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2011)
- 格式:ppt
- 大小:7.46 MB
- 文档页数:111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一、名词解释:1.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P3)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P3)3.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P4)4.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P4)5.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P4)6.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P5)7.复合工步:用几件刀具或者用复合刀具同时加工同一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
(P5)8.进给:在加工过程中,有些工步需要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从被加工表面上每切下一层金属即称为一次进给。
(P5)9.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P6)10.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P8)11.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P11)1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P14)13.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P14)14.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工序基准。
15.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P15)16.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被加工表面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P15)17.测量基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P15)18.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1-5 试为某车床厂丝杠生产线确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如下:加工零件:卧式车床丝杠(长为1617mm ,直径为40mm ,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材料为Y40Mn );年产量:5000台车床;备品率:5%;废品率: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