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乐国家级山水田园型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5.48 MB
- 文档页数:36
台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构筑台州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台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台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是台州市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县(市、区)及其各旅游区(点)在编制旅游开发和建设规划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2条规划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坚持以有效保护核心旅游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保证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保护与弘扬台州文化原则。
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注重保护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并丰富和拓展其层次和内涵。
3.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
海洋海岛休闲度假是台州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应保护、改善其自然环境,并在其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着力营造其度假环境。
4.旅游开发与绿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结合原则。
规划将台州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使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规划要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发与用地布局上要充分留有弹性,以增强规划的适应性。
第3条规划重点分析台州旅游发展潜力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确定台州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明晰台州旅游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及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等重要内容。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9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10.《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 20011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 (GB/T17775-2003)1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 199915.《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16.《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局 200117.《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台州市计委 2001 18.《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台州市规划局 200419.《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统一技术措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995/2003 20.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第5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台州市行政辖区,包括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以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
旅游发展的经验交流材料关于旅游发展的经验交流材料篇一: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区上下抓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我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门票收入220万元。
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理念创新是先导。
我区是传统农业经济区,而比较优势也在于传统农业社会保育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和优良生态文化资源。
以昭化古城、剑昭古驿道为代表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以射箭提阳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嘉陵江水域、栖凤峡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太公红军山、柳桥红军石牌坊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梅岭老街、柏林古镇、昭化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资源,以平乐寺、云台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我区唯有这些资源最具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和独特的魅力。
国家、省、市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也让我们敏锐的认识到,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成长性很高、综合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
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长远布局的战略支柱产业培育,作为产业兴区、统筹城乡的先导产业来抓,先后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与考核机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招商引资政策优化、主管部门及人才队伍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诸方面系统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穷县区办大事、全区上下抓旅游、社会各界投资旅游的良好格局。
(二)规划编制是根本。
以旅游资源转化为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先后邀请了四川农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制订了平乐现代农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平乐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太公红军山景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旅游、林业等部门联合完成了栖凤峡创建省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柏林沟湿地公园初步规划。
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总体策划——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的平乐古镇,是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景点之一。
本文将依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的总体策划和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
旅游资源分析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明清古街道、白塔山自然保护区等。
此外,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也备受游客喜爱。
因此,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定位应以文化历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
总体策划定位和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定位为“历史文化+生态美景”的主题旅游区。
具体目标包括: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保持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总体规划场地规划旅游区场地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整体规划为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分布着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的景点和度假区。
其中,向南是历史文化区域和休闲度假区,向北则是生态景观区域。
景点规划旅游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平乐古街、天河楼遗址、白塔山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园等。
其中,平乐古街是历史文化区的主要景点,明清古街的传统建筑保留完好,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河楼遗址则见证了平乐镇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文物。
白塔山自然保护区则是游客欣赏生态美景的好去处,山势险峻、森林茂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水上公园是休闲度假区的代表,游客可以在水上运动场地尽情嬉戏。
场馆规划旅游区内还建有博物馆、会议中心、婚礼中心、度假酒店等各类场馆。
其中博物馆展示的是平乐镇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会议中心与婚礼中心则充分发挥了旅游区场地的多功能性,吸引各行各业人员前来参会或举办婚礼。
度假酒店则是游客度过愉快假期的主要场所。
经济预算项目总预算为10亿元,其中用于场地建设的资金为3亿元,景点建设的资金为3亿元,场馆建设的资金为2亿元,营销和品牌建设的资金为2亿元。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解析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模式,赋予了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发展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平台。
到目前已有河北、山西、山东、福建、广西、四川、浙江、云南和广东9个省通过并公布了试点名单。
本文整理了这9省共10个项目的资料,通过对其经验梳理,为大家通过学习参考。
1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南宁美丽南方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将获得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财政补助资金5600万元。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为:以美丽南方丰富的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特色村落、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完善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和运行六大功能体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步同生”、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模式借鉴)此外,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拟将规划区设计为“一轴两翼三带八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005县道的园区交通和发展主轴,将园区各主要功能片区、景观节点和特色村落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田园综合体。
两翼以005县道为界,将园区分为南北两翼。
三带即依托园区农田、村落、水系、山地,形成三条重要的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带。
八区包括创意农事体验区、智慧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集中区等八个功能分区。
2四川成都都江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牵头实施,三年计划总投资约21亿元,项目将按照“坚持以农为本、共同发展、市场主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胥家镇和天马镇的13个村(社),围绕“四园、三区、一中心”功能布局,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成美丽乡村展示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区和绿色农业典范区。
《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内容解读一、编制《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背景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于2003年11月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先后于2006年、2013年、2018年对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编制,通过省级评审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批复,导致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没有法定依据。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从而省级暂缓对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审批。
2020年12月,省级重新启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县人民政府将编制《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列为2022年度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省委、省政府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落实林长制责任”指标监测体系的负面清单。
因此,结合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实际,编制《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
二、编制《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依据1.《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
”2.《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九条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经批准公布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3.省林业局《关于恢复部分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的通知》;4.黔南州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的函》。
三、《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与面积1.风景名胜区范围与面积。
风景名胜区东起排外坡,西至交伞沟,南抵笔音,北至里勇,涉及1 个街道1个乡镇15 个行政村70 个村民组。
平乐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文本1 总则1.1 为指导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周边镇区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古镇各项改造与建设,提供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更新的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受平乐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
1.2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的要求。
1.3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守国家及四川省的相关法规规定。
1.4 本规划经邛崃市人民政府、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建设者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如有大调整,需经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
2 项目概述2.1 平乐镇是全国重点镇,是2002年9月四川省旅游局、建设厅、文化局联合推出的四川省十大古镇游之一。
在2005年4月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同时已被审批通过成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次规划是平乐镇府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进行的一次详细规划。
本规划力求在充分研究平乐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提出建设、制定措施,为政府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 本次规划在梳理镇区各项系统的基础上,对核心保护区的古镇空间形成做了仔细的推敲,选取五个重点地段做节点设计,以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保护并发扬古镇的历史文化环境,增强平乐古镇的商业活力和旅游吸引力、引导、带动整个平乐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2.3 本次规划参照2005年编制的《邛崃市平乐镇规划》、《邛崃市平乐镇历史保护规划》,从2005年3月起,经过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图则编制等几个阶段,于2005年8月完成最终成果。
2.4 本次规划在深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评价核心区现状建筑的质量和风貌、现状街巷空间及绿化水系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院落、建筑保护更新措施,调整用地结构,梳理道路交通系统水系网络、和绿地景观系统,并结合整体规划思想,制定分地块图则。
平乐古镇旅游区总体策划投标书x(一)引言概述:平乐古镇旅游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景观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档旨在提出平乐古镇旅游区总体策划的投标书,以便为该旅游区的开发和提升提供指导。
正文:一、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1. 平乐古镇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2. 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背景3. 平乐古镇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4. 平乐古镇的传统民俗活动和节庆文化5. 平乐古镇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二、平乐古镇旅游区的设施和服务1. 旅游接待中心和导游服务2. 特色餐饮和购物场所3. 舒适的住宿设施和安全保障措施4. 娱乐设施和文体活动项目5. 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完善程度三、平乐古镇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和线路1. 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和文化交流活动2. 自然景观观赏和生态旅游体验3. 特色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展示4. 宗教文化遗址和古迹参观游览5. 主题活动和节庆庆典的设计和组织四、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1. 宣传材料和营销渠道的策划与制作2. 数字化营销手段和社交媒体推广3. 品牌推广和口碑营造4. 旅游合作与联动促销5. 定制化营销和个性化推荐服务五、平乐古镇旅游区的运营和管理措施1. 旅游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2. 游客流量管理和安全维护3. 旅游产品研发和创新4. 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5. 数据分析和运营监控的手段和工具总结:本文档为平乐古镇旅游区总体策划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
通过引言概述、五大点阐述以及每个大点所包含的小点内容,展示了平乐古镇旅游区在地理位置、文化特色、设施服务、旅游产品、市场推广和管理方面的全面发展策略。
希望可以得到您的支持和认可,并期待能为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旅游策划规划的技巧与方法(很详细)旅游策划规划的技巧与方法(很详细)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
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规划文本。
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2017年12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一条规划范围 (1)第二条规划期限 (1)第三条规划深度 (1)第四条规划目的 (1)第五条规划依据 (1)第二章战略定位 (4)第六条指导思想 (4)第七条发展战略 (4)第八条发展模式 (4)第九条发展定位 (4)第十条发展目标 (5)第三章空间布局 (6)第十一条总体思路 (6)第十二条分区定位 (6)第四章产业融合规划 (8)第十三条发展路径 (8)第十四条发展内容 (8)第五章旅游新业态规划 (9)第十五条文化创意新业态 (9)第十六条户外休闲新业态 (10)第十七条书香田园新业态 (10)第十八条健康养生新业态 (11)第十九条休闲工业新业态 (13)第六章旅游产品规划 (14)第二十条核心品牌产品 (14)第二十一条全时旅游产品 (15)第二十二条品牌旅游线路设计 (15)第二十三条旅游景区建设提升 (16)第七章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21)第二十四条市域综合交通 (21)第二十五条自驾车交通 (22)第二十六条自驾车营地 (22)第二十七条骑行交通 (22)第二十八条步行交通 (23)第二十九条水上交通 (23)第三十条旅游集散体系 (23)第三十一条旅游集散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十二条旅游标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十三条旅游厕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十四条旅游餐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抚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5)(规划说明书)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篇认知篇第一章规划总纲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范围 (2)三、规划期限 (2)四、规划依据 (3)五、规划原则 (4)六、指导思想 (5)七、技术路线 (7)第二章基础分析 (8)一、抚州综合概况 (8)二、抚州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1)三、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16)四、SWOT分析 (19)五、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24)六、旅游市场判读 (27)第二篇战略篇第三章发展战略与定位 (35)一、旅游发展新背景 (35)二、旅游发展新要求 (37)三、旅游发展新理念 (38)四、旅游发展新思路 (40)五、旅游发展战略 (44)六、发展定位 (47)七、发展目标 (49)第四章目的地品牌形象设计 (53)一、现有品牌形象分析 (53)二、旅游品牌形象总体定位 (54)三、主题形象口号 (55)四、LOGO设计 (56)五、旅游品牌形象推广 (60)第三篇布局篇第五章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64)一、空间发展思路 (64)二、空间结构与布局规划 (66)第六章各县(区)旅游统筹规划 (74)一、临川区 (74)二、东乡县 (76)三、南丰县 (77)四、崇仁县 (78)五、南城县 (79)六、金溪县 (80)七、乐安县 (82)八、黎川县 (83)九、宜黄县 (85)十、广昌县 (86)十一、资溪县 (88)第四篇项目篇第七章重点项目策划 (90)一、旅游项目库建设 (90)二、项目概念策划 (91)第八章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与游线设计 (126)一、旅游产品规划 (126)二、游线组织 (130)第五篇配套篇第九章公共服务系统规划 (135)一、道路交通规划 (135)二、旅游集散服务体系规划 (137)第十章旅游产业系统发展规划 (140)一、旅游住宿规划 (140)二、旅游餐饮规划 (141)三、旅游商品规划 (142)四、文化娱乐规划 (144)五、旅行社规划 (145)第六篇保障篇第十一章保障体系规划 (148)一、政策体制保障 (148)二、旅游安全保障 (150)三、人力资源开发 (151)四、旅游科技应用 (152)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规划 (153)一、自然旅游资源保护 (153)二、人文旅游资源保护 (154)三、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156)第七篇运营篇第十三章目的地营销规划 (159)一、目的地营销方式 (159)二、目的地营销体系 (162)三、目的地营销举措 (165)第十四章区域战略合作规划 (169)一、区域旅游合作概述 (169)二、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格局 (170)三、区域旅游合作策略 (171)第十五章分期开发与投融资规划 (174)一、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174)二、融资战略 (183)三、经济效益分析 (184)三、社会效益 (185)四、环境效应 (185)第八篇行动篇第十六章近期行动计划 (187)一、组织保障工程:组建一个机构 (187)二、企业发展工程:颁布一个办法,组建一个集团 (189)三、城市靓化工程:营造一个旅游新城 (191)四、资金落实工程:贯彻两种渠道 (192)五、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三个层次人才梯度 (193)六、产业优化工程:培育五大要素 (194)七、市场开拓工程:瞄准四大境内市场 (196)八、项目建设工程:优先发展十六大区域 (197)专题1:抚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198)一、抚州红色旅游发展背景 (198)二、抚州红色旅游开发条件 (199)三、抚州市红色旅游发展战略 (203)四、抚州市红色旅游产品规划 (205)五、旅游线路设计 (209)专题2:抚州市同类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研究 (211)表1 抚州市名山资源比较研究表 (211)表2 抚州市古村资源比较研究表 (217)表3 抚州市温泉资源比较研究表 (221)表4 抚州市名寺资源比较研究表 (224)表5 湖泊资源比较研究表 (227)附表一:抚州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231)附表二:抚州市旅游景区(点)定量评价表 (238)第一篇认知篇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目的在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顺应昌抚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充分对接海西经济区和中央苏区等国家战略,在抚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的大盘下,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环境、大品牌为指引,科学规划,创意开发,全面系统的规划部署旅游产业,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将抚州建成旅游发展目标明确、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区域分工明确、产品体系健全、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显著的江西省一流的文化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规划。
平乐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文本1 总则1.1 为指导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周边镇区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古镇各项改造与建设,提供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更新的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受平乐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
1.2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的要求。
1.3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守国家及四川省的相关法规规定。
1.4 本规划经邛崃市人民政府、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建设者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如有大调整,需经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
2 项目概述2.1 平乐镇是全国重点镇,是2002年9月四川省旅游局、建设厅、文化局联合推出的四川省十大古镇游之一。
在2005年4月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同时已被审批通过成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次规划是平乐镇府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进行的一次详细规划。
本规划力求在充分研究平乐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提出建设、制定措施,为政府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 本次规划在梳理镇区各项系统的基础上,对核心保护区的古镇空间形成做了仔细的推敲,选取五个重点地段做节点设计,以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保护并发扬古镇的历史文化环境,增强平乐古镇的商业活力和旅游吸引力、引导、带动整个平乐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2.3 本次规划参照2005年编制的《邛崃市平乐镇规划》、《邛崃市平乐镇历史保护规划》,从2005年3月起,经过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图则编制等几个阶段,于2005年8月完成最终成果。
2.4 本次规划在深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评价核心区现状建筑的质量和风貌、现状街巷空间及绿化水系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院落、建筑保护更新措施,调整用地结构,梳理道路交通系统水系网络、和绿地景观系统,并结合整体规划思想,制定分地块图则。
第二章桂林旅游资源结构和主要旅游产品现状评估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是资源导向性的,桂林旅游资源结构和主要旅游产品现状评估是下一步旅游发展的基础。
2. 1.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和空间结构2. 1. 1.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和结构基本类型及数量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稿的分类分级系统,课题组在《桂林市旅游资源普查实录》的资源类型实体基础上,补充了近年来现代人文景观的建设成就,并增加了有关旅游服务景观资源,进而对桂林旅游资源做了分类和统计。
截至1999 年底,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统计为1, 09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31处,占21.0%;生物景观类112处,占10.2%;水文景观类78处,占7.1%;历史遗产类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占13.6%。
在自然、人文、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I她支悬汲类口水文最双类口生物景观关口历史遗产集□况代与神激人文类U赧涌宙务员类图2-1桂林旅游资源类型的数量结构地文景观类。
名山、奇特与象形山石、洞穴是桂林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主体。
越城岭、猫儿山、都庞岭、海洋山、花山以花岗岩地层为主;尧山、大南山、天平山、驾桥岭以砂岩、页岩地层为主。
这些山脉横亘在桂林东北与西北,是南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山岭绵延、层峦迭嶂,气势雄伟。
猫儿山、真宝顶等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
尧山是灵剑溪的源头,海洋山是湘江的发源地,猫儿山是资江、漓江、浔江的三江策源地,三江共源,流向各异,构成奇观;崇山峻岭的生态环境,呈现亚热带生物的多样性,具有旅游开发意义。
其中,猫儿山已辟为旅游、避暑胜地。
奇特与象形山石是桂林山水的构景骨架,绝大多数为石灰岩地层所组成。
桂林城区的独秀峰、虞山、叠彩山、南溪山、隐山、西山等自唐以来就成为名山名景。
漓江两岸的象鼻山、九马画山、螺蛳山、碧崖阁山、净瓶山等,早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粤西游记》内就有描述。
山水田园小镇规划
一、项目背景
项目是以山水田园为资源本底的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居住地产及农业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
二、项目规划
本项目作为一个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集农业、旅游休闲、商务度假、农业地产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最终确定"三区合一、大园小镇"的开发模式,即景区、园区、社区互相支撑、融合、依托发展,每一个小镇拥有一个特色的主题园区配套,每一个园区包含一个主题小镇的开发模式。
三、设计篇
本项目设计阶段针对各功能区,主要是每个主题小镇的配套设施及居住地产进行功能化体现。
因为整个山水田园小镇项目是一个大部分向公众开放的园区,其配套服务设施、景观、休憩节点等要同时满足游客及居住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设计阶段,我院项目组考虑到景区、园区、社区在配套设施各自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衔接并配套其他区域。
园区的主要环线道路,以电瓶车、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沿途设立各项休憩节点、电瓶车停靠点及田园景观观赏点,可连接到各个景区、休闲度假项目点及小镇。
田园生活社区内具有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气息,因此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汉唐风格小镇,极大的体现出小镇的美学与文化价值。
运用田园作为创意本底,体现创意理念、养生理念,具有时代感的同时又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四、项目总结
由几个区片划分,将农业种植、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几大产业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有着广泛受众群的综合性项目,而这所依赖的基础则是项目地原有的农业种植、生产,将项目地原有资源利用最大化,再通过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来营造不同受众的产品,从观光到体验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