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696.93 KB
- 文档页数:2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5)2.1 技术融合与创新 (6)2.2 服务模式变革 (8)2.3 资源建设与共享 (9)三、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 (10)3.1 智能化硬件设施 (12)3.2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13)3.3 个性化服务与推荐系统 (14)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16)4.1 组织结构的优化 (17)4.2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18)4.3 服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19)五、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20)5.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5.2 反馈机制与持续改进策略 (21)六、案例分析 (22)6.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案例 (24)6.2 成功经验与挑战分析 (25)七、未来展望 (26)7.1 发展趋势预测 (27)7.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9)八、结语 (30)8.1 研究总结 (32)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3)一、内容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高等教育领域。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其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传统的借阅、查询等基本服务需求,还需要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智能检索系统,读者可以快速获取所需资料;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其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更加精准的管理和利用。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可以与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合作,共同开发智能教学平台、智能学习资源等,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
品位•经典■丈•社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思考O杨婷婷(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
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带来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思考。
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创新发展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大数据的概念在2011年首次提出,大数据具有量大、实时、多样等特点。
大数据是指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能解读的信息。
目前,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叫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学习、科研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通道,数字化学习已逐渐成为目前学习交流的主要方式o大数据在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图书馆经过发展创新,可以增加数据资源的积累,并准确地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来说,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已经发生转变,由“藏书楼”变为“知识工厂”。
与此同时,图书馆更注重读者的需求。
职能的转变和“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使得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一、大数据时代下对图书馆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是衡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研究之后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活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比传统的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得到无限拓展,各类资源会更加丰富。
就书籍和信息资源来说,大数据是面向整个互联网的,改变了过去需要大量购买书籍丰富图书馆资源的状况,会使资源量大大增加。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图书馆的事业才能发展.可见创新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一种重要途径.1网络在创新服务中的作用1.1网络扩大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营造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的宝库、创造力的源泉,它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启迪人们的创新灵感,创新教育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更离不开知识的优化.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读者营造一个创造性地学习、开放式地研究、博览群书、探求真理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气氛.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各种新载体、新技术和新手段,优化资源和信息,增加灵活性,增强创新能力,充分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优势.随着大批联机数据库的问世,大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和图书馆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网络信息资源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体资源,网络服务将成为主要的创新服务手段.图书馆服务资源的网络化,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得到充分提高,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显现.1.2网络延伸了读者服务的信息资源载体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是以馆藏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为主体,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已不仅仅是本馆的馆藏文献资源,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技术向馆外“索取”的文献信息.各种书目数据库、图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声像多媒体记录等电子文献信息产品的上网,更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1.3网络拓宽了读者服务的范围高校图书馆因受所有权、管理体制、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和开展的内容显得面窄而单一,读者服务主要是面向本校师生.而在网络环境下则为高校图书馆扩大读者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提供了技术的可行性.就某个图书馆而言,其所在网络系统内任何一个使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人都是自己的读者.图书馆这种服务对象从“部门区域化”向“公共社会化”扩展.反应了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从封闭不断走向开放的社会化发展趋势.2信息技术在创新服务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可分为三类: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易类平台.目前信息技术服务网络以技术交易为主,随着图书馆对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不断重视,大量的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和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将会快速发展迅速崛起.2.1信息服务社会化是创新服务的推动力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图书馆根据广泛的社会信息要求,利用计算机、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自觉地对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挖掘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将隐藏的、静态的知识信息开发成有价值的、动态的知识信息,进而满足全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社会化包括信息用户社会化,信息需求社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等几方面.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流日趋广泛和频繁,处于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图书馆的传统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开创新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朱凤丽(赤峰学院图书馆,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文章通过网络创新服务、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及服务手段的创新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论述,阐述了创新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服务的不断创新,才能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壮大.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手段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40-03Vol.28No.6J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2012年6月140--放化的信息需求,致使用户的信息需求从面向部门转向面向社会.信息服务产业化是指信息服务业成为向社会提供信息知识与智能的行业集合,图书馆和文献信息中心必然成为面向社会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实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过程,它必然要求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提供者进行重组,打破馆际界限,实现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创新服务发展中的地位,有利于推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行业中得到又快又好、健康向上地发展.2.2云计算[1]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2.2.1可利用的海量信息资源存储能力.云计算提供了无限大的存储空间,上百万的计算机可以容纳海量的数据,并可以随时更新和增加,能满足海量信息的增长,为图书馆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提供了解决的途径,并且由于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能使云计算中的资源更加高速、高效地存取,因而,云计算能够为超复杂计算的联合处理提供优于网络技术的支持.2.2.2云计算推动图书馆业务流程迅速发展.图书馆应用云计算是一项战略选择,尤其是在IT基础设施领域,图书馆一旦选择了云计算,则需要对原有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服务进行大规模重新部署,导致IT管理体制的变化,包括整个图书馆机构与流程、IT部门人员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和图书馆对于云计算服务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手段等等的变化.由于现代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除了实体图书馆的服务端(指借阅、流通与参考咨询工作),几乎已经完全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之上,如果整个IT架构向“云”中迁移,传统的业务流程将被逐一拆解,然后组合、外包、虚拟化.2.2.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云计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先进技术的本身,更体现在技术应用理念方面.实际上,云计算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早已显现,我们所熟悉的淘宝网,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书馆可以应用云计算技术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存储、管理并为读者提供网络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窗口流通服务模式.这种改变高校图书馆已经在进行.云计算会改变数字资源出版、发行以及提供利用方便一些的原有模式.如电子图书出版后,直接将版权卖给数据存储方,由他们来提供给读者阅读使用,读者使用可能会按时或按阅读量来收取版权使用费.云计算技术存储与检索利用方便,会使图书馆编目与图书剔旧功能弱化,图书馆可能更多地会关注电子出版物的版权管理与使用问题.每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如不同数据库中的论文资料,不同编目系统等,都可以共用一朵云统一结合起来,内容高度融合,就象现在流行的信息共享概念的升级版.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他们想要的文献,他们只需要关注获取过程本身,无须理会界面之后的反复运作,全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会得到真正的整合与共享.2.2.4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极高的运算能力.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图书馆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终端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不对超过一定数量的用户进行响应,图书馆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只能花费财力更新或扩展设备.而应用云计算技术,图书馆可获得云模式中百万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读者的请求便可在毫秒的时间内获得响应,克服了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使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率.3服务手段的创新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3.1服务社会化使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得到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在专业领域有国家政策的明确导向.教育部2002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总则明确规定:“大学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文献学校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机构,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第4章第22条也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学校和技术咨询服务.”我国还于2007年4月公布,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学校公布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布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证等方面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其中第1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询场所,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该“条例”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保证,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提供了政策依据.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长期滞后,因此高校一直是社会的宠儿,改革开放以来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作为高校心脏的图书馆更是被视为高校硬件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发展很快.除了国家财政增加拨款之外,高校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潜力,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有偿服务,获取一部分经济收益来弥补资金的缺口,增强自身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获得的经济收入,既可以用于添141--置和更新图书馆的仪器设备,也可以用于改善图书馆员的生活福利,以便更好地调动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通过开放,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在办馆模式、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3.2资源共享拓宽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当图书馆在21世纪趋向接受信息技术的时候,图书馆界呼吁合作才能拓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是图书馆在21世纪最需要的技能.有人推测,图书馆的未来将与人类关系相关,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交互.于是我们可以预测到合作将成为图书馆未来一种普遍和重要的焦点.合作的概念将出现在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各大文件与谈话中,图书馆参与或主导的多种类型机构、组织乃至个人在未来提供给读者的将是先进的信息服务及灵活可用的物理和网络环境.这些业务合作与数据共享对象将包括全国各大院校和国家三大运营公司等信息服务部门,颠覆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于社会信息服务发展脱离的窘境,那时,我国整体的信息服务业将对高校图书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图书馆的文化信息与知识信息服务将完善与推进我国的信息服务业,达成资源共享的目的,拓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3.3个性化服务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个性化服务是围绕特定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开展的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为此图书馆应以个性服务为理念,在服务内容上满足个性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把各个专业的教师任课情况,了解清楚,对他们进行分层服务.这项服务图书馆派专人负责.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教授级的教师分为第一层次,中级教师分为第二层次,其他教师分为第三层次.根据教师任课的情况再把文献资源分为三个层次.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根据教师们的教学需求,把信息资源整理出来,通过教师的邮箱或QQ发送给他们.他们也可以通过邮箱或QQ向图书馆提出信息的要求.图书馆根据信息需求分门别类为教师提供各自信息资料,满足教师们的信息需求.这样,图书馆的信息文献得到了教师们的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既满足了读者的个性需求,又提高了利用率.3.4宣传推广和移动信息平台将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移动服务是图书馆一项新的创新服务.目前社会和高校对这项服务的认识程度仍处于很低的水平,针对这种状况,图书馆应成立专门的宣传推广小组,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运用多种平台、多种手段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在宣传方式上,要利用图书馆建筑空间,如宣传栏墙壁、楼梯、电子显示屏等固定平台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种移动平台的群体优势,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推广工作,以满足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例如利用馆外活动、网络平台,包括图书馆网站,以及读者服务QQ群、邮箱、论坛等,通过发布服务信息、解答咨询,发起讨论等方式加强网络宣传,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利用短信、邮箱主动向读者推广信息.由此可见,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服务平台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便利.3G的普及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环境,也将逐渐成为主要的信息服务平台.4结语图书馆创新服务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改变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始终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探索新的服务方式,进一步体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读者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围绕这一主题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使图书馆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孔子云:吾尝三日而省身.作为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经常对自我管理进行审视和改进,不断向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减少或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强化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自身资源与服务优势,为广大读者构建一个开放、集成的信息获取环境,从而使高校图书馆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参考文献:〔1〕注: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2〕袁毅.核心网站评选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5).〔3〕曹薇,张乃洲.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IT应用探讨[J].情报探索,2010(5).〔4〕杜海宁.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3).〔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字(2002)3号】(Z)2002.〔6〕凌美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路径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04(3).〔7〕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142--。
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硏究成果综述**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分析”(项目编号:20YQN-08)研究成果之一。
基于CNKI 的计量分析柏艺莹(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91)[摘要]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需求。
云计算新兴技术的 应用,是现代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以我国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 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总体特征、作者合著现象、高频关键词耦合现象3个方面 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我国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成果的现状、焦点以及未来发展 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计量分析[分类号JG252.8大型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一次巨大变革 后,客户端-服务器服务形式也同时岀现,云计算 技术产生是对于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又一次重大的 创新。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应用激发出信息技 术的创新与革命,并对计算机、传媒、通信等现有 网络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图书馆作为满足公众知 识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实现图书馆数字化 信息管理以及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是云计算进 入图书馆领域的价值体现。
目前,学术界对云计 算并没有确切而完整的定义,结合云计算的功能特征,笔者在此处借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 院(NIST )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 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资 源,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 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及服务),这些资源能 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 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叭云计算应用于图书 馆服务过程中,对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影 响戮相关主题领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且有学 者开展持续性研究,而大数据环境驱动下,云计算 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 点之一。
因此,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 究现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 值。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地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文化的重要传播窗口,在这种新形势下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拓宽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本论文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内容,从而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以及实施对策。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8-02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知识集散地,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信息中心,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课堂,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和支柱。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已经逐步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却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时代下师生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师生的服务要求,支持高校教育教学,就必须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应用新技术,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方法,面向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读者服务由传统服务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变。
如何使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尽快进入高科技阶段,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的同时,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是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很值得认真研究。
唯有给读者高效率、高水平的创新服务才能使图书馆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馆藏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服务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竞争的武器,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探究刘红芝 张冬梅 尹志强 乔红丽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江苏徐州 221004摘要: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机构,而智慧图书馆则是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图书馆新概念。
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分析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图书馆中的作用,从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完善理论研究体系、加强资源与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智慧服务渠道、构建智慧微媒体平台以及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方面积极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动图书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智慧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服务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4-0230-03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Smart UniversityLibraries in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LIU Hongzhi ZHANG Dongmei YIN Zhiqiang QIAO HongliLibrary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04 ChinaAbstract:A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in for knowledge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a smart li⁃brary is a new concept of the library supported by big data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nnotation of smart libra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big dat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llege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support,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librarian talents, expanding smart service channels, building smart micro-media platforms and establishing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s, and improves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o a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more personalized,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 experiences,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upgrading of libraries,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industry.Key Words: Big data; Smart libra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onalized service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机构,在人们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5G+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9-07T08:35:13.876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3期2月作者:彭志强薛东[导读] 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后,5G+区块链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信息技术彭志强薛东四川旅游学院信息中心,四川成都 610100摘要: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后,5G+区块链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信息技术,有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于促进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5G和区块链是互补和共生的。
这两种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要实现图书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转变,必须将这两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5G+区块链技术;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一、5G+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1.用户体验与用户隐私并存服务的多样性和准确性要求图书馆用户必须充分挖掘用户的数据、信息和行为,防止隐私泄露,自觉在注册和使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会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导致用户体验提升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5G+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结合5G+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身份系统的构建,即在结合5G应用场景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块链的技术特点。
本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户的ID是唯一的,二是该ID下的授权机构对用户发出的认证声明,用户的真实隐私信息不包括在范围之内。
每一个用户在区块链技术下被置于分布网络之中,利用共识机制创建信任,用户所需的服务可利用多个认证声明来得到,但其与任何机构都无关,公有链中此用户的真实信息是其他用户不能得到的,能够绝对地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
速度高、时延低的5G特征使区块链节点部署在各个角落,区块链网络的运行效率更能确保;分布式节点还可以是任一物联网的设备,更加确保了分布式身份系统的落地。
图书馆应用场景中存在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用户注册、各种应用系统的使用、借阅和归还等。
用户可以在分布式身份系统中使用高速、低延迟的5G特性,并可以通过区块链快速获取所需资源。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讨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极大的影响,该文在对此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以及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各应用领域所产生的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数据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数据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大数据时代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关应用与研究也已在高校图书馆领域陆续展开。
1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1.1 大数据的由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
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
最先经历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
如今,这个概念几乎应用到了所有人类致力于发展的领域中[1]。
大数据是指在众多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快速进行有用信息的获取。
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1.2 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及方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高校图书馆需抓住这个机遇,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拓展支持教学、科研等的服务内容和能力。
(1)大数据带来丰富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应用将进入人们的视野,据IDC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理为1.8ZB,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2]。
数据的极大丰富将给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存储及信息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
(2)大数据的信息价值大数据的意义更在于对庞大数据的深度处理,高校图书馆拥有众多的读者用户,如何利用大数据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以及充分挖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新问题。
第16期2021年6月No.16June ,2021智慧图书馆发展与高校图书馆建设探究杨凤云(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211167)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文章主要通过研究智慧图书管理系统发展现状,探究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和智慧化服务体系研发通过近10年来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高校图书馆应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红利,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将读者需求和用户体验作为驱动力,积极推动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一流馆员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作者简介:杨凤云(1984—),女,河南开封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下一代图书管理系统。
引言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专门场所,主要职能有保存文化遗产、传递文献信息、参与社会教育、开发信息资源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服务提升释放技术红利,图书馆必须积极行动,抓住契机,加快推进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
1图书管理系统发展阶段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保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历经了3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使用的单机系统,即传统自动化图书馆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使用的基于数字化资源、集成服务、用户信息的图书集成管理系统,也称数字图书馆时代;2010年开始研发的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又称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且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和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期望和需求,包括便捷的图书检索、个人用户信息管理、图书预约、借阅和归还等功能。
2. 管理员需求:了解管理员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期望和需求,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的管理、用户信息的维护、借阅情况的监控等功能。
3. 技术需求:了解当前技术趋势和发展,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二、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方式和可视化的结果呈现。
2. 功能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图书检索、馆藏信息展示、用户管理等。
3. 数据库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确保存储和管理图书馆的相关数据,包括图书信息、用户信息、借阅记录等。
4. 系统架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可靠性。
5. 安全设计: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防止恶意攻击等。
三、系统优化在系统优化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性能优化: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数据库查询和网络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2. 用户体验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使用数据,不断优化用户界面和功能,提供更加友好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3. 数据分析优化: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行为和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运营优化建议。
4. 移动端优化:针对移动设备用户的需求,优化系统在移动端的展示和功能适配,提供更加便捷的移动访问方式。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展及策略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升级,更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管理方式和用户体验的全面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征及其在高校中的作用,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旨在推动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创新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智慧图书馆基本理论概述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源自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仅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更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
智慧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从基本层面来看,智慧图书馆具备以下特征:智能化服务: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实现自助借还、智能导航、个性化推荐等服务。
数字化资源:拥有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提供便捷的电子阅读和在线学习服务。
网络化协作:与其他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服务。
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图书的智能识别、定位和管理。
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支持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未来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向: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将更加智能化。
更加个性化: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智慧图书馆能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更加开放化:智慧图书馆将加强与外界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3.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正逐步向智慧图书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