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的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9
田径项目训练与比赛技巧田径项目是体育竞技中广受欢迎的一项赛事,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铅球等许多项目。
参与田径比赛需要具备良好的体力和技巧,下面将介绍田径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技巧。
一、短跑项目的训练与比赛技巧短跑是田径比赛中最快的项目之一,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爆发力和速度。
以下是一些短跑项目的训练与比赛技巧:1. 起跑姿势和动作起跑是决定比赛成败的重要一环,要保持合适的起跑姿势。
合理的起跑姿势应该是:足球后跟与肩膀垂直对齐,膝盖微微弯曲,上身保持挺直且微微倾斜。
起跑动作要快速而流畅,尽量减少起跑时间。
2. 快速出发在起跑后的前几步,要尽量保持快速出发。
这需要通过充分锻炼腿部肌肉,提高肌肉弹性和爆发力。
3. 正确的奔跑姿势奔跑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短跑成绩。
正确的奔跑姿势是:身体保持直立,头部保持正面朝前,视线注视前方,上臂和下臂保持90度弯曲。
在奔跑的过程中,要注重臀部和腰部的动作,保持膝盖的抬起和踩地的频率。
二、跳高项目的训练与比赛技巧跳高是田径项目中需要运动员兼具力量和技巧的项目之一,以下是一些跳高项目的训练与比赛技巧:1. 身体柔韧性的训练跳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以便能更好地完成高度的突破和越过。
可以进行一些拉伸和扭转动作,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2. 跳高姿势的练习要能完美地完成跳高动作,需要对跳高姿势进行练习。
包括起跑姿势、跳高过杆的姿势以及着地姿势等。
通过练习和模仿优秀选手的姿势,提高自己的技巧。
3. 提高爆发力和弹跳力跳高对于爆发力和弹跳力的要求较高。
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深蹲、弓步等动作,提高腿部的爆发力。
三、投掷项目的训练与比赛技巧投掷项目主要包括标枪、铁饼、铅球等,下面是一些投掷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技巧:1. 对姿势和动作的熟悉不同的投掷项目有不同的姿势和动作要求,要对这些姿势和动作进行熟悉和练习。
可以观看优秀选手的比赛视频,学习他们的投掷动作。
2. 增加肌肉力量投掷项目需要较大的力量支持,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推车等,提高肌肉力量,增加投掷的力量。
田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田径身体素质训练是提高竞技者在田径项目中表现的关键,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田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1. 力量训练:力量是田径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跳高、跳远、铅球、撑竿跳等项目都需要较高的爆发力和力量。
力量训练可以包括举重、器械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
举重训练可以通过增加抵抗来提高肌肉力量,器械训练可以针对不同肌肉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提高爆发力和稳定性。
2. 速度训练:速度是田径项目中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短跑、接力、田径赛等项目都离不开快速的速度。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间歇性训练,如短距离快速冲刺和恢复跑,以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爆发力训练,如爆发跳跃和爆发起跑训练,以提高速度起步和加速。
3. 耐力训练:耐力是田径项目中的关键素质之一。
长跑、马拉松、障碍赛等项目需要良好的持久力和耐力。
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长距离跑、爬山、游泳等有氧运动进行,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4.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田径项目中常被忽视但很重要的素质。
高跳、撑竿跳、跳远等项目需要较好的柔韧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拉伸运动来进行,如各种拉伸动作、瑜伽等。
拉伸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受伤的风险。
以上仅是几种常见的田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实际训练中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和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训练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注意恢复和休息,以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损伤和疲劳。
此外,专业教练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专业的训练建议和指导,帮助竞技者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刻苦努力,竞技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取得更好的成绩。
田径体能训练方法
田径体能训练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跑步训练:跑步是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项目,对于提高体能和耐力有重要作用。
训练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跑步方式,如长距离慢跑、短距离快跑、爬坡跑等,以逐渐增加跑步强度,提高身体的适应性。
2.爆发力训练:田径项目中的短跑、跳高、跳远等需要有较强的爆发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爆发力训练可采用冲刺、跳跃、抛掷等多种方式,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3.核心肌群训练:田径项目需要有稳固的核心肌群支撑,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
核心肌群训练可采用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方式进行。
4.灵敏度和协调性训练:田径运动需要有灵敏度和协调性才能达到好的成绩。
可采用防守训练和平衡训练等方式,以提高身体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5.有氧和无氧训练:有氧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肺活量和心肺功能,无氧训练可以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可以分别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和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以全面提高身体的适应性。
田径运动速度训练的十五种方法田径(track and field)或称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
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
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田径运动速度训练的十五种方法,欢迎阅读。
一、跑步动作平衡目的:提高踝关节肌肉群的紧张度和稳定支撑能力。
方法:采用最高速度时的单腿支撑姿势。
左脚用脚掌支撑,膝关节弯曲约90°,左手在肩部高度,右手在臀部高度,右腿高抬,右脚踝靠近臀部。
要求:保持这个姿势20-60秒。
可以运用负重背心,或站在不稳定的海绵垫上,以加大动作难度。
二、前倾快频跑目的:提高起跑时的腿部动作速度和身体加速时的适当前倾。
方法:练习者双脚并拢站立,前倾身体至失去平衡,而后以最快速度和频率加速。
要求:起跑后跑10-15米。
三、踮步高抬腿伸膝走拉胶带目的:增加步长和步频,提高快速伸髋能力和踝关节肌群的紧张度。
方法:在两个踝关节上系胶带,胶带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摆动腿高抬并充分屈膝,脚靠近臀部。
脚尖翘起,快速完成练习。
要求:强调爆发式伸髋和脚的下落扒地动作,迅速推动髋部向前。
四、小步跑四、小步跑目的:发展脚的动作速度和踝关节肌群弹性力量。
方法:采用很小的步长慢跑,强调脚底肌群的蹬地和踝关节屈伸动作,用脚掌蹬离地面。
要求:脚部动作快速而落地轻,尽量减少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
五、直腿跑目的:发展髋部肌群力量,提高髋关节肌群弹性力量。
方法:膝关节伸直跑进,脚尖翘起。
要求:强调用前脚掌与地面的快速接触,髋部肌群用力向前拉动身体。
六、后踢腿跑目的:提高脚的动作速度。
方法:从慢跑开始,使摆动腿脚跟拍击臀部,膝关节在弯曲过程中向前摆动。
要求:上体保持正直,可以根据运动员能力适当加快步频。
田径运动员如何训练
1.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员的基础,包括全身力量的训练和专项力量的训练。
可以采用重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等方式。
重量训练可以通过杠铃、哑铃等器械进行,爆发力训练可以采用跳跃、冲刺等练习方式,核心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平衡垫、健身球等工具进行。
2. 速度训练:速度训练是田径运动员的关键,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可以采用短跑、冲刺跑、起跑练习等方式进行。
3.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田径运动员的重要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
可以采用长跑、间歇跑、循环跑等训练方式进行。
4. 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可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可以采用柔韧性练习、平衡练习、瑜伽等练习方式进行。
5. 技术训练:田径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是关键,包括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跑技术、跳跃技术等。
技术训练可以通过模仿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和修正。
6. 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田径运动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自信心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抗干扰训练等。
心理训练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呼吸调节、放松练习等方式进行。
7. 营养和休息:田径运动员的营养和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体力,提高训练效果。
总之,田径运动员的训练需要全面而科学地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和技术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合理的营养和休息。
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
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跑步训练:跑步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包括长跑、短跑、跳步跑等。
跑步训练可以提高速度、耐力和爆发力。
2. 跳跃训练: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等项目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力量和技巧。
3. 投掷训练:包括铅球、标枪、铁饼等项目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协调性和技巧。
4. 推拉训练:包括掷铁饼、掷标枪、掷链球等项目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柔韧性和体力。
5. 技术训练:包括起跑、转身、起跳等技术要素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比赛成绩。
6.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7. 心理训练:包括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等心理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表现。
通过以上基本内容的训练,可以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使其在田径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小学田径训练内容小学田径训练是培养学生体格、技术和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田径训练内容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学田径训练的参考内容:一、热身训练热身训练是田径训练的必要环节,可通过轻松的跑步、拉筋、循环关节活动等方式进行。
热身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温度,增加血液循环,减少受伤风险,并为进一步的训练做好准备。
二、跑步训练1. 基础跑步:通过长跑、短跑、慢跑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基本跑步技巧。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定制不同的距离和速度要求。
2. 短跑训练:可以进行类似于百米、两百米等短距离跑步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爆发力和速度。
3. 长跑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持续跑步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持久力。
可以安排跑步比赛,鼓励学生挑战个人最好成绩。
三、跳远训练1. 基本技巧训练:通过教授正确的起跳姿势、跑道选择、加速、起跳、飞行、着陆等基本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跳远的基本要领。
2. 弹跳力训练:通过蛙跳、篮球弹跳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四、投掷项目训练1. 篮球投掷:通过教授正确的持球姿势、投球动作、发力等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投掷技术和力量。
2. 掷铅球:通过选择合适的重量和大小的铅球,教授正确的摆臂、转体、腾挪等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弹射力和准确度。
五、接力训练接力是团队合作的项目,通过接力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按照标准接力赛项目或者自设接力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六、敏捷训练通过教授转身、换道、转体等技巧,进行敏捷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反应速度、协调性和灵活性。
七、核心力训练通过训练核心肌群的力量,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力,减少受伤风险。
可以进行板凳腹肌撕裂、平板支撑等训练。
八、灵敏度训练通过进行跳跃、穿越障碍、转体等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以上是小学田径训练的一些参考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赛前田径训练计划在田径比赛前,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员的成绩和状态至关重要。
赛前田径训练计划旨在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提高竞技水平。
下面是一个针对不同项目的赛前田径训练计划,包括短跑、长跑、跳远和投掷项目。
短跑项目:1. 有氧训练:在赛前阶段,有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进行30分钟的慢跑为基础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体能。
2. 力量训练:进行全身力量训练以增强爆发力和速度。
包括深蹲、卧推、颈后推举等动作。
每周2-3次的力量训练,每次进行8-12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3. 爆发力训练:进行爆发力训练以提高起跑速度和加速度。
包括冲刺训练、抗阻训练和爆发力训练。
每周2-3次的训练,每次进行6-8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4. 技术训练:进行起步、姿势和姿态的技术训练。
每周2-3次的训练,每次进行8-10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长跑项目:1. 有氧训练:进行长跑以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
每周进行3-5次长距离慢跑训练,每次30-60分钟。
2. 高强度间歇训练: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以提高速度和耐力。
包括间歇跑、阶梯跑和爬坡训练。
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每次进行4-6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3. 技术训练:进行正确的跑姿和步伐训练。
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每次进行8-10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4. 快速节奏训练:进行快速节奏训练以提高速度和耐力。
每周进行1-2次的训练,每次进行6-8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跳远项目:1. 力量训练:进行全身力量训练以增强爆发力和弹跳能力。
包括深蹲、划船、跳箱等动作。
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每次进行8-12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2. 爆发力训练:进行爆发力训练以提高起跳速度和跳远能力。
包括冲刺训练、踏步训练和爆发力训练。
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每次进行6-8个重复的组和3-4个不同的动作。
3. 技术训练:进行起跳和着陆的技术训练。
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成绩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一、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包括重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等。
重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哑铃、杠铃等器械进行,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重进行训练。
爆发力训练可以通过跳跃、推举等动作进行。
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长跑、游泳等方式进行。
二、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是田径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短跑、长跑、跳远等项目的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可以通过跑步、游泳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一些速度练习动作进行。
三、灵活性训练
灵活性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预防受伤。
灵活性训练可以通过瑜伽、舞蹈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一些灵活性练习动作进行。
四、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和比赛压力。
心理素质训练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模拟比赛等方式进行。
总之,田径运动训练方法需要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田径训练内容和方法田径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身体训练项目,包括了各种项目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等。
下面就田径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1. 田径训练内容:田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技术训练。
速度训练:包括起跑训练、加速训练和最高速度训练。
起跑训练可以通过提高爆发力,提高起跑速度;加速训练可以通过加强足底的力量和踏实踏地的技术动作,提高加速时的速度;最高速度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肌肉爆发力和提高步幅来提高最高速度。
耐力训练: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和抗阻力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长跑、跳绳等运动,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抗阻力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重量训练、练习器械和力量网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和稳定性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等训练方法,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爆发力训练可以通过梯子训练、跳箱训练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稳定性训练可以通过平衡球、半球等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和肌肉控制能力。
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扭转和放松等方法,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防止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效果和身体适应性。
技术训练:根据各种项目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技术训练。
例如短跑项目可进行起跑技术、姿势和换道训练,跳远项目可进行起跳和着陆技术训练,标枪项目可进行投掷技术和用力训练等。
2. 田径训练方法:田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训练方法。
分组训练法:将运动员按照实际情况分组进行训练,根据每个组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内容。
分组训练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实现个体化的训练目标。
循环训练法:将训练内容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安排和安排,即将训练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周期化的安排和安排。
循环训练法可以更好地平衡训练负荷和恢复时间,提高训练效果。
田径训练方法大全田径训练是一种全面而综合的体育运动,包括跑、跳、投、赛四个大项。
为了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田径训练方法,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
1.跑步训练方法:跑步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可以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包括长跑、短跑、间歇训练等来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
例如,进行长跑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度的距离和速度,按照心率控制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跑步。
而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可以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爆发训练,如200米或400米冲刺训练。
间歇训练则是将跑步和休息时间进行交替进行,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够增加肌肉的耐力。
2.跳跃训练方法:跳跃项目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跳跃高度和跳跃距离。
训练方法包括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节奏训练等。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重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技术训练则是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练习正确的动作,来提高动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节奏训练是通过合理的节奏来调整跳跃节奏,从而达到更远的跳跃距离。
3.投掷训练方法:投掷项目包括铅球、标枪、链球等,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力量、速度和技术。
在力量训练方面,可以通过重量训练和力量增长训练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在速度训练方面,可以通过短跑训练来提高投掷动作的速度。
技术训练则是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正确的动作,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赛跑训练方法:赛跑是田径比赛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有短跑、中跑、长跑等不同的距离和跑道要求。
在训练方法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合适的速度和强度进行训练。
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可以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爆发训练,如100米、200米冲刺训练;而在进行长跑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度的速度和持续时间进行训练,如3000米、5000米或马拉松训练。
总之,田径运动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体育运动,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田径运动中的训练技巧与方法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竞技项目,融合了速度、耐力、力量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为了在田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需要不断提高各项训练技巧与方法。
本文将讨论几个在田径训练中常用的关键技巧与方法,帮助运动员充分挖掘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正确的热身与放松热身与放松是田径运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适当的热身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常见的热身动作包括慢跑、动态伸展、踢腿、髋部开合等。
运动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热身动作,每次热身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
放松训练是一种帮助恢复肌肉弹性和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放松训练方法包括静态伸展、轻松慢跑、按摩和使用放松器械等。
放松训练的时间应适当延长,有助于减少肌肉酸痛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恢复速度。
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高肌肉力量可以增加爆发力、提高速度和跳跃能力。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深蹲、增加重量等方式进行。
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目标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项目,并逐渐增加负荷和强度。
除了传统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也是田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腹部、背部和腰部肌肉群,可以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平衡力。
常见的核心力量训练动作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桥式运动等。
三、技术训练田径运动中的技术训练至关重要。
不同项目的技术细节和要领各有不同,但都需要通过专业指导和不断练习来掌握。
例如,短跑项目需要注重起跑姿势、步频和步幅的调整;跳远项目需要注意起跳、着地和飞行姿势的协调;投掷项目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投掷力量的控制等。
技术训练可以通过不断模仿优秀选手、加强基本功训练和实战演练来提高。
专业教练的指导和反馈对于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至关重要,运动员应积极与教练沟通,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技术动作。
四、耐力训练耐力是田径运动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特别是中长跑和长跑项目。
通过合理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耐力和延长持续时间。
田径各项目训练计划1. 短跑项目训练计划
- 力量训练:全身肌肉力量训练,重点加强下肢力量 - 速度训练:加速跑、间歇跑、助跑练习
- 技术训练:起跑、疾跑、冲刺等技术训练
- 耐力训练:中等强度有氧耐力训练
2. 中长跑项目训练计划
- 基础耐力训练:长距离缓跑,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 乳酸阈值训练:中等强度间歇跑,提高无氧能力 - 力量训练:全身力量训练,加强核心力量
- 技术训练:跑姿和步频训练,提高效率
3. 跳远/三级跳远训练计划
- 技术训练:助跑、踏跳、飞跃动作训练
- 力量训练:下肢爆发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 柔韧性训练:下肢及背部柔韧性拉伸
- 速度训练:短距离加速跑,提高冲刺速度
4. 跳高训练计划
- 技术训练:助跑、踏腾、飞跃动作训练
- 力量训练:下肢爆发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 柔韧性训练:腰背、髋关节柔韧性拉伸
- 平衡性训练:单腿站立、平衡板等训练
5. 投掷项目训练计划
- 技术训练:投掷动作、投掷步骤训练
- 力量训练:上肢爆发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 柔韧性训练:肩部、腰背部柔韧性拉伸
- 耐力训练:持久力和肌肉耐力训练
以上是田径各项目的基本训练计划,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对提高运动成绩至关重要。
田径专项只要训练内容田径专项训练内容田径运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它包含了跑、跳、投等多种运动形式。
专项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以下是针对田径专项训练的主要内容:一、基础体能训练1. 耐力训练:长跑、间歇跑等,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2. 力量训练:举重、深蹲、卧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 柔韧性训练:拉伸、瑜伽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
4. 平衡性训练:单腿站立、平衡垫练习等,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二、技术训练1. 起跑技术:短跑项目中,起跑技术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起跑反应速度和加速能力。
2. 跑步姿势:正确的跑步姿势可以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运动效率。
3. 跳远/跳高技术:掌握正确的起跳、腾空和落地技巧,提高跳跃成绩。
4. 投掷技巧: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需要掌握正确的握持、旋转和投掷技巧。
三、专项技能训练1. 短跑:100米、200米、400米等,重点在于提高起跑速度、加速能力和维持高速跑的能力。
2. 中长跑: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等,重点在于提高耐力和速度耐力。
3. 马拉松:重点在于提高长距离跑步的耐力和心肺功能。
4. 跨栏:110米栏、400米栏等,需要在保持速度的同时,练习跨栏技巧。
5. 接力跑:4x100米、4x400米等,除了个人速度外,还需练习交接棒技术。
6. 跳远:立定跳远和三级跳远,重点在于提高助跑速度和跳跃技巧。
7. 跳高:背越式、剪式等,重点在于提高起跳力量和过杆技巧。
8. 投掷: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重点在于提高投掷力量和技巧。
四、心理素质训练1. 比赛心理准备:通过模拟比赛环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目标设定:帮助运动员设定合理的训练和比赛目标,激发内在动力。
3. 情绪管理:教授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五、恢复与营养1. 运动后恢复:适当的拉伸、按摩和冷敷等,帮助肌肉快速恢复。
田径专项体能训练是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成绩的关键因素。
在田径比赛中,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感等体能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
速度训练速度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快速移动能力,包括起跑、加速和冲刺。
训练方法主要有:原地启动加速跑:通过原地起跑,逐渐增加速度,直到达到最大速度。
段落跑:在田径场上分段进行加速跑练习,如100米、200米和400米等。
牵引跑:借助外力,如皮筋、助力车等,进行加速跑训练。
上坡跑:在斜坡上进行加速跑,增加阻力,提高速度。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进行训练。
基础动作包括:深蹲:提高下肢力量,增强大腿肌肉。
卧推:提高上肢力量,增强胸肌和三角肌。
硬拉:提高全身力量,增强背部、臀部和大腿肌肉。
跳跃:提高爆发力和灵敏度,增强全身肌肉。
在实际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力量训练安排,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意志品质。
训练方法主要有:长跑:通过长距离慢跑提高有氧耐力。
间歇跑:通过短距离快跑和慢跑交替进行,提高有氧耐力和速度。
游泳:通过游泳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
自行车:通过骑自行车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
在耐力训练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同时,要逐步增加训练负荷,以提高耐力水平。
灵敏度训练灵敏度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灵敏程度。
训练方法主要有:台阶训练:通过快速上下台阶提高脚下的灵敏度和协调性。
横向移动:通过快速横向移动提高身体平衡和灵敏度。
接球练习:通过快速接住不同方向扔出的球提高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变向跑:通过快速变向跑提高移动速度和灵敏度。
灵敏度训练需要与速度、力量和耐力等素质结合进行,以达到最佳效果。
5.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
训练方法主要有:拉伸练习:通过静态或动态拉伸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田径运动训练方案田径运动是一项非常全面的运动项目,包括跑步、跳高、跳远、投掷等多个项目。
为了在田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运动员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
下面是一个田径运动训练方案的参考内容:1. 目标设定:- 确定运动员的目标,例如提高速度、增加力量、改善耐力等。
- 根据目标设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时间表。
2. 跑步训练:- 进行有氧跑步训练,包括长跑、短跑和间歇训练。
- 长跑可以增加耐力,提高基础体能。
- 短跑可以提高爆发力和速度。
- 间歇训练可以模拟比赛情境,增加心肺功能和提高速度。
3. 力量训练:- 进行重量训练,包括负重跑、推/拉车、举重等。
- 负重跑可以增加下肢力量和爆发力。
- 推/拉车训练可以增加上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 举重可以提高全身力量和稳定性。
4. 灵活性训练:- 进行拉伸和瑜伽等灵活性训练。
- 拉伸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受伤风险。
- 瑜伽可以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
5. 技术训练:- 根据个人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训练,如短跑起跑姿势、跳高的起跳、跳远的起跳与着陆等。
- 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模拟比赛情境,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效果。
6. 营养与饮食:- 确保运动员获得充足的营养和饮食。
- 食用高质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能量需求。
-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康复和肌肉修复。
7. 休息与康复:- 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以让肌肉和身体恢复。
- 进行按摩和拉伸等康复训练,以放松肌肉和减轻疲劳感。
上述是一个田径运动训练方案的参考内容,具体训练方案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项目的训练重点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此外,制定训练方案时也要注意安全性,避免运动员受伤。
田径力量训练方法是什么1.基础力量训练:田径运动员通常需要进行全身力量的训练,其中包括如深蹲、卧推、硬拉等复合动作,以增强大肌群的力量。
这些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肌肉力量,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耐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由重量、杠铃和哑铃等器械进行负重训练,以进一步增加力量。
2.爆发力训练:在田径比赛中,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爆发力,可以采用一些爆发动作的训练方法,如跳跃、扑球、推翻等。
这些动作可以让肌肉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力,以提高起跑速度、起跳高度等项目的表现。
3.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稳定性指的是人体的躯干部分的稳定性,包括腹肌、背肌、髋关节等。
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减少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平板支撑、桥式和俯卧撑等动作。
4.柔韧性训练:柔韧性在田径运动中也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肌肉的伸展度,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
柔韧性训练可以包括拉伸、瑜伽等活动,可以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
5.转向力训练:在一些项目中,如铅球、标枪等,转向力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提高转向力,可以使用一些开合跳、盒子跳等训练方法,以提高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除了以上的主要方法,田径力量训练还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短跑运动员可以进行一些爆发力的训练,中长跑运动员可以进行一些耐力力量的训练,跳高、跳远等项目可以进行一些垂直跳跃的训练等等。
总之,田径力量训练方法是通过全身力量、爆发力、核心稳定性、柔韧性和转向力的综合训练,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表现。
这些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个人情况和训练目标来进行制定和实施。
第七章田径运动的训练田径运动训练是为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成绩等进行的专门教育的过程。
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教育过程日超完善,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机能、恢复和理论知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训练条件,诸如场地器械、设备、卫生条件、医务监督、科学研究仪器、营养等,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条件都是田径运动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已形成了基本体系。
田径教师、教练员应该掌握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基本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训练。
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一、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
二、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三、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培养意志品质,提高思想水平。
第一节训练原则的运用田径运动训练是在田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在训练中仍有教学因素。
田径运动训练既要继续贯彻和运用教学原则,又要贯彻和运用训练原则。
训练原则有:区别对待原则、合理安排运动原则、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是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等)科学地确立训练内容、方法和运动员。
在开始训练阶段,除对运动员提出一般要求外,还必须针对个人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为了运用好区别对待的原则,必须全面了解运动员情况,正确安排计划,组织训练,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
例如,对技术较好的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不够勇敢顽强的可采取适宜训练方法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身材高矮不同、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不同,对跑的技术特点、步频、步长的要求,也都应有所不同;跳高时是采用俯卧式还是背越式,都要认真研究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之后再确定,以适应个人特点;在同一训练组内,由于年龄,训练水平的差异,训练中的量和强度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如有能承受较大的训练强度但不能承受较大的运动量,有的能承受较大的运动量却不能承爱较大的强度等。
根据这些特点,在训练中应区别对待,以发挥个人优势,克服个人弱点,提高训练水平。
二、合理安排运动量原则为提高田径运动成绩,训练中不仅要多次重复练习,而且要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和不断增加运动量,以至把运动量和强度提高到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才能创造个人新的纪录。
田径运动训练中,要逐渐提高训练的要求,合理安排运动量,不断提高练习者的机能能力。
增加运动量以身体健康状况和机能能力为依据的。
一般运动量的增加是按照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原则进行,做到运动量大、中、小相结合,节奏分明,有适当休息。
运动量的增大,一般是从增加数量、时间开始,首先增加每次训练课完成练习的次数。
在适应了这种运动量之后,再逐渐增加练习强度,有时还需要减少一些数量。
为了提高练习强度,除对待练习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外,增大练习密度和缩短练习间隔时间也有直接作用。
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愈高,愈能承担较大的运动量,安排运动量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训练水平,区别对待。
对初学者在增加运动量时要注意全面发展,如在跑的练习中,不能只增加跑的数量,还应配合跳跃、投掷和球类等练习,注意使上、下肢,大小肌肉群都得到协调的发展。
安排运动量时还要考虑到各专项特点,如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的项目(跳跃、投掷),许多练习要在较快动作中完成,动作效果明显的表现在高度、远度上,这样容易加强运动员的意志作用,容易提高训练强度。
跑的项目练习主要表现在距离和时间上。
在安排运动量时还要考虑其它活动的负担量,如一天内既有足球教学课又有田径训练时,田径训练课就应减少下肢力量练习,而适当增加躯干和上肢力量的训练。
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为提高田径专项成绩,必须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
田径项目虽然都有各自的专门要求,但只有在全面协调地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运动能力。
身体素质是互相联系的,各个项目对各种素质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为了使某一身素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必须相应地发展其它素质。
为了使某一身体素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必须相应地发展其它素质。
如短跑不仅需要速度,而且需要力量和速度耐力,还得具备良好的协调性才能表现出最快的速度。
具有较高的全面发展水平,才能掌握进技术,承担大运动量训练,也才有助于进入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较多的比赛;同时也有助于防止伤害事故,延长运动年限。
所以,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要以一般训练为基础,在一般训练中为专项训练创造条件。
田径运动各个单项都有其技术和训练方法上的特点,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必须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往往侧重人体某系统和四言功能的提高。
例如,跳跃和投掷运动员四肢力量应该较强,特别是投掷应注意发展四肢力量,跳跃应注意发展腿部力量。
短跑运动员除要发展腿部力量,还要在训练中注意发展上肢、腰、腹及骨盆部肌肉力量。
专项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它和一般训练是密切联系和互相促进的。
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内容的比重,应根据运动员专项和一般训练水平,比赛任务和训练时期等适当安排。
四、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优异成绩是通过系统的、不间断的多年训练获得的。
田径运动各项技术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和熟练,身体素质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渐发展和提高。
因此,田径运动员必须按计划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
多年训练是以年度训练为基本周期,年度训练一般又分为三个训练时期,每个训练时期又以周为小的循环周期。
在年度训练周期中,经过各个阶段的周期循环,又由下一周期重新开始训练,这时的训练工作已在新的较高水平上进行。
在多年训练的各年度、各时期的训练中,要使运动员思想、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心理机能、恢复能力和理论知识等方面都逐步得到提高。
多年训练是靠年复一年地训练完成的。
训练内容、比重和要求,要不断调整,逐步提高,而不是简单地重复。
例如,改进专项技术和发展身体素质,每年所占比重、采用的方法和具体要求不同,应逐年提高,总的运动员也是逐年增加的。
田径运动员要坚持多年的、系统的、不间断的周期性训练,要合理地在各个训练周期里有计划地重复,才能使运动成绩逐步提高。
第二节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田径运动训练基本内容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和理论教育等方面。
一、身体训练身体训练是指发展力量、耐久力、速度素质以及灵敏、协调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
身体训练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和掌握专项技术,获得较高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也称全面身体训练)可以使各项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久力、灵敏和协调等,得到均衡的发展,对于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有重要作用。
一般身体训练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多是通过田径、球类、体操、游泳、滑冰、游戏和跨越障碍物等项目进行的。
专项身体训练是指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训练。
诸如短跑的蹬地的速度力量训练,长跑的专项耐力训练、跳跃的弹跳力训练、投掷的最后用力训练等。
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
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要适当安排,互相配合。
只进行一般身体训练,不能获得较高的专项成绩;只进行专项身体训练,虽然在短期内能使成绩有所提高,但达到一定成绩后就会由于素质的不足,影响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水平和训练任务区别对待。
对训练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应以一般身体训练为主,适当进行专项身体训练;对训练水平较高的应根据项目特点、训练时期、比赛任务和个人特点,把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和比例作适当安排。
身体训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发展力量力量是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发展力量主要是发展肌肉力量。
在田径运动各个项目中,都有人体或某部肌肉收缩与器械或地面相互作用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对抗力,在一般情况下,肌肉收缩能力强,克服阻力的能力也强。
力量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投掷项目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田径运动项目中肌肉用力特点是爆发性和耐久性用力,即在一刹那间发挥出肌肉很大力量。
如短跑运动员为使身体快速向前跑动,在脚着地到结束后蹬约0.1秒时间内,要克服体重和重力;跳高运动员起跳是在0.14—0.22秒时间内完成;推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约以0.18—0.25秒时间推出7.26公斤的铅球。
①发展肌肉爆发力的基本方法负重练习。
如采用负杠铃下蹲、抓举、挺举和投掷超重器械等。
大强度跳跃练习。
如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单足跳、跨步跳、持壶铃下蹲跳、蛙跳、跳远等,也可负沙袋等做上述练习。
负重练习时,逐渐增加负荷重量才能有效地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细胞的工作能力,使肌肉在克服较大阻力过程中发展力量。
在负重练习时,动作要快,达到发展爆发力的目的。
力量练习对体力消耗较大,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一般以隔日练习较好。
田径运动中肌肉用力的另一特点是长时间地用力,这在比赛项目中尤为显著。
在训练中,必须正确理解力量性质,才能采用有效方法,发展所需要的力量。
②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的基本方法结手或负较轻重量的反复跑或跳跃100—600米,或做专门练习。
连续跳举轻杠铃,连续多次投掷实心球等。
田径运动训练中发展爆发力和力量耐力很重复。
首先要全面发展躯干、腿、臂的大肌肉群力量和相应的小肌肉群的力量。
为了较好地发展爆发力,需要适当进行静力练习。
静力练习时,要注意掌握好重量。
静止用力和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过长。
力量练习时,负重量要逐渐增加;负重量大时,重复次数少;负荷轻重,动作快慢要交替进行。
发展快速力量时,每次练习做到速度降低时就停止。
力量练习一般应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
力量素质不够稳定,要经常进行训练,如中断训练,力量素质不会下降。
赛前和比赛时期力量练习可适当减少。
(二)发展速度速度分为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
移动速度是人体在平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动作速度是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
速度对提高运动水平具有决定的意义。
如跑和跳的速度、起跑的反应速度和跑的速度、投掷的出手速度等,都与成绩有直接关系。
在速度中,跑速是最为重要的。
发展跑速主要是指发展短跑速度。
发展短跑速度要求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特别是肌肉的爆发力和弹性要好,反应速度要快,动作要协调、快速,要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以及合理的技术。
①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发展跑速主要是提高短跑成绩,练习短跑是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
如蹲踞式起跑、加速跑、行进间跑、不同段落的大强度反复跑、接力跑、借外力跑、跑的专门练习和速度性游戏等。
参加测验和比赛更是一种提高短跑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在不同时期、不同训练任务的情况下采用这些方法时,还要安排必要的运动量和强度。
②发展动作速度的基本方法发展动作速度主要是快速重复练习,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发展对抗力的力量,提高对抗力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