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

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s();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台湾省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读小题,并根据你所掌握有关台湾省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台湾岛年太阳辐射量(单位:4185J/cm2)和某月气温(单位:℃)的分别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等类型,是由于() A.台湾岛从北向南兼跨北温带和热带B.台湾岛气候类型多样 C.台湾山脉地处低纬且海拔较高D.台湾岛地形复杂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海拔B.阴晴状况C.电网供电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长沙B.重庆C.拉萨D.海口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列小题。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7.下图反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性是() A.共面性、近圆性B.共面性、同向性 C.同向性、近圆性D.近圆性、周期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A B.B C.C D.D 9.看上题中的D图,组成该山体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A.地表B.地壳C.上地幔D.下地幔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要点总结: 1.天体的定义:天体是的存在形式。 2.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3.天体的分类: (1)自然天体:、、、、、、星际物质等。(2)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太空垃圾等。 4.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相互,组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照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四级 6.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原因: (1)宇宙环境(外因):①稳定的条件;②安全的。 (2)自身条件(内因):①产生了适宜的温度;②地球适中,产生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了液态水。 二、图表说明: 1.图1-3 (课本第8页)太阳系示意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小行星带位于轨道与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渣多)。 (3)认识彗星的特点;扁长的椭圆轨道,彗尾的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有关(近长远短)。 2.教材第11页行星基本数据表 (1)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

括。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 , 。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的能量。 2.太阳辐射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分为光、光、光三部分。 3.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光波段。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农业生产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晾晒衣服、粮食);(2)为人类提供矿物能源如、、。(3)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源。 5.(1)四川盆地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的地区. (2)青藏高原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的地区, 6.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7.各个圈层的太阳活动:(1)光球:;(2)色球:、;(3)日冕:。 8.太阳活动的两个重要性质: (1)周期性: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大体上以年为周期。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高峰年,黑子数目少的年份称为。 (2)整体性: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使降水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呈相关性。 (2)扰乱电离层,影响通信。 (3)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4)在高纬地区产生。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称为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 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解析:考核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答案选B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据下表回答第8题。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解析:考核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资料,火星与地球的结构特征中相近的是距太阳的远近、表面平均温度和自转周期,答案选A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65419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1012千米×140 亿≈×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 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

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65419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 A 运动特征 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要点总结: 1.天体的定义: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天体的分类: (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 (2)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太空垃圾等。 4.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照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四级,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原因: (1)宇宙环境(外因):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运行轨道。(2)自身条件(内因):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产生了适宜的温度;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了液态水。 二、图表说明: 1.图1-3 (课本第8面)太阳系示意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渣多)。 (3)认识彗星的特点;扁长的椭圆轨道,彗尾的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有关(近长远短)。 (4) 2.教材第11页行星基本数据表 (1)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除地球外最有可能产生生命的行星及原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狭义的太阳能仅指太阳辐射能,广义的太阳能不仅包括太阳辐射能,还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农业生产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晾晒衣服、粮食);(2)为人类提供矿物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3)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风能、水能)。 5.(1)四川盆地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原因是:①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word教案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天体的要紧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专门的行星,明白得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故。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专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一般性和专门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故 教具、资料 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要紧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名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阻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阻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关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步地深入。 古老的宇宙观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点)—— 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 公元2世纪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专门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它无法说明 木星和土星的回旋。 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事实上是指宇宙。 20世纪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进展,人类差不多认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假如有时刻,读一本书——霍金的《时刻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关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望夜空,我们会发觉形状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专门大的不同。 观看图1—1中的天体: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看起来是一只螃蟹,因此,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能够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差不多上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确实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前引言: 自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 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 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上课时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投入到课 堂学习,并动脑子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及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习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星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2、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轮廓模糊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热。在太阳系几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探测火星将有利于寻找地球之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据此回答3--4题: 3、火星探测器所在天体系统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据此回答下列5——7题: 5、“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属于类地行星的是哪几颗 A、水星、火星、木星 B、水星、金星、火星 C、金星、木星、土星 D、金星、火星、土星 6、“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温度最高的是哪一颗 A、木星 B、水星 C、金星D火星 7、“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哪一颗 A、水星 B、木星 C、金星D火星 8、下列条件中与地球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大气层 C、太阳日 D、恒星年 9、目前人类已经到达的天体是: A 、火星B、月球C、太阳D、金星 10、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

高一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 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高一必修地理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2019年高一必修地理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一必修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 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总结的2019年高一必修地理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 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为什么月亮跟太阳看起来差不多大?(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类登月壮举,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并致力于研究开发月球资源。 第二节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星空图)同学们看一下这是什么呀? 生:宇宙,星空,银河…… 师:对,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不是也在其中呀,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师:前面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宇宙,那什么是宇宙呢?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那什么是天体呢?天体就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些图片。 星云: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卫星: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流星雨: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总结汇总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 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 一、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课标对这一部分要求不高,体现了课标对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的要求。“运用资料说明”说明课标对学习者地理素养的重视,即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课标对于天体与天体系统概念的要求只要求达到认识的水平,而对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这部分要求达到理解运用的水平。 二、说教材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教材给的材料和搜索、分析信息说出天体类型及差别;能够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通过资料的对比归纳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通过搜集和分析信息运用资料解释地球的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初步学会搜索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方法与并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word与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通过阅读图片认知天体类型及天体系统,阅读材料和图表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上看,教材着重阐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教材内容中有较多的天文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教材地位上看,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为下面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学习地理首先是要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只有把地球置身在宇宙的大环境背景下,才能深刻地理解整个地理环境。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而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一部分在初中并未涉及很少,但作为科普常识,相当多的学生都有所了解),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以具备了基础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

《宇宙中的地球》(地理人教必修一)

《宇宙中的地球》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2017年3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一颗亮度为19.5等(天体亮度:数值越小,亮度越大,肉眼能观察到的最暗星为6等)的移动天体,后经国际其他天文台跟踪观测,该天体垂直黄道面大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周期达114年。完成下题。 1.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的天体很可能是() A. 彗星 B. 流星 C. 行星 D. 卫星 2.2018年6月14日11时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使命轨道的卫星。据此完成下题。 比“鹊桥”中继星所在的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3.2018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观测发现,在一颗距离地球约700光年之外的太阳系外行星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水。该行星位于()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天舟一号”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 A. 哈雷彗星 B. 月球 C. 火星 D. 太阳 二、材料题 5.下图为太阳系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共有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它们是___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图中L行星和E行星之间,即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地球与火星之间 B. 金星与地球之间 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木星与土星之间 (3)图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__,从北极上空观察为__________时针。上表表明八大行星的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公转方向相同 B. 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C. 公转速度相似 D. 公转轨道都为椭圆形的轨道 (4)图中M、N分别表示___、_____。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__(选择填空) ①生物活动②大气运动③火山爆发④水的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