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鼠疫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2
鼠疫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
鼠疫在一些地区可能会发生疫情,因此需要建立鼠疫应急预案,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预案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在于建立鼠疫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疫情扩散。
三、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
(1)加强对鼠类和跳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清除鼠类和跳蚤的滋生地。
(2)加强对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员和动物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3)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应急处置措施。
(1)一旦发现鼠疫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2)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封控,限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
(3)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杀灭鼠类和跳蚤,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3. 应急救治措施。
(1)建立鼠疫疫情爆发时的救治医院,确保疫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鼠疫病例的能力。
(3)提前准备鼠疫病例的救治药品和设备,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预案执行。
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工作,同时向公众发布疫情通报,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五、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执行完毕后,相关部门应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提高应对鼠疫疫情的能力。
六、预案总结。
鼠疫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预案的宣传推广和执行力度,确保在鼠疫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背景介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主要通过被鼠蚤叮咬后感染。
在2024年,针对鼠疫的防治工作,制定了一套应急预案。
该预案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旨在提供指导和协调应对鼠疫疫情的措施和步骤。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1.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3.提供快速响应和有效的处理措施;4.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1.预案指挥部:负责整体预案的制定、指导和协调工作;2.预警监测机构:负责监测疫情,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并提供预警信息;3.医疗救治组织:负责疫情的诊断、治疗和隔离工作;4.疫情防控组织:负责疫情的控制、隔离和消杀工作;5.宣传教育组织:负责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四、应急预案的措施和步骤1.预防阶段:(1)加强对鼠疫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2)加强对疫源地、传染源等的封控和检疫;(3)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推广科学的预防措施。
2.应急响应阶段:(1)成立预案指挥部,协调各相关组织的工作;(2)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3)快速组织医疗救治工作,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4)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途径和范围;(5)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消杀等;(6)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遵守预防措施。
3.控制阶段:(1)实施人员的隔离和接触者的追踪,及时切断传播链;(2)开展大规模的消杀工作,减少传染源;(3)强化医疗救治,提高治疗水平;(4)继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传播特点和趋势;(5)多层次、多领域、多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预案的实施和评估预案的实施需要各相关组织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预案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的内容和流程。
在疫情控制之后,需对预案的实施进行评估和总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实施效果通过严格执行鼠疫防治应急预案,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疫情防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5篇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怎么做?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
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篇1)200年,是执行我省“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的第二年。
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加强部门协作,充分调动广大地方病防治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病区群众参与意识,继续以补碘补硒、防氟砷改灶及现患治疗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开展病(疫)情调查、监测及高氟高砷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强化政府行为和组织管理措施,组织多部门联合作战,加强督导检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的全面实施。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
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硒碘盐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2、利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以安康市为重点,完成不少于3.2万户12万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炉任务;利用部分国家转移支付防氟(砷)改灶专项经费作为周转资金,解决历年来已改传统炉灶破损部件的更换问题。
3、通过扶贫异地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再有一批地方病区群众得到有效防治。
4、加强鼠疫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与宁夏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地带、经济开发区、定边疫区及其周围地区农田、草原、林区和农户的灭鼠及疫区灭蚤工作,严格控制以长爪沙土鼠为重点的野鼠密度,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
5、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
(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工作。
全省治疗各类地方病患者不少于5万例。
其中:在已改水、改灶的氟中毒病区,选择1000例氟骨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完成手术治疗300例,并在一定范围推广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症病例;选择4.45万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在克山病调查、监测点治疗慢型患者不少于60例;对当年新发的布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以免费治疗,力争在急性期得到治愈。
发生鼠疫应急预案流程前言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传染力极强,是一种高度危险的疾病。
如果发生鼠疫疫情,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疫情的扩散。
本文将介绍发生鼠疫后的应急预案流程。
应急响应步骤第一步:及时上报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后,必须及时上报。
上报部门:当地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局。
上报方式: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
上报内容:1.病例的基本情况;2.病患的现场情况和接触史;3.可能传染的人员情况;4.病患可能接触的动物和环境情况;5.目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二步:疫情调查与诊断当地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疑似病例进行现场调查,并及时采集患者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同时,对于疫区内的动物、环境情况进行调查,确保不留死角。
第三步:立即隔离发现确诊鼠疫病例后,必须立即进行隔离,并严格控制交通。
对于接触过的人员和动物进行分类隔离。
对于健康人员和动物进行体温监测,并及时发现可疑情况。
第四步:开展消毒措施对于病例发生地点和周边环境进行消毒,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手段开展全面消毒。
第五步:就医和治疗鼠疫疫情发生后,当地卫生计生委会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病例的救治和治疗。
对于发现疑似病例的人员,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六步:信息发布对于疫情的发展动态和防治知识进行及时发布,增强公众防疫意识,增强社会稳定和抗疫能力。
结语发生鼠疫疫情后,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开展全面消毒措施,加强疫情信息发布,增强公众防疫意识和社会稳定。
希望有关部门和公众能够加强防控,共同战胜疫情。
鼠疫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
类动物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鼠疫疫情的
爆发,制定鼠疫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预防措施。
1. 加强对鼠类的监测和防控,及时清除鼠类栖息地,减少鼠类
传播鼠疫的可能性。
2. 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鼠类接触。
3. 对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员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疫情应急响应。
1. 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的爆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
员进行疫情监测和调查。
2. 加强对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员的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监测。
3. 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药品,确保对患者的及时救治。
四、社会宣传和教育。
1. 加强对鼠疫疫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疫情,避免恐慌和传播。
五、总结。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疫情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预防和监测,及时响应疫情,才能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这份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应对鼠疫疫情的爆发,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
国家鼠疫应急预案一、概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给人类。
为了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制定了国家鼠疫应急预案,旨在规范应对鼠疫疫情的各项工作,快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防止疫情暴发。
二、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疫情紧急程度和传播风险等因素,国家鼠疫应急预案将疫情分为三个等级,并相应采取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
1.Ⅰ级响应:疫情暴发,传播范围广泛,病例数量较多,传播高风险。
2.Ⅱ级响应:疫情扩散,传播范围较广,病例数量较多,传播中风险。
3.Ⅲ级响应:疫情初步扩散,传播范围较窄,病例数量较少,传播低风险。
三、预案目标国家鼠疫应急预案的目标是:1.及时发现鼠疫疫情,准确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和紧急程度;2.快速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蔓延,遏制疫情的发展;3.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向公众传递疫情相关信息;4.组织卫生防控力量,确保医疗救治能力和物资保障;5.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四、应急预案内容国家鼠疫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与领导–设立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和协调应急工作;–确定各级卫生防控机构的职责和协作方式;–指定专家组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科学建议和技术支持。
2.疫情监测与评估–建立鼠疫疫情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疫情动态;–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情报告和信息采集;–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和紧急程度,根据预警级别调整应急响应等级。
3.突发疫情通报与发布–建立疫情信息快速通报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组织专家发布疫情防控指南和科普信息,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4.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传染源排查和管控,消灭鼠类滋生地;–实施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传染病监测和诊断,确保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配备充足的医疗救治设备和药物,提高救治效果。
鼠疫应急预案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鼠疫应急预案,以应对鼠疫爆发或传播的紧急情况。
应急预案
1. 预警与监测
- 建立鼠疫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和传播范围。
- 设置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传播控制
- 针对感染者和病原鼠类进行迅速隔离和治疗,以阻断疫情传播。
-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鼠类繁殖和扩散,减少传播风险。
- 采取必要的人员管控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封控疫区等。
3. 紧急响应与处置
- 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响应工作。
- 制定紧急响应措施,如启动紧急救治、喷洒消毒等。
- 配备必要的医疗资源和应急物资,确保有效处置和救治。
4. 公众宣传与教育
-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组织鼠疫知识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应急意识和防控能力。
- 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避免谣言传播。
5. 后续评估与总结
- 疫情结束后,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 汇总经验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鼠疫应急预案。
> 注意:本预案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鼠疫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鼠类传播给人类。
鼠疫的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一旦发生疫情,将对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鼠疫应急预案,对于及时、有效地应对鼠疫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
(1)加强对鼠类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清除鼠类滋生地。
(2)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
(3)加强对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员的监测和隔离。
2. 应急响应。
(1)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指挥部。
(2)加强对疫情区域的封控和隔离,限制疫情的扩散。
(3)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区域进行消毒和灭鼠工作。
(4)加强对疫情区域居民的医疗救治和健康监测。
3. 应急物资保障。
(1)提前储备鼠疫防控所需的医疗物资和药品。
(2)组织人员对防护设备和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4. 信息发布和宣传。
(1)及时发布鼠疫疫情信息,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组织专家对鼠疫疫情进行科普宣传,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5. 应急演练。
(1)定期组织鼠疫应急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总结演练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生鼠疫疫情,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预案的要求,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四、应急预案总结。
鼠疫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及时、有效地应对鼠疫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认真学习和贯彻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健康。
附件3地震灾区鼠疫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鼠疫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媒介跳蚤的叮咬或直接接触传播到人类,引起人间鼠疫。
鼠疫是《中华人民XX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地震可能导致旱獭出蛰早,活动X围增大、习性改变等,增加与人的接触机会,存在发生人间鼠疫的风险。
为指导地震灾区做好鼠疫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X,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准备及救灾人员的注意事项(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鼠疫突发疫情的能力。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鼠疫防治机构应当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疫情动态,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各种准备。
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出发。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鼠疫防治机构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疫区处理,平时应当配备好疫情处理箱和相应物资,包括治疗药品,消毒、杀虫、灭鼠(獭)的药品器械,标本采集和细菌学、血清学检验设备及试剂,以及进入疫区接触患者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各级卫生医疗卫生机构平时应加强对广大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鼠疫流行病学、临床诊断与治疗,正确地采取和运送检验材料以及疫区处理等鼠疫防治知识。
(五)地震发生后,进入鼠疫地区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需要注意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不要在旱獭洞附近坐、卧、休息,以避免被蚤类叮咬。
需要在鼠疫活动地区内宿营时,最好能在宿营地周围喷洒一些杀虫药剂,杀灭可能侵袭人类的吸血昆虫。
2.不要捕捉旱獭,更不要捕猎和食用那些因患病而行动缓慢,容易捕获的动物,不要接触牧羊犬叼食的病死旱獭;不要剥食不明原因死亡的藏系绵羊;这些动物体表的蚤类不活跃,只要人类不主动接触它们,就会减少和避免感染鼠疫的危险。
3.如果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旱獭,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的防疫机构,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4.在存在动物间鼠疫的地区,或在10日内到达过这样地区的人员,突然发生高热,病程进展迅速,并发生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感染鼠疫的可能性。
应立即向防疫机构报告,并采取措施,避免病人与更多的人接触。
二、疫情报告(一)报告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是人间鼠疫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鼠疫防治专门机构为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2.病人家属、邻居,所在工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负责人,病人所乘交通工具(车、船、飞机等)和公共场所(车站、码头、机场、旅社等)负责人均为义务报告人。
(二)报告内容。
1.在鼠疫流行季节,鼠疫疫区、历史疫区或疑似疫区内,或10天内去过上述地区,诊断不明且有下列症状之一者,均应作为疑似鼠疫病人报告。
(1)高热、感染性中毒及意识不清;(2)无外伤感染而淋巴结肿大并伴剧烈疼痛和高热;(3)高热并伴有咳嗽、胸痛、咯血;(4)高热伴皮肤水泡或溃疡。
2.在鼠疫流行季节内,鼠疫疫区、历史疫区或疑似疫区内,或10天内去过上述地区,病程极短,急剧死亡者,应当作为急死病人上报。
(三)报告方法与途径。
1.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责任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所属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当地政府。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指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对疫情进行核实,做出初步诊断并向单位领导报告。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对核实后的疫情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专业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地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4.疑似鼠疫病人及其接触者,不应当亲自外出报告,应当委托他人报告。
5.发现疑似鼠疫病人或急死病人时,在疾病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尚未到达前,当地负责人应制止无关人员与患者接触,劝阻接触者不要外出活动,并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报告。
三、确定疫情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是一项非常紧急的工作,为了及时救治病人,迅速扑灭疫情,要求乡(镇)村卫生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出发,迅速赶往现场,将病人与其家庭进行初步封锁隔离,对重危病人及时抢救治疗,同时立即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
县级以上专业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出发,乘快速交通工具迅速赶赴疫区,核实疫情,检查和完善初步封锁隔离措施。
(一)流行病学调查。
首先应将疫情报告中所述情况通过有关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及病人家属予以对证核实。
主要了解以下情况:1.发病时间、地点、人数、经过及主要症状;2.病人居住分布情况,病人之间的传播关系;3.)当地是否有病、死鼠(獭)或其他死亡动物(如猫、兔、狐狸、狗等);4.是否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5.是否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
(二)诊察病人。
专业人员进入病人房间时须做好自身防护,在进入室内时,必须先进行空气喷雾消毒和撒布粉剂药物灭蚤,以防自身感染,然后对病人逐一进行检查,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可能提供的流行病学线索,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在治疗之前,应当根据不同病型,分别采取血液、淋巴穿刺液、痰液及咽喉分泌物等。
如果病人已死亡,则应当对尸体进行全身检查,重点观察有无淋巴结肿大,皮肤有无溃疡、瘀斑、皮疹以及皮肤颜色等,还应检查口鼻有无血痕,肛门、阴道有无出血等。
同时采取检验材料。
若为疑似鼠疫尸体时,则应当通过当地政府部门及患者家属,对尸体进行解剖。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患者的诊察,专业人员应当立即对疫情作出客观判断。
一般情况下,除非有可靠证据可以排除鼠疫,如明确的服毒史等,均应当判定为疑似鼠疫,立即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上级专业机构报告,并立即按《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的要求,将其所在地视为疫区,进行鼠疫疫区处理工作。
四、现场处置(一)成立鼠疫疫情处理指挥部。
人间鼠疫疫情确定之后,要立即组成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疫情处理指挥部,负责领导和组织疫情处理工作,全面实施疫区处理。
疫情处理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如下:1.确定疫区的封锁,划定大、小隔离圈;2.决定建立临时病院或健康隔离处所;3.决定鼠疫病人及尸体的处理;4.组织对密切接触者的检诊检疫;5.组织对疫区内进行消毒、灭鼠(獭)、灭蚤等卫生措施;6.疫区处理物资及生活用品的供应;7.疫情动态和工作进展的汇报;8.与相关部门(铁路、毗邻地区等)进行疫情通报;9.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及医务人员培训;10.疫区封锁的解除和工作总结上报;(二)组建疫情处理专业工作队;根据需要,疫情处理专业工作队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组:1.流行病学调查组:负责疫区及周围地区人间和动物鼠疫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和接触者,确定大、小隔离圈和警戒圈的X围,进行封锁隔离和尸体处理,采取一切可检材料送检。
2.医疗救治组:负责建立临时隔离病院和健康隔离所,对所有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3.检验组:对一切可检材料进行相应的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
4.消、杀、灭组:负责大、小隔离圈和警戒圈内的消毒、杀虫和灭鼠(獭)(獭)工作。
5.检诊检疫组:对疫区内的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等实施卫生检疫,对隔离区内居民进行检诊工作。
6.预防组:负责大、小隔离圈及警戒圈内人群的预防性投药等工作。
(三)实施封锁隔离。
1.小隔离圈划定。
诊断为鼠疫病人(或尸体)的疫区,必须划定小隔离圈进行封锁隔离。
以鼠疫病人(或尸体)所在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被污染的邻舍划定为小隔离圈,如一个庭院,一栋房子等。
牧区可将一项帐蓬或相连的几顶帐蓬划为小隔离圈,病人(或尸体)发生在城镇居民区时,可将其中一栋楼房或病人(或尸体)所在的一个独立单元划定为小隔离圈。
人间鼠疫病例发生较少时,可在小隔离圈内设立隔离病房,就地隔离和治疗病人,对小隔离圈内原居住的其他人员均须实行健康隔离,并进行预防性投药治疗,在封锁期间内一律不得外出,严禁与其他人员接触。
除工作外,严禁其他人员出入小隔离圈。
2.大隔离圈划定。
以发生人间鼠疫病人(或尸体)的住房为中心,将其所在的村(屯)、街道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定为大隔离圈。
牧区则以病家住宅为中心,将其附近常有人来往的地域,一般1-2km以内的区域划为大隔离圈。
大隔离圈内可在临时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居民进行生产活动,但不准外出,活动X围限定在大隔离圈内。
3.警戒圈划定。
根据人间鼠疫病型、传染来源以及污染X围等具体情况,可以大隔离圈为中心,将其周围5-10kmX围内的所有居民点划为警戒区。
如发生在城镇,可视患家位置和城镇大小,将城镇的一部分或全部划为警戒圈。
如发生在牧区,居民分散时,只须在大警戒X围内的各路口设立岗哨即可,可不必划分警戒圈。
4.对直接接触者实施健康隔离。
对直接接触者的健康隔离是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除对小隔离圈内原住人口实施健康隔离外,对与鼠疫病人近9日内有直接接触或与鼠疫尸体接触的人员,都应当实施健康隔离措施。
如直接接触者已离开本地,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其下落并就地隔离。
所有接触者在隔离期间均应进行预防性治疗9天。
隔离期间如发现高热者或可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单独隔离。
健康隔离的处所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在直接接触者原住宅另室隔离,必要时可设立临时健康隔离所,健康隔离所应当设在居民点中孤立一角的房舍中,周围设岗,严防出入。
5.特殊情况下的封锁隔离。
(1)人间鼠疫病人(或尸体)发生在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的山区或牧区时,只划定小隔离圈。
(2)人口密集地区人间鼠疫多点同时暴发流行时,可不划大隔离圈,根据病人分布可将整个村寨或几个村寨划定为封锁隔离区域。
(3)鼠疫病人发生在旅途或医院时,先将病人所在车厢及车站或医院等被污染的场所迅速封锁隔离,立即与非污染场所人群分开,尽快查清直接接触者,并就地隔离留验。
(四)患者的处置及治疗。
1.在病人较少的情况下,一般就地隔离治疗,在疫情严重,病人较多且分散的情况下,须建立临时隔离病院,隔离病房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灭蚤、灭鼠(獭)后方可收容病人。
疫情发生在城市时,应当将病人集中在指定的传染病院。
各型病人应当分别隔离,肺鼠疫、肠鼠疫病人单间隔离。
2.送往医院的病人,应当在病家先做好初步消毒及灭蚤工作,途中防止污染,肺鼠疫及其可疑者应戴口罩,备痰盒(内装消毒剂),禁止抛弃废物,护送车辆到达目的地后,对车辆及车上所有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入院后先将病人送入卫生处置室进行卫生处理,更换衣物,然后送入病室。
3.入院病人应当进行详细登记,由主管医师进行仔细检查,并进一步核实流行病学及发病情况,填写入院志,确定病型及治疗方案。
值班医生和护士应当仔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病程记录,定期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戴全套防护服装,病房先用有效消毒剂喷雾消毒后再进入,出病房后经喷雾消毒,然后脱去防护服装。
防护服装应当按以下顺序脱下:眼镜、衣服、口罩、手套、胶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