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课评课议课记载表
- 格式:docx
- 大小:14.74 KB
- 文档页数:1
中小学教师“磨课”记录单
(本记录单由授课教师填写)
备课组(教研组):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参加听课及讨论的人员:
缺席人员:
授课教师姓名、教龄:
简介授课班级及其学生基础、学习习惯:
1、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综述:
2、授课教师课后说课(主要介绍“为什么这样教?”):
3、老师们对互动水平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①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一般是否能积极反应?
原因分析:
②学生之间是否能适时讨论?
③学生是否有主动对老师问问题?
④建议如何改进提高互动技巧:
4、老师们对“合作探究型学习小组”建设和课堂组织技巧方面的建议:
5、老师们对导学(练)案编写、运用效果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6、老师们对课件设计和电子白板使用技术的建议:
7、老师们对总体教学方案设计的改进建议:
8、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
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记录表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记录表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第一次教学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会识别植物体的几种组织;能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谐为美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念。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间不长,普遍对生物学科感兴趣,喜动手,爱思考,这恰好是开展生物教学的有利资源。
但是学生往往感性认识较多,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实践能力,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奋点,积极进行引导和尝试,使学生建构起生物体结构层次观,知晓生物体具有严整结构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和谐为美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探究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2.学习难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生物生长发育”小视频,提问:你能说说视频里播放是什么现象吗?二、新课讲授[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是摄影师用延迟摄影技术拍摄的,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通过生长发育到开花的一段生命过程。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或接触到很多的植物,那么大家是否留心过,植物体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它从微观到宏观,具有哪些层次呢?是不是和上节课我们讲到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样呢,那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会找到答案,好,我们一起走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一)活动一:观察、自主学习,认识植物体的六大器官(5)出示:新鲜植物材料观察讨论:植物有哪些器官?它所具有的器官都完整吗?阅读教材后,你认为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应该具有哪些器官?学生展示:根、茎、叶、花、果、种子老师总结: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是对绿色开花植物而言的,但是自然界中有些植物既没有根茎叶,也没有花果实种子,如:海带(藻类植物);有些植物有根、茎、叶,但是没有果实,而种子是裸露,如:松、杉、柏(配PPT展示)。
新桥中学研究课磨课活动记载表常州市新桥中学公开课通知单常州市新桥中学教务处2011年4月20日电磁感应现象(第一稿)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知识准备:1、水平放置的光滑导轨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导轨间距为L,有一根导体棒ab,质量m,垂直导轨放置,初速度为v0,回路总电阻为R。
(1)分析导体棒ab的受力和运动,并大致作出导体棒的v-t图象。
(2)求整个过程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2、水平放置的光滑导轨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导轨间距为L,有一根导体棒ab,质量m,垂直导轨放置,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ab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回路总电阻为R。
(1)分析导体棒ab的受力和运动,并大致作出导体棒的v-t图象。
(2)求整个过程的最大速度。
3、水平放置的光滑导轨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导轨间距为L,有一根导体棒ab,质量m,垂直导轨放置,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ab上,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回路总电阻为R。
(1)分析导体棒ab的受力和运动,并大致作出导体棒的v-t图象。
(2)求整个过程速度的最值。
二、例题1、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 角放置.导轨间距为L ,导轨上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整个导轨处在垂直斜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把一根质量为m 、电阻也为R 的金属圆杆MN ,垂直于两根导轨放在导轨上,从静止开始释放,求:(1)金属杆运动的最大速度m v 的大小。
(2)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的31时的加速度a 的大小。
变式:上题中,如果导轨不光滑,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其他条件不变,上面两问又该如何作答?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电阻R,其他电阻均可忽略,水平放置的导体棒ef,质量为m,在下落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又能沿框架无摩擦下滑,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B中。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教研活动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1. 全体语文教师2. 邀请的校外专家五、磨课过程1. 集体备课(1)备课组讨论:在备课组长带领下,全体语文教师针对本次磨课的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就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集体备课的讨论结果,每位教师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1)授课教师:本次磨课由青年教师张老师担任授课教师,她讲授的是《背影》一课。
(2)课堂展示:张老师按照教学方案,进行了40分钟的课堂展示。
在课堂上,她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课议课(1)专家点评:邀请的校外专家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专家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环节不够紧凑等。
(2)教师互评:全体语文教师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议课。
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展示有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
4. 整改与反思(1)张老师根据专家和教师的点评,对教学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她调整了时间分配,优化了教学环节,使课堂更加紧凑。
(2)全体语文教师对张老师的修改方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更多有益的建议。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磨课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环节,教师们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贡献力量。
磨课评价表磨课阶段是一个研修组共同进步的见证,它是一个集集体智慧于一身的活动。
本次磨课我们整个研修小组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商讨确立研讨课题,制定详实的磨课计划、认真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尽最大努力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团队精神。
全体学员全程参与10分:我们组的研修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这是我们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经过专题理论的学习,我们严格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原则,经历了备课-上课-观课-评课-议课-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的磨课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做到了全员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课例改进很明显9.9分:在磨课过程中,我组老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互相交换心得体会,创造了浓浓的研修氛围。
我们根据研修课例,深入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通过3次备课我们组的课例有了很大的改进。
如:在第一次备课时教学环节虽然全面,但是设计意图不清晰。
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在第二次备课时,修改了这一缺陷。
在第三次备课时,教师们对学生出现问题的预设做了充分的准备,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生成学生学习9.8分:在整堂课中,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王老师注重将活动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讨论交流中探究新知。
亮点和特色9.8分:本节课,王老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四大亮点:本节课有四大亮点(一)设计的情境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二)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三)让学生经历了初步认识—讨论探究—生活应用的逻辑思推理过程。
本节课的特色:本节课的特色设计了多个有趣的语文情境活动,巧用肢体语言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择的过程。
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罗田县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记录表
罗田县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
第一次研课议课记载表
罗田县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
第二次研课议课记载表
教师个人研课磨课总结反思
这学期我园“研课磨课”活动拉开帷幕,通过为期两周的“研”、“磨”我深刻领悟了“终身学习”这个道理,先总结如下。
首先,我自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设计课的时候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考虑的不全面,导致讲课的时候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情况。
其次就是活动设计时不够用心,没有讲出特色,导致课堂平淡。
最后就是没有彻底放开,自语言上还不能很好做到生动、形象。
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静下心来用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考虑全面,用尽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开展了教研评课议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承办,邀请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旨在通过观摩优秀课例、交流教学心得、反思教学问题,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3. 反思自身教学,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4. 增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动流程1. 观摩优秀课例2. 评课议课3. 教学心得交流4. 教学问题反思5. 总结与展望四、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课例本次教研评课议课活动,语文教研组精心准备了观摩课例,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执教。
张老师执教的是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
张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
评课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张老师的课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大家认为,张老师的课例具有以下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多样。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1)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2)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在课后作业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教学心得交流评课议课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心得交流。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摩优秀课例,收获颇丰。
以下为部分教师的教学心得:(1)王老师:张老师的课例让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