却不得不常常接触他们。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实验室里常见的危险化学试剂,并告诉大家简单的防护方法。
为了自己的健康,材粉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哦!一、易爆物质硝酸银:强氧化剂,与其他物质接触会发生爆炸,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操作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进行。
金属钠、钾:遇水发生反应,着火,易爆炸。
应单独存放在安全处,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三硝基甲苯(TNT):受热能引起爆炸,中等毒性。
工作时穿紧袖工作服,工后彻底洗手并淋浴。
可用含10%亚硫酸钾肥皂清洗。
亚硫酸钾遇三硝基甲苯成红色,如能将红色洗净,表示皮肤污染已清除。
也可用浸于9∶1的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手,洗净者不出现黄色。
硝化甘油: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可因震动而爆炸,属化学危险品。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硝化纤维: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如温度超过40℃时它能分解自燃。
用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仓间温度不宜过30℃,远离火种及热源。
与有机胺,氧化剂隔离储运。
苦味酸: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操作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硝基铵: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着火后会转为爆轰。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
叠氮化物:多具有高度爆炸性,或加热易爆炸。
此外叠氮化物为神经毒物,各种实验请小心。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雷酸盐(如雷汞):包含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雷酸盐多是对摩擦敏感的炸药,遇热或撞击均易发生爆炸。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尽量减少摩擦,保持室内较低的温度。
乙炔银: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储存于郊外专业仓库内,仓内要求阴凉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避免光照。
应与氧化剂,易燃、可燃物,硫、磷、起爆器材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轻装轻卸。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二、xx物质黄磷:易燃,在34℃即自行燃烧。
操作时应穿戴劳保,环境应通风,备有盛满清水池,黄磷燃烧时应立即用清水扑灭,防止溅散;烧伤皮肤时,立即浸入清水中,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再用1—2%CuSO4溶液冲洗烧伤处,经现场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口服黄磷中毒时立即用0.2%硫酸铜洗胃,同时禁忌脂肪食物和牛奶。
白磷: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而燃烧。
有剧毒。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避免接触空气。
存储条件:小开口钢桶(黄磷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器内)。
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硝酸纤维素:纤维素与硝酸酯化反应的产物,在阳光下易变色,且极易燃烧。
保存:装入高密度聚乙烯瓶,外部套上黑色塑料袋,干燥,阴凉保存,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
三甲基锑:在常温压力下为具有大蒜臭味的无色透明有毒液体。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有时能着火爆炸。
能与氧、硫、卤素迅速化合,不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在水中密封保存。
丙酮、乙醚、苯、甲苯、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吡啶、汽油、柴油、煤油、松节油等有机溶剂:易燃液体,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乙醇钠、己二酸、二硝基苯酚、α-萘酚、β-萘酚:易燃固体,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并有排风、隔热、防水设施的库房中,不得与氧化剂混存。
三、有毒物质苯酚: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白磷:有剧毒。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避免接触空气。
存储条件:小开口钢桶(黄磷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器内)。
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过二硫酸铵: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破坏性。
吸入可致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必须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操作后要彻底清洗。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环乙酰亚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磺基蓖麻酸(二水合物):对黏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破坏性。
不要吸入粉尘,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氨蝶呤(MTX):一种致癌剂和致畸胎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醇:有毒,可致失明。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
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
也是一种致癌剂。
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甲酸:有剧毒,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甲酰胺:可导致畸胎。
其挥发的气体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操作高浓度甲酰胺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尽可能将反应的溶液盖住。
联结剂(DMP):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不要吸入气体,戴好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链霉素:有毒性,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
可导致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硫酸:剧毒性,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硫酸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氯仿: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为一种致癌剂,有肝、肾毒性,有挥发性。
避免吸入蒸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钾:剧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溶液为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氢氧化钠:溶液有剧毒,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其他所有高浓度碱溶液都应以类似方式操作。
秋水仙碱:有剧毒,可致命,可导致癌症和可遗传的基因损害。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不要吸入粉尘。
三乙胺:有剧毒,易燃。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腐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有毒性和刺激性,有严重损伤眼睛的危险。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双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避免吸入,在称量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乙醇胺: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具有高腐蚀性,并可与酸发生强烈反应。
四、腐蚀性物质氢氟酸: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剧毒,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腐蚀试剂有硫酸、硝酸、氢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硫酸:腐蚀性,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三氯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硝酸:具有挥发性,操作时要小心。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乙酸铵: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乙醇胺: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具有高腐蚀性,并可与酸发生强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