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
- 格式:docx
- 大小:17.84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实验人员生命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室工作时,需要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实验室场地安全、操作安全和应急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一、实验室场地安全1. 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合理布局,保证实验室内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隔离性。
各种试剂、化学品等应有专门存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和化学反应。
2. 安全标志齐全:实验室内应设置标示明显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应急救援设施。
如瓶柜、危险化学品存放区等应明确标示,以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
3. 电气设备安全: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线、插座等设备没有漏电、短路等情况。
禁止在实验室中乱拉乱接电线,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等事故。
4. 火灾防护措施: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具,并放置在易燃物品附近。
不得在实验室内使用明火,必须使用电炉、热板等安全的取暖工具。
5. 防护设施完备:实验室内应有台上、台下换气系统和排风机,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
实验台面上应设置安全屏风,做到操作隔离。
二、操作安全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如查看实验记录、阅读实验方法、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等。
了解实验步骤,避免操作失误,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个人防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镜、手套和口罩等。
根据实验情况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3. 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不得私自更改设备参数或尝试不熟悉的实验方法,以免引发危险。
4. 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正确选择、存放和处理化学品,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造成危险。
在使用有毒、易燃、腐蚀等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戴上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⒈EB(溴化乙锭,C21H20N3Br)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
棕色瓶保存。
净化处理: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使用注意:①呼吸系统防护:SDS微细结晶粒易于扩散,称量时应戴面罩。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⒊氯仿(CHCl3)性质:带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
毒性: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头疼、恶心、轻微黄疸、食欲不振、昏迷;长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1、由于它易挥发,要注意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2、强碱与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会引起一系列爆炸,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常见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办法张晓婷古交市第一中学校摘要对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防范措施及其处理办法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提供了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办法,以提高化学科研工作者及相关实验人员对化学品危害的防范意识,减少危害发生。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危害防范处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不少化学品因其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存在着很多危险性因素,由此引发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在接触、使用这些化学品前能对其危害性有所了解,并对其防范处理办法有一定的认识,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害、腐蚀性等化学品。
对于危害性不同的化学品,其防范与处理方法也不同。
本文旨在提供化学品危害防范及处理方法的相关信息,并对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分析,使人们在接触和使用此类化学品时有所防范。
1危险化学品定义及分类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有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能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分类按照国家标准(GB6944)[1],危险化学品分为9类,具体如下:(1)爆炸品:包括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有迸射危险,但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2)气体:包括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毒性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7)放射性物质。
(8)腐蚀性物质。
(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2 常见危险化学品危害及其防范与处理方法2.1 爆炸品爆炸品是指爆炸性物质、物品及可以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的物质或物品。
实验室常见有毒物质防护策略整理--需在通风橱内操作类需在通风橱内操作类,55种:1)、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2)、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3)、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4)、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5)、碘乙酰胺:能碱基化蛋白质上的氨基,从而影响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勿吸入尘埃。
6)、多聚甲醛: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
7)、3,3’-二氨基联苯胺四氢氯化物:为一种致癌剂,操作时要非常小心。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8)、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9)、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10)、N,N-二甲基酰胺(DMF):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慢性吸入可导致肝、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11)、二甲亚砜(DMSO):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危险化学品防护措施实验室如何做化学品的防范措施,实验室需要注意以下15点:1、危险化学品数量应该保持最小量,并与使用量和保存期限相对应,部分化学品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性增加,这类化学品登记并妥善保管2、盛放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应该密封,防止由于容器或者包装泄露致使危险化学品释放3、所有存储的包装物应该贴上准确的,易于辨认的标签4、化学品的储存,包括废弃物,应该依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相互间反应活性,不相容的化学品应该分开保存,例如凭借化学试剂柜或者采用空间隔离。
不相容的液体应该提供独立的溢出液收集区域5、打开包装,转移内容物,分配化学试剂或取样均不应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橱柜中或者橱柜上操作,除非橱柜具有针对上述目的的特别设计,且启用合适的安全程序和安全防护装备;6、使用铝质圆柱形容器,包括灭火器,要防止不相容危险化学物质在该处使用7、材料的接受和分发,危险品的包装的检查应该制定规定,如详细的台账等8、对化学品包装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泄露或危险的包装应该转移到安全处重新包装或处理。
标签应该重新加贴,如果需要,需要清楚的辨别包装的内容物9、当房间存储有易燃物质或者热敏感化学物质,明火或者电辐射加热器等都不能用于加热房间10、作为正常或者非正常操作的一部分而出现的易燃蒸汽或者可燃气体的区域,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分类,避免着火源的相关要求应该与实际情况一致,除非着火源是受控的和实验必须的,如使用煤气灯;11、在室温条件下不稳定的物质应保存在可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的设施中,当适用时,应该提供可靠的安全措施,物质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风险应该被清晰的标注12、避免化学试剂及其容器被阳光直射13、独立包装应该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大小,以减少数量,降低处置风险,应该避免使用易碎或不防溢出的包装14、不相容化学品存在同一工作区域时,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不慎接触或者混合15、挥发性、有毒性物质应被存放在连续机械通风的通风橱柜内,远离热源和火源。
1.2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有机试剂和溶剂,多数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和毒性等。
虽然我们在选择实验时,尽量选用低毒的溶剂和试剂,但是大量使用它们时,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伤害。
因此,防火、防爆、防中毒已成为化学实验室中的重要问题。
1.2.1 防火防爆化验室内应备有灭火用具,急救箱和个人防护器材。
化验员要熟知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
禁止用火焰在煤气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漏气。
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瓶塞打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冒然敲打。
倾倒易燃液体量大时要有防静电措施。
加热易燃溶剂必须在水浴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点燃煤气灯时,必须先关闭风门,划着火柴,再开煤气,最后调节风量。
停用时要先闭风,后闭煤气。
不依次序,就有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危险。
还要防止煤气灯内燃。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
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
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应用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以防失火。
易爆炸类药品,如苦味酸,高氯酸,高氯酸盐,过氧化氢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应和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在蒸馏可燃物时,要时刻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工作。
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档板。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灯火,以防着火。
严禁可燃物与氧化剂一起研磨。
工作中不要使用不知其成分的物质,因为反应时可能形成危险的产物(包括易燃、易爆或有毒产物)。
在必须进行性质不明的实验时,应尽量先从最小剂量开始,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用贮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燃爆事故。
电炉周围严禁有易燃物品。
电烘箱周围严禁放置可燃、易燃物及挥发性易燃液体。
不能烘烤放出易燃蒸气的物料。
1、实验室使用的有机试剂大多都易燃,如乙醚、石油醚、乙醇、甲醇、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等,在使用时应在通风环境好的情况下进行,不可用敞口容器放置或加热。
用于加热回流的溶剂,需加上回流装置和新装的干燥管,切勿造成密闭系统。
2、试剂标签上均标明其是否易燃易爆或者毒性和注意事项,在使用前,建议细看标签。
3、废试剂应倒入废液瓶,酸和碱,氧化试剂和还原试剂应分开放置。
特需试剂应特需处理,如钯碳,应回收并用水封存,切不可随意倒入垃圾桶,以免发生自燃。
切完金属钠后的石油醚或煤油一定要用乙醇处理,切不可作为普通废试剂倒入废液瓶中。
4、实验室不得大量存放易燃易爆试剂,如乙醚等。
有些有机化合物遇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爆炸或者燃烧,操作应小心。
存放试剂时应将氯酸钾、过氧化物、浓硝酸等氧化剂与其他试剂分开放置。
5、使用易然气体时,如氢气,氧气等要在通风好的情况下进行,严禁明火,远离热源或者能产生火花的地方,6、无水试剂的处理一定要按照规定方法操作,处理前最好先预处理。
如四氢呋喃,先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或者氢化铝锂。
具体方法请参考《基础化学实验二》或者《多肽合成》等书籍。
7、进入实验室应穿实验服,有毒挥发性试剂,应在通风橱里操作,并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目镜。
8、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
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二、使用化学试剂的安全防护1、防毒: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化合物毒性及应急处理中文网站: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
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验室安全Laboratory Safety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知识点:危险化学品的个⼈人防护01个⼈人防护⽤用品眼睛防护防护眼罩、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手部防护化学防护⼿手套、⾼高温耐热⼿手套、防辐射⼿手套、低温防护⼿手套、焊接⼿手套、绝缘⼿手套、机械防护⼿手套等。
防护服普通的防护服(实验服)专⽤用防护服:如防射线的铅制防护服;防化学液体的化学防护服;防静电防护服等。
呼吸防护实验室中⼀一般使⽤用防护⼝口罩、防毒⾯面具防⽌止有毒⽓气体或粉尘对呼吸系统的伤害。
头部防护实验过程中⻓长发必须束起,必要时佩戴防护帽或头罩。
在存在物体坠落或击打危险环境中,还需佩戴安全帽。
⾜足部防护实验⼈人员不不得在实验室内穿着拖鞋。
根据实验的危险特点,需穿着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砸、防⽕火花的保护鞋。
02防护设备(1) 通⻛风柜(通⻛风橱)(2) 紧急冲淋淋洗眼器器(3) 急救药箱(4) 灭⽕火器器具通⻛风柜(通⻛风橱)实验中涉及有害⽓气体、异味、湿⽓气以及易易燃、易易爆、腐蚀性物质时,需在通⻛风柜内进⾏行行,既可保护使⽤用者安全,也可防⽌止污染物质扩散。
使⽤用时,将玻璃⻔门尽量量放低,⼿手通过⻔门下伸进柜内进⾏行行实验。
紧急冲淋淋洗眼器器急救药箱医⽤用酒精、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止⾎血粉、创可贴、烫伤油膏、饱和硼酸溶液或2%醋酸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20%硫代硫酸钠溶液,医⽤用镊⼦子、剪⼑刀、纱布、药棉、棉签、绷带等。
药品名称作⽤用医⽤用酒精伤⼝口消毒碘酒⽌止⾎血粉⽌止⾎血护创创可贴烫伤油膏消肿/烫伤饱和硼酸溶液或2%醋酸溶液处置碱灼伤1%碳酸氢钠溶液处置酸灼伤硫代硫酸钠溶液可⽤用于氰化物、可溶性钡盐(如硝酸钡)、砷、汞、铋、铅等⾦金金属中毒洗眼液处理理眼睛眼药膏医⽤用镊⼦子、剪⼑刀、纱布、药棉、棉签、⽌止⾎血绷带⼯工具灭⽕火器器具03个⼈人卫⽣生习惯和实验室内务(1) 个⼈人卫⽣生习惯(2) 实验室内务个⼈人卫⽣生习惯实验室内禁⽌止吃饭、喝喝⽔水、吸烟、吃零⻝⾷食;实验后必须洗⼿手,必要时淋淋浴;饭前要洗脸洗⼿手;⼯工作⾐衣帽与便便服隔开存放;定期清洗⼯工作⾐衣帽等。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急救措施在化学实验室中,使用化学药品与试剂种类繁多,并且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
许多检验工作要在具有危险性的条件下进行(如高温、超低温、高压、真空或辐射等),需要使用特殊设备。
因此,化学实验室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
一旦发生事故,即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但需要有非常强烈的安全意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和急救知识.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火灾、爆炸、中毒、机电及玻璃割伤、化学药品腐蚀伤害。
1 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1.1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实验室中需要经常使用易燃、易爆以及强氧化型的试剂、气体等,同时经常需要进行加热、灼烧、蒸馏等实验操作,随时存在着火、爆炸的可能.a)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在满足实验、研究的条件下,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危险品。
特别是在选择有机溶剂时,尽量选用火灾、爆炸危险性低的替代品。
b)加强容器设备的密闭性,不能用开口或破损容器盛装易燃物质,容积较大而没有保护装置的玻璃容器不能贮存易燃液体,不耐压的容器不能充装压缩气体和加压气体.c)通风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一般会少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四分之一,因此要加强通风.d)不能用带有磨口塞的玻璃瓶盛装爆炸性物质;盛装化学危险品的容器必须清洗干净,以免与其他异物发生反应;使用惰性气体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是防止爆炸的基本原理,使用干燥爆炸性物质,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e)加强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①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专用仓库,应根据其危险性与物性分类存放,不能混存.②易燃易爆的实验操作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人员需穿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实验完毕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并按规定处理三废。
③实验室废液不能随便倾倒与互混,有机溶剂会随水流而挥发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f)消除点火源。
①尽量不使用明火对易燃液体加热,可采用加热水蒸气、密封电炉或其他加热设备。
②易燃物不得存放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工作完毕,立即关闭所有热源.③避免摩擦或冲击。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试验室里的危急化学试剂太多了,为了科研我们却不得不经常接触他们。
今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试验室里常见的危急化学试剂,并告知大家简洁的防护方法。
一、易爆物质硝酸银:强氧化剂,与其他物质接触会发生爆炸,皮肤汲取可造成损伤。
操作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进行。
金属钠、钾:遇水发生反应,着火,易爆炸。
应单独存放在平安处,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三硝基甲苯(TNT):受热能引起爆炸,中等毒性。
工作时穿紧袖工作服,工后彻底洗手并淋浴。
可用含10%亚硫酸钾肥皂清洗。
亚硫酸钾遇三硝基甲苯成红色,如能将红色洗净,表示皮肤污染已清除。
也可用浸于9∶1的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手,洗净者不消失黄色。
硝化甘油:一种黄色的油状透亮液体,可因震惊而爆炸,属化学危急品。
储存留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纳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止震惊、撞击和摩擦。
硝化纤维: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如温度超过40℃时它能分解自燃。
用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仓间温度不宜过30℃,远离火种及热源。
与有机胺,氧化剂隔离储运。
苦味酸: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到摩擦震惊、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操作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硝基铵: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惊、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着火后会转为爆轰。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开震惊、撞击和摩擦。
叠氮化物:多具有高度爆炸性,或加热易爆炸。
此外叠氮化物为神经毒物,各种试验请当心。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雷酸盐(如雷汞):包含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雷酸盐多是对摩擦敏感的炸药,遇热或撞击均易发生爆炸。
实验室安全隐患和安全措施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一、实验室安全隐患1. 化学品危险实验室内常用各种化学试剂,这些试剂如果不妥善存放或使用,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例如,有些化学试剂易燃易爆,有些具有腐蚀性,有些具有毒性等等,这些都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2. 电气设备危险实验室内经常使用各种电气设备,例如电源、电磁炉、电热器等等。
如果这些设备使用不当或者维护不良,会导致电击或火灾等危险事件。
3. 实验操作不当实验室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例如,没有正确佩戴防护装备,没有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实验室安全措施1. 管理制度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内各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实验室内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实验室内应该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例如紧急停电开关、防火墙、紧急出口等等。
同时,应该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防护设备,例如灭火器、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等。
3. 化学品管理实验室内的化学试剂应该严格管理,必须有专人进行标识、分类、存放和使用。
化学试剂应该存放在指定的地方,标识清晰,防止混淆和误用。
在使用化学试剂时,应该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4. 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必须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不能随意操作。
在实验前应该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安全规章制度,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才能够保证实验室内的工作环境安全,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②血液毒性。
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
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
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
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等中毒。
④皮肤粘膜刺激。
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
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 1) 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
2) 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
3) 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
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
4) 勤洗手、洗澡与更衣。
5)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试剂毒性/沸点主要毒性作用甲醇较强毒性64.5℃1)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2)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2)甲醇中毒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苯较强毒性80.1℃1)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
2)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
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
3)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4)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
乙腈(甲基腈)中等毒性81.1℃乙腈蒸气具轻度刺激性,故在浓度较高情况下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二氯甲中等毒性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来源新材料在线实验室里的危险化学试剂太多了,为了科研我们却不得不常常接触他们。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实验室里常见的危险化学试剂,并告诉大家简单的防护方法。
为了自己的健康,材粉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哦!一、易爆物质硝酸银:强氧化剂,与其他物质接触会发生爆炸,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操作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进行。
金属钠、钾:遇水发生反应,着火,易爆炸。
应单独存放在安全处,室内温度不要太高。
三硝基甲苯(TNT):受热能引起爆炸,中等毒性。
工作时穿紧袖工作服,工后彻底洗手并淋浴。
可用含10%亚硫酸钾肥皂清洗。
亚硫酸钾遇三硝基甲苯成红色,如能将红色洗净,表示皮肤污染已清除。
也可用浸于9∶1的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手,洗净者不出现黄色。
硝化甘油: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可因震动而爆炸,属化学危险品。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硝化纤维: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如温度超过40℃时它能分解自燃。
用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仓间温度不宜过30℃,远离火种及热源。
与有机胺,氧化剂隔离储运。
苦味酸: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操作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硝基铵: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着火后会转为爆轰。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
叠氮化物:多具有高度爆炸性,或加热易爆炸。
此外叠氮化物为神经毒物,各种实验请小心。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雷酸盐(如雷汞):包含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雷酸盐多是对摩擦敏感的炸药,遇热或撞击均易发生爆炸。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尽量减少摩擦,保持室内较低的温度。
乙炔银: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储存于郊外专业仓库内,仓内要求阴凉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避免光照。
应与氧化剂,易燃、可燃物,硫、磷、起爆器材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轻装轻卸。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二、易燃物质黄磷:易燃,在34℃即自行燃烧。
操作时应穿戴劳保,环境应通风,备有盛满清水池,黄磷燃烧时应立即用清水扑灭,防止溅散;烧伤皮肤时,立即浸入清水中,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再用1—2%CuSO4溶液冲洗烧伤处,经现场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口服黄磷中毒时立即用0.2%硫酸铜洗胃,同时禁忌脂肪食物和牛奶。
白磷: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而燃烧。
有剧毒。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避免接触空气。
存储条件:小开口钢桶(黄磷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器内)。
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硝酸纤维素:纤维素与硝酸酯化反应的产物,在阳光下易变色,且极易燃烧。
保存:装入高密度聚乙烯瓶,外部套上黑色塑料袋,干燥,阴凉保存,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
三甲基锑:在常温压力下为具有大蒜臭味的无色透明有毒液体。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有时能着火爆炸。
能与氧、硫、卤素迅速化合,不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在水中密封保存。
丙酮、乙醚、苯、甲苯、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吡啶、汽油、柴油、煤油、松节油等有机溶剂:易燃液体,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乙醇钠、己二酸、二硝基苯酚、α-萘酚、β-萘酚:易燃固体,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并有排风、隔热、防水设施的库房中,不得与氧化剂混存。
三、有毒物质苯酚: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白磷:有剧毒。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硫、氯酸盐等,避免接触空气。
存储条件:小开口钢桶(黄磷顶面须用厚度为15厘米以上的水层覆盖);装入盛水的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容器(用塑料瓶时必须再装入金属容器内)。
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过二硫酸铵: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破坏性。
吸入可致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必须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操作后要彻底清洗。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环乙酰亚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磺基蓖麻酸(二水合物):对黏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破坏性。
不要吸入粉尘,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氨蝶呤(MTX):一种致癌剂和致畸胎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醇:有毒,可致失明。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
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
也是一种致癌剂。
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甲酸:有剧毒,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甲酰胺:可导致畸胎。
其挥发的气体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操作高浓度甲酰胺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尽可能将反应的溶液盖住。
联结剂(DMP):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不要吸入气体,戴好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链霉素:有毒性,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
可导致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硫酸:剧毒性,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硫酸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氯仿: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为一种致癌剂,有肝、肾毒性,有挥发性。
避免吸入蒸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钾:剧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溶液为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氢氧化钠:溶液有剧毒,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其他所有高浓度碱溶液都应以类似方式操作。
秋水仙碱:有剧毒,可致命,可导致癌症和可遗传的基因损害。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不要吸入粉尘。
三乙胺:有剧毒,易燃。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腐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有毒性和刺激性,有严重损伤眼睛的危险。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双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避免吸入,在称量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乙醇胺: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具有高腐蚀性,并可与酸发生强烈反应。
四、腐蚀性物质氢氟酸: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剧毒,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接触时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腐蚀试剂有硫酸、硝酸、氢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硫酸:腐蚀性,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三氯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硝酸:具有挥发性,操作时要小心。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乙酸铵: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乙醇胺: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具有高腐蚀性,并可与酸发生强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