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363.52 KB
- 文档页数:3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武夷山风景区,制定了一份总体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开发规划1、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提出要从自然、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开发旅游产品,包括景点、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力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规划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导游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项目协调发展。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旅游项目,达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生态保护1、科学规划旅游区域。
考虑武夷山独特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条件,合理安排旅游区域,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2、生态保护措施。
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包括治理山水林田湖、防火、防污染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3、古建筑保护。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少是古建筑。
规划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管理,保护这些古建筑,同时也要考虑向游客开放的问题。
三、交通规划1、交通配套设施。
规划要求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公路、机场、港口等,提高游客到达的便利性。
2、交通出行方式。
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和自驾游路线,减少车辆拥堵和环境污染。
3、大力发展旅游交通。
要求开发景区周边的交通资源,包括航线、客运和旅游专线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
四、产业发展1、挖掘旅游发展潜力。
通过发掘武夷山的独特文化、特色产品等,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发展本地经济。
要求将旅游业与本地农业、手工业等有机结合,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高旅游产业质量。
规划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的制定,旨在全面发扬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和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渣福建林业武夷山市全力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文/熊慎端吴仁春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宣布正式设立5处国家公园,武夷山榜上有名。
国家公园是武夷山最响亮的金字招牌,公园福建省区域总面积约1001.41km 2。
今年初,武夷山市制定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让他们有章可循。
武夷山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涉及武夷山市星村镇、五夫镇、兴田镇、上梅乡、洋庄乡等9个乡镇(街道)、73个村、人口11.39万人。
该市立足当地,精心谋划,按照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五项要求,实施“12510”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
2021年底,南平市制定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方案》,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全面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乡村全面振兴,以武夷山“双世遗”为龙头的环武夷山旅游格局全面构建,争创国家文化公园。
去年以来,武夷山市以此为目标和动力,认真开展“三大攻坚”行动,以“一比拼四创新”活动为载体,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专班推进,全力开展环带建设,对环带建设工作实行闭环管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着力抓,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环带项目,强化用地、用林、资金等要素保障,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近日,武夷山市收集、谋划了49个项目,总投资229.47亿元,其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9个,总投资16.21亿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总投资16.83亿元;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1个,总投资60.31亿元;文旅融合发展项目15个,总投资100.79亿元;乡村振兴项目9个,总投资35.33亿元。
泉州朱子文化的研学报告
海峡两岸朱子文化论坛”2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
两岸学者聚焦朱子理学思想、朱子文化在福建和台湾的发展和传播等内容进行研讨,希望加强朱子文化研究和交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新华社福州10月20日电(记者许雪毅)“海峡两岸朱子文化论坛”2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
两岸学者聚焦朱子理学思想、朱子文化在福建和台湾的发展和传播等内容进行研讨,希望加强朱子文化研究和交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新在论坛开幕式致辞表示,福建是朱子文化发源地,又是台湾移民主要来源地,这种同文同祖的双重关系推动朱子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
希望通过强调朱子文化在两岸交流上不可替代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不断增进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武夷学院副院长廖斌致辞说,武夷山市是朱子学发祥地,朱子学的诞生使福建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翻开了新篇章。
朱子学传入台湾后充分发挥了经世致用的功能,在推动台湾社会发展、增强台湾同胞与大陆的文化联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台湾朱子学会秘书长、武夷学院副教授黄柏翰认为,朱熹重视书院教育。
传统书院精神强调人格修养与道德实践,呼应了近年来两岸及香港热议的当代通识教育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借鉴。
本次论坛由九州文化传播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武夷学院共同主办。
两岸高校和科研机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朱子易学与理学思想、朱子四书学与礼学研究、朱子学多元诠释与发展,以及朱子文化的普遍性与地域性等主题进行主旨发言。
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Conceptual Planning for Waterfront of Chongyang Stream ,Wuyishan武夷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更是中国第4处、世界第23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
武夷山市一直坚持“旅游兴市”的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为目标,实施“南扩西进”,加快中心市区与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经济开发区之间一体化进程。
崇阳溪是武夷山市区的主要水体,也是市区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
武夷山市政府希望以崇阳溪为发展走廊,通过对崇阳溪滨水地段的规划整合与建设开发,挖掘旅游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结构。
(插图:01-03崇阳溪风光图片、04崇阳溪滨水地段现状土地利用图)一、设计需求本次概念规划的研究范围北起北门花桥,南至公馆大桥,包括崇阳溪沿溪两侧相关用地,长约18km,总用地面积19.54km2。
通过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沿革及崇阳溪滨水地段发展的SWOT分析,此次概念性规划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需求:1.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目前崇阳溪滨水地段缺乏一个指导其开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度,使得滨水地段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潜在的土地资源得不到整体利用。
此次概念规划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确定崇阳溪滨水地段的城市功能为武夷山市城市发展的“经济加速器、文化大观园”。
通过良好的策划与整体规划(表1),对滨水地段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包装与宣传,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1 可能的产业开发活动2.整合城市空间结构武夷山市城区以武夷大桥为界可分为南北两段。
南段主要为旅游度假区,北段为中心城区。
伴随着旅游度假区经济飞速发展的是市中心城区经济增长的乏力和城市面貌的乏善可陈。
崇阳溪是武夷山市区“一水一山两轴”整体景观结构的精华,概念规划以崇阳溪为主线,结合沿岸建设现状,考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线两岸五区八点”的崇阳溪沿岸总体空间结构,强化崇阳溪对城市空间的控制和整合作用,加强中心市区与旅游度假区之间的一体化联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一、前言导语文化创意正当时!二、战略蓝图武夷山·宋街文化创意园以八闽文化为灵魂,以八闽民俗、两岸交流为支撑,以宋街为核心,以武夷山博物馆、朱熹纪念馆、三清殿、万春园、中山堂为单元,打造武夷山·宋街文化创意园,施以景区效应和人文驱动,以撬动武夷山地区商业文化经济新模块,丰富武夷山景区特色,打造武夷山除九曲溪竹排、印象大红袍之外的第三张城市名片,并给游客留下第三大旅游印象!三、创意规划武夷山·宋街文化创意园的规划,从主干道桥头开始营造氛围和打造夜景工程,以宋街为核心,以武夷山博物馆、朱熹纪念馆、中山堂、万春园、为单元,以点带面的推动武夷山景区的整体发展。
从主干道桥头至武夷山·宋街文化创意园之间的路段,除打造夜景工程外,还营造氛围以提升整个文化创意园的吸引力,带动人气。
宋街——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生态、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街区,多种综合商业业态互补的、真正意义的一站式消费中心,武夷山·宋街文化创意园。
武夷山博物馆——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馆藏丰富,尤以船馆、虹板桥、石器、青铜器、古陶瓷、书画等藏品为最。
朱熹纪念馆——是参观朱熹理学文化线路的最后一站,也是观赏“朱子戏”的压轴戏,是理解朱子理学文化的集大成之游。
中山堂——始建于唐代,内设有武夷山画院和“名家赞名山”陈列室。
万春园——是一座园林式的植物园,有各类珍稀花达2000余种,100余种名贵兰花,还可以观武夷茶文化表演,品武夷岩茶。
四、携手共赢1、游客●给游客提供一个全方位认识并体验八闽民俗文化创意的平台。
●给游客提供一个近距离品鉴并享受八闽特色美食文化的平台。
●休闲体验旅游正成为旅游最热点,最佳地迎合广大旅游爱好者的急切心情与解决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热切需求。
●本项目的打造丰富了旅行团客的观光项目,为其提供休闲、体验旅游的附加值。
●本项目提供的快乐、浪漫生活场所,满足了年轻游客多姿多彩夜生活休闲娱乐文化氛围的需求。
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范围按照国家划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关文件,武夷山市政府划归武夷山市苏闽旅游集团红色旅游有限公司、大安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管辖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至红线范围之内。
二、规划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整个规划之中,“红色"与“绿色"结合,促进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业发展,不断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全方位、多角度营造“红色"氛围武夷山大安红色旅游区是我国颁布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开发要突出“红色”,在景点的建设、环境气氛的营造、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营造“红色”气氛。
2、“红”“绿”结合,多层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大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红军瀑布、志敏溪、红军林、龙井瀑布等特色资源,是开发“绿色"旅游的基础。
将“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结合开发,是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的特色和建设方向.3、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造福一方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应有机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农村道路等基础生活设施,推动农村现代文明进程,富裕一方百姓。
4、大旅游、大产业大安是闽北苏区的红色首都,大安红色旅游的开发要体现红色首都的宏大场面,吻合了现代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趋势。
大安红色旅游建设,要以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构筑大安旅游的大框架,做红色旅游产业.大旅游、大产业是大安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三、规划原则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珍贵的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
根据旅业发展规律,依据大安红色旅游资源和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规划理念和思想,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制定本次规划原则。
1、保护第一原则大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其中任何一类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为了实现对革命文物的更好保护,开发在保护前提下的开发.2、突出特色原则大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之内,具有与其他红色旅游景区不同的特色,旅游发展规划必须体现这一特色。
一、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为了使武夷山的开发建设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武夷山建设委员会聘请江苏省副省长、南京工学院院长、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教授主持制定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
1980年3月,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与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合作,完成风景区的第一个小区详细规划——武夷宫景区规划。
4月,由福建省建委负责邀请省科委、省建筑学会及福州、厦门等地的园林建筑专家和规划专业人员到武夷山,深入各景区进行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考察,并协助制定总体规划和小区规划,尔后又确定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负责风景区的建筑设计,保证了景区的建筑能在统一构思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风格。
7月,国家建委副主任、规划设计专家赵武成专程到武夷山考察,并就开发建设提出报告。
要求:全面保护,逐步开发;景区建筑宜疏不宜密,宜少不宜多;服务点要分散,不要集中,不能城市化(后被杨廷宝教授充实发展为“武夷建筑原则”,即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宜藏不宜露,宜淡不宜浓)。
在他的建议下,由国家城建局主持,于11月底在武夷山召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座谈会。
国家城建局、园林局,北京、上海和清华、同济、北京大学及省内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讨论、评议,并提出许多补充修改意见。
在总体规划座谈会上,专家们强烈呼吁在规划和建设武夷山风景区的过程中,要“保护、保护、再保护;绿化、绿化、再绿化”。
座谈会后,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由省、地建委和武夷山管理局组成规划小组进行研究,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并正式绘制规划图,逐级上报审批。
为了保护总体规划严密的科学性,又于1981年9月邀请由南京大学选派的9名地理学、生物学专家到武夷山进行为期半年的旅游资源综合考察,就风景区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环境保护、自然地理等八个方面作了详尽的调查,尔后提出“武夷山旅游资源评价”的报告(该报告后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3月出版),对制定景区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武夷山朱子故里简介
武夷山朱子故里位于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朱子故里是以明代理学大家朱熹而得名,他在这里出生并长大。
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朱子故里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代村落,有着传统的建筑和风貌。
古老的街巷犹如时光机,带人们回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这个古镇的街道两旁是石板铺就的小巷,两边是木结构的传统民居和店铺,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格,体验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
朱子故里还保存着许多与朱熹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朱子祠,这是一座用于纪念朱熹和研究理学的庙宇。
庙内有着朱熹的塑像和其他相关文物,展示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外,朱子故里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朱熹墓、朱熹故居等。
这些景点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朱熹思想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总之,武夷山朱子故里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以明代理学大家朱熹为主题,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武夷山国家公园方案一、引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其独特的地质、生态及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公园化趋势的加强,将武夷山打造成国家公园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目标。
二、背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建设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项目。
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其山水、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都拥有极高的价值。
然而,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武夷山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武夷山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传承武夷山文化:保护和传承武夷山的优秀文化遗产,提高游客对武夷山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提升旅游体验: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4.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武夷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措施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和栖息地的保护,限制开发建设活动。
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修复武夷山的历史文化遗迹,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教育,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4.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武夷山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旅游素质。
六、预期效果1.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将得到显著加强,为后续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2.旅游设施和服务将得到改善,游客满意度和回头率将得到提升。
3.武夷山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武夷山与朱子游道在旅游文化领域讲究旅游理蕴与艺术,称之为游道。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对旅游也情有独钟。
奇秀甲于东南的武大山水、杂五方之俗的地方风上人情和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氛孕育出了朱熹的游观意境。
本文试就其游道进行概括与浅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书史之外,酷爱山水’——悠游有度宋代的经济、文化繁荣,旅游话动盛极一时。
风景佳处楼台、亭榭广泛建立,僧侣们在名山胜地开山创寺,修筑道路,旅游设施口趋完备。
士人漫游成风,甚至到了贫者也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的地步。
朱熹一生也爱好旅游,他曾说过:“予少好佳山水异甚。
”又说“书史之外,酷爱山水”。
但朱熹不同于苟且于淫奢旅游生话的病态旅游者,他并未耽于游乐,讲求旅游适度,秉持中庸而不丧志。
他强调说:“那个优游和缓,须是做得八九分成了,方使得。
”而且是“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
”有一次,他打点行装准备出游,这时收到好友吕祖谦的来信说要来他这里,朱熹认为,中辍山水之兴,虽未忘然,但杜门省事,未必不佳。
正如清代董天工所说,在武夷山,朱熹“自辟(武夷)精舍,令从游者诵习其中,亦惟是山闲静,远少世纷,可以专意肆力于身心问学中,非必耽玩山水之胜。
”由此可见,朱熹不因游乐而废其时,只是把旅游作为学习、著述、讲学生话的调济。
二、“狂奴心事只风雩”——畅游有风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讲求旅游,形成了舞雩之风。
《论语·先进记载,暮春的时候,春服既成,孔子带着学生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河洗洗澡,在求雨的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它描绘了孔子学生们春游的愉快情景,这也是孔子及弟子们所向往的。
为什么孔子把登高山,嬉沂水作为志向呢?这验证了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的话。
圣人往往比德于山水,孔子认为,山本身就象个宽厚的母亲,她出云播雨,繁衍鸟兽,滋生草木,有广泽人世之德;群山体大势高,稳重厚实,永不衰竭,有崇高之意与万寿之心。
大山是伟大、恬静、仁厚的,符合仁者的生话信条。
武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武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简本征求意见稿武夷⼭市⼈民政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武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简本⼀、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福建省建设⽣态省相关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保护第⼀,⽣态优先,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循环低碳发展的先⾏⽰范区,提⾼城乡建设和资源利⽤效率。
充分认识双世遗的品牌价值,以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建设为核⼼,以中华优秀传统⽂化复兴为引领,注重开放协作和全域统筹,将旅游景区概念拓展⾄全市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范区,创新城镇化发展的武夷新模式。
坚持以⼈为本,提⾼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度重视民⽣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及城乡均衡布局,实现旅游引导多产融合与城乡共荣。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2050年。
三、规划层次及范围1.市域为促进城乡统筹,更好的保护全域⽣态安全,引导全域旅游和设施布局,本次规划将城市规划区范围扩展⾄武夷⼭市全部⾏政辖区,总⾯积2803平⽅公⾥。
在市域城乡统筹基础上,重点引导全域景区发展。
2.中⼼城区对接武夷新区确定的沿崇阳溪川⾕地区,北⾄城北组团⼭⾕地带,东到宁上⾼速公路、东部⼭体脚下,西⾄武夷⼭风景名胜区、西部⼭体脚下,南⾄仙店⽣态创业产业园区,规划中⼼城区范围总⾯积114.5平⽅公⾥。
重点编制中⼼城区空间发展和⽤地布局规划。
四、城市性质世界⽂化与⾃然遗产地,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历史⽂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国际性旅游度假养⽣基地。
中华传统⽂化传承创新与交流⽰范基地。
海西西北翼旅游集散中⼼。
重要区域交通枢纽。
六、城市发展⽬标1.城乡发展总⽬标以世界⾃然与⽂化遗产为核⼼,将武夷⼭建设成为⼭⽔景观独特、⽂化永续流传、城乡融合发展、全民幸福和谐、旅游品质提升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打造“⽣态样板、⼈⽂典范、旅游标杆、全域景区”。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区位分析图规划区布局结构图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市城乡规划局承担。
2011年2月,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武夷新区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容在闽北日报、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宣传公开栏(地点:文化广场)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1、通过市规划局公共留言;2、传真可发至0,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信件寄往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邮编:353000,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4、咨询:8858702,8835381,联系人:吴倩。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四条规划围及重点本规划按照地域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1)武夷新区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
巅峰智业受厦门兆千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该项目规模达5.554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依靠玉枕山、考亭书院、清莲寺、圆心寺、麻阳溪水库,以及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该项目是集山地森林型、遗址遗迹型、名人圣地型、商贸休闲型、养生养老型于一体的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该项目的发展定位/形象口号是理学圣坛•山水佳境;该项目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规划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建阳城市“北接西扩”战略,整合地块周边山水文化资源,近期以“考亭新区”为目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区,远期突破地域行政制约,打造“武夷仙境-南闽阙里”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群,拓展大武夷旅游的核心腹地。
在核心创意上,首先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其次,突出考亭作为朱熹终老地的纪念意义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以“理学圣坛”提升“考亭书院”,通过构筑一条镶嵌在南闽大地之上的宏伟中轴线实现对书院空间的重新建构,奠定本项目在朱子文化旅游竞争中的至尊地位。
在项目建设上,以开放式4A景区为目标的“阙里水街”,实现了传统滨水街坊风貌与现代商业服务功能的完美融合;以“宝莲广场”旅游服务基地点睛本项目主题文化意境,并作为主景区入口和水陆旅游交通转换枢纽;以5A景区为目标的“理学圣坛”项目,创造了“大武夷”板块新文化遗产景观,将文化朝圣之旅推向高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