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危险性分析表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2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精品文档棕榈油的品质特性用途及营养价值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甘三酯,同时含有少量或微量非甘三酯成分。
正是棕榈油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棕榈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及营养价值。
棕榈油以甘三酯为主要成分,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甘油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非甘三酯和甘二酯。
这些物质都是在制取过程中带入的。
棕榈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50%,这种平分状态决定了完整的棕榈油的碘价(约53),并且赋予棕榈油较其它植物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棕榈油复杂的甘三酯组成决定了它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固体脂肪含量,天然棕榈油在室温下呈半固态等。
棕榈油含有一些数量较少的次要组分,主要是类胡萝卜素(约500—700PPM)、维生素E(600—1000PPM)、甾醇、磷脂、三萜烯醇等。
尽管上述成分占总量不到1%,但对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又很大的作用。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三烯生育酚都具有先油脂而氧化从而保护油脂的作用,加上50%的饱和酸的存在,致使棕榈油较其它油脂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就甾醇来说,棕榈油中的胆固醇含量远比很多其它植物油少,毛油中胆固醇含量单位mg/kg棕榈油产品的甾醇组成单位mg/kg可以看出,经精炼的棕榈油和棕榈软脂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且含具有抗凝血性和抗癌作用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三烯生育酚,使得棕榈油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一.棕榈油的理化性质。
1.棕榈油的物理性质见下表:平均值(215个样品)范围密度(50℃)/(g/cm3) 0.889 0.888~0.889 折光指数(50℃) 1.455 1.455~1.456固体脂肪含量5℃ 60.5 50.7~60.810℃ 49.6 40.0~55.215℃ 34.7 27.2~39.720℃ 22.5 14.7~27.925℃ 13.5 6.5~18.530℃ 9.2 4.5~14.135℃ 6.6 1.8~11.72精品文档40℃ 4.0 0.0~7.545℃ 0.7熔点(℃) 34.2 31.1~37.6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结算时通过密度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并且密度还可以用来推测一种油脂的纯度。
生物柴油使用。
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棕油生产国。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
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受全球棕榈种植面积扩张以及成熟棕榈油面积提高等因素影响,2013年全球棕榈油产量继续增加,或创下历史新高。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
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
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 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
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
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2]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
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
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相关产地棕果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
棕榈油的品质特性用途及营养价值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甘三酯,同时含有少量或微量非甘三酯成分。
正是棕榈油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棕榈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及营养价值。
棕榈油以甘三酯为主要成分,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甘油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非甘三酯和甘二酯。
这些物质都是在制取过程中带入的。
棕榈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50%,这种平分状态决定了完整的棕榈油的碘价(约53),并且赋予棕榈油较其它植物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棕榈油复杂的甘三酯组成决定了它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固体脂肪含量,天然棕榈油在室温下呈半固态等。
棕榈油含有一些数量较少的次要组分,主要是类胡萝卜素(约500—700PPM)、维生素E(600—1000PPM)、甾醇、磷脂、三萜烯醇等。
尽管上述成分占总量不到1%,但对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又很大的作用。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 和三烯生育酚都具有先油脂而氧化从而保护油脂的作用,加上50%的饱和酸的存在,致使棕榈油较其它油脂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就甾醇来说,棕榈油中的胆固醇含量远比很多其它植物油少,毛油中胆固醇含量单位mg/kg油脂名称平均值常规范围油脂名称平均值常规范围椰子油14 5—24 葵花籽油17 8---44可可脂59 ------- 大豆油28 20---35棕仁油17 9----40 菜籽油49 25---80棕榈油18 13---19 玉米油50 18---95棕榈油产品的甾醇组成单位mg/kg种类胆固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未知甾醇棕榈毛油7---16 90---151 44---66 218---370 2---18脱胶脱色油5---10 49---116 22---51 113---286 微量---8 脱胶脱色脱臭油1---5 15---16 8---30 45---167 微量棕榈软脂毛油 2 26---30 12---23 68---114 ---- 可以看出,经精炼的棕榈油和棕榈软脂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且含具有抗凝血性和抗癌作用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三烯生育酚,使得棕榈油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棕榈油脂肪酸组成棕榈油脂肪酸组成是指棕榈油中所含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
棕榈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也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原料之一。
了解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对于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棕榈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有硬脂酸、棕榈酸和油酸,而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等。
棕榈油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
硬脂酸是一种十六碳饱和脂肪酸,其含量较高,约占棕榈油总脂肪酸的45%至50%。
棕榈酸是一种十八碳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30%至40%。
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容易被积累,如果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棕榈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约占棕榈油总脂肪酸的40%至45%。
油酸对人体有益,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助于心脏健康。
亚油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10%至15%。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亚麻酸是一种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约占1%至2%。
亚麻酸也是一种必需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棕榈油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
这使得棕榈油在高温下容易氧化,产生致癌物质。
因此,在烹饪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棕榈油,选择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
此外,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适量摄入棕榈油是比较理想的。
除了作为食用油外,棕榈油还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由于其稳定性和润滑性,棕榈油常用于制造肥皂、洗涤剂、化妆品和药品等。
此外,棕榈油还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由于其低成本和丰富的资源,棕榈油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植物油之一。
棕榈油脂肪酸组成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主要有硬脂酸和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
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
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CPO)和精炼油(Refin棕榈树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
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
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
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
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
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
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
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
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
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棕榈油酸化合物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棕榈油酸化合物是一类在棕榈油中存在的化学物质。
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榈酸。
棕榈酸是一种长链饱和脂肪酸,具有16个碳原子。
而棕榈油中的其他化合物则是由棕榈酸与其他功能团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
棕榈油酸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酯类、醇类、酰胺类等多个类别。
酯类化合物是由棕榈酸与醇类化合物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的,而且它们在棕榈油中的含量较高。
酯类化合物在棕榈油的使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还可以在工业上用作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
另外,棕榈油酸化合物中的醇类和酰胺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醇类化合物是由棕榈酸与醇反应形成的,它们具有较长的烷基链,因此在表面活性剂中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增稠效果。
而酰胺类化合物则是由棕榈酸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的,它们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润滑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妆品和洗涤剂中。
总之,棕榈油酸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样性质和应用的化学物质。
通过对棕榈酸与其他功能团的反应,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食品、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棕榈油酸化合物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为了系统地介绍棕榈油酸化合物的分类,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棕榈油酸化合物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基本性质、应用领域和研究意义等。
2. 正文:正文部分将从三个方面对棕榈油酸化合物进行分类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2.1 第一要点:首先,将对棕榈油酸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和性质。
包括脂肪酸的碳链长度、脂肪酸的饱和度和不饱和度等方面的分类方法。
2.2 第二要点:其次,将对棕榈油酸化合物的营养学分类进行探讨,包括其在人体内的利用和作用。
棕榈油是一类脂肪酸的混合物,熔点为40度的棕榈油(注:指要达40度才能熔化成液体的棕榈油),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熔点为24度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熔点为12度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
但现在市场最容易获得的是熔点为24度的棕榈油。
这样的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还高,吃了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等病。
通常,消费者往往认为棕榈油与椰子油相似,也含较高的月桂酸和肉豆蔻酸。
这种误解导致许多人认为食用棕榈油是“不健康的”。
因此给予棕榈油一个“坏印象”。
下面关于棕榈油的16个健康事实,将在棕榈油对人类健康方面的营养特性上给予您启发。
这些事实是依据全世界众多的研究中心和著名机构的研究成果。
列出的文献资料也是希望能帮助每一个人去进一步获得有关棕榈油营养特性方面更详细、更准确的信息16个健康事实CAC棕榈油是17种拥有CAC领导下的FAO和WHO标的植物油中的一种。
食品棕榈油作为食品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了。
饱和脂肪酸棕榈油是由蒸煮和压榨的方法,从棕榈果的果肉里制取的。
因为它不含大量的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饱和脂肪酸组分的含量较低,它与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有明显的区别。
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衡,大约有44%的棕榈酸,5%的硬脂酸(两种均为饱和酸),40%的油酸(不饱和酸),10%的亚油酸和0.4%的α-亚麻酸(两种都是多不饱和酸)。
胆固醇像其它植物油一样,棕榈油不含胆固醇(4,5)。
烹调油如今,棕榈油作为烹调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 同时也被加入到调和油里和各种食品里(6)。
反式脂肪酸对于大多数食品来说,棕榈油不需要氢化,因此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7-8)。
维生素A源精炼棕榈油含有丰富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醇,应用于食品中具有维生素E的功能活性。
红棕榈油含有丰富类胡萝卜素,可以作为具有维生素A源功能来应用(9)。
环状聚合物棕榈油不需要氢化就是很好的煎炸油。
它不像例如大豆油、玉米油和向日葵油这样不饱和油脂,它不易氧化,而且能抵抗极性组分和环状聚合物的形成(10)。
十大食用油对比,棉油营养引关注人体包含6大营养物质,其中必需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人们膳食结构中的食用油,因此选择好的食用油对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选择食用油,要少吃动物油,提倡吃植物油。
而市面上植物油又是林林总总,为此,新浪健康频道特别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专家范志红,请她为广大网友逐一点评十大常见食用油。
1、大豆油,小心转基因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含有少量α-亚麻酸,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
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但α-亚麻酸较为有益。
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
不过,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用大豆油做菜并不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大豆油全部是溶剂浸出法制造,精炼后维生素E损失比较大。
而且进口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
购买时要瞪大眼睛看看,凡是没有写着“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都是转基因产品。
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炖煮菜用它挺合适,炒菜的话尽量别冒烟。
2、棉籽油,精炼棉油富含亚油酸,性价比极高棉籽油曾是美国食用量最大的植物油,直到大豆油盛产后,棉籽油依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棉籽油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
棉籽油的营养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它的亚油酸非常多,油酸亚油酸加起来可以超过70%,亚油酸是成年人必须的一种脂肪酸,如果缺乏会患很多疾病。
第二,维生素E含量高,维生素E含量和大豆油差不多,比一般常用的橄榄油、葵花子油、花生油等从维生素E角度还更高一点。
第三棉籽油很好的符合中国人烹饪习惯,一是风味比较好;二是上色比较快;三是煎炸出来的东西比较好吃,综合来看,精炼棉籽油是一种比较健康,性价比高的传统食用油。
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性价比高,耐煎炒烹炸,优选传统健康食用油3、花生油,就怕黄曲霉毒素花生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概是3:4:3的样子。
变废为宝的棕榈酸工业油前言生物柴油价格这段时间的持续上涨,导致餐厨废油/地沟油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生物柴油/油酸甲酯工厂都把原材料采购来源指向东南亚进口棕榈酸工业油脂。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属于棕榈酸工业油脂?不同棕榈来源工业油脂有何区别,又如何判定?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与您一起探讨。
首先,棕榈酸工业油脂(国内常被命名的“棕榈酸化油”)其实是一个统称。
由于东南亚盛产棕榈油,在加工棕榈油的过程中,加工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有相关副产品出现,这属于生产工艺的正常耗损。
这些副产品也包括一些粗棕榈油(毛棕)或者成品棕榈油的剩余底料,其中的油脂部分(棕榈酸化油)的部分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容易被忽视的是,根据“棕榈酸化油“收集来源不同,在实际货物的来源方面,也分不同的名字以及种类。
POME01左©FB: @Sem Panai右©FB: @Palm Oil Mill Effluen t Technology由ISCC(国际可持续和碳认证)组织认证的棕榈酸工业油脂名为“POME”,在中文里经常被命名为“棕榈油厂出水浮油”或者按英文的“ pô mì”发音。
在高温熏蒸棕榈果以获取棕榈油的过程中,会析出的废水,其中就带有棕榈油脂。
这些油脂会随着废水一起被排到工厂外的蓄水池,较大规模的棕榈油加工厂的配套蓄水池大小堪比一个鱼塘。
在池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油脂轻于水分,会漂浮在池塘表面。
当地工人会驾着小船(也有可能是大船)将池水表面的浮油收集起来,在通过脱水除杂,将最后的POME储存在储罐中等待销售。
上述产品是在众多棕榈酸工业油脂中,唯一被欧盟认可能用来生产欧盟生物柴油的油料。
原因是:上述产品属于废弃油脂,既不可食用又不能作饲料,正是通过人们的收集和加工才“变废为宝”,又赋有了它“节能减排”的第二层价值。
(关于“欧洲二代生物柴油“以及国内被成为二代生物柴油的HVO的命名方式的不同,详见相关阅读《生物柴油为啥那么贵》)©FB: @Palm Oil Mill Effluent Technology除了棕榈油厂的出水浮油,目前其他的棕榈酸工业油脂均不被ISCC认可,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在欧洲燃油原材料市场并没有额外增值。
棕榈油的品质特性棕榈油的品质特性⽤途及营养价值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酯,同时含有少量或微量⾮⽢三酯成分。
正是棕榈油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棕榈油的物理化学性质、⽤途及营养价值。
棕榈油以⽢三酯为主要成分,其中还含有⼤量的⽢油化合物以及少量的⾮⽢三酯和⽢⼆酯。
这些物质都是在制取过程中带⼊的。
棕榈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50%,这种平分状态决定了完整的棕榈油的碘价(约53),并且赋予棕榈油较其它植物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棕榈油复杂的⽢三酯组成决定了它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固体脂肪含量,天然棕榈油在室温下呈半固态等。
棕榈油含有⼀些数量较少的次要组分,主要是类胡萝⼘素(约500—700PPM)、维⽣素E(600—1000PPM)、甾醇、磷脂、三萜烯醇等。
尽管上述成分占总量不到1%,但对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很⼤的作⽤。
类胡萝⼘素、维⽣素E 和三烯⽣育酚都具有先油脂⽽氧化从⽽保护油脂的作⽤,加上50%的饱和酸的存在,致使棕榈油较其它油脂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就甾醇来说,棕榈油中的胆固醇含量远⽐很多其它植物油少,⽑油中胆固醇含量单位mg/kg棕榈油产品的甾醇组成单位mg/kg可以看出,经精炼的棕榈油和棕榈软脂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且含具有抗凝⾎性和抗癌作⽤的类胡萝⼘素、维⽣素E、三烯⽣育酚,使得棕榈油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棕榈油的理化性质。
1.棕榈油的物理性质见下表:平均值(215个样品)范围密度(50℃)/(g/cm3)0.889 0.888~0.889折光指数(50℃) 1.455 1.455~1.456固体脂肪含量5℃60.5 50.7~60.810℃49.6 40.0~55.215℃34.7 27.2~39.720℃22.5 14.7~27.925℃13.5 6.5~18.530℃9.2 4.5~14.135℃ 6.6 1.8~11.740℃ 4.0 0.0~7.545℃0.7熔点(℃)34.2 31.1~37.6密度是⼀个⾮常重要的参数,结算时通过密度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并且密度还可以⽤来推测⼀种油脂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